万字干货!2025年七大营销趋势

举报 2025-03-12

万字干货!2025年七大营销趋势


在新书《智人之上》中,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作者)提到,

信息的本质是讲故事,从古至今,人类社会的运作就是靠讲不同的故事:

从history到herstory,人类会慢慢补足故事的完整性:缺少的性教育,品牌会做出一本杂志补上,一个出走的决心萌生,会有平台及时响应,让更多女性看见生活新可能;

一句三折叠营造的抽象空间,一个模拟打包制造的抽离体验,无论是建构严肃还是解构严肃,抽象和治愈都是给故事增加的情绪语境

当地沉寂的旧故事,也可以用新的在地化方式去唤醒:在现实里簪花,在古建筑中感知天命;

还有娱乐的故事、赛场的故事……


新技术不断拓宽着信息格局,但是故事是讲给人类听的,从全人类社会的运作体系,投射到广告营销行业,面对这样多的新故事、新技术、新格局,又何愁不会在新叙事中发现新机遇呢?

数英结合2024年1-12月的社会热点、行业动向、数英文章/项目库、行业洞察报告等,洞察2025年营销趋势,提炼出共七个大类(涵盖14个细分类别)的趋势观察,旨在营销侧,为行业带来更多新思考。

衷心希望:牌桌上的人,都能继续出牌,靠新的叙事思路,坐到最后。

2025年七大营销趋势


趋势1:务实的她
2025年七大营销趋势

2024年的Herstory看似轰轰烈烈,但内容扎实,也真实。

在内,有最直观的本土影视文化对女性视角的注重,虽然在数量上仍然寥寥,但在质量上却给了很大的冲击与安慰;在外,有热度最高的巴黎奥运会女性群像的呈现,文化与认知的包容性与连接性,会借助新媒介新技术带来长远的影响。

视角转变带来的不是另一种倾轧,而是让一体两面得以实现。

所以,随着真实的女性叙事慢慢展现时,会看到有价值的女性营销也越来越谨慎、务实。


务实做认知,公益不在形式

女性向认知的普及仍然是「蓝海」。因为认知非一蹴而就,从内容维度来看,女性叙事一词中,看似只有单一性别,实则背后是两性认知的共同提升。

去年的妇女节营销声量比往年小了很多,今年的妇女节声量骤增,但女性营销翻车的情况却依然存在,特别是一些抖机灵的玩梗,引来消费者的反感。

归根结底,仍然是认知的拉齐问题。

2025年七大营销趋势

因此,品牌的女性营销不需要放低姿态(当然也不能表层敷衍)只要实事求是,在务实的洞察与真实的痛点中建立更广泛的共识、更具有长期性的影响,自然能博得消费者好感。

2025年七大营销趋势

卫生巾品牌薇尔在妇女节策展「月色坦荡」修正月经羞耻的刻板印象;同样在修正女性刻板印象的,还有T3出行「撕下女司机车贴」的倡议,“马路杀手时刻”平等地发生在每个人身上,而女司机中的高手比例并不比男司机少,这是品牌从职业属性来更新两性认知;大人糖办的「厕展」关联的是女性为什么如厕长的认知,将日常但却容易被忽视、误解的女性在公共厕所要面临的种种窘境,用策展的方式给予艺术性表达;伊索连续多年把门店变成女性文学图书馆,为女性提供书籍,也将文学中的女性意识带向更多年轻人……

女性营销的翻车往往都在于认知偏差,如果品牌在认知上愿意躬身,无论何种形式的公益行为,都会是真诚且有价值的表达。


扎实做内容,媒介是好帮手

务实做营销,除了态度真诚,内容上也很值得发力。但长内容、深度内容,在传播上容易吃力不讨好,在创意手段上,如何既达到传播目的,又能承载女性意识的价值?

我们发现,媒介创新潮的席卷,让很多品牌做出了好营销。

GIADA 与鲁豫打造播客「岩中花述」,以高智女性的高质成长为话题,通过温和不激进的对谈风格,成为颇具女性影响力的热门播客。没有代言人,但有人代言,GIADA与一众高知女性的沟通,在无形之中为品牌沉淀内容资产。而播客,很好地成为了慢营销载体。

去年下半年,大冰直播间连麦了一位农村妇女,她乐观的一句“种完麦子我就往南走”火遍了视频平台,在大冰的助力与快手反应及时地跟进记录下,麦子阿姨成为了大众视野中第二位出走的女性。从短视频平台生长出的内容,也可以借助视频平台媒介做出扎实的内容。

还有像大人糖科普性教育的品牌杂志,诸如此类,品牌或平台借助不同的媒介,以自身的文化厚度作为基底,连接到女性生活,进行更广泛更具有深度共鸣的沟通。

女性营销其实可以很简单,无论何种发声,发声即可。另外不要怕错,只要真诚、及时聆听大众的意见,改正即可。

2025年七大营销趋势

项目举例:
快手纪录片《种完麦子我就往南走》, 与大冰连麦发起的圆梦接力
薇尔妇女节公益策展:《月色坦荡》
Aesop伊索妇女节,女性文学图书馆再次启程
T3出行三八倡议:拒绝女司机标签,从撕下女司机车贴开始
大人糖38妇女节,为女性在洗手间办一场「厕展」

文章检索:
《岩中花述》,可能是最好的华语女性播客
当我们谈论女性营销时,我们该谈论什么?

报告参考:
2025女性消费趋势洞察报告
杰士邦联合天猫健康发布《2025女性两性健康白皮书》


趋势2:情绪是壳,内有真料

2025年七大营销趋势

如果说品牌营销从存量时代转变为缩量时代,那还在增长甚至能有爆款出现的,就是依然在外溢的情绪价值了。

越是严峻收拢的情境,越容易被情绪点燃,这是外部归因。而能做好情绪营销的品牌,往往不是以情绪为导向——无论是治愈系品牌,还是搞抽象的营销,背后都有着坚实的内核。

2025年七大营销趋势


耐得住寂寞,哄得住人

要知道,在今年刮起以Jellycat为首的品牌过家家风之前,Jellycat品牌的存在已有25年。从1999年开始,作为玩具赛道的小众品牌,Jellycat的品牌策略一直有高黏性粉丝受众的拥护,随后以国外明星效应与大单品IP进入国际化赛道,甚至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也花费了10多年的战略部署:从最开始的「英国皇室同款儿童安抚玩具」定位,升级到「全年龄段高端礼品」,从仅在电商渠道售卖到增设线下门店,后面才有了线下策划刮起的过家家风潮。

由此可见,从小众圈层迈入大众视野,Jellycat靠的不仅仅是几个沉浸式快闪。另一个连年飙升的治愈系品牌,或者叫IP——迪士尼,品牌史更不是一般的有料。仅仅一支通过征集用户素材打造出的短片,就能让「神奇的一天」魔法奏效,线上线下治愈无数人。

另一方面,今年人物IP向的治愈系情绪维度也有了更多解法:被群嘲过的大冰,却认真在直播间助人;曾在脱口秀领域红极一时的李诞,安于小卖部读信。

治愈系的情绪营销不是短期主义,能爆发是因为IP/品牌的长线经营,切莫本末倒置。


抽象是一种特殊的降维打法

都说情绪营销的流量密码是搞抽象,但普通的发疯已经产生“情绪疲劳”了,大家不再对着刻意产生的情绪上心,转头开始对那些看似无意的无厘头现象上瘾。例如,向佐自己也没想到,认真拍的电影,却因为过于“认真”导致抽离了常规表演维度,成为了品牌social营销的爆款素材。

品牌一个劲地玩梗、搞抽象,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化的运营思维。

那抽象究竟值不值得大搞?会不会成为一种主流叙事方式?

华为去年重磅推出的产品,三折屏,产品发布本身是一种正式场景,但由于产品的外观属性反常规,产品营销也走了非常规的路线。在一众名人极具信念感的无实物表演下,也成功产出抽象因子。名人光环下,无伤大雅地自我调侃与解构,既不失品牌调性,又能带动新品传播力。

从常规social营销维度来看,抽象与玩梗似乎都是一种低门槛的天然爆款元素。短期有效,长期何如?

实际上,玩得好的抽象营销,更像是一种逆风翻盘的手段。

像多邻国、钉钉的营销策略,是基于产品口碑的发酵,调整为“社交优先”的增长方式。于是才有了全网无处不在的品牌身影,四处制造着情绪。因此,披着情绪的外壳,实则上是这些有“家底”的品牌的看家招数。

叙事的第一选择,未必不能是抽象营销,但是品牌本位,一定是抽象叙事的坚定策略。

第二大类.jpg

项目举例:
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祝你拥有神奇的一天!
华为三折屏要来了?五位大咖无实物表演
转转回收季:旧手机当面回收的研究
大众点评×李雪琴×向佐:不好使的大使增加了

文章检索:
专访多邻国:一个社牛疯批,重新定义语言学习APP
学完冰学、佐学、柯学……我悟到了搞抽象的3点规律
越来越火的玩具过家家,给品牌带来了什么启示?
9-10月度营销洞察:向左抽象,向右passion

报告参考:
CMOClub《2025中国营销趋势报告》


趋势3:焕新一方旧事

在地文化的多元开花现象,越来越明显。文化叙事,成为在地营销的主流方式,最早爆发的淄博饮食文化、东北的冰雪文化、潍坊风筝节,都已有了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

而如今,在地文化有了更多维的探索模式,一方面是对传统文化的深耕,借助文娱唤醒山西、阿勒泰的地方风貌;一方面是借用在地文化进行大众娱乐化传播,用方言、用习俗,在媒介上制造新内容。

这些深度挖掘与轻量化应用,都是基于已有的地域文化呈现的新叙事。


修行地域文化

随着中国春节的申遗成功,传统文化的长期主义命题,再次显现其确定性。而与传统文化互为依存的地域文化,是在地化营销的一大法门。

在文化IP的内容借势上,山西文旅借势兼具神话IP与游戏IP的《黑神话·悟空》,以复现游戏对应画面的传播互动模式,吸引玩家受众体验当地人文历史;《我的阿勒泰》更是将策略前置:视频平台与当地文旅直接进行文企政合作生态,以“影视IP+目的地模式”深耕地域文化的叙事。

在传统文化的新叙事上,海外品牌的本土化修行,也在屡战屡败的过程中,偶有惊喜:以屏风为线索,串起的香奈儿杭州西湖大秀,还有Burberry的竹编设计罗意威贺岁片中出现的潍坊风筝与皮影艺术等等,既保留工艺精髓,又融入现代审美。让传统更具国际范儿的不仅依靠于一众奢牌,天猫平台在七夕策划的56套民族高定,给地域文化以新的质感诠释。


在地中转站

传统地域文化搭配现代化的新叙事方式,会在原本的地域中形成新旧共生场景,这种场景要么极具质感,要么极具传播力。像杜蕾斯广州公交车广告、思加图与杨幂的多城户外广告,瑞幸的城市谐音梗social传播,均借助当地特色语言文化,以玩梗的方式达成传播意图。

中转站的设置,除了发生在本地场景,也可以通过内容迁移:

在媒介之外,市井文化营销,也有了新的转变——社区感的迭代与扩大。

MINI COOPER与于谦打造的推广内容,充斥着反差,于谦所代表的北方社区文化,与MINI的品牌格调看似不在同一纬度,但品牌选择了市井调性,打造了一场趣味性的交融。诚然,市井文化的属性是接地气且具有松弛感的,而松弛感的底气又来源于地域文化的底蕴。

因此,越来越多的品牌或平台开始选择社区感来作为内容营销的调性,以此来与更多年轻人进行有趣且有效的沟通与互动。OPPO通过社区感的浸入将英国野外生存家德爷变成京爷,快手的《500个家乡》系列则直接以IP打造市井文化内容,增加平台的文化厚度。

项目举例:
泼天富贵接住了!山西文旅邀天命人“跟随悟空游山西”
爱奇艺《我的阿勒泰》文企政合作生态
天猫超级品牌日《民族织造》:向世界介绍56套民族高定
快手「500个家乡」再出发:大同、烟台、齐齐哈尔
杜蕾斯广州公交广告,这次是真·开车了!
思加图×杨幂户外广告全国上线:别看我,看鞋

文章检索:
对话TBWA,MINI新广告的幕后有点儿意思
专访传立,拆解《黑神话:悟空》出海营销的0到1
11-12月度营销洞察:品牌怎么都去北方了

报告参考:
千瓜《2024年「中式营销」洞察报告(品牌案例研究-小红书平台)》
中国传媒大学区域品牌与传播研究院发布《2025文旅传播趋势观察报告》


趋势4:爆款内容,热点杠杆
04.jpg

过去品牌借势以流量占位为主,但随着流量红利见顶,以巧劲取胜的内容营销逐渐成为新的营销阵地。自有内容建设是构建品牌护城河的核心,而借势热点内容打造话题则成为品牌获取流量的基本功。

从内容传播周期来看,热点内容可分为两类:

一是以网络热梗、热门议题为主的短平快内容,近年来成为品牌营销的重要借势点,反应敏捷、精准与年轻人对话的品牌往往能快速脱颖而出。

二是以影视、综艺、短剧为主的中长周期内容,早期多以品牌赞助、硬性植入为主,如今则通过定制剧情、衍生内容等方式,实现品牌信息与内容的深度融合。


把热点的point,换成品牌的point

在品牌营销领域,使用谐音梗与流行梗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从内容角度来看,热梗本质是短视频时代算法催生的轻量化内容形态,简洁幽默,且易于复制且传播。经济下行周期,许多年轻人把“玩梗”当作解压密码,而品牌顺势而为,借热梗与与年轻人交朋友、在社交平台抢占流量。

《再见爱人》第四季节目火遍全网的“熏鸡事件”出现后,肯德基快速将“再见爱人4”“熏鸡”的情绪点,转化成品牌固有资产“疯狂星期四”“肯德基全鸡”的利益点,同时立刻加入节目赞助商的队伍,在节目中露出,一系列的idea+执行,促成了肯德基在“熏鸡”梗上的二次破圈发酵

2024年末,小红书涌入一批“TikTok 难民”,多个品牌小红书账号快速反应,用英文与海外用户互动。比如,饿了么用中式英文翻译品牌名,给出“Are you hungry?”的自我介绍,并在海外用户笔记评论区高频互动,迅速走红并引发多个品牌效仿。

玩梗互动要求品牌运营具备更高的灵活性和时效性。许多品牌通过构建多媒体账号矩阵,快速响应热点事件。比如,洁柔凭借“霸总香”走红后,通过“霸总与小助理”的故事为内核展开运营,拓展品牌小号,成功孕育品牌自有IP。

网络热梗难以预测,但反应迅速、互动性强、趣味性高且独具品牌基因的内容更易脱颖而出。

品牌若能抓住契合的热点梗并进行长期运营,或可成为增长的第二曲线。


深入故事,把广告做成彩蛋

短视频当道的社媒时代,长内容依然有不可小觑的力量。相比碎片化短视频,影视综艺等长内容的完整叙事能实现用户心智的长期渗透。

以2025年初的爆款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例,蒙牛、兔头妈妈等品牌推出了与影片剧情高度融合的短片,这些如同电影彩蛋般的广告,不仅没有影响观众的观影体验,反而提升了观众对品牌的好感度。

除了影视之外,在脱口秀、真人综艺等高互动性的内容形式中,品牌也可以大展拳脚。在脱口秀等喜剧综艺接连爆火时,苹果与盲人脱口秀演员黑灯合作,举办微专场脱口秀讲述苹果的辅助功能,成功把产品营销变成舞台上的段子。

而品牌短剧,则是内容与营销深度融合的极致体现。伴随短剧爆火,越来越多品牌如美团肯德基蜜雪冰城麦当劳等纷纷开卷短剧生态,将产品融入场景、剧情和人设之中,用穿越、商战等热门题材,包裹品牌理念,潜移默化地塑造用户对品牌的认知。

借势热门长内容的关键,是从内容赞助者,转换为内容共建者。

当广告内容进化为有审美价值、情感厚度的内容时,品牌也会在用户心智中沉淀出真正的护城河。

项目举例:
小红书:全世界网友欢聚在一起的真实片段
美团神券×王天放短剧:我在日记本里逆天改命
苹果×黑灯:微专场脱口秀,讲述辅助功能趣事

文章检索:
独家对话蒙牛×中好:所有的运气都是厚积薄发
营销观察:品牌蹭热点的正确打开方式
品牌小号,00后运营集体发癫的新领地
7-8月度营销洞察:广告难出爆款,文化反杀营销

报告参考:
中国网络视听协会:《2024微短剧行业生态洞察报告》
OMG宏盟发布《2025中国营销趋势-韧性时代》


趋势5:体育运动,更野更自我

从巴黎奥运会到欧洲杯,从山里徒步到城市马拉松,体育运动已成为当代年轻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体育运动营销也从过去聚焦胜负输赢、高光时刻,转向挖掘赛场内外的细腻情感、生活化场景与文化符号。

这一趋势的核心在于,将体育运动精神与普通人的生活体验、文化记忆深度绑定,以更微观的视角呈现体育运动的多元价值。

从内容角度来看,多元价值的落脚点主要为,与自我体验,与地域文化融合更深。


以参与式叙事,抵达远方赛事

当体育营销从宏大叙事转向与个体有关的日常细节,品牌营销也将目光投向深入的消费者洞察,捕捉观众如何将大型体育赛事“私有化”,再以参与式叙事吸引人们的参与。

巴黎奥运会期间,伊利的巴黎奥运会LOGO撞脸事件与沙僧代言的巴黎紫撞色事件,均以迅速的反应,制造玩梗空间,让大众参与讨论互动,将巴黎赛场的内容转为国内社媒的话题。

快手则洞察到观众观赛时的共情心理,以创意内容展现观众为运动员花式加油的场景,让他们与运动员“共同在场”,传递出“奥运属于每个人”的理念,并诠释每一次夺冠都是“命运共同体”共同努力的成果。

小红书邀请刘翔与姆巴佩拍摄15秒TVC,姆巴佩读“小红书”的口音被网友调侃为“法式姆语”,小红书抓住这一趣味内容借力打力,将其“梗化”后,在多个平台达成破圈传播的效果。


户外运动的一万种可能

成为生活方式的户外运动,正在呈现出无穷的可能性。回看近几年走红的运动,有社交性强的飞盘、专业度高的攀岩、可玩性强的露营,以及充满治愈的公园散步……随着运动的多样性被不断挖掘,品牌营销也在从多个维度重构运动价值,以更深层次的叙事方式融入消费者生活。

比如,从人文维度呈现。2024年,始祖鸟走进喜马拉雅山脉东部秘境南迦巴瓦,策划系列文艺活动;此外,始祖鸟还冲走茶马古道乌孙古道,借助人文视角连接在地精神,进一步深化品牌价值的文化厚度。

从体验感角度展开。哥伦比亚围绕徒步运动,与蒋奇明文淇等明星携手推多支短片,把年轻人向往的松弛感、活人感演绎到极致,生动展现自然带来的放松与愉悦,让品牌与理想化的户外生活方式深度绑定。

融入可持续环保议题。可隆与胡歌拍摄短片《不在场证明》,把解决户外垃圾拍摄成一个悬疑故事,以传递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品牌理念,同时推动品牌ESG营销向更具深度的方向延展。

从极限挑战切入。波司登与中国极地考察队合作推出短片《感谢寒冷》,将品牌精神与极地科考的探险精神相结合,既彰显产品实力,也塑造了品牌作为“英雄支持者”的形象,赋予品牌更强的情感共鸣力。

随着户外运动细分场景不断出现,品牌营销已突破单一品类叙事,转换为以差异化定位为支点,构建文化吸引、情感共鸣、价值认同等价值的全新叙事体系。

项目举例:
这届奥运,“法式姆语”出现了人传人现象”
伊利:巴黎和沙师弟撞色了,祝中国健儿“紫”定行
快手为奥运加油,铁力与中国队同在
始祖鸟:在茶马古道寻访少数民族文化
可隆×胡歌:首部户外悬疑大片《不在场证明》
Columbia:自然会把大人变成小孩

文章检索:
专访哥伦比亚《走进自然 自然会玩》主创,高分户外片是怎么拍成的
凯乐石什么来头,坐上国货户外TOP1的位置
奥运营销策略,5个观察和思考
奥运营销洞察:巴黎是一块带金的广告牌

报告参考:
小红书运动户外五大趋势及行业生活方式人群发布
2025中国10大消费趋势|知萌发布


趋势6:有故事的代言人

一个名人代言天下知的时代早已过去了。随着细分领域的出现,名人范围不断扩充,品牌选代言人的思维变了,或者说,对流量思维有了新的思考:

当明星营销的受众越来越窄、内容越来越单一时,流量就不再是唯一解法了。


情绪给劲儿的斜杠人物

今年的明星代言人出现了两种画风,

一是以贾玲、郑钦文为代表的大女主式人物

贾玲的故事是身份与身体的「自我蜕变」,无论是票房可观的导演作品还是成功的减重,都让她在品牌代言上有了更多的内涵,这也是Pradalululemon为什么选择贾玲诠释品牌精神的原因,其充满着韧劲儿的故事性极大地添彩于品牌叙事,还有MiuMiu与张小斐的合作也是同样的策略。

另一个具备励志型符号的郑钦文,赛事期间成为帮助品牌心智占领的宝藏人物。真实的成长经历与不放弃一球的拼搏精神,是品牌想要表达的积极价值观,帮助品牌强化正向联想。但值得注意的是,也有品牌存在重点模糊的情况,因为错将常规的明星营销套用在郑钦文身上,引发争议,将一手好牌打错。

第二种代言人画风,则更多聚焦于圈层文化标签

例如代表北方幽默文化符号的贾冰,还有脱口秀领域的徐志胜等演员,甚至奥运营销中撞脸的陈鲁豫,都足以证明:

没有最对的代言人,只有最契合的情绪。

通过代言人带来的喜剧性内容或者反差感来降低商业营销感,他们的故事力在于可以在喜剧维度上做更多的延展,让人们放下对营销的“戒心”,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中完成深度沟通。


品牌自孵化顶流

去年是企业家IP大年,雷军、罗永浩、周鸿祎、俞敏洪、董宇辉,甚至AI版刘强东,还有董明珠,这些曾经被认为是神秘莫测难寻踪迹的企业家大佬,如今生活小事样貌细节都成为大众谈资。他们的名气与流量,早已不输活跃在横屏里的明星演员。

品牌寻求代言人,无非是将品牌人格化具象表现出来,再多契合的明星人物,对于品牌而言,都是过客。

小米的孜孜不倦、体验至上体现在勤劳的儒士雷军身上,格力(如今是董明珠健康家)的说一不二,体现在铁娘子董明珠身上,还有各个电商渠道中出现在品牌自播中的商家老板,品牌CEO亲自代言,极大拉近了用户与品牌的距离、与CEO的距离,CEO们也通过个人信誉背书产品,成为品牌人格化领袖型代言人,塑造品牌「人性化」特质。

除了老一代CEO的IP打造,新生代企二代网红之路也孵化得很成功,好利来二公子、特步小公主、洁丽雅的毛巾少爷等等,这些真实的“继承者们”,皆利用「接班叙事」传递品牌革新决心,通过网感内容吸引Z世代,缓解传统品牌老化危机。

2025年度营销趋势

项目举例:
lululemon官宣贾玲为品牌大使:纯粹投入,找到更好的自己
宝马X5广告片:居然有5个贾冰,同时在片场出现?
伊利巴黎观赛大使鲁豫,撞脸logo

文章检索:
专访伊利、LxU以乘:刷屏神作《过年好搭子》,万字深度还原!
郑钦文夺冠背后,耐克与阿迪的顶级商战
品牌代言人标准,从流量变含梗量
从传播学视角观察,为什么雷军和小米的营销总能火爆全网

报告参考:
中国广告协会联合秒针系统发布《中国泛社交媒体趋势白皮书2025版》


趋势7:AI营销,从噱头到实用

2024年,AI经历了向各行各业深入探索的过程,逐渐从新鲜事物成为基础设施。营销领域,AI的表现起起伏伏,有接连翻车的广告,也有好评一片的互动项目。

究其原因,Deepseek的爆火或许已然带来了启示:相较于Chat GPT,擅长“舞文弄墨”的Deepseek出现后,收获的是全网好评,而非AI焦虑

——行业希望使用AI降本增效,大众偏好AI风花雪月。


隐匿的AI,显性的关怀

回顾过去几年的AI营销项目,会得出一个结论:大多广受好评的AI营销项目里,AI的存在感与项目的创意水平几乎成反比。这并不意味着品牌只是将AI当作噱头,相反,正是AI能力的深度融合,使其在幕后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来看,AI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一是生成图片、视频、语音等视听元素,释放更大的创意想象空间;二是结合大数据,实现千人千面的智能互动,增强个性化体验。

在清明节,快手运用AI技术复原一位已故主播的声音,并以此开启了一场公益直播。借助科技的力量,不仅为逝者留下温情纪念,也在公益中传递关怀,让情感表达焕发出全新的可能性。

美团2024年度报告,通过AI技术,用户数据被巧妙融入剧情,实现个性化呈现,让每位用户都成为短剧主角。与AI的深度结合,使年度报告不仅仅是数据的回顾,更成为一次沉浸式的互动体验,拓展了品牌与用户情感连接的可能性。

洞察为先、创意为桥的营销法则不仅没有过时,还会在与AI的结合中焕发出新的可能性,因为高明的技术,往往隐形于体验之中,而当AI的能力被深度激活,创意也将迎来新的高峰。


先谈功能,再上价值

在百模大战后,AI应用迎来遍地开花的春天,这场技术革命的营销叙事,却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从功能实证到价值传递的渐进式演化

当前,AI产品的核心策略是以场景化功能展示建立用户认知基础。比如,荣耀与沈腾拍摄短片《AI就是一句话的事儿》,展示在查找历史版本文件、取消APP自动付费两个常见场景中,直观展现AI提升效率的实用价值。

此外,荣耀还曾改编小红帽的故事,当小红帽用上识别AI换脸的手机,立刻识别大灰狼假扮奶奶的骗局,用AI重构经典童话情节,不仅降低技术理解门槛,也制造了传播记忆点,生动展示AI应用场景。

功能即场景的营销策略,是新产品进入市场的必然选择,而当产品建立成熟认知后,即会开启品牌心智建设。比如,OpenAI在超级碗广告《智能时代》,不再单纯展示ChatGPT的具体功能,而是将其塑造为AI时代的引领者,以此沉淀品牌价值。

然而,在新兴技术尚未完全普及前,若过早转向价值叙事,可能会导致用户预期与实际体验之间的落差。

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AI产品营销仍将聚焦于功能教育阶段,持续深化用户对技术的理解与认知。

项目举例:
快手清明节公益项目:用AI复原已逝主播声音
美团2024年度报告:生成属于你的年终短剧
荣耀×沈腾:AI就是一句话的事儿
OpenAI超级碗广告《智能时代》,贯穿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文章检索:
专访美团×WMY:首个「AI+短剧」APP年度报告,揭秘项目全程
广告人别焦虑!3种实用小技巧,让DeepSeek帮你打工
6个值得收藏的AI广告案例,谈谈技术与创意
YSL、迈巴赫合作过的数字艺术家,AI广告也能简约高级

报告参考:
《2024年度AI十大趋势报告》
《2024年AI营销应用解析报告》
中国AI应用全景图


2024·往期【月度营销洞察】回顾:

1-2月度营销洞察:大家的开工玄学营销
3-4月度营销洞察:营销玩梗,易如反掌
5-6月度营销洞察:品牌好像都长出了恋节脑
奥运营销洞察:巴黎是一块带金的广告牌
7-8月度营销洞察:广告难出爆款,文化反杀营销
9-10月度营销洞察:向左抽象,向右passion
11-12月度营销洞察:品牌怎么都去北方了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