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答案云知道,有些答案云也在找
科技不一定能解决问题,科技甚至会带来问题,但不全是坏问题,让科技产生好问题的,永远是使用科技的人,带着这样想法,我们为阿里云写下这样的文案:
你可能觉得有点问题。
我们的工位,
永远有一半是空的。
因为另一半的人,
永远在别的地方。
这是一群不走寻常路的程序员,
也许正与你擦身而过。
有人说,
跑到这种地方写代码,脑子有问题吧?
没错,我们的脑子里,全是问题。
“今年水稻的产量,
能不能提前一个月算出来?”
“卫星拍到的农作物长势,到底准不准?”
“AI种田能帮农民提高收入吗?”
“我们能更加理解这个地球吗?”
“我们可以捕捉两年之后的一场风暴吗?”
“我们可以看清三小时之后的一场雨吗?”
…………
“中国人结婚为什么牵扯那么多事儿?”
“结婚,上户口,生孩子,
这些手续能一起办了吗?”
“解决了这些问题,会让人更想结婚吗?”
“如何把老师傅30年的经验变成算法数据?”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100万个瑕疵?”
“如何通过精准剪裁节省25000米布?”
…………
我们的问题真是太多了。
问题从哪里来,
解决问题的人就到哪去。
我们相信,
既然叫工程师,就应该呆在工地上。
土路走得多,就不容易走弯路。
我们相信,
经得起基层考验的技术,
才是最了不起的技术。
我们的工位,有一半是空的。
我们的工位,到处都是。
创作企业名单
品牌方:阿里云
代理商:Blank&中好
创作人员名单
制作:MS.E动观
导演:李智君
创意总监(创意负责人):刘旸
客户经理:Chris
CEO首席执行官:黄婷
数英奖参赛项目说明 - Blank 杭州,创意代理商
【背景与目标】
在2021年的两会上,政府发布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其中重点提到,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即,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阿里云作为中国头部的数字科技服务商,希望打造政府数字治理最佳合作伙伴形象,拓展企业合作方对于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想象空间,助力建设数字中国。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冬奥会等国际级会议场合,面向合作伙伴和社会公众传递品牌的社会价值,并在各个业务交流场景,面对各地政府和国企决策者以及技术协作部门传递业务价值,提升认可度。
【洞察与策略】
科技企业的G/B端品牌传播,通常会面对一个问题,就是中国作为一个地域差异化极大和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各地政府和大型企业需要解决的数字治理问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很难有放之四海皆准的通用解决方案。对于这种客户来说,鼓吹科技实力秀肌肉,或者一味的摆立场喊口号,并无实际意义。如何通过几分钟的宣传片,让地方政府和国企相信阿里云有能力做好在地化的数字化服务,是一个难题。
因此,我们决定采取的沟通策略是“实事求是”,从目标客户最关心的“产业振兴”、“城市治理”、“公共服务”、“数字政务”、“科技兴农”等具体的业务板块入手,将抽象的科技理念化为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来探讨数字治理解决方案,同时,展现阿里云工程师“从基层中来,到基层中去”的工作方式和踏实作风,用政府和国企熟悉的语言体系,解释阿里云的业务价值。
【创意阐述】
如何体现科技企业团队的在地化服务能力?首先,这个团队要真的能做到扎根立足于当地,和当地的产业和社会环境打成一片,如果这个前提不存在,所有的宣传都是空中楼阁。和阿里云的业务方团队沟通下来,了解到他们的技术团队,确实是常年出差甚至驻扎在各地:为了解决客户千差万别的数字化治理服务问题,阿里云的工程师们学炼钢,学养猪,学种地,甚至有的钻进工厂就是一年半载,这跟我们刻板印象中的IT工程师形象构成巨大反差,也成为整个影片创意的突破点。
既然叫工程师,为什么要呆在工位上,为什么不呆在工地上?“云”的解决方案一定在“云端”吗?“云”可以“下地”吗?
于是,影片的“主线叙事”诞生,我们要讲程序员上山下乡进工厂的故事。
然后下一个问题又来了,体现了工作方式之后,如何展示程序员们的工作价值呢?往宏观来说,阿里云在这场庞大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到底是什么呢?
很显然,中国的数字化转型,还属于“问题比解法多”的阶段,而阿里云的角色,不是做现成方案的批发销售,而是深入一线,做客户共创解法的探路者。市场经济体制中,非公有制科技企业最大的社会价值就是发挥创新能力,积极试错。因此,证明自己“专业”的最好方式,不是给“好答案”,而是提出“好问题”。
到这里,全篇的文案结构也宣告完成。
我们,提问题。提五花八门的问题。
我们的问题,就是我们的视野,经验和立场。
问题的答案,有些云知道,有些云也在找。
【结果与影响】
作为一致面向政府和大型企业的G/B端品牌广告,本片在主流价值叙事和科技企业情怀之间,做出了很好的平衡,通俗而人文的表达风格也适配了国际交流和社会公众交流等多种场景,这种兼顾各个圈层达成理念和审美共识的商业作品,在现今的社会舆论环境下,是为数不多的。
阿里云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着力打造数字治理和产业数字化转型最佳合作伙伴形象,推动阿里云新一轮品牌升级,并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播出阿里云to G/B品牌广告影片,取得良好反响。随后该片相继登陆2021数字中国峰会和2022北京冬奥会新闻中心,更在长沙,郑州,重庆,厦门等多个城市的阿里云城市峰会播出,引发关注。
终审评委(金、银、铜评级全部显示,无奖评级仅显示带评语者)
创意单元-视频组-短视频类
-
短片开头先是提出问题,再以阿里云工程师的视角去寻找答案,没有技术层面的“空中楼阁”,而是以“我们的工位,有一半是空的。我们的工位,到处都是。”道出阿里云的工程师无处不在。
-
文案非常好,展现了品牌的情怀了态度
-
切入点漂亮,有巧思,将高大上的概念让普通人也能看得懂
-
很到的作品,能看让人看下去,又能交代产品是干什么的。礼物都能顾得到。
-
首尾呼应,用问题带出答案,很棒,有感
-
。
-
to b 端沟通很难,但这只片子做得很好。
-
把科技讲的很接地气。
-
答案在云端,找答案的人,在路上。 用工程师的视角,去叙述数字化的力量,以小见大,也能够体现企业情怀和愿景。是不错的企业宣传片。
-
文案巧妙,角度也够巧。此类型片子大多是乏味无趣,科普说教,少有能吸引看完。
-
用“工位有一半都是空的”这样一个充满悬念的开头,又用一个个问题来回答这个“怪象”,创意巧妙,文案亮眼。
-
实事求是,给人脚踏实地感,深度阐释了阿里云工程师的工作方式以及阿里云的业务价值。
-
概念满分,作为toB的片子,令人印象深刻。
-
文案太强大了,甚至比画面更有力量感!这些列出的问题引人深思,推动着中国科技的进步
-
科技的背后是人,把难讲的事,讲的清楚,讲的动人,就已经非常成功了。
-
有些答案云知道,有些答案云也在找,喜欢这句话,情感上让我认识了阿里云。
-
文案立意和视频节奏把握到位,但画面的美感和新意不足以让人眼前一亮
-
文案很打动人,解答大家对云的问题,大家不必再云里雾里 影片有点可惜,结尾弱了
-
用最务实和朴实的方式,表达出了客户具有的科技生产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决心。虽然是一部面向B端的片子,却非常通俗和耐看。
-
切入点很巧妙,文案很棒,但视觉语言上有些欠缺。
-
切入点不错,文案优秀
-
文案动人,用好创意让世界看到程序员的坚守。
-
无
-
还不错
-
宏大叙事的答案,反而在细节里,这个作品,就抓到了一个好细节。
-
把一个B端营销做出了社会高度和可看度。
-
策略清晰,直接有力量。品牌角色和价值诠释的很清晰,结构很完整。表达方式也让人看得下去。
-
这个片子得给文案加鸡腿。
-
不错的企业宣传片
-
青春不在云雾里,在向前的路里
-
概念浪漫,片子真诚
-
-
无
-
立意尚可
-
一语双关,文案加分
技艺单元-文案类
-
将一个比较理性的命题,通过文案和创意都将这种理性转化成了比较易懂有趣的内容,能让C端用户也看完觉得有趣,本身不易。
-
喜欢这个切入角度。
-
“工位有一半是空的”,他们去找答案了,不得不说文案很有说服力
-
文案和产品一样,写出了泥土的气息。
-
从听不懂的云技术到听得懂的接地气,问题串起了这段信息的转移
-
科技企业的G/B端品牌传播,需要获得多方面认可,还要做得生动化,难度很高。但是这条不落俗套,表现不错。
-
非常有說服力的文案, 理性中卻又帶著感性, 很不容易
-
通俗易懂,人类的进化,就因为我们的脑袋里,全是问题
-
从科技出发,落地人文,很有力量
-
前半部分文案成功入戏,但是转折掉下去了,有些可惜。如果转折再有力一些,或者换个方式表达,也许更好。
-
可鼓励
-
你看,理工男女的浪漫只有云知道。
-
問答文本幾時休
专业评分
参与评论
参与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4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