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的非理性“怪诞”行为

举报 2017-09-20

前段时间家门口开了一家卖蜂蜜小馒头的店,刚一开业生意非常好,每天排队,因为买的人太多了,商家不得已开始限量,但是限量后居然比以前买的人还要多,老板真是又高兴又心急。看到这,眼熟不眼熟,没错,就是饥饿营销。说到小米,下面这张图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吧!

小米排队.jpg

但是小米可不是真饥饿,要知道除了官网,无数线上下的店铺正常销售,他们的货源我认为可不是雇黄牛靠运气在官网抢的。让我们再说回那家卖蜂蜜小馒头的店,这家店不像小米,它是真饥饿,真想吃饱,很快的拿出了自己的第一桶金扩大了店面,增加了店员,提高了产能,终于能供应上消费者的需求了。但是很快的,周围的消费者却不再光顾了。

是不是觉得消费者的行为有的时候还挺怪的?

对比对比,越比越贵

一本杂志,电子版售59元,印刷版售125元,电子版加印刷版套餐也售125元。这时,大部分人会觉得,天哪!买套餐,电子版的相当于免费送啊!于是都去买了套餐,但是他们中的有些人,当初也许只是想买电子版的,存在手机里上下班路上刷一刷,实际却花了更多的钱。

作为一名消费者,我们在做出购买决策的时候,一定时刻谨记当初你的需求,不要深陷商家的套餐陷阱里。作为一名营销人,“相对论”可以让你做出很多文章,让商家获得更多的利润。

营销让商品溢价

幼鹅出壳后看到谁就会跟随谁直至长大。而一个消费者在从没使用过你的商品的前提下,他对此的一切认知都来源于你如何表达这款商品。所以一款商品,尤其是新的商品,营销是多么的重要,它可以让你的商品溢价。

排队.jpg

我们常常会碰见自己没吃过的餐厅想去尝一下鲜,但是自己陌生不代表别人陌生,我们这时通常会打开大众点评,看一下推荐菜,别人说好的来尝一下。大部分人在做决定时易跟从大众,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商家在营销时会用到“托”,就是考虑到消费者的羊群效应,也就是从众心理。

免费的活动其实会让你花费更多

0不仅是一种特别的价格表示法,还能唤起热烈的情绪。大部分电商平台都实行满xx元免邮政策,我们常常最初只想买一样东西,但是为了凑单免邮费,买了许多当下不需要的东西,花费反而比就买那一样东西再加运费要高。街边的美发店尤其擅长使用“免费”活动,常年在发代金券,阿姨们本想着拿着代金券再加几十染个头发,但是只要一被“热情邀请”进店,烫发、染发、头皮spa就全被招呼上了……

我们的生活有时社会规范主导,有时市场规范主导

一般在幼儿园,老师会义务帮迟到的家长带孩子,家长往往感激不尽。但如果幼儿园对迟到家长进行罚款,那么会有比之前更多的家长迟到,这就是因为社会规范转为了市场规范。志愿服务也是如此,志愿者在自己闲暇之时帮助一些困难的人,比如给孤寡老人收拾房间,洗脸洗脚。但是如果有组织给这些志愿者付钱呢?情况会不会不一样了呢?

现在越来越多的商品开始玩“情怀”、玩“感情”,即使是性价比很高都不当做主打卖点;除此之外,商家还把很多的精力花费在了社会化媒体,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做你身边的好朋友,其实这些营销行为都是在淡化市场规范。

合理调动消费者情绪,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人是情绪动物,把握不住自己情绪是常有的事。所以作为商家在营销时如果能调动消费者的情绪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战狼2》为什么会火,我们抛开电影本身质量不谈,它调动了观影人的爱国情绪,这就成功了一半。

再好的活动,也要在各环节推动用户

大部分人都有拖延症,再好的活动没有各环节的推动,也很难“爆”,尤其是需要用户花费心思的活动。简书的“神转折大赛”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对于征文类的活动简书是如何推动重度懒癌患者的呢?二等奖每日评,越早投稿机会越大;额外的手气红包,前50名投稿被收录打赏200元,后50名投稿被收录打赏100元.。活动果然获得大成功,结束后简书官方称:“仅以字数算,这可能是中文世界里最大的一次UGC”。

消费者总是深深迷恋自己拥有的产品,哪怕是试用品

我们在二手市场买东西的时候,总觉得这不合心意,那也不合心意。但当我们作为卖家的时候,总觉得自己的东西好,甚至有的买家砍价狠了,还能跟他吵起来,这说的就是敝帚自珍。因为自己的物品承载了很多的感情和回忆,所以我们会觉得珍贵,觉得舍不得。可是是真的珍贵吗?在买家眼里可不见得是。

7天.jpg

在我们为买一件商品而犹豫不决的时候,常常导购会迅速来到您身边,说:“您现在决定不了没关系,可以先买了试用,不喜欢7天内来退货就行。”可是有多少人会来退货呢?用着用着就觉得是自己的东西了,怎么舍得再失去?

营销也要有态度,不要顾此失彼

一头饿的发昏的驴子找草吃,有一天它在一个谷仓里发现两堆谷子,大小差不多。驴子在两堆谷子中犹疑不决,结果拿不住主意就在谷子边饿死了。

作为商家也是,在做营销是要有主有次,不能想着什么都钱都挣。让消费者在两款商品间犹疑不决就有可能把他推向竞争对手家。

重体验,也重期望

可口百事.jpg

你喜欢喝可口可乐还是百事可乐?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一组专家曾经做了一个实验分析喜欢哪种可乐的人更多。结果是这样的,当参与者不知道他喝的是哪种可乐,喝一口后,与情绪中的强烈感受相关联的大脑中部——大脑正中前额叶皮层VMPFC就会被激活。但如果参与者知道他喝的是可口可乐,大脑额区——叶皮层背外侧部分DLPFC一片与人类大脑高级功能,例如工作记忆、联想还有高级认知及概念有关的区域也被激活,百事可乐也有这种情况。实验结果说明人们除了重视体验,也重视期望,这也就是越来越多的商家重视用户使用场景分析的原因。

神奇的“安慰”

当我们生病去医院时,只要看到医生就会感觉好一些了,服下医生开的药之后,感觉又好一些了。如果看的医生是知名专家,吃的药是祖传神药,好像觉得病都痊愈了。

星巴克的店内时刻都散发着咖啡豆的香气,让你即使仅仅从星巴克门前路过,都想驻足买上一杯咖啡,那香气仿佛就在告诉你,歇一下,没关系的!

星巴克.jpg

对于营销而言,在可预期的价值和效果面前,如何宣传才能把这种价值转为真正价值是要考虑的重点。商家在宣传商品卖点时,试着将“TA可以怎样”转换为“TA可以让你怎样”,让消费者看到这款商品就像看到星巴克一样,就想来一杯,那就成功了。

消费者也会不诚实

人性有弱点,其中就有不诚实。当你问一个满脸斑的女孩有什么样的美容需求时,她不一定滔滔不绝的向你表达她有多么想把她一脸的斑去掉,她也有可能向你表达她不需要美容,也许是因为她祛斑之路太艰辛不相信有产品能祛斑,甚至也许她就是觉得有斑也很美。面对消费者,靠着他们的只言片语就觉得挖到了真相显然不恰当,作为商家在确定宣传方向时,如何在需求表象之下看到本质是重点要考虑的。

企业的特权:最终解释权

最终解释.jpg

有一个用户是某家航空公司的长飞里程会员,他一直在积攒自己的飞行里程。有天他想去公司用自己的里程分数换一张免费度假机票,被告知他想订的航班没有座位了。也就是说他虽然积攒了25000英里的飞行里程却无法使用,但是航空公司的人之后告诉他如果他有50000英里的分数,可能就有座位。是不是挺气愤的?但是无论如何,一句“最终解释权”就能堵住你的无数为什么。用户也只能拿“无商不奸”这种说法安慰自己,但是这样的体验真的不好。所以商家在做活动时善用“最终解释权”这句话,不要因为小小的活动,让用户对商家和商品产生质疑,不要伤了用户的心,尤其是老用户。

大家都说好

人是群体动物,最大的表现是“随大流”。在饭桌上,你本来想点一道肉菜开开荤,但是当第一个朋友站出来说晚上吃肉不好消化,我们吃点素菜吧,于是剩下的人随之附和,最后饭局变成了全素宴。这样类似的情况还有许多,说明人在人们中时有时甘愿牺牲消费快感来突出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

所谓的“道德绑架”说的也是这个,有些事虽然我们本心跟大众的想法不一样,但是却屈从了大众。可见“大众”的意见是多么的重要!在广告语中我们也常看到“经过XX次的试验表明”,“销量已破XX万”等等。所以商家善用消费者也会“随大流”的心理,是会让你的商品变成爆款的哦!

我们身边看似简单的事情背后隐藏着许多非理性,消费者的许多非理性怪诞行为,作为商家需要问问自己,到底事实是什么?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