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阅100+部品牌短剧,我总结出了3条爆款指南
很久没说说短剧了。
大概在去年春天,我出过一篇关于高质量微短剧的内容盘点,那时短剧也才刚刚冒尖儿,写着写着也会感叹,短剧的春天终于到了。短短一年过后,短剧世界的变化已然天翻地覆——
有人一边骂短剧内容老土庸俗,一边熬夜追剧疯狂上头;
有人一边反感万物皆可短剧,一边还得给品牌方想方案,为了让品牌搭上短剧的边儿而想破脑袋。
尽管一直有人骂,品牌方们却也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推出品牌短剧。根据2024微短剧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品牌微短剧的数量在去年同比增长了1.4倍,超200家品牌首次投放微短剧。
数据来源:勾正科技
定制微短剧成为品牌营销主流,自制剧的出现,让品牌的短剧参与度进一步加深。
没办法,你不得不承认:
竖屏短剧已经统治世界了。
那么问题来了,
短剧营销的内容真的有那么不堪吗?
品牌短剧到底怎么做?
如今,随着短剧的不断发展,很多品牌也逐渐积累出了自己较为成熟的经验。
今天我们就重点来讲讲,品牌想要打造高质量的爆款短剧,到底要分几步。
一、
做品牌的短剧,看起来也得像短剧
目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短剧类型主要分为:
精品化的中剧——横屏版短剧;
小程序短剧——抖音经常刷到的引流小短剧;
以及将品牌理念融入剧情的品牌定制剧。
今天我们重点来讲讲,品牌定制剧。
如标题所示,品牌方要想做短剧,首先得让品牌做出来的东西看起来像个短剧的样子吧。
到底啥样的才算是短剧。
「短」,是短剧区别于中长剧的一个最大特点。
短剧通常每集时长在15到30分钟之内,集数一般控制在6集以内。需要制作方在简短的时间内,讲述一个足够完整的、吸引人的故事。这就对短剧的内容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爆款短剧《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的制作公司听花岛,其制作负责人赵优秀曾在新腕儿第二届短剧大会上提出了「内容密度」的概念。
他认为,短剧的关键词并不是长短,而是情绪密度、信息密度和情节密度。
所谓内容密度,包括情绪密度、信息密度、情节密度。
翻译成人话大概是:在剧情上高密度的反转和爽点,才是让观众有兴趣读下去的关键。
美团作为短剧营销里的佼佼者,从神券节的「短剧+直播」模式开始,在去年推出了多部短剧。最广受好评的,还要数美团神券和王天放合作的短剧《我在日记本里逆天改命》。
卑微保安一夜之间成为集团接班人,竟是因为一本日记?公司负债累累却一句话让集团千金带着2000亿与他联姻?爱人身患绝症,天放舍身相救,却被最信任的人设计陷害失去一切……
几句话里,剧情已经转了十八个弯儿了,听起来就妥妥爽文剧本好吧。
除了在剧情上延续爽剧常用的「霸道总裁+逆袭」主题元素,快节奏的台词画面搭配喜剧演员天放特有的表演方式,幽默属性直接拉满。
同时,品牌自然贴切地植入方式,也很难招人反感。
作为品牌定制剧,美团在短剧中巧妙植入美团神券的广告。
在总裁公布主角继承人身份时,因为助理没有买电视会员而需要先看一段美团广告;主角在和集团千金约会时,先问问餐厅能不能用美团神券下单...这些涵盖广告信息的内容结合剧情发展,合理自然的同时存在感拉满。
美团之外,肯德基也因其自带“疯狂”属性,在题材上选择了当时热门的重生设定,推出品牌短剧《重生之吃货皇后惹不起》。
剧播24小时,全网观看量达1亿+,《吃货皇后》的成功离不开巧妙的品牌植入:从短剧的故事背景、人物动机、创意剧情等,肯德基将品牌产品与短剧做多方位融合——
爱吃炸鸡的皇后女主,重生穿越成为人气女演员周莫,把炸鸡风味满分的肯德基当做“现代御膳房”。所有谈判相关的霸总剧情都在肯德基门店上演,最后连女主都亲自上阵,开始开门店、“疯狂降价”。肯德基产品贯穿剧情始终,完成创意闭环。
值得注意的是,《重生之吃货皇后惹不起》中保留大量“又尬又典”的短剧式霸总台词。
“本宫让你们所有人陪葬”
“今晚的鸡腿我全包了”
还是短剧熟悉的配方,还是那个又尬又上头的味儿。
都说万事开头难,作为首个尝试品牌定制剧的平台,闲鱼出品的《傅太太全程开挂》当时可是因形式创新收获了一大波讨论。现在回过头来看,竟然也算是个高质好作。
故事其实也非常简单,女主苏七七凭借闲鱼翻身系统,和男主展开商战正面硬杠,实现逆袭翻身。
非常巧妙的一点是,品牌设置了「闲鱼翻身系统」作为故事剧情的关键推动要素,贯穿剧情始终。这样既保证剧情顺畅合理,又大大提高了品牌曝光率,在观众面前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
无论是“又土又尬”的台词、逆袭爽文式的剧情演绎、还是用幽默对冲尴尬的巧思...品牌在尊重短剧形式的基础之上,在植入中也做到了符合作品逻辑,让人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之处。作为观众,反而有一种“笑一下蒜了”般被迫接受的苦命感,谁让现在的年轻人就好这一口。
在短剧营销负面评价满天飞的背景下,美团、肯德基、闲鱼们却能逆转品牌短剧口碑,这也与他们尊重短剧形式本身有关。
那么关于品牌植入,除了顺应剧情之外,还能做些什么?
二、
做品牌的短剧
植入要么有意思,要么有意义
对品牌的短剧来说,做植入是非常有讲究的一件事。毕竟植入做得好,无论短剧的制作班底如何,不说逆袭口碑,至少也能少挨至少一半的骂。
为什么这么说呢?
想要骂一部短剧做得不好,我们有五花八门的理由可以说,什么演员演技尴尬啊、硬蹭短剧流量啊、剧情离谱啊云云。但要是大家一致觉得这部短剧出得好,那么基本上也就夸以下这俩点,也是想要做好品牌短剧植入的关键:
/植入要么有意思
我们说一部短剧的植入拍得有意思,通常指的是这剧剧情设定好、互动性强。
一个好的剧情设定,能撑起整个短剧的故事框架和内容,让品牌与短剧的链接一下子就加深了起来。
比如淘宝在去年就为助力新中式品牌出海,推出了短剧《王妃娘娘,有人下单啦!》。
除了融合“穿越”“商战”这种较为传统的短剧爽点剧情之外,《王妃娘娘》还将「开淘宝店」作为故事主体框架,用短剧的形式表达「让华服传遍天下」的品牌愿望。
基于此,那么主角们在短剧中身穿新中式品牌服装,就显得自然合理。这不仅大大增加了产品的曝光量,也带领消费者逐渐形成边看边买的消费习惯,新中式品牌也在华服视觉盛宴中真正地“传遍天下”。
在《王妃娘娘》的主线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例如支付宝、菜鸟驿站等熟悉的剧情设定,它们也成为推动剧情的主力军。将现代业务“古代化”,能够让观众更加直观感受到阿里生态下的各项服务优势,从而增加品牌认同和消费归属感。
和淘宝一样聪明的,还有美团。
刚刚说了,在短剧营销届,美团算是佼佼者。
除了去年一整年都在不断推出的各类短剧作品之外,去年年底,美团也给我们憋了个大招。
当管家递上财报、美女助理在一旁递茶,我终于体验了一把做总裁的感觉,还是不得不霸道的那种。
你以为这是什么AI新型互动短视频?没想到吧这是美团去年的年度用户报告。这种强互动性的创新形式带给用户极强新鲜感的同时,商战、逆袭、玄幻、豪门等不同风格剧本的类型也给了用户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
结合AI技术,用户可以成为剧本中的主角,通过沉浸式的对话,用户在专属虚拟故事的演绎中,方能获得本年度的美团报告。
这种方式让原本单调的报告获取更加有趣,也让消费数据本身更加生动,着实是让用户足足过了一把戏瘾。
/植入要么有意义
除了有趣、好玩之外呢,很多品牌也开始运用短剧,来实现一些功能性的目标。毕竟短剧可视化、剧情演绎度高、发挥空间大等特点,能成为品牌传播的一把利刃。
想要充分理解这一点,还得看具体的案例:
抖音在春节期间找到了明星赵露思和再就业男团,拍了七支短片来讲清抖音春节红包的新玩法。
要是放平常呢,一听到「红包新玩法」几个字,我就已经开始头疼了,繁琐的流程和步骤总是让人眼花缭乱。但你要说你把新玩法拍成了短剧,那我高低得去看看。
你看,品牌短剧的优势这不就体现出来了。
在短剧剧情的演绎中,观众能直观感受到什么是「召唤神龙领红包」什么是「按口令拍照领红包」,什么是「集齐生肖卡分红包」,什么是「抖音群内随机交换红包」。
简单轻松、快乐喜庆是这一系列短剧的主旋律。让用户清楚产品功能,也是抖音此次做出品牌短剧的最终目的。
除了抖音之外,今年文旅在短剧界玩得飞起。
男主是裸辞回哈的大厂职员,女主是北上创业的投资人,因误会结缘的两人,最终一起为哈尔滨的旅游业发展努力奋斗。
这剧情听起来是不是根正苗红,意义拉满。
这是由哈尔滨啤酒、黑龙江省文旅局、世纪鲲鹏三方共创的微短剧《我在尔滨很嗨皮》,上线第一天就冲上了哈尔滨本地热搜榜第一名,播放量更是冲破了1个亿。
因为是文旅局牵头、哈尔滨啤酒赞助,短剧用了非常多的镜头来展现哈尔滨这座城市的本土风情。
那么怎么才能更好地植入“哈尔滨啤酒”呢?短剧选择将植入产品与东北饮酒文化联系在了一起。
男女主外出聚餐,得喝哈尔滨啤酒;男女主假扮男女朋友见家长,得喝哈尔滨啤酒;男女主吃烧烤,还得喝哈尔滨啤酒。
在观众沉浸在男女主爱情故事的同时,也能加深对哈尔滨啤酒的印象,深刻体会到哈尔滨这座城市的魅力,文旅和品牌携手推出短剧的意义在此刻显现。
三、
多考虑品牌受众
尬也有尬的道理
说了这么多,其实大家吐槽短剧营销最多的点,也是觉得品牌容易忽略短剧质量,只是想蹭短剧的热度。而对于短剧质量的诟病,大多是说短剧很“尬”,很出戏。
截图来自数英评论区
首先我觉得要正视短剧的“尬”。
短剧形式在流行之初,除了剧情爽、节奏快之外,“尬”也是短剧一个很大的特点。
“脑子一扔就是看”
“短剧终于颠成了世界想要的样子”
天坑开局、两集被虐、五集反转、十集复仇...这些快节奏的短剧剧情,大多出自较为古早的言情小说,极致的反转剧情也让短剧本身难免带上“又土又尬”的标签。
但是没办法,大家就是爱吃这一套。毕竟上班就已经很累了,勤勤恳恳的打工人们怎么就不能在闲暇之余过过爽剧人生的瘾呢。
因此,品牌若想借短剧形式搞营销,就得正视短剧本身“尬”的特点。
这就需要那些想闯进短剧赛道的品牌们去思考,他们的受众究竟是个怎样的群体,到底适不适合“搞短剧”。
像蜜雪冰城作为年轻人爱喝的新茶饮品牌,“玩梗”一直是他们的营销标签。
去年蜜雪冰城推出的真人版短剧《雪王的穿越日记》就深受网友欢迎。让雪王在短剧里“玩尬的”,就丝毫没有违和感。“雪管家”、“雪特助”、“雪团宠”的设定也符合短剧一贯的风格,土味十足的剧情却让人十分上头。
蜜雪冰城的品牌调性和年轻受众们,让雪王“轻松玩尬”。这也提醒着品牌们面对短剧营销形式,应根据自身受众属性,更加谨慎地选择是否要进入短剧赛道。
而相对于品牌来说,平台类的短剧则因更广泛的业务范围和更复杂的受众人群,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
这时候又不得不拿出美团的例子好好来说一说了。
其实说实话,要不是美团出了这么多短剧,我也不清楚其实美团下面是分了这么多分支的。
美团·团购、美团·酒店...连美团每个月18号的神券节,都有自己的短剧。
这部《糟糕我被帅哥围住了》,左不过只有三集,每集时长还不到3分钟。与其非要说它是短剧,不如称之为“竖屏版剧情TVC广告”来得更为贴切。
它作为第一部采用第一视角的短剧,用游戏互动设置为观众增加心跳式的沉浸式体验。
其实呢,在众多入局短剧的品牌当中,美团早已在短剧赛道走得又快又稳,并用多部短剧建立了属于美团的短剧宇宙。
《房东有点怪》
《互换人生的我们》
《来自外星的他》
从传统叙事到创意灵感,从社会话题到情感共鸣,美团正以突破性的方式重构短剧营销的版图,也让我们看到了短剧与品牌结合的更多可能性。
因此品牌在选择短剧营销的同时,要么考虑受众群体与短剧形式的匹配度和可执行性,要么针对不同群体设置不同的短剧亮点,以量取胜。
写在最后
品牌想要做好短剧创作,并不是简单的“蹭流量”那么简单。
1、做品牌的短剧,首先也得像短剧
不止在篇幅,更在剧情上符合短剧高密度反转的特点。在尊重短剧形式的基础之上,用符合短剧逻辑式的去植入。
2、做品牌的短剧,要么有意思,要么有意义
有意思:用好的剧情设定撑起整个短剧的故事框架和内容。
有意义:运用短剧可视化、剧情演绎度高、发挥空间大等特点,让短剧成为品牌传播的一把利刃。
3、多考虑品牌受众,尬也有尬的道理
正视短剧本身“尬”的特点,审视自身的品牌调性与短剧的适配程度。因此在选择是否要进入短剧赛道时也应更加谨慎。
当短剧成为年轻人碎片时间的新宠,品牌也顺势找到了营销新的方式——借助这种快节奏的娱乐形式,品牌理念可以像追剧一样,潜移默化地融入年轻人的生活。
未来,我们期待有更多好的品牌短剧作品和营销方式出现,到时候再给大家分析分析。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