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显眼了!20个案例,看看品牌玩梗的4种段位

举报 2024-01-12

封面.png

起猛了!

看到一个热搜“端木代言了美特斯邦威”,让我恍惚不知今夕何年。

1704974228980109.jpg

脑海中还回荡着那段台词:

端木 他带我去了美特斯邦威
挑了很多衣服和鞋
照镜子的时候
我都不知道里面那个女孩子是谁
——出自青春偶像剧《一起来看流星雨》


当时这句台词无形植入,打开了年轻人对美特斯邦威的潮流感想象。时过境迁再回看,这样的台词和人物形象过于浮夸,再加上品牌亲自call back,又一次让大家印象深刻。

玩梗、美特斯邦威

当流行语出现,有不少品牌主动接梗,接下网友的调侃。但像人一样,接话是个考验情商的活,品牌要把梗玩起来,也有着段位要求。

结合近年来一些出彩或不出彩的案例,总结了品牌玩梗的四种段位,看看如何让梗不冷场。


第一种、顺路下坡,承接一波流量

/坦诚面对,打不过就加入

梗的出现,都源自消费者的调侃。一旦品牌回复得巧妙,展现的是玩得起的心态,不仅增加了话题看点,还能把吃瓜群众的目光聚到自己身上。

近期两个案例,就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一个是马自达官宣梁家辉为代言人。

玩梗、马自达、梁家辉

影视剧中,梁家辉犀利“点评”马自达成为名场面,在当时还被网友戏称为马自达著名“黑粉”。

“你坐马自达,怪不得你塞车”

玩梗、马自达、梁家辉

没想到,十几年后,双方世纪大和解,反转结局再掀波澜,一时间不知道该夸马自达格局大,还是关心影帝脸疼不疼。不过无论怎样,马自达都赢麻了。

另一个是别克,面对新logo像指甲剪的吐槽,直接推出同款指甲剪,用“为手护”创意把调侃变成正向价值输出。

别克、玩梗别克、指甲剪

点击查看创意短片

类似案例还有kindle用一句“盖泡面,更香”广告语,回应年轻人用kindle盖泡面的行为。一句大方的自嘲,让kindle迎来短暂的“回光返照”。

kindle、玩梗

虽然各有各的“黑点”,但品牌都坦诚接受,用玩梗制造欢乐。相应的,这层好感也反哺到品牌身上,引发更大范围的讨论。


/基于信息,给出后续

天降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要让这场流量对品牌作用更大,可以口头回应,延续话题热度,也可以继续把梗玩下去,变成下集更精彩

比如网友分享“盒马399的帝王蟹把999的龙虾吃掉了”,登上热榜。一个有反差的故事,盒马顺势标记,在帝王蟹旁边贴通报,先是借此温馨提示注意安全,而后给出处罚措施,号召大家吃掉以示惩戒。

盒马、玩梗盒马、玩梗盒马、玩梗

这既是一种及时处理舆情的方式,也趁机玩了一把幽默,线上线下流量互通。顺着热度和网友及时互动,让段子成真,像借着一个谈资设下一连串的钩子,不断带动网友的注意力。

其次是常见的,靠网友的梗来选代言人。此前因网友发现宁静和M&M's水杯撞脸,隔天M&M's就官宣了宁静为品牌大使;

明星、玩梗、代言人明星、玩梗、代言

网友错认张亮是张亮麻辣烫老板,跑到微博下留言投诉,结果张亮回复“去吃杨国福啊”,让杨国福麻辣烫请张亮代言整上了热搜。

明星、代言人、玩梗

与此同理的还有,古力娜扎代言哪吒汽车,景甜代言景田矿泉水,都是网友率先玩梗带起话题,而后品牌接力,用明星的谐音梗来制造声量。

这种操作方式简单,唯一需要的就是及时反应,不管最终是否有代言,品牌方此时发声都是不亏的。


第二种、借梗造新品,与用户共创

品牌借助玩梗迅速抓住流量,这是传播层面的玩法,如果只是持续的玩梗而不能转化为销量未免会有一点可惜。

今年情人节,瑞幸推出新品“带刺玫瑰拿铁”,很难不让人怀疑是何广智给的灵感。

1704967996514546.jpeg

在网友的强烈安利下,何广智成为瑞幸的“被迫”产品体验官,为产品续上流量加油包。

1704968119183730.png1704968141993680.png

8月,雪碧让“82年的雪碧”走进了现实,真的开发出一个新品来致敬82年的雪碧。神秘口味、限定木桶礼盒、品鉴攻略、线上拍卖,这些煞有介事的仪式更是放大了梗中的戏谑意味,吸引年轻人前来品尝。

1704968371928543.jpeg

还有去年特别火的V我50卡,肯德基顺应“疯四文学”的热度,把“V我50”变成了一种促销手段。

1704968471407969.png1704968494960394.png

这些创意的统一特点就是“听劝”,变成大众的“许愿池”,从梗文化里挖掘出年轻人的情绪心态,并融入产品研发中。消费者用起来是独一无二的体验,拿出去是一个社交谈资。


第三种、放大梗属性,变成可参与的大事件

网友爱玩梗,其实可以看出背后有旺盛的表达欲。

强行社交,最为致命,但如果对方有主动参与的意愿和能力,那就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除了顺着回应,也可以和网友多聊几个来回,发挥网友创意,形成一场共创的大事件。

比如,安慕希的“夺楼计划”。

3月初,网友在小红书发帖,说有一栋楼长得像安慕希。这个推测合理中带点离谱,引来网友争相调侃。结果正主也来回应,安慕希跟帖表示“这次,我要夺回属于我的大楼”。

image (10)_副本.png

1704969071395426.png

紧接着,安慕希真正开启了“夺楼计划”,跟随网友的计策助力,成功让大楼的屏幕播放整整一周的“安慕希灯光秀”。

IMG_9804.jpegIMG_9805_副本.png1704969991378972.png

回看整波操作,本是一句有梗的回应,但安慕希趁机做了一场营销大事件,变成了大型连续剧。单看安慕希跟帖的点赞量就高达7.8万,等于一句话撬动了上千万的浏览量,再到网友群策群力,广告大屏变成了大家的“战绩”。既给足了网友面子,又让广告丝滑植入,还看点不断,双方都满意离场。

再看,麦当劳的“麦门会议”。

网友在胸前贴上麦当劳小票,发布了一篇关于“出席金拱门(中国)有限公司组织的活动”的笔记。新颖的拍照方式,很快吸引众多麦门信徒效仿,以及麦当劳煞有介事的回应。

1704970259389892.jpg1704970285506910.jpg

紧接着,麦当劳官微发起了“麦门穿搭”比拼赛,以福利刺激更多UGC的诞生。同频的精神状态,品牌和粉丝们一起“发疯”,达成麦当劳的“粉丝时刻”。

1704970354337439.jpg1704970327241616.jpg

这种无心插柳的创意,最重要的是尊重并突出粉丝们的主体意识,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但只要心够野,也可以借助一时讨论,有预谋地策划一场大事件。

6月份,年轻人天天嚷着“吃瓜”,B站索性把“吃瓜文化”与“吃真西瓜”相结合,在线下开辟一片现实瓜田,免费送瓜。既关联到炎热天气下人们的需求,二者产生的戏剧性,又传递出平台的社区特色。

1704971309590237.jpg

点击查看项目详情

近期,乐事也围绕网络上大火的“去码头整点薯条”梗,在上海码头整起了新活。真码头,真薯条,把年轻人的心态、自家产品和品牌气质紧紧扣在了一起,为91岁的乐事注入新鲜气息。

1704971244250378.jpg


第四种、自己造梗,进入社会语境

上热搜,通常是一场营销的硬指标。然而退一步看,其实是考察营销动作是否踏进了大众舆论场。要么足够有趣,占据娱乐版块,要么进入社会话题版块,引发讨论。

这里有三个案例值得一讲。

一个是海底捞。它去年上过的相关热搜估计十个手指头都数不过来,从去演唱会捞人、i人e人分区等位到火锅摆摊,基本上是跟着社会现象走。

1704971445436501.jpg

总结下来,海底捞的基本思路就是,围绕社会现象推出特色服务,以此形成反差感,从而让品牌顺利进入大众讨论的范围。

服务在这里变成了一个撬动传播的杠杆,搭乘着社会舆论不断获取大众注意力,也让海底捞的“服务”形象再次稳固。

第二个是今年数英奖的全场大奖——瑞幸与茅台的联名事件。正如万能的大叔分析,品牌制造(预埋)了社会话题,关于“含茅量”等相关问题,瑞幸与大众交流得有来有回。

这只是部分热搜,讨论已经是全方位的了

1704971614979039.png

甚至在热度快散去之后,瑞幸又邀请到罗翔开启答疑小课堂,就着“喝瑞幸算不算酒驾”等大众话题进行讨论,让产品再次进入视野。

1704971749268568.png

最后一个是山东淄博“赶烤”事件。这事最初起源于一个抖音同城热搜#大学生组团到淄博吃烧烤#,与特种兵旅游热度相比并不扎眼,却被山东文旅局敏锐捕捉。以此打出“感谢大学生”的名号进行全面布局。

1704971812178663.jpg

市场、服务两手抓,成功笼络人心,一座网红城市就此立住。其实从最近的哈尔滨走红过程,也能看到一些模仿的影子。可见,这套方法论还是值得一学的——除了快速的反应,更重要是落地细节,撑得起宣传中的特色文化。


世界是个巨大的互动舞台,一起开心最重要

写到这,有个明显感受是,当下年轻人越来越不满足于单边消费,而是开始用自己的角度观察、体会、参与商业世界的运行

无论是“拱火”品牌选代言人,还是全程热心“出谋划策”,这些网友的积极发声,不仅是表达自我的方式,更是对品牌有爱的证明。

但并非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这点。比如因总部logo被涂成华为冲上热搜的联想,虽然做了澄清,但朴素的解法稍显无趣。因为这本是一场恶作剧,或如网友所说来一场接梗联动,这泼天富贵就接住了。

1704972361167726.png

联想当危机处理,方式还算稳当,更怕像伊利这种“倒打一耙”的操作。博主用一句“我浑身奶油香香的”再次带火伊利雪糕小布丁。正当大家开心玩梗时,伊利主播表示“被蹭热度”,败走了路人缘,还痛失了生意。

1704972253228292.jpg1704972280932880.jpeg

安迪·沃霍尔说,“在明天,每个人都能成名15分钟。”品牌也一样,网友的一句无心分享让流量像击鼓传花般传到了品牌面前,“泼天富贵”突然降临,品牌的态度就很重要了。

消费者愈发强烈的表达欲望和主人翁意识,反过来也要求品牌应对时有胆识、有方法。

首先,对网友的评价多上心,思考现象存在的原因和价值。很多品牌在大众心里都有绰号,像82年雪碧、麦门、疯四文学,这些话题存在必有其缘由,可以多从这些角度去挖掘、互动。

其次,快速反应是必须,敏锐的嗅觉需要长期培养。保持5G冲浪,品牌可以在各大平台频繁搜自己说不定有新发现,一旦有机会,就得快、准、狠地切入,做法参考安慕希、麦当劳。

最后,多带点幽默细胞,巧妙引导是上策。很多标签有吐槽色彩,实非恶意,品牌不如借自黑蹭得路人缘,往正向引导,如果引发模仿和传播,便乘势推动UGC沉淀。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