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空间开酒店了!线下生意的三次进化

举报 2023-12-08

前不久,单向空间在有着“京西阿那亚”之称的北京「檀谷」开出了第一家“單向酒店Owspace”。

1702003207892349.png1702003207516031.png1702003207801129.png

如许知远期待的那样,单向空间不断延展出不同的空间样态。

1702003209295082.png1702003209503198.png1702003209798713.png

在书店、酒馆、酒店这些不同类型的空间里注入自己的文艺气质,单向空间真的变成了一个大不一样的空间集合体,一个姿态柔软的商业变形虫

如果从这些坐标再往外扩展到「商圈」的概念下,可以发现,单向对于「空间」的选择,也颇有讲究:
单向酒店——北京檀谷

1702003210190507.png

十三邀小酒馆——秦皇岛阿那亚

1702003481779341.gif

已经开出的几家单向空间书店——
北京大悦城、北京东风艺术区的老店准备搬到郎园station
秦皇岛阿那亚、杭州乐堤港的门店照常运营;
北京檀谷、杭州良渚大谷仓的新店,似有新的生机在迸发。

1702003209260100.png1702003209572235.png

单向空间,已经完成了一场向非标商业体的大转移。

而从他的选择里,我们可以看到未来关于“空间”和“线下生意”的形变正发生。


01 何为“非标商业体”?

所谓“非标商业体”,是一个相对于标准化商业体的概念。

类似大悦城、万象城、万象汇、万达这些规模化的商业地产,本身有一套标准化的搭建体系
在综合品类的选择上,要兼顾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旅游,甚至金融、文化等不同业态;
在品牌选择上,也会有一些标配选项,比如优衣库、星巴克;
要考虑周边居民规模、消费能力;
形态上也多呈现为城市空间中一个独立的“块”。

1702003210970028.png

非标商业体是脱离了以上定义的商业体,是地产商业做的一种另类探索。

举例来说,阿那亚是非标商业体、乌镇是非标商业体,上海的安福路、武康路、愚园路,也都是非标商业体。

1702003211981318.png1702003211238315.png


02 非标商业体在做什么样的空间生意?

这些例子给到人的最直接感知就是,他们都在提供一种非标准化的商业空间体验——一种不必导向直接消费的“好逛”

也是因为大家都没什么钱消费了。

旅游的时候不购物了,要“特种兵打卡”;
逛街的时候也不花钱了,要“citywalk”。

非标商业体就是顺应了这样的趋势。

地产商已经不指望你非要在这shopping mall里消费了,你只要乐意来这逛就行。

商业体也从“销售”模式,快进到“流量”模式。

所以乌镇做成了真人线下实景剧本杀,阿那亚是逃离北京版楚门的世界,上海的这些小马路也变成了氛围感抖音兴趣电商。

空间生意变成了流量生意的披皮重生,非标即也对应到了多样化的内容生态。

内容为王”的口号又可以再喊一遍。


03 从地标,到事标、“人”标

从做书店到做小酒馆、做酒店,单向业务拓展空间业务类型的逻辑,其实也就是非标商业体做空间生意的逻辑。

最开始的思路是在空间里打造一个「地标」,通过奇观效应,带动大家到地。

比如上海美罗城的巨型球幕,天安千树的空中花园。

1702003212152224.png1702003212875881.png

打造地标的好处是,这种奇观的震撼是一直存在的。只要奇观够“奇”,这甚至可以让商业体本身成为一个打卡景点,带来持续的新流量。但限制也是显而易见的——很快就会失去新鲜感。

因此,地标在今天只能成为空间的“基建”,成为不了流量的不竭源泉。

聪明的运营者想到了“事标”。通过在空间中打造各种大事件,让事件成为大家到地的理由。

大到乌镇戏剧节、阿那亚音乐节、单向街书店文学节这种一年一度的品牌大事件,小到一个品牌的展览、一次快闪活动,都能成为“事标”。

1702003212816874.png1702003212252186.png1702003214769076.png

人们为一个事件而来,自然地成为其中的参与者。

事件构成了到场的目的,也成为在物理空间之上的另一个场。为一个地标而来的人或许有一些共性,但为一个事件而来的人,可能更符合同温层的常规想象。

下一个概念「“人”标」随之浮现。

经常和非标商业体同框出现的一个概念叫做“主理人品牌”。这个词标识出一种区别于常规品牌的“人”感。

主理人品牌的体量不大、影响力比较垂直,客群更有社区感,并且,品牌与主理人的形象,大多数情况下是同构的。

例如许知远之于单向空间,猫助之于多抓鱼,老苗之于Badmarket。

1702003213807577.png

他们是买手店的买手,是一个圈子的引路人,是一个被很多人高度认可的同类。

他们也因此成为一个商业体的“人”标——因为这个空间具备了与之神交甚至是物理偶遇的潜力,所以我的到地变得有意义。

“人”标的另一个逻辑是基于品牌认同的群体认同

“选择住单向酒店的人,sense不会太差!”“只要你也喜欢单向空间,那我们就是好朋友”……基于这种认知带来的人群聚集,品牌空间变成同温层的社交场合。

以找到主理人、找到同温层为出发目的,“人”标成为到地的动力。


04 结语

从地标到事标、“人”标,往上叠加的是空间的多元属性,也是区隔与交融的共生。这是线下生意的下一个机会所在。

线下空间的物理存在意味着不可更改、不可回避。在这个大家都被社交媒体算法分隔在一个个过滤气泡里数字化生存的时代,芜杂无序的线下空间成为大家破壁的线索。更何况,这些空间还部分地实体化了精神、信仰、品味、追求、圈层、兴趣……这些更抽象的东西。

人是三维生物,总要在空间里找到某个坐标,把自己放进去。这是无法被赛博生活取代的生物本能。

当非标商业体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标记自己的新坐标,下一次线下生意的增长机会,或许就从这里萌芽。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