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林永强:做了三十年广告,还是觉得很有趣

举报 2023-05-29

营销 广告 创意 广告人 林永强 广告一场

采访:吴小宝、小野
撰文:小野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广告大佬辈出,林俊明、陈耀福、林桂枝、劳双恩……

林永强,也幸运地迈进了这个黄金时代。

或许你会好奇,林永强是谁?

他是不只广告创始人丁和珍、意类创始人江畔、胜加广告ECD侯一默等众多行业大佬的师傅;

他获得过大大小小300+广告奖项,ONE SHOW、香港金帆奖,龙玺、亚太广告节、伦敦广告奖等等,拿奖拿到手软;

2003年林永强拿到One Show互动金铅笔

营销 广告 创意 广告人 林永强 广告一场

他还将亲历过的行业心得毫无保留分享出来,并集结成一部经验史,名为《广告一场》

1992年入行至今三十年,从香港到内地,他是广告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是广告创意人,也是香港一家广告公司的创始人。

更重要的是,从业三十载,依然觉得广告很有趣。

甚至对于广告行业争议很大的AIGC,他都能与之开心拥抱,学习如何用它赋能创意。

经丁和珍老师的友情介绍,我们和在香港的林永强前辈打了个电话——

这是一场青与黄的对谈
一场对过往时代的追问
也是一场真诚的取经之旅。

注意:文末送小强前辈3.18G私藏干货!


一、从0经验,误入广告行业
到被称为“广告业的百科全书”

1、“原来4A不是一家公司的名字啊”

林永强进入广告行业,纯属意外。

毕业于香港大学中文系,林永强顺理成章打算当老师。在他修读教育文凭时,需要拍摄一集教育视频作为毕业功课,由此,林永强发现自己好像很喜欢拍摄工作,于是毕业后选择到亚洲电视宣传部做助理编导,后来也做过编剧和老师。

1990年在亚洲电视宣传部任职助理编导

营销 广告 创意 广告人 林永强 广告一场
营销 广告 创意 广告人 林永强 广告一场

1991年在无线电视台综艺科音乐组任职撰稿员

营销 广告 创意 广告人 林永强 广告一场营销 广告 创意 广告人 林永强 广告一场

在学期结束之前,朋友给了林永强三份招聘信息,两份教师,一份广告。

在当时,林永强对广告行业毫无兴趣与了解,甚至面试时还闹出了笑话:

他发现,自己面试的这家广告公司与招聘广告上的名称不符——原来林永强一直以为,4A就是这家广告公司的名字。

但因为和老板相谈甚欢,即使毫无经验,林永强还是顺利入职了这家公司。后来,林永强又先后入职了一家本土广告公司和香港奥美。

1994年林永强在香港奥美周年晚宴

营销 广告 创意 广告人 林永强 广告一场

说起香港奥美的经历,可谓缘分。第一次面试奥美时,面试官是邓志祥(当年新任奥美行政创意总监)。穿着西装打着领带的林永强,像小学生一样听了两个小时的“课”,很显然,面试失败。

第二次面试是一个月后,面试官是曾锦程(当时任副创意总监),学聪明了的林永强穿起了T恤和牛仔。这次面试过程很愉快,林永强也顺利入职了奥美。

签合同的时候,曾锦程带林永强见邓志祥,一见面,邓志祥直呼“原来是你”——原来,曾锦程在邓志祥的秘书档案中找到了他的求职信,邀他来面试,却不知道林永强是面试失败的那个。

1996年欢送邓志祥老板时合照(左)2018年再与邓志祥合照(右)

营销 广告 创意 广告人 林永强 广告一场

阴差阳错却又似命中注定的,这段缘分开始了。


2、“最开始真的挺无聊的,差点就转行了”

我们原本以为,林永强是一接触广告就觉得好有意思,然后深耕于此的那种人。

但林永强却说,最开始的时候,他觉得做广告挺无聊的。每天翻译平面,毫无技术含量,甚至进了奥美的最初一年半,都觉得这行很无聊,也差点因此转行。

好在同期进入奥美的有很多热爱广告的年轻人,大家常常拿着一本德国《广告档案》讨论里面的创意,并带入自己的思考:在香港的能不能用到类似的创意?要怎么学习写这些文案?

《广告档案》杂志,是很多广告人的灵感来源

营销 广告 创意 广告人 林永强 广告一场

林永强也在边看边想之中,有了钻研的兴趣。但对做广告态度的最大转变,还是他第一次获得“小奖”。

凡士林身体乳平面广告让林永强第一次获奖
也“挽回”了差点转行的未来广告圈大佬

营销 广告 创意 广告人 林永强 广告一场

1993年拿到人生第一个广告奖时与同事合照(林永强左边为KK)

营销 广告 创意 广告人 林永强 广告一场

对于第一次获奖的经历,林永强笑着说:“拿奖的感觉挺爽,之前投过很多次但都没有拿奖,就感觉自己是不是很烂,不适合做这个行业。但拿到这个小奖就有一点鼓励了。到后来大概两三年,拿到了台湾全球华文广告奖全场大奖,那时候才入行三年多,还是很惊讶的。”

飞利浦投影机《上演篇》
本来是碰碰运气,没想到拿到了全球性的奖项
也增强了林永强的创作信心

营销 广告 创意 广告人 林永强 广告一场营销 广告 创意 广告人 林永强 广告一场营销 广告 创意 广告人 林永强 广告一场营销 广告 创意 广告人 林永强 广告一场

得到了正向反馈,做广告的兴趣就越来越浓厚。即使很小的机会,林永强也会拼尽全力去想创意,比如获得当年地铁最佳广告奖的SUNDAY在此系列。林永强说这是他做过最小的工作,客户只需要一个告示牌,贴个商标,加上地址就搞定,林永强偏偏要注入“创意”。

【SUNDAY在此系列广告】

营销 广告 创意 广告人 林永强 广告一场营销 广告 创意 广告人 林永强 广告一场

“我有强迫症,而且不轻。比如钱包内的钞票必须正面放,不能反转,也不能有折角,面值必须由大到小排列。食物打开,也必须吃完才罢休,哪怕一罐糖果也是。所以,我十一岁去看牙医,一次性就补了十一只烂牙。”

但强迫症未必是坏事。在林永强这里,对食物的强迫症,变成了做一件事有始有终的美德;钞票分类强迫症,变成对优质广告及时下载并精密分类的美德

抓住一切机会想创意,有始有终还擅长做整理的林永强,也逐渐被同事们称为“广告业的百科全书”,随便拿出一个广告都能侃侃而谈,进步也超出常人:

入行三年就成为资深,第四年就做到了ACD,第五年就做到了CD。


数英:从0经验到成为大家眼中的「广告百科全书」,回过头来看,从新人到资深到管理的每个阶段做过哪些努力?

林永强:首先我自己本身有收集广告的习惯。

那个时候从《广告档案》开始收集平面广告,把它抠下来收集起来,慢慢累积。从这些收集当中,我慢慢学习到一些创意的理论,慢慢开始感兴趣。

所以最初的时候,反而不是直接从老板那边学到怎样去写文案。他们都很忙,大家都不懂怎么去带人,都是自己看东西学来的。

你们知道《龙吟榜》吗?现在可能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了。

1995年创刊的《龙吟榜》由林俊明创办,广受全球华人欢迎

营销 广告 创意 广告人 林永强 广告一场

数英:有听前辈们提起过!那个时候很多广告人都会买《龙吟榜》来看。

林永强:没错,《龙吟榜》就像中国的《广告档案》,我们一群年轻人会很兴奋地投稿。那个时候还蛮幸运的,每一期出来都有我们的作品,很开心,这也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

当年林永强在《龙吟榜》上的一些作品

营销 广告 创意 广告人 林永强 广告一场

另外一点就是,我之前做过老师,教过书。我自己写文案的时候,公司就安排一些实习生跟我,就觉得我曾经是一个老师,应该是比较有经验,就是就叫我去带。

数英:带人对您的帮助大吗?

林永强:还挺大的。那个时候实我进广公司才三年,刚升资深文案,就开始带实习生,你自己要懂一些东西,你才能教到他。

那你会想怎么去教其他人,然后就慢慢就把握到了一些广告的理论,比如怎么去写,怎么去想。

后来我又进入大学教广告,所以对广告的了解也越来越深,我也会把这些经验写下来。那个时候大概是二十几年前,开始流行写博客,我应该是第一代写博客的,叫“基督徒广告人”,经常写,也有很多人看,慢慢也对广告理论了解更深入了。好像你们说从小白资深到创意总监,就是靠着这些,慢慢好像对广告越来越喜欢。

数英:写博客似乎成为了一种习惯,我们看到您现在也在不断记录和分享。

林永强:是的,现在也在不断记录自己的心得感悟,我每周都会分享创业反思文章,这些内容也是《广告一场》里《小强创业100招》的来源。

有点评说,某种程度上来,《广告一场》是继奥美培训教材后
BBDO代表4A在大中华区的一次系统方法展示
想要深入了解,点击下面图片即可

营销 广告 创意 广告人 林永强 广告一场

数英:这些也是您自身的知识体系搭建的过程。

林永强:对,带实习生、教书、写博客都在慢慢帮助我沉淀思想。我和其他广告人不同的一点,可能就是比较系统化、理论化。

或许很多创意人比我更有创意,但可能没有把创意怎么来的这些东西体系化。而且每个人建立的知识体系都不同,要是能效仿和运用,对成长的帮助更大。有些可能是从其他书得到启发,也有一些是从前老板提到的一些东西,我可以将它调整一下,变成自己的理论、自己能运用的东西。

数英:中文专业毕业,对您做广告有哪些帮助?

林永强:对写东西肯定是有帮助的。但我觉得,念什么专业和做广告没有太大的关系。我读中文是研究文学,做广告就很少有机会用到。我曾经为一个月饼做的广告,就特别用了诗词来写文章,还填了一首曲。

可能是唯一的一次机会用到从前读书时的东西,其他几乎没什么关系。

圣安娜月饼广告

营销 广告 创意 广告人 林永强 广告一场营销 广告 创意 广告人 林永强 广告一场营销 广告 创意 广告人 林永强 广告一场

数英:反倒现在现代诗题材运用在广告上还挺多的。

林永强:对呀。但我们那个时候可能觉得有点俗气吧,我们就特别喜欢做反传统的一些东西。

数英:最初的一年半觉得广告无聊,是为什么?

林永强:一开始没有想象中那么有趣,我们那个时候还比较偏传统广告。做一些手册啊,传单啊。不是那么有创意。回到家里,妈妈问我你做广告都是做些什么?我也不敢跟她说我到底在做什么。

我妈妈一直以为我做广告是画画。因为她从小就觉得我喜欢画画。

数英: 您母亲支持您做广告吗?

林永强:她支持,她是家里面最支持我做的。

我毕业的时候念中文,我爸想我做老师,因为那个时候在香港做老师,工资比较高。我那个时候就跟爸妈说我想去电视台,那个时候电视台的工资只有做老师的1/3。我爸就觉得不行,你浪费了大学学历去做不用读书都可以做的行业。

但我妈就是慈母。她一直支持我,说我的儿子喜欢就行,她觉得我应该做这些。

然后我就去电视台,后来又广告公司,我妈还是同样支持,她觉得这个也很好,我喜欢的就是好的。

数英:她不知道您在做什么,但是她还是支持。

林永强: 对,她觉得我喜欢的应该就是好的。我家里有八个兄弟姐妹,我排第四,但我是长子,爸爸对我是有一点期待的。但是我妈觉得做自己喜欢的就好,所以我后来就进入到广告行业,没有做老师。

数英:据我们了解,当时当老师其实比做广告的起薪高,您做选择时有犹豫吗?

林永强:还是有的。之前偶然在餐厅听到一对年轻情侣的对话,对话内容大致是男友向女友炫耀他的工作有多棒,轻松无压力,唯一缺点就是有些沉闷。

我忽然想起自己三十多年前,一个似曾相识的场景。我与当时的女友,也就是我现在的太太在餐厅里聊天。

我很纠结,在一份高薪的教书工作和低薪的电视台制作助理间如何选择?她竟然鼓励我让我不要担心钱,要找一份能够发挥自己的工作。

数英:对,还是要找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林永强:是的。最初到广告公司,也没想过有什么发展机会,但因为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所以非常投入,升职加薪也快,工作几年就超过原来教书工作的薪资。相反我一些起薪高的朋友,因为工作发挥机会不大,很容易停滞不前。或者把工作当作糊口工具,把兴趣放在下班后,但工作太无聊,慢慢下班后也没有发挥兴趣的动力了。

一天24小时,人清醒的一半时间都在工作。我不想过着上班等下班的生活,我希望自己有精彩的人生。

我没有像同龄人那样期待退休,因为我的人生早已经很精彩了,也没想过需要退休。

不过,我并不认为赚钱改善生活是错误的,但赚钱不是唯一目的。


二、从0人脉,孤身闯内地
他曾是意类创始人江畔、不只广告创始人丁和珍的师傅

2003年,林永强离开香港,来到内地发展,刚下飞机的林永强就要给客户比稿。

英文不好,广东话也不标准,要说好普通话是难上加难。于是在飞机上林永强就开始恶补:拿上一本字典,一个字一个字翻译拼音。

带着临时抱佛脚的语言自信,林永强就去给客户提案,刚讲完,比稿就输了。

自认为提得不错的林永强百思不得其解,觉得自己明明讲得还不错,怎么会是这样的结果。还好客户中有一位香港人,林永强就问为什么会输,客户说,都没有人听懂你在说什么。

第一次来内地提案惨败,成为了林永强忘不掉的回忆,也成为了他来内地的一个起点。

自那以后,自知语言天赋不高的林永强,开始不断练习普通话。也有人劝他,说来内地一两年就可能回香港,讲英文就好了。

但林永强有自己的坚持:“我觉得到了内地,当然要讲普通话。”当然还有一点,林永强笑着补充道:“其实我本身英文也不是很好。”

2003年到上海时每天放在背包里的普通话读音手册

营销 广告 创意 广告人 林永强 广告一场

普通话不好,好像也并不全是坏处。

因为发音算不上标准,林永强常常会将自己讲不明白的字写出来给客户看,客户知道了什么意思,再配合上发音奇怪的普通话,听起来有些好笑,也常常让客户觉得比较有趣,提案的氛围变得轻松起来。

在内地七年,林永强先后在达彼思(2003年)、BBDO(2004-2010年)任职,也因此结识了一帮朋友,收了一帮“徒弟”,而这帮“徒弟”,现在也逐渐成长为广告行业的支柱性人物。而在内地认识的这些朋友,在林永强回香港后也常有往来。

现意类创始人江畔当年画的小强
没有想到看似雷厉风行的女CEO,还有这般可爱的往事

营销 广告 创意 广告人 林永强 广告一场营销 广告 创意 广告人 林永强 广告一场

江畔对师傅林永强的评价:

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其实分很多种类,虽然都挂著「创意」两个字,但并不是人人都真的钟爱创意的,或者说钟爱的程度不那么深,不那么纯粹。比如,有人更偏爱美术执行,有人更喜欢玩文案技巧,或有人钟情于商业逻辑,也有人就爱卖稿的聚光灯时刻。

Almon(林永强)不同于这些,在我眼里他是个更加纯粹的创意人。


不只广告及好好想想创始人丁和珍如此评价:
总而言之,一句话。我何其幸运,能有这样一把手电筒,这样一位良师益友,此生足矣

营销 广告 创意 广告人 林永强 广告一场


现任胜加广告ECD的侯一默对林永强的印象是:
专业,好施,笃定
并觉得自己从业开局就获得这样一位导师“很巅峰”

营销 广告 创意 广告人 林永强 广告一场

当然,林永强的朋友和徒弟太多太多,这里就不一一细举。

当年的「小朋友」,现在广告行业「大佬」们,为什么不是以上下级相称,而是都叫他师傅?

除了他身上少有的对广告的热爱,待人的纯粹,还有一点就是作品的创意有目共睹。从业以来,林永强先后获得过大大小小300多个奖项,足以证明他的实力。

2004年,林永强和团队为百事可乐做的父子篇,当时在中国,蓝色的百事可乐与中国人讲究大吉大利的环境不符,所以即使平时销量还不错,但在春节销量则落后于可口可乐。

为了扭转局势,林永强为其拍了《百事可乐父子篇》,将“百事可乐”变成“祝你百事可乐”,一下就切中了春节情绪,也让当年百事可乐春节市场占有率首次超过可口可乐。

而2008年林永强和团队成员美术江畔、文案钱佳亿、CD许统杰、当时还是intern的侯一默等为Visa做的《袋鼠篇》,也获得时报亚太广告奖入围奖等6个奖项。如今再回看,万分感慨。

林永强和他的团队为Visa做的刘翔和袋鼠赛跑大片
许统杰说这是他职业生涯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数英:拿奖无数,佳作频频。可以和咱们分享一下您独特的创意思考方法吗?

林永强:我自己主张用不同的方法想创意,你要老是用同一种方法,就会陷在一个模式里。我自己也有一些积累下来的方法,我就简单举两个例子吧。

1、养点子。这个来源于很久之前看的一篇林夕的访问稿。记者问林夕怎么有那么多灵感去填词,林夕说他有「养词」的习惯。就是平常看到好的词句就记录下来,广告人也一样。

2、颠覆。这是我认识的创意手法中最具突破性的一种,方法就是将其他品牌的广告看一遍,找出它们用的定位、创意、执行手法等,然后避免用相同的手法。看起来好像很难,但实际上往往能够「杀出新血路」。

还有很多方法,比如移花接木法、心智图法、相对论法等等。我每次想创意,有时候睡在床上我也会想,有时候可能去公园散步的时候想。有的时候就抓一些人来聊天,或者回家给我老婆讲idea听,看看他们的反应,这样也能帮助我改善idea。

数英:其实没有一个特别固定的一个方法。

林永强:对啊,常常找一些不同的方法。比如前一段时间丁丁(丁和珍)出了一本72变,那个小卡片我也用过好几次,常常用不同的东西,会有新鲜感。

数英:不管在香港,还是内地,您的4A经历比较丰富。如果用一句话,您会怎么形容您的4A生涯?

林永强:一句话总结挺难的,不过我觉得我在那边真的学了很多东西。

如果当时进入一家普通的公司,可能大家都不太认识什么是广告,但4A是有一些理论基础的。

数英:之前我们也跟陈耀福前辈聊过,他说他之前升管理层时候有培训,还把他们送到国外去。可以和我们分享下你们那个时候的学习培训过程。

林永强:我那时候没有培训体系,所以都是从零开始来学。这就是为什么后来我会写《CD不易为》。

我感觉我是野路子管理。做美术和做CD是两码事,中间很多东西没人告诉你,很多人升CD几乎都做不好。

不是他们的原因,问题是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做,也浪费了很多时间,最后才从错误中学到一些东西,或者最后什么都没有学到,这样就浪费一些人才了,所以我才想系统写一本书。

2005年林永强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广告书
《一位创意总监的告白:CD不易为》

营销 广告 创意 广告人 林永强 广告一场

数英:感觉您非常乐于帮助别人。

林永强:对,第一就是一些经历。第二我是读过教育的,我觉得很多东西可以通过教育帮助别人。我最早当老师,是因为我小时候读书也不好,后来遇到了几个好老师,他们改变了我很多。所以我就一直想怎么可以帮助到其他人。

数英:你们那个时候的工作氛围是比较快乐的那一种吗?我们感觉现在有些广告公司压力还挺大的。

林永强:前十五年(1992年-2007年)是很开心的,后十五年(2007年之后)就没那么开心,觉得压力很大。

数英:为什么会觉得做了十五年之后压力很大

林永强:第一是后来我已经做了ECD,压力自然会比较大,要管理,要看数据,不管是生意还是拿奖,你要看这家公司的表现怎么样。后来回到香港后又发现,环境和我当时离开时相差很远,公司对创意的要求没那么高,就觉得好像没有在内地好玩。

其实那个时候还蛮想回到内地,也有很多机会,但最后都没有回去,再后来就在香港创业了。


三、从0基础,迷迷糊糊就创了业
到“开始压力挺大的,但慢慢能赚钱了”

2010年,在内地工作了几年的林永强带着不舍回到香港,先后于达彼思广告(Bates)、葛瑞广告(Grey)、恒美广告(DDB)任职执行创意总监。

因为感觉越来越累,压力越来越大,林永强选择了裸辞,并在2019年创立了小孩与狗广告公司(Kids & Dogs)。

Kids & Dogs的办公室

营销 广告 创意 广告人 林永强 广告一场

我们很好奇,为什么一家广告公司要叫小孩与狗。林永强告诉我们,这个名字早在十年前就定好了。

当时林永强的老板KC和他的弟弟KK开了集团公司,他们第一时间找到林永强,希望他能在集团内部开一家小公司,连名字都想好了,就叫小孩与狗。

虽然当时林永强也觉得这个名字很特别,但带着对开公司的恐惧,林永强还是拒绝了。

直到2019年左右,两位老板又找到林永强,而彼时的林永强也已离职,还不知道未来做什么比较好。老板就说你开一家公司吧。

“那个时候已经没有其他选择了,就开一家试一下吧。KK第一时间跟我说,你是否还记得小孩与狗这个名字?”

林永强当然记得,而且一直记得,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要叫小孩与狗,并且如此执着于这个名字。

KK解释道,他也没有想到为什么,就觉得适合你。林永强继续追问,为什么?

“就是一种感觉。”KK说。

2020年林永强加入The Bees Group后在公司与KK合照

营销 广告 创意 广告人 林永强 广告一场

但后来,林永强觉得不能这么简单介绍自己的公司名,于是将含义延伸,于是有了童心·同行的公司宗旨。

我现在已经五十几岁,还有童心想做一些好玩的创意,这就是我。我觉得自己就像小狗一样,只要找到目标,就会努力去做,放在客户身上也一样,要是愿意接受我,我会很用心陪伴他们把品牌做好。”

自己成立公司的林永强,吸取了以往作为“打工人”的经验,决定建造属于自己小而美的天堂——在小孩与狗,加班是不被允许的,不鼓励加班,不鼓励内卷,希望大家都能回家吃饭。

林永强说,因为自己呆过广告公司,很多人可能做到半夜两三点,第二天很晚才来。既辛苦,又低效,还浪费时间。“但是如果在放假,有一些迫不得已的事情必须加班,我们就会让他某一天不用上班,去补偿他的加班,因为假期本来就是该开心,不应该工作的。”

不内卷的公司,也能出好作品。《達文西教授》、《長腿女神》夺得香港4As金帆奖两个金奖一个优异奖。

《达文西教授》

《长腿女神》

1996年香港金帆首次获奖(左)与2023年在香港金帆夺得两金
岁月如梭,不变的是对广告的执着与热爱

营销 广告 创意 广告人 林永强 广告一场

而为yuu Insure做的《Bubble Family》获得一个优奖,也让小孩与狗在(香港)所有广告公司中排名升至第九。

《Bubble Family》

我们很好奇,秉持着不加班原则的乙方,还会有甲方找上门来吗?但林永强说,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我希望客户找到我们,不是因为我们不睡觉,而是因为创意很好。如果找到我们,是想让我们像一头牛一样不停加班,这也是对我们的不尊重。”

对于不能接受的客户,林永强也不强求。反而很豁达,觉得虽然少了一些机会,但也无所谓,反正也不想服务这样的客户。


数英:当时创业的动力是什么?

林永强:动力就是一时冲动(笑)。

创业我想了足足七年。我其实是求安稳的那类人,宁愿一直打工,不到走投无路不会踏出舒适区。当然,看到曾经的旧同事个个出来创业,并且成绩不错,还是会心痒,但想到自己没客户、不擅理财又自信不足,念头就打消了。

数英:您从打工到创业的关键转折点是什么?

林永强:那天一早起来,我赶着去教会。出门前在手机看到了一连串的工作短讯,连月的工作压力就爆发了,很崩溃。我就做了一个任性的决定,我对老婆说我决定辞职,她当时没有回应我的话,午饭回来后她与女儿谈我打算辞职的事。

女儿知道我很辛苦,支持我的决定,老婆只是叮嘱我想清楚下一步怎么办。所以第二天我就会公司请辞,那时我没有任何计划,可以说是裸辞。

这个时候我还是没有客户,不擅理财,也没有自信,但那刻的决定,给了我出乎意料的安全感。

不过后来旧公司聚会,有同事分享一则传闻,说我加班到半夜突然用力合上电脑,当面向老板请辞,但这其实是美丽的误会——我绝对不是那么有性格的人,那天傍晚我就发了邮件请辞,而且纯粹是因为过于疲倦才轻轻合上了电脑。

数英:我们有听您参与的一档播客,您提到过整个香港的市场比较小而且简单。您最开始也在内地和香港之间有一些的犹豫,那您最终为什么选择在香港创业?

林永强:中间有很多考量,家庭啊、机会等。

我那个时候很苦恼,到底是回香港还是留在上海?到后来,感觉香港的工作好像更需要我。当时朋友在香港,他们跟我说“回来救一下我”,然后我就回去了。

中间也有好几次想回内地,也面试过,有一次已经面试了三轮,到最后一轮见到最大的老板,两个选一个,最后没有选到我,就失去了这个机会。这时我回香港大概有三年左右,也回不去了,可能是天意吧,就放弃了。

数英:现在内地创业也很卷了。

林永强:是吗?我离开上海之前也有个机会,朋友说要支持我开公司,给我很多钱,我不用出钱就能开公司,但那是我完全没有考虑。但现在看,可能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2010年,内地很多本土公司也发展起来了。

数英:对,正好是那个时候,很多4A出来的都开始创业了。

林永强:有时候就是这样,错过了也没办法。但我想,那时候要开公司可能会非常忙,但有一点是好的,我可以和之前的同事们比如丁丁、江畔一起合作。

数英:如果那个时候开了,可能就没有他们俩现在的公司了。

林永强:对,说不定大家都合在一起,是一个更大的公司。

数英:19年到现在,创业也有近四年了,公司有哪些阶段性的变化?

林永强:最开始挺乱的,碰上了疫情。一开始我没有心理准备要开公司,并且一开就碰到千年难逢的“机会”,那个时候也在想我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创业?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就一直这样慢慢走来了。

不过其实还好,我不是自己创业,而是在集团下创业,老板给了我很多鼓励,他说赚不到钱是应该的,没有给我任何压力,还很支持我。

后来慢慢好起来。大概两年后,虽然疫情还在,但公司稳定了下来,去年就开始赚钱,我们更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

数英:那刚开始的时候压力肯定是非常大的。

林永强:对呀,家人跟老板都没有给我压力,所以我蛮幸运的,同事也没有给我压力,他们也很上心。常常鼓励我,说钱没关系,不用给自己压力,类似这种。

数英: 我们现在的客户大概会有哪些?

林永强:我们客户类型不是很多,我们就还只是几个品牌。

拿金奖的YUU客户,其他有711等超市类型,还有实体店类型的叫添好运,内地可能不多。

数英:那我们的客户是怎么来的?是他们自己找过来,还是说我们原有的一些人脉?

林永强:有一些是有人脉的,有些是主动来找我。

我们这种公司可能不能做得很大,要增加这个客户,成本不会很高?我们会想得比较详细才会确定要不要多拿一个客户,会不会增加人手,要找到一两个好的人很不容易,只能慢慢加。

数英:找到合适的人确实不容易,那会选择找一些freelancer合作吗?

林永强:是的。我们会找好朋友或者比较强的人来帮忙做,他们不愿意进入公司,而且根据项目找不同的人做也开心。很多人都很喜欢跟我们合作,因为我们也给到了很多空间,我们要求也是相对比较高。

喜欢做好东西的人会愿意跟我们合作。他们觉得跟我们合作出来的东西都有一定的水平,很开心,所以很多freelancer收的钱也低。

数英:项目中大家职能怎么分配?

林永强:比如找一个文案和美术,和我一起想,然后沟通分工。但也不一定说谁一定要写文案,谁要做美术,其实常常很多美术写得东西也好,他们也会写一点。就是让每个人都能发挥他自己最大的兴趣和价值。

数英:让他们有一种归属感比较重要。

林永强:是的,让他觉得这个东西他有参与,和他有关,这样也做得特别有热情,你要是每天让他修图找图,他很快就没有兴趣了。

数英:小而美的公司对于个人的成长来说会不会有限制呢?因为可能一直接的都是自己偏好的一些业务。

林永强:对我来讲,我做了30年,什么客户我都有做过。所以对我来讲肯定是没有影响。小朋友他们刚毕业,什么都很新鲜,所以也还好。


四、广告做了三十年
他却说“做到现在,我觉得广告还是有趣的”

从懵懵懂懂跨入广告行业的大门到现在,林永强已经在广告这条路上走了三十年。

在一个行业三十年已是不易,林永强却告诉我们,哪怕做到现在,还是会觉得广告是有趣的。

而这背后,林永强曾在一篇文章中分享中说,这背后都归功于「归零」的心态。

“我自己很怕做重复的东西。比如我画画,开始喜欢画建筑,其实画建筑画一辈子都可以,但我觉得这样很快就闷了,所以过一段时间就会挑战一下自己,画的方法也好,画的东西也好。比如老画建筑物不好,我就画汽车,然后画人物。哪怕最开始画得很丑,但慢慢就会越来越好。不断挑战自己,开始当然可能不太好,但慢慢就会不断变好,我们不要在过程中丧失了自己。”

小强的小强漫画,当年在龙之媒的博客里发表的时候很受欢迎
原来“令人讨厌”的小强也可以这么有趣

营销 广告 创意 广告人 林永强 广告一场

林永强的画作

营销 广告 创意 广告人 林永强 广告一场

从0经验进入广告业,从香港到内地,再回到香港,再创业,每一步都是新的开始,也是新的归零。兜兜转转间不知不觉走过三十年。

而三十年,林永强作为内地、香港广告行业的见证者也向我们分享了“过来人”眼中的广告行业发展阶段:

对于香港来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60-90年代是贵族时代——广告人几乎都是香港大学毕业生,那个时候大学生比较稀少,这群人也比较富有,而广告的品牌主都是一些贵重的品牌,很适合这群人做。

90年代则进入平民时代——当时很多快速消费品出现在香港,整个市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不那么有钱的人得以进入广告行业。

2000年与之后作区分,可以归为4A时代——那个时候几乎以4A为主,少有本土公司。

2010年之后则是本土时代——慢慢有一些做得不错的本土广告公司出现。


虽然在内地呆的时间不长,但还是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3年-2002年是萌芽期,内地开放广告公司牌照,外企可以进入内地,一些香港广告人也进入内地。

第二阶段:2003年-2012年是黄金时代,新加坡、马来西亚等的优秀广告人进入内地,也带出了一批优秀的创意人。

第三阶段:2010年之后的时代,一直在变化,但本土公司越来越厉害,并且做得越来越好。


数英:做了三十年的广告,您觉得广告行业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林永强:我觉得最大变化是这个行业没有以前那么有吸引力。香港内地都一样,很多人不愿意进入广告行业。

从前是顶尖人才才能进入广告行业,现在可能优秀的人才不一定选择做广告,留下的可能是对广告没那么热情的人,挺可惜的。

数英:可能和薪资也有关系。这么多年过去,广告行业的薪资并没有太大的涨幅。

林永强:是,行业里面存在很多问题。我从前做管理层,管理层工资很高,人太多,结果就是没钱给那些真正做事的人,我觉得这是不太公平的。所以我现在做老板,我就拿一些够生活的钱,情愿让同事多拿点。

数英:现在广告公司也开始涉及电商、直播等模块,创意慢慢变弱,好像逐渐沦为执行公司。品牌相对话语权更大,而且数据也在品牌方手中。您对此怎么看?

林永强:也不一定这样的,看你想要什么。要是只想赚钱,那肯定会沦为执行的工具。我们可能会更注重创意,我们也可以做这些模块,钱也可能翻倍,但或许不太开心。还是看你注重什么,想要什么。

数英:广告行业发展到现在,会有4A已死、广告衰亡之类的言论,你怎么看这种论调?

林永强:我入行不久已经有了,可能唱衰都有20年了吧,他们还挺坚持的,哈哈。

我觉得广告不会消失,只要有商业就有广告,只是做的东西可能不同,每个年代都会有出色的广告和广告公司,只是多少的问题。

数英:现在行业和您之前做广告还是有些不同的,曾经大家都有着4A信仰,如今质疑声四起,行业好像突然没了信仰。坚持做广告三十年,你的行业信仰是什么?

林永强:我的信仰挺简单的,我会把它当作兴趣。如果仅仅是工作,没有趣味,我为什么要做广告?赚钱的职业不是很多吗?

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做广告,因为他什么都没有,钱不高,也没有地位,没有可以发挥的空间。

为什么要做广告?我觉得这是我可以发挥的一个机会,虽然现在做出来的可能没有以前好,但过程还是很开心的。能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愿意继续下去。

数英:最近广告行业比较热门的话题是ChatGPT、AIGC,有很多人会焦虑人工智能对广告创意人的冲击,甚至快速替代他们的工作,您怎么看技术的影响?

林永强:肯定有一些人会受到影响的,我也经历过极大的改变。

最开始文案、美术都是在纸上工作的。我刚入行时,开始有电脑,很多人接受不了就离开了这个行业。但总有人喜欢这些新的改变。

再后来互联网发展起来,也有很多人接受不了,觉得广告片要在电视上放,在手机上根本没有那个感觉。

但对我来讲,我不抗拒新东西,我还是蛮喜欢的。虽然我现在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替代我,但我可以先学一学他有什么可以帮助我,我每天都在学习AI的新东西,虽然做出来可能不好,但都有一个过程,我们要走在时代的前端。

数英:那个时候广告人基本功很强,就像美术在纸上画,文案在纸上写。现在大家写文案会到网上搜,纯用脑袋去想。不同时代的广告人还是会有差距的。

林永强:会有的,真的有差距。我们以前真的会到市场里面去, 现在是坐在电脑上想。就算去网上搜索,已经很好了,算是做过功课的。我们也会这样做,但它不能取代现场的感受。

比如我们最近接到的一个食品客户,在网上搜产品和你直接去吃感受是不同的。所以我们会去店里吃,感觉很不错,只有体验后才知道背后有什么不同的感受。虽然是旧方法,但是有用。

数英:对,所以现在作品更多,但能让人记住的却少。放眼整个文化创意产业也是如此。

林永强:现在作品的寿命才两三天,那个时候好的作品可能连续投放几年都不会改,而且每一次看都会被感动,但现在很难了。现在可能在手机上看一次后永远不会看了,所以也不用花时间去写,反正只看三天。

数英:是的, 感觉时代变化太快了,大家都在追求短平快的东西。

林永强:对,但是一些有用的、让人感动的东西,还是会有人喜欢看,愿意去分享。


采访后记

临近结尾,我们突然想问问这位行业偶像,他的偶像是谁。

“张国荣啊,陈百强。哈哈哈,但是我喜欢的明星都已经去世了。”当我们由偶像聊到音乐,由音乐聊到作词人时,林永强说香港有两位很出名的填词人,黄伟文和林夕。

林永强说,林夕和他同校,在电视台工作的时候,还曾一起打过麻将。他说林夕一边打麻将,一边还能写出四首歌,“哇真的超厉害,超级羡慕!”

这些过去,熟悉又久远,但谈起来还是忍不住会心一笑,亦如林永强经历的广告生涯。站在2023的今天,我们好像看到了一个广告人的成长史,也看到了整个时代。


/文末福利/

评论区说说你做广告的故事或者遇到的困惑,留言的朋友有机会获得豪华干货大礼包哦:

1、林永强老师作品集《小强创作100招-从害怕创作到爱上创作》共3.18G!
2、林永强老师Facebook的分享,实在太精彩!小野摘录了几篇创作/管理/创业相关的内容,做成PDF给大家!

营销 广告 创意 广告人 林永强 广告一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6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