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大佬们 5 个故事

举报 2023-08-18

1692330154836201.jpg

本来这篇标题想取名为:《广告大佬鲜为人知的故事》
或者:《广告大佬第一次不装B的故事》
再或者用官方的:《在场》故事
会不会更吸引人?

纠结许久,这些故事很真实,认为这些标题都不合适,应该朴素一点,所以就有了现在的标题。

我混迹广告圈10余载,第一次看到了他们真实的样子,没有聚光灯照耀下,看清了大佬们素颜的样子,这样的他们更加可爱真实。今天,真的激励到了我,感谢你们的分享。这些内容对于行业人,我敢说:一座宝藏。

我挑选5个故事,激励自己,也是分享给大家。

这段话可以跳过:

这些故事来自数英奖《在场》故事,感谢数英的强大平台资源,用一群行业人的故事回忆,串联起中国广告人的奋斗史,让我们再次回忆起广告黄金年代,精神领袖年代。

什么是《在场》故事?这里汇聚一群前辈和新人,他们用真实的经历为自己写一段类似回忆录,更加了解他们。


—— 故事 1 ——

1692267378939895.jpg

蔡萌 / 技能冷却 CEO
分享故事:第12节

我读后感:放下脸面,敢于尝试,运气留给努力的人。
说的简单,做到谈何容易。自己得先有本事,才会遇到更多本事的人。自己还是得多加油。


《第12节》

2015年的夏天,我很幸运地拿到了2016年春晚公益广告的项目,更幸运的是我们请到的导演是彭文淳。

前期的内部脚本会开完了,这天我们要一起乘高铁从上海到北京跟客户第一次当面沟通。火车票是分开买的,我在13号车厢,导演在1号。毕竟跟导演也是初见,大家站台上简单寒暄之后礼貌暂别,去了各自车厢,5小时后北京见。

旅程最开始的一个小时里,我的心情主要是兴奋,幻想着文字故事将如何变得美轮美奂。接下来我们的拍摄要辗转丽江、深圳和上海,一切都是未知的,我几乎已经真切地感受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几十亿华人一起欣赏我的作品时那种无与伦比的满足和自豪。

一个小时之后,百无聊赖,忽然有一个念头跃入脑中——我是不是可以去找导演聊聊天?转念再想,导演也不是爱social的人,又德高望重,万一不想跟我聊天怎么办?难不成我走12节车厢过去,再灰溜溜走回来吗?可是万一,我是说万一,导演也无聊,很想找人说话呢?屁嘞……导演无聊可以看书看手机睡觉,为什么要跟你一个没什么名气的广告新人聊天呢……各种念头在脑内厮杀,难分伯仲。

最终,某一个不要脸的自我占了上风——距离华语广告黄金年代的殿堂级名导只有12节车厢,就算只是去多say一个hi,也是种荣幸吧——我一边这么想着,一边瞄了一眼自己的行李,转身朝1号车厢方向走去。

12节车厢是很长的,尤其在尽头是未知的时候。

商务座的自动门检测到我,愣了一下吱吱嘎嘎地打开,我看着彭导的背影缓缓走过去。所有的座位都是满的,导演正在闭目养神。我鼓起全部勇气半蹲在导演座位一侧,轻轻叫了一下「导演」,他瞬间就醒过来了,客气地要起身给我让座,我诚惶诚恐坚持半蹲着跟他说话,他也尽量向我一侧欠着身跟我沟通。让我出乎意料的是,导演不仅耐心地回答了我很多愚蠢的问题,还毫不见外地跟我分享了许多八卦,听到那么多振聋发聩的名字和港台娱乐圈的种种往事,让从小热爱流行音乐的我乐不思蜀,交谈之融洽甚至给了我一种要和彭导成为「铁哥们」的错觉。

开心的时光总是显得短暂,眼看就要抵达北京。

会议安排在次日上午,当晚没事。导演忽然跟我说如果你晚上没有安排,我带你去见朋友吧。在那一瞬间,我意识到我的错觉可能未必有那么错。也就是在那天晚上,我认识了还没有成为《十三邀》主持人的许知远。很多年过去,具体吃了什么已经忘了,我只记得大家都喝得很开心,在回酒店的路上,路过一棵树,导演要给我和许哥拍一张合影——于是在北京冬天的夜晚,我们都成为了树——一面努力扎进土里,一面抬头仰望天空。

日后每次回想起我走过的那12节车厢,都似乎变得更短了一些,慢慢地,短到几乎就只剩下一扇自动门。我很庆幸为了走进那扇门,我曾用尽自己所有的运气和勇气。

1692268263778453.jpg


—— 故事 2 ——

1692268863452814.jpg

陈耀福 / OnBrand 创始人
分享故事:一粒球

我读后感:广告不是花拳绣腿,在有限的时间突出最重要信息,砍掉耍技巧。同样,必须倾听甲方的声音,是必须。
尽管自己多牛逼,甲方高层做决定比乙方更难。

《一粒球》

1995和1996年那两年,我在新加坡李奥贝纳,为了加入这家仰慕已久的广告殿堂,当时时任ECD的Martin Lee邀我加入,并提出公司创意组织结构里,不能给我在Grey的CD职称,而是降一级的Group Head。我当时毫不犹疑地答应了。

后来取代Martin Lee的是大名鼎鼎的广告女王Linda Locke,那两年,也是我在新加坡做广告生涯里产出最多好作品的两年,这和公司文化及领导们的风格是脱离不了关系的。

当然,在李奥贝纳,除了创意空间最大的麦当劳客户,我们也有不少“Pay our bill”,但创意无空间却有正规预算的客户,只要大家有共识,运作起来也可以非常愉快和顺畅。

当时Linda Locke指派我接一个房地产广告,是新加坡房地产重量级的客户,和多家4A公司同时有不同的项目在进行中,拥有全岛多个地段的房产,单在最黄金地段乌节路就有不少产业和大楼。

客户要求我们创作一个30秒的电视广告,介绍一个新楼盘的上市,并具体要求内容里必须强化地点的便利:一近地铁、二近名校、三近购物中心、四楼盘有优质生活和休闲设施等等。

事实上,我们也很清楚,这些信息也是对买客非常实用的,也是全世界好楼盘的不变定律: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

做广告,总得对得起Linda Locke的信任和自己名片上Creative Group Head这个Tittle,我们把这一切须要在30秒沟通的“干货”透过一个也不是什么了不起,但视觉效果好看的水晶球里去发生。比喻这是一个您的梦想家园,一切如在水晶球里的美好梦想,现在是可以实现的时候了。

这个想法和客户市场部提案一拍即合,一个月后,影片制作B-copy完片。

交片当天,客户约了我的小团队和Linda locke一起到乌节路总部开会,会前市场部特别交待,按公司的规定,我们所有新楼盘上市的广告片,不管是和哪一家广告公司合作的,都必须在新楼盘广告片推出市场前,让公司最高领导,也就是创始人过目,才能上片。

市场部主管还特别交代:老板看完片,不论他有什么更改的意见,请不要尝试说服或解释,开会过程不须讨论交流,老板很忙,广告公司只要执行老板的意见就好,我们对每家广告公司都是一视同仁的。

我们等待的那几分钟,会议室里的气氛显得有点紧张,不一会,特助轻轻地扶着老板进来了,这是我生平第一见到这位对新加坡经济和社会有巨大贡献的“乌节地王”,现在算一下,老板当年才67,行动有点慢,感觉有点老态,却精神奕奕。

会议开始,放片。

老板眯着眼在仔细地看,一面看,一面自言自语地用福建话对应着播放的画面说,“唔有地铁,好,有学校,好,有商场,好,有泳池,好”,顿了一下,老板继续说,“好,好,好。但是,这个广告,所有画面上的那一粒球,不要,把那一粒球拿掉”。

会议结束。

老板缓缓由助理陪同下离开会议室,Linda Locke给我打了一个怜爱的眼色。我下意识地透过玻璃墙,望向会议室外老板离开的背影,看见会议外有个英挺高大的青年,我的业务同事和我说,他是老板小儿子,刚从美国回来,集团未来掌门人,听说已经开始为集团进行升级和改革。

我在想,老板一生劳碌,为家为国做出巨大贡献,老先生大概没有时间关注迪士尼乐园,关注那些充满美好和梦想的迪士尼故事,所以老板不能够理解那一粒球是什么?

我很庆幸,那一次,我在场,“那一粒球不要”对我往后的广告创意生涯,启发不少。

1692269151261619.jpg


—— 故事 3 ——

1692270593936631.jpg

席然 / 导演
分享故事:美术助理、客户、创意教给我的三件事

我读后感:
故事1:职位不分大小,对专业极致的追求,定会闪闪发光。
故事2:甲方越信任,乙方压力越大,越能考验团队的专业性。
故事3:为了“更好”方向,争吵不会伤感情。导演尊重创意人,也就像乙方尊重甲方一样。


《美术助理、客户、创意教给我的三件事》

职业生涯里,不同场合碰到过很多有意思的瞬间,过了很久回想起来,依然觉得有嚼头。不废话,开门见山,直接讲故事吧。

1、美术助理在场教给我的

先分享一个简单的故事。

拍摄现场,场景是一个设计师的空间。拍摄进度很赶,摄影灯光赶着调整设备,演员换衣服换妆,美术组忙着陈设,制片到处催进度。

“好了好了!没事的人赶快撤!快快!”制片高喊着。

一个美术组的助理姑娘跪在地上贴远景墙上的设计图,一直没离开。

制片气冲冲地跑过去:“好了好了!差不多得了,没人看得见的!”

姑娘头也没抬,贴好最后的细节起身对制片说:“我看得见。”

那一刻,我看到那个姑娘身上在闪光。

如果我们这个行业“在场”的大家,都能保持在自己的专业上“我看得见”的态度,那我们的行业也一定会闪光。

2、客户在场教给我的

一次拍摄到了final-ppm阶段,客户的负责人是一位六十多岁但精神矍铄的老太太。

对完内容,广告公司的AE问:“那请问拍摄时咱们这边会去几位同事呢?”

客户一个姑娘琢磨了一下:“可能去3、4、5、6……”一边探身一边数人。

不等她数完,老太太打断了她:“你们去干嘛?”

空气凝固了片刻。

老太太接着说:“你们又不懂拍摄,去现场干嘛呢?到时候一个一个镜头让你们现场确认,你们能做主吗?咱们今天开这个会,就是要对最后的结果达成共识,既然达成共识了,那我们只要检验结果就好了。”

说完又扭头看向我:“导演,我们要的东西你都清楚了吗?”

我点头。

“好,那我们就以此为目标,其他的交给你了。”

拍摄现场,一个客户没有,但我却感到比以往更大的压力,那句“我们要的东西你都清楚了吗?”一直悬在我的心头,老太太是有智慧的人。

自此以后,我特别重视“沟通”和“共识”。就像赏金猎人,甭管你用什么枪,但之前得确认咱们要打的,是同一个靶。

3、创意在场教给我的

说起来是个老故事了,但仍然值得分享。多年前拍摄《淘宝一千零一夜》的项目,16支故事短片,合集长达一个半小时的内容营销,广告片首次拍摄竖屏,在抖音都还没创立的时代。代理商意类的创始人江畔和许稼逸,我也刚做导演不长,大家第一次合作,所有人都很紧张。

第一支影片A copy出炉的时候,我心里已经默默知道这个案子能成了,当我看到创意和客户看完A copy时满意地偷笑时,更加确定了我的判断。一刀未改,江畔和许稼逸心满意足地回去了。过了不久,两个人又回到了剪辑室。

江畔笑嘻嘻让影片定格在一个画面:“这个画面里的月亮可以放大一点吗?”

我不解:“为什么?”

江畔:“这样比较浪漫。”

“可这样就比较假,咱们要的是一个现实环境的魔幻。”我如实解释。

江畔:“但月亮大一点更魔幻啊。”

“可观众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后期做的,就不魔幻了啊!”我当时满脑子都是马尔克斯、卡夫卡、莫言。

“反正我就要月亮大一点。”江畔开始不想跟我解释了。

“这月亮大不了。”我说话也开始难听。

然后就是我们两人毫不让步地为了一个月亮的大小争执不下,啥狠话都说了。最后江畔气得一言不发,我阴阳怪气地开始哼唱:这一切都是月亮惹的祸。

最后,已经记不得过程怎么样了,还是听了江畔的话,天上放了个大月亮。但我一直觉得那是个败笔。多年之后,我客观地看待这件事。其实创意是对的,因为整个案子的出发点,都是按照创意的理解、审美去展开的,一些细节的判断,创意更一脉相承。

这个故事里,我学到了尊重别人的意见和判断,特别是一些深思熟虑的合作者的判断,1+1才可能大于2。 

1692270986702075.jpg


—— 故事 4 ——

1692271445687845.jpg

黄海波 / 上海天与空 首席创意官
分享故事:一份旅游CCO的自白

我读后感:黄总好样的,期待在你下面被虐也是幸福的。
好的老大就应该也在一线,指导我们做出更专业,而不是甩手掌柜。


《一份旅游CCO的自白》

为什么阿康比创意人晋升得快,有可能是离客户越近,每一步都在场。文案美术离二手信息越远,离真相越近。创意人从一开始接brief就应该在场,答案在问题中。有可能客户与你隔着一张纸,会有十万里。一手的营销问题,你能感受对方血淋淋的体温。

一个项目已经走到最后执行阶段,如果解决方案是你产出的,别人没办法代替你在场,职位越高的人越需要在场。有一年在执行名为“诗歌长城”的项目,在考察完各种可能后找到一座理想的大山。2022年8月8日我亲自到场,实地确定了长城落地的具体位置。回来后派执行团队实地堪景,从技术和安全上确认可执行性,了解土质情况,测试风速,长城走向和交通运输。

一周后,执行团队告诉我原定的方案不可行,我和同事在备选方案中的几个山头一步一步地走完,用脚去丈量距离,来回跑。从空中,到地上拍摄位置,到游客人群的线路,来设定长城的走向、起伏、烽火台的位置,呈现出诗歌长城应有的气势。标注完,这时候天色已经不早,站在山头想象了一下,这个最优的选择竟然拍不出一张好看的照片。

翻回第一次来山头勾勒的手机照片,这是游客来这里必须打卡的地方,也是当地最核心的景点。不上去再看下,不死心。这是一座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陡峭的山,难度是没人会来这里爬第二次。经过520加1314阶台阶,我们终于第二次爬上了山顶,一座像龙一样走向的山呈现在眼前,再次震撼了我。翻过一座小山,看到一处人工的痕迹,这是第一次来时极力想避开的地方,这次却救了我。透过草丛,发现隐藏的一小段马路。Google地图上是有这段路的,这就是我不死心要上去的根本原因。

原来前期工作人员来过几次,碰上大雾,并没有发现这条路。这是一条被景区封闭的路,非常隐蔽。没有这条路,从山下搬运搭建长城的材料根本上不了山。如果硬要上,只能全靠人力,问题是预算完全不够用。在场,就能找到那条隐蔽的出路。当然运气要跟以往一样地好。

因为这样需外出的项目多了,被在办公室的同事戏称我是旅游CCO。再次声明,亲自去是很奢侈的事,除非是为了客户的brief必须在。

第一时间在场,这是我一贯的风格。

1692271470690002.jpg


—— 故事 5 ——

1692271633194237.jpg

王彦铠 Akae Wang / 香蕉气球 创意长
分享故事:致恩师——不在场证明

我读后感:人,要懂得感恩。也争取做一个被他人感恩的人。
林老爷这一辈子值了,感谢林俊明先生,永远的行业明灯。


《致恩师——不在场证明》

“第一届的戛纳麻辣火锅宴,谁在场?”。

这是林老爷在日后的戛纳中国晚宴上,习惯问候大家的一句话。

林老爷,我一直是这样喊林俊明的。

这个麻辣锅是林老爷在戛纳广告节搞的另类创意。当所有欧美创意人都在海滩搞鸡尾酒趴时,林老爷觉得中国创意得辣一点,怎么个辣法?麻辣锅啰!

被邀请的对象,当然得懂得使用筷子。也不知他从哪捞来这样多设备,总之锅子是他从上海扛来的,至此落脚戛纳某阳台,招待东方食客。我有幸参加两回,因此熟识几位世界级的创意大师。林老爷借着美食让后辈结识各方人脉是大家都知道的事,饱餐过后任务就来了,你得贡献,贡献甚么呢?推你上一线,不管当评委、主席、演说…任何你还犹豫自己是否还不那么具备“辈份”时,他便是拉你一把,证明你“在场”的那个人。

初次结识林老爷是在2005年,他来台北当4A评审,据他说法跨海去台北只为挖掘年轻人。也是那一年他邀请我去龙玺当评委。他推动青年军替代老屁股,这事他干了有30几年了,从年轻时便一天到晚要后备们顶替他,这是一锅热血沸腾的差事,他熬了一辈子,将我们一竿人等丢入滚烫的战场,没一人不成器。够辣的,林老爷。

“你们若不去站在舞台的灯光下,那么中国的广告就更没机会被看见。”

我生命中的林老爷,一直是那个甘愿成为“不在场证明”的人。

一代人提携一代人,那是我经历广告生涯里最美好的年代。

20230803122246_36841.png

—— 结束 ——

5个故事分享完了,请点个赞,这个赞是给到这些分享者。最后,我说:这些故事就是广告业的精神。

总结,5个故事背后的7个寓意:

1. 放下脸面,敢于尝试,运气留给努力的人。

2. 广告不是花拳绣腿,在有限的时间突出最重要信息,砍掉耍技巧。同样,必须倾听甲方的声音,是必须。

3. 职位不分大小,对专业极致的追求,定会闪闪发光。

4. 甲方越信任,乙方压力越大,越能考验团队的专业性。

5. 为了“更好”方向,争吵不会伤感情。导演尊重创意人,也就像乙方尊重甲方一样。

6. 好的老大就应该也在一线,指导我们做出更专业,而不是甩手掌柜。

7. 人,要懂得感恩。也争取做一个被他人感恩的人。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1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