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1年半,群玉山策略Kim的自白:这里是无人区

举报 2023-06-28

原标题:山民实录01|上山之勇闯无人区

月下相逢,朝暮躬耕。

自四面八方而来,山民求索推敲,用一词一句、一笔一画,把山垒高一厘米。山的轮廓,也因此更清晰深远。

我们将山民与山之间的因缘际会,集于「山民实录」,不设防、不设限。众人可窥见山中的星辰日月,嬉笑怒骂,也可知晓山民的来路与向往的远方。我们用真诚燃起篝火,希望它能成为你看向山时,一道温暖的光。

入职1年半,群玉山策略Kim的自白:这里是无人区

Hi!我是KIM,策略一部,上山一年半啦!


1、上山之路(入职群玉山)

入职群玉山是段特别奇妙的缘分。

在上山之前,我和合伙人一起开了间小公司,大部分都是奢侈品客户,主营社交媒体业务。那个时候我白天做广告,晚上写微博,分享日常生活和对广告行业的所思所感。

是的,我还开个了个人微博,叫做三文一二,而我和马老师的缘分就始于网友之交。

马老师默默关注了我,不点赞,不评论,不转发,扎扎实实地潜了一个月的水。我也继续在网上无所谓畏惧地又冲了一个月的浪,压根儿不知道他关注了我,想说什么说什么。直到有一天他给我留言,我才发现。

我真的非常吃惊。因为我其实很早就知道马老师,只是从未想过会有什么交集,觉得那是一位远方的大神。

后来我去见了当时还在SG的他。我们聊了一个下午,他的很多观点打开了我对广告的更多想象。这真是非常难得的机会。没想到再往后,马老师又继续抛给我更大的机会:嘿Kim,要不要来群玉山工作?

在决定自己要不要去的时候,我经过了一番思考。目前我自己在做的是掌控一份小工作的大事情,如果去群玉山,我可能要做的是跟随,去做很大工作里的小事情,到底哪个会好呢?

最后我决定去。最后的原因是,我已经30+了。如果继续维持目前的状态、也许过个10年,我能接触更大点的客户,更厉害点的案子。但它很有可能,仍比不上我现在立刻进山能接触的项目,能打开的事业。

那还不赶快去,试了再说!

于是,2022年2月7日,我入职群玉山了。


2、价值千万的主课题

在山上,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里的工作,我找不到比“无人区”更好的词汇。

无人区是群玉山的熟词了——群玉山立于无人区,这无人区不是指广告人能力不及之处,是前辈们步履未达之地、视线未及之地、案例未涉猎之地……

在我看来,若要说起策略上的无人区,应该和“确定本次品牌升级的主课题”的任务是直接关联的。它不是那种硬邦邦的纯商业的方向,也不是常用营销词汇的拼贴,它是为了甄别出品牌遇到瓶颈的主要问题,就好像问题问得好,事情就解决了一半。而这个问题切入角度,市面上鲜有人涉足。

主课题的任务是开放式的。大家一起完成前期资料梳理后,一起讨论、推翻、再讨论、再推翻,重复两三次这个过程之后,其实还蛮打击人的。前几个案子,主课题是马老师直接定出来的,我没有太多体感。等自己也参与做的时候,越做就越发现难做,而且开课题只是第一步,那会儿很担心第一步就没走稳,后面还有很多任务需要解决该怎么办。

战友

1687769207652978.png

后来有一次马老师说,开课题考验的是策略的核心能力,而这个能力值一千万。我一下子就释然了,这事儿急也急不来。

那么这种快准狠的定课题的能力应该怎么培养出来呢?

马老师在杀课题的时候会给出很多方法指导,这些其实来源于日常的思考。就好像你会不会突然想到一个曾经风光现在又点儿过气的品牌,你去想一想,如果你需要帮助它东山再起,你会怎么做?你会不会经常去比较市面上两个齐头并进的品牌,你敢不敢去想一想,谁会干掉谁?

这些可以放在日常里多想一想。放到眼下的工作,就一个个地去列这个品牌遇到的所有问题,有些问题可能是同一个原因引起的,可以合并同类项,最终聚焦成一个最大的问题。


3、未来的规划,坐好板凳

老实说,如果一年前让我去想未来的发展规划,我一定有一堆事情可以去讲,热烈的、新鲜的、积极的情绪。因为当时我刚进山不久,从里到外真就这么想的。不管是格调拉满的工作环境,还是心心念念想跟随的前辈,业内小有名气的同事们,以及当时项目上一些正面的反馈,它都让我觉得,我选了一条超棒的路,它应该是可以带我去往更好的地方。

现在我的心情,热情还在,但添了些许平静。怎么说呢,我不会在这条本身很棒的路上,自动加冕成一个很棒的专家,这路目前走得好辛苦呀。

一开始,我希望能快一点找到一种熟练感,我太希望我能够经受一轮又一轮的完整案子的洗礼,然后把上一个案子里累积的东西,应用到下一个案子里去,这样不就成长很快嘛。但确实没有想到案子的周期会那么那么长,而且有些案子会做着做着没了。某个角度来说,真的太在乎结果了。

坐在一周年小板凳上的我们

1687769240648723.png

我们入职一周年的纪念品是一个板凳,源于群玉山的板凳精神。

1687838973476252.jpg

我以为板凳嘛,就是憋着、等着,但其实不必把这种事情想得那么沉重。在对过去项目复盘的过程中,我有时候也会觉得,某个案子里没有被客户买的理念,再隔半年看它仍然很优秀,完全可以等到更值得的客户;一些当初只做了一半的课题,没有得出来结果,也没有指导于当时的案子,那这个想法真的就彻头彻尾地不值得嘛,是不是可以试着再思考一下,得不出成功的结果,那总结失败的教训也行。不是说结果不好了,我们就羞于展现自己为这件事情做出过的努力。哪怕隔了一个周期去看它是幼稚的,那谁还能不犯错呢。

在不停地给自己卸压之后,我也找到了更具体的两年规划。未来,想成某类课题的研究专家。其实对于“某类”,我自己心里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先按照自己初步的计划跑跑看,希望我可以在下一轮的「山民实录」里更实感地去分享沉淀的方法。

坐好小板凳,希望我们都能灿烂啊!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