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贩卖焦虑,知识付费还在卖些什么

举报 2018-08-23

作者:屈快恋,来源:娱乐产业(ID: yulechanye)
原标题:知识围城

今天不讲大道理,聊几个身边的故事,关于知识付费。


01 “付费是好的,免费是贵的”

“贩卖焦虑是对知识付费最肤浅的认知。像我们这种创业者或者公司高管,是真正需要终身学习的,要补充最有价值的知识。”

创业有几年的老张说他不焦虑,或者说,不在为知识花钱这事上焦虑。“我给你看一下,”他不慌不忙掏出手机,“‘得到’上的课是199一年或一季度,我今年购买了26期课,5000多块钱。还有每天听一本书、4、5块钱一本的那就不计其数了。”

每天利用开车上下班的时间,以及睡前醒来的短暂空隙,是将作息精密打点的老张的“知识付费”时间:逻辑思维早期会员,得到与樊登读书会的长期用户,微商火的时候也听过万能的大熊。

我翻看了老张的得到界面,多数购买的内容都是创业、互联网相关:吴军的谷歌方法论,万维钢精英日课,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卓克科学思维课,徐小平创业基本功,梁宁产品思维30讲......在一众知识明星课程中,偶尔还有《怎样健康活过100岁》这类养生课程。

老张善于从课程中总结规律:“梁宁有一期课讲为什么微信成功了,而米聊没有成功?其实从领导者的性格上也能窥见端倪:雷军29岁年少成名,一上来就是金山的高管,其实他很难想象米聊除了用于工作还能干什么。而张小龙或者陌陌的唐岩,他们真正懂宅男们的需求。有时候听课会让你明白这个社会的本质是什么,并应用到我们的工作中。”

对老张而言,花钱买的不止是知识还有时间。“坦白讲,这些付费知识比我们平时在各种网站、公号获取的免费信息要有深度。”尽管也有买了没听完的课程,但他毫不怀疑坚持付费听课的功效,这是中产以上阶层消费价值观念的天经地义,是社会身份的区隔。“付费是好的,免费才是最贵的,因为它会浪费我们的时间,增加试错成本。”

他快速给我算了一笔账:“比方你月薪3万,假设30天每日工作8小时,一天的成本是1000,平摊到每小时就是120块钱。这个时候如果让你去一个偏远的地方,坐公交过去2小时,5块钱,打车过去100块钱但能节省1个小时,你选哪个?”

这似乎很符合一个规律:知识付费的核心并非教育,而是创造便捷的服务,比如节省时间。多数为知识长期买单的用户,是那些在各项服务上均养成了付费习惯的人,他们是爱优腾的包年VIP,下载电影和音乐从来懒得去找盗版资源,吃早餐时最好耳边有音频把商业周刊、经济学人的杂志内容念出来。老张甚至连“翻墙”软件都是花钱买的,因为免费的还需要不断点击广告弹窗。

知识付费缓解中产焦虑,在老张看来有可能是吃好几个月泡面去买一个LV包的人,“他们刚刚步入这个阶级,”他轻描淡写。“促使你不断听课的原因不是买包似的攀比,怕自己落后于人,而是有正向激励的,比如对创业有帮助,或者学到一个东西能够学以致用,带来更多的收入。”

“最近让你印象深刻的付费内容是什么?”

老张想了想,答案竟让我有些出乎意料。既不是成功学也不是思维训练,而是樊登读书会对于奥古斯都·纳皮尔和卡尔·惠特克《热锅上的家庭》的拆书解析。

“两个心理学家解决家庭矛盾,夫妻俩有三个孩子经常吵架,本以为是处于青春期的大女儿有问题,其实是夫妻俩不敢正视彼此关系中的裂痕,从而投射到孩子身上,”老张头头是道。“我觉得这对于审视家庭关系是有用的。”

 

02 左手村民,右手文青

知识付费在让部分人高效“得到”收获的同时,也在进一步下沉和渗透到新的圈层。

老张的故乡河北邢台,是拥有800万左右人口的北方四线城市。“我老家县城那些并没有太多文化水平的朋友们,现在也在听樊登读书会,”老张起初觉得惊讶。“和逻辑思维不太一样,樊登讲很多家庭、育儿、夫妻关系这样的内容。他们的分销模式倒不是传销,就是传统的三级代理,像vivo和步步高那样把三四线城市先做好了,利用农村包围城市。”

城市则在流行不那么功利化的审美提升课程。在熙熙攘攘的10号线早高峰地铁上,小刘费力把耳机塞上,知名学者戴锦华低沉的中音把她带入经典电影世界。

“在未来的一年当中,我会跟大家一起度过我们的电影时刻。简单来说,我在尝试做一个不可能的任务:我在和大家分享我对电影的爱,或者为了什么跟电影共坠爱河。”戴锦华用她不容置喙地语气断言,“电影是需要去学习的,请相信我。”

这期来自豆瓣时间的大师电影课价值168元。今年3月7日是豆瓣上线知识付费产品“豆瓣时间”整整一周年的日子,一向被认为是商业化缓慢的豆瓣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平台订阅用户超过10万,总体课程收入超过千万。

在小刘看来,电影既是大众娱乐文化,也蕴含着某些高深玄妙的思考,而尝试以比影迷更深的视角去触摸电影美学,是充满趣味的学习过程。“可能听完52期没啥提升,但也算耳濡目染吧,看看专家是怎么解读电影的。”

和不少都市白领一样,豆瓣、知乎、果壳是小刘们获取信息以及进行社交分享的平台,他们对心理学,灵修和塔罗牌并不陌生,付费冲动多半起源于好奇心,以及某种被称之为逼格的不可言说的虚荣感。

被称为“后青春期知识百科”的硬糖视频,推出过不少关于性科普的付费课程。小刘说她花100多块钱买了,纯粹是觉得视频里小哥长得还算帅。很快,她被拉入“硬糖少女”微信群,里面大家畅所欲言的尺度令小刘咋舌,“课没听完,但也涨了姿势”。

相比小刘,陈姐的学习目标就很明确:缺啥补啥。陈姐曾是营销界达人,因为厌倦了高强度压力的工作,辞职后做了专职的瑜伽教练。这两年,没少在千聊、喜马拉雅和掌门上听课。“有声书购买比较多,比如心灵成长类,亲子教育的,情绪管理的,还有我自己专业的,健身课程有时也会买。一定是某一个点正好是我需要的,能够解决当下问题。

近期购买的普拉提教学课程,就是陈姐为自己教瑜伽做参考用的。她觉得虽然是两个体系,但也会看一下别人在教学过程中的要点,“我会根据她的演示和解读自己去做一遍,如果做完很舒服或者没有障碍,说明课程设计得很合理。比如侧重于腰腹力量的会有多少节课,看能不能跟我现有的教学做结合。”

当问到学习收获时,陈姐觉得其实很难来衡量知识付费的性价比,无非是如果听着没用就会终止课程,但学过的东西终归能潜移默化,“世界上没有白走的路”。

对去年毕业的Sunny来说,知识付费与线上教育的边界已经模糊。她报名了北辰青年的未来大学课程,为期5个月的学习更多偏向于在校大学生,以及刚毕业年轻人的职场技能提升。“大概有4、5个月教学期,很多门课程,有线上讲解和作业,也有线下同城的实践拓展活动。”

她给我看了上学期的课程表,在“自我探索”、“能力提升”与“视野开拓”三个维度内,有关于人生规划,理性决策,思维训练,写作以及公共表达等多个细化内容。

北辰青年的创始团队认为,知识付费不属于教育,很难让人产生改变。而创立未来大学的意义正是为了解决知识付费的局限性:通过激发性学习,构建社群等方式提高学习完成率和课程复购率。

现实常常没有理想那么充盈。“如果完成全部课程可以退还学费,但我没有坚持下来。”Sunny觉得,课程设置说是关于职场能力以及自我价值的提升,但主题还是比较泛泛的方法论,“有的课程对于学生有用,有的对于职场有用,定位和受众不分明,收获也没那么明显。”


03 那些做课的焦虑病人

一个感受是,进入第三年的知识付费不再是创业风口,而成为细水长流的成长服务。

如今,Sunny比较想在创意写作方面提升自己的技能,比如前GQ主编何韬的写作训练营,“好像199块钱吧,当时觉得贵,现在可能就买了。”以前她多少有些排斥得到上的内容,觉得太硬,在喜马拉雅听听故事才是生活的小确幸。

Sunny所在的纪录片公司,在喜马拉雅也有付费节目。“买的人多吗?”我问。

“这个不知道,我们只提供音频内容,喜马拉雅负责运营和推送,数据估计他们后台才能看到。”

在某知名音频平台工作了一段时间的蓓蓓正面临转岗,从课程开发到运营。“平台正在由粗放转向品控,”这是她的感受。她所在的部门负责儿童教育课程开发,又被分成儿童、亲子、K12等更垂直的领域,总共几十人的团队。“因为竞品们也在做类似的事,所以目前大家都很重视版权,直接买断主播的内容或者保底进行版权共享。”

虽然是儿童领域,付费用户依然是家长们。蓓蓓告诉我,少儿大师课,6-8岁低年级高效学习的教学,正面管教等课程都卖得很好。相比找中学老师授课,音频课的逻辑更强调知识点精准和有节奏的展开,“我们现在比较倾向于找有知识网红属性的老师,或者和教育机构合作。”

这给了更多会讲故事,或者善于运营社群的人机会。在采访中,老张,陈姐等人均流露出想要积累一些经验,然后亲自投身于知识付费星辰大海的念头。

根据阿里去年发布的应用行业报告,中国拥有知识付费需求的人大概在 5000 万,更有人预测,到2020年时知识付费的市场规模在300亿左右。“我觉得只有两种知识付费能成功。”老张认为,“一是具有强人格魅力的品牌,能够解决真实而垂直的需求痛点,二是拥有大平台流量。”

而出版社在这场知识革命中何去何从,尚未可知。激进者认为,知识付费是文化出版行业的第二次产业链变革,将原有繁琐的出版环节大幅删减,将内容直接对接到C端用户。中信出版社、东方出版社、广西师大出版社等早早伺机而动,开始了各自的知识付费转型,要么与喜马拉雅、小鹅通等平台合作,要么独立运营微信社群,以有声书、音频课等形式推出紧跟时代风向的策划内容。

悲观者则感觉,知识付费可能会把传统图书出版取而代之。“对于纸质书,电子书算不上死敌,知识付费才算,”一位出版社的朋友感叹。“现在遍地作者,但是认真写作的已经成了稀缺品,大家都在问:能否把我的课程(或公众号文章)做成书?”

在出版社做图书策划的小宋,随着这波潮流被划分到了知识付费课程开发的岗位。“出版社编辑转知识付费,确实比较合适,我们策划哲学心理方面多一点,跟好多平台合作。”

聊天中,她多少对目前的状态有些不情愿:“我还是喜欢文字的,自己看又快,音频没法一目十行啊,而且我也不喜欢逻辑思维那种二道贩子的感觉。但没办法,他们是行业风向标。另外,看书可以接受一些复杂难懂的东西,看不懂也无所谓,你可以翻嘛;音频就完全不行,必须要更加精心地设置布局,不然三分钟都没个重点,肯定完全不想听。”

于是现在的情形就变成,音频课时间短利润高,因而成功吸引了大批作者放弃写书而去开发知识付费课程;等课程火了之后,趁机推出图书走一波“衍生品”销售。“你知道某某么,也算是微信网红。”有出版社编辑向我抱怨,对方找上来要求出书,但后来完全不配合宣传,“反正我们书印的也不多,卖完就江湖再见了。她自己的抖音上各种露胸罩,大学生们被他们带领也是奇葩。”

“知识付费不能缓解焦虑,反而让我更焦虑了,”小宋边听课变感叹。


经授权转载至数英,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作者公众号:娱乐产业(ID: yulechanye)
除了贩卖焦虑,知识付费还在卖些什么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