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领英年度行家”:把职业生涯当作马拉松来跑,才能笑到最后

举报 2021-01-21

专访“领英年度行家”:把职业生涯当作马拉松来跑,才能笑到最后

采访&撰文:Ashley、Ruonan

2020年,职场人被无处不在的焦虑所裹挟。疫情引发的企业裁员、招聘延期仍在发酵,而无论是“打工人”的自嘲、内卷下的竞争,还是“逃离互联网大厂”的讨论,都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这一年里,职场人的心境变化。

当不确定性成为常态、未来无法预期,人们或许常会觉得,自己仿佛在没有航标的重重迷雾中穿行。在这种情况下,年轻人应该如何明确自己的职业路径?当“黑天鹅”不再稀奇、行业风向不甚明朗,企业应当如何自处?当越来越多人巴望“干货”来指明快捷方法,我们曾经笃信的“长期主义”是否失去了价值?

带着这些问题,领英×数英采访了三位“2020领英年度行家”。

领英年度行家是领英(LinkedIn)每年都会评选推出的一份年度行业领袖榜单,获得这一称号的人,不仅是所在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专业“行家”,更重要的是,他们乐于分享、乐于提供帮助,在领英上积极输出高质量内容。这也是领英希望提供的“连接”价值所在——既“连接无限机会”,也连接更多不同行业背景的人,让有价值的声音被听见、有深度的洞察被分享。

专访“领英年度行家”:把职业生涯当作马拉松来跑,才能笑到最后

(点击查看领英年度行家)

以下,是三位受访嘉宾的简要介绍:

专访“领英年度行家”:把职业生涯当作马拉松来跑,才能笑到最后专访“领英年度行家”:把职业生涯当作马拉松来跑,才能笑到最后专访“领英年度行家”:把职业生涯当作马拉松来跑,才能笑到最后

本文较长,为方便阅读,先提领目录如下,建议先马后看!

一、“没有十年,难成大牛”:年轻人进阶的“反速成”秘诀
二、“心怀理想+脚踏实地+命好”:顶尖公司的万能打造公式?
三、“把职业生涯当作一场马拉松”:长期主义能释放长远价值
四、“大江大河才能出现大鱼”:相信行业未来
五、“善用女性力量”:女性领导力的锻造与崛起
六、结语



一、“没有十年,难成大牛”:年轻人进阶的“反速成”秘诀

在一个良性运转的社会里,伴随着新领域、新机会的不断涌现,年轻人会有充分的表现和上升空间。但时代赠予的机遇,也需要年轻人找准方向,并付出相应的努力才能把握得住。那些能在同辈中脱颖而出的人都有什么共性?年轻人如何才能成长为一支独当一面的中坚力量?对这些问题,嘉宾们进行了解答。

 

Q:就您所处的行业来说,您欣赏的年轻人的特质有哪些?

黄渊普:我所在的领域主要是做行业分析、投资研究,要求从业者视野好、知识面广、有逻辑和理性思维

段芳:我所处的行业以女性教育为主。在我眼中,我最欣赏的年轻女性符合三个特质:有爱、有梦、有3力。在她心中她能爱己及人,友善的;同时她有属于自己的梦想,不必很远大,但是有自己阶段性的目标;最后有3力——能力、愿力和实现力。当我们把自己成长好,才可能真正帮到自己、帮扶下一代、赋能社会和整个时代的进步。

 

Q:一个年轻人要成长为大牛、摆脱平庸,平均需要几年时间?

黄渊普:(我所在的行业)关注的领域相对前沿,因此对有强烈兴趣的年轻人来说,努力三年可以在业内有些小知名度。如果要成为大牛,就和其它领域差不多——没有十年,很难成为真正的大牛。


段芳:每个人成长速度不同,资源支持不同,环境激励因素不同。互联网行业,快的话可能3年、5年,而有些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行业,则需要10年、20年。

每个人对大牛和平庸的定义不同。我走到今天,也是花了十年职场经历总结,融会贯通成为了今天的自己。所以,要成为大牛,先看看行业内真正的大牛长什么样子,再进行比对、找出差异。

另一个建议,要成为行业大牛,就要提炼出自己的独有性,持续放大自己的优势。

 

Q:有哪些方法和途径,可以帮助年轻人快速成长?

黄渊普:我的体会是,成为一个好的分析师,第一,需要把实地调研放在比桌面研究重要很多的位置上,因为桌面研究迟早是会被AI取代的;

第二,要通过项目锻炼,多被客户“虐待”,才有可能快速成长;

第三,研究者要把自己当成研究对象的用户反复体验,这样才能分清研究对象的好坏。我十年前开始做电商分析师时,为了研究网购,很快成了各大电商平台的钻石用户。现在有时候研究B2B平台,我还买过这类平台的一匹布,一大捆葱……

 

段芳:我们总想求快,但我其实想请大家走得慢一点、稳一点、远一点:)

如何让自己加速成长,我有3个建议:

1.学习当下需要的知识。学习对近期目标有利或者在职场中需要用到的方法论和工具等,比如沟通能力、专业知识、汇报能力等。毕竟工作给力,职场发展也会更加顺利;

2.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看起来感兴趣的知识不一定能用上,但可能会是你的亮点,假如你是做销售的,你对演讲感兴趣,那么销售+演讲就是你和其他职场人的不同之处,更能脱颖而出;

3.学些哲学知识。这个是我在30岁后才领悟到的,在哲学中有很多为人处事和工作的原则等。它可能不会教你具体的工作操作方法,但会给你更高层次的人生指引。

 

二、“心怀理想+脚踏实地+命好”:顶尖公司的万能打造公式?

岁末年初,由一些公司的用人制度、企业价值观争议而起,大众对“好公司”的讨论再度热烈起来。对很多人的职业成长而言,选“对”公司的重要性,并不亚于个人的努力,但该如何判断一家公司的“好坏”?对这个向来颇具争议的问题,黄渊普先生给出了一些不一样的答案。


Q:在您眼中,一家怎样的公司才算得上好公司?判断的标准有哪些?一家企业,要如何才能做到行业顶尖?

黄渊普:研究一家公司,光看对方创始人或CEO的演讲,是远远不够的。我喜欢上门去拜访企业,让企业创始人或CEO带我在ta公司走走,感受公司的氛围、上下级的互动模式。

一家好的公司,创始人或CEO眼界格局高还不够,得看这家公司的基层是否认可该公司,最高层的精气神是否能传达到最基层。所以,好的公司是有使命愿景且价值观正向的,且这类“虚”的东西能在基层也有体现。至于生意模式,这个是会随着时间不断变的,先苦后甜的生意往往更能锤炼伟大的公司。要做到行业顶尖,没有定式,可能是核心团队心怀理想+脚踏实地+命好吧。

 

Q:2020年是充满变数的一年。为了应对未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您觉得企业或个人,应该具备怎样的特质?有哪些应对的方法?

黄渊普:2020年的新冠疫情,让我对“拥抱变化”有了更深体会。企业和个人,最怕的就是死守上一个时代的成功经验,不敢去做出改变。

面对大灾难,我觉得很难有完美的应对方法。好的方法是“晴天修屋顶”,先天下之忧而忧。我自己在2020年,其实也焦虑,但还没有失眠的时候,因为我心态还可以,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公司实在做不下去了,大不了关了。公司倒了,生活还是可以继续的。

 

三、“把职业生涯当作一场马拉松”:长期主义能释放长远价值

人类学家项飙曾有一个观察,说中国人像蜂鸟,总是高频地震动翅膀,“把自己浮在空中”,因而无法沉淀下来,总是在跳跃中维持。这个比喻能解释眼下的很多现象,比如年轻人靠频繁跳槽来解决,或是说回避工作中的问题;又比如”风口“出现,众多企业一拥而上“捞一笔快钱”。当长远的价值远不如手中握得住的收益来得踏实,长期主义是否成了一套陈腐的说教。


Q:您如何看待“长期主义”的价值?一个企业或个人,要如何做到“长期主义”,来为社会创造价值? 

黄渊普:“长期主义”是需要本钱的,这个本钱要么是坚强的意志,要么就是实实在在的资金储备。一个企业,要做到“长期主义”,首先就要规避招进短视主义者。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数已经不是为了温饱而生活了,有相当部分的人在追寻更大的意义。所以,作为企业,不要担心自己的使命愿景太大,而是要担心还太小;也不用担心自己的理想没人买单,如果暂时没有,那一定是自己还不够优秀,所以要不断去提升自己。

我是这么安慰自己的:人到了尴尬的35岁,当然还可以继续读书,这就是“长期主义”。自己变优秀了,才能影响和帮助更多的人,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段芳:我个人信奉长期主义。在我眼中,长期主义就是专注、走得远的代名词,它也代表这件事深远的意义和社会必要的存在价值。

一个企业或个人,如果要做到“长期主义”,首先要对这份事业使命感,有真正的热爱。如果不是使命所托、没有心怀热情,很容易消停;其次,它是符合时代需求的,有明显发展趋势,就拿我所处的女性教育行业来说,女性平等和女性崛起是时代所趋,需要有人推动和协作;最后,做这件事的企业或个人,ta要有担当,需要一定的个人魄力、实力和资源去应对市场风险和竞争,否则很快半路消亡。

 

Q:对个人职业发展来说,“长期主义”视角是否能带来帮助?

顾及:最近我给几个90后朋友分析他们职场的问题,发现一个共性——大家都会把自己的关注点放在今年或者明年,至多下一份工作,却没有把职场当成是一个长达40年的规划。

换句话说,他们缺少看待职场的长期主义思维。在这种状态下,他们可能会频繁跳槽,或者因为现在的工作面临各种问题而产生强烈的焦虑,又或者担忧自己的未来却不知道如何跳脱出来。但如果能从长期思维的角度去看待整个职业生涯、甚至人生,把它当作一个马拉松来跑,才能真正地笑到最后。

在《远见:如何规划职业生涯3大阶段》中, 作者布莱恩提到,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其实可以分成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共持续40~60年不等,取决于每个人的生命长度和ta的技能储备。  

整体来讲,人的职场路径是一个工字形状。

第一个阶段,是积累阶段。这个阶段通常是毕业以后的5~10年,在这个阶段里,你需要做的不是在意起薪,而是抓住一切机会,给自己一个强势的开局,积累更多的知识和有用的经验,建立视野。

你需要重视以下三方面:

1. 可迁移的能力:一系列能力,可以帮助你轻松换行业或者换工作。

2. 多元化的经验:在职场初期,很多人不一定有固定的兴趣爱好,因此多尝试不同的职业,反而有助于你发掘自己真实的兴趣爱好,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和能力范畴。 

3. 长期的关系:职场初期认识人其实还比较容易,只要你好学多问,大家一般也都愿意多关照你一下,而在这个时期积累起自己的人脉,其实是很重要的。不过,这里并不是指泛泛的人脉,而是指在公司里愿意全身心支持你的人,在某一领域有专长的专家,以及值得你跟随学习的人生导师。 

第二个阶段,是精进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你需要做的是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擅长领域以及当下的机会这三者之间的结合点,然后专注而持续地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这个阶段可能会持续10~20甚至30年。

很多人会把努力和精进混淆。精进的结果是你比之前做的更深、更好,而努力不一定会带来这样的结果。精进需要几个要素:清晰的目标、已经被验证的提升方法论、超出当下能力范围的练习、全力的投入和及时的反馈。努力而不讲究方法论,或者没有突破舒适区,或是缺乏以上任何一个要素,都无法带来精进。

第三个阶段,是拓展阶段。这时候你可能已经过了四十岁,但这却是你把过去所有的积累,转化成更广泛的影响力的时刻。你可以在这时进一步拓宽你的影响力和职业范畴,有可能的话,拥抱完全不一样的职业路径。

《乘风破浪的姐姐》里,宁静就是在她自己独特的领域里做到专和精,然后拓展到不太一样的细分职业路径;而另外一些人会选择献身于公益事业,比如比尔盖茨。

之所以要强调这个阶段的存在,是因为在第二阶段里,一些人会担忧自己失去选择。可以看到的是,在你漫长的职业生涯里,你随时都可以跳出来,成为那个不一样的斜杠中年,这样也许能帮助你打消一些顾虑。如果你在第二个阶段,建立起自己的专家性,或者某一领域的领先性,那么当你跳出这个领域去做其他事的时候,你也能调动原先领域的资源,发挥出更大、更好的影响力。

 

四、“大江大河才能出现大鱼”:相信行业未来

当然,我们也需要指出,对“长期主义”视角的坚持,需要建立在对行业未来的准确洞察与预判上。敢问未来路在何方?身处内容行业与女性教育行业的两位嘉宾,或许能为你带来一些启发。

 

Q:就您所处的媒体或者内容行业来说,未来还有没有新的创业点?结合当下的大背景,如何能将一家内容创作平台,做到行业顶尖?

黄渊普:对于信息平台和智库来说,依然有相当的机会。一是往产业深耕,中国每个产业都规模巨大,足够养活多家信息平台和智库;二是往国际高度走,中国是大江大河,肯定会出现世界级的机构。

对于纯内容创作平台,我个人倒不那么看好:一是这个领域容易触碰监管,二是个体手艺人本身很难管。

 

Q:您所处行业的未来前景会是什么样?如果要用三个关键词去概括对行业未来的展望,您会选择哪三个?

段芳:女性教育行业前景其实有市场,但现状并不乐观。据我了解,近几年女性事业的创业者越来越多,但来得快、去得也快,因为商业模式变现很难,企业无法持续经营,需要烧钱维持。但身处这个行业的企业依然有很大的潜力,因为真正拿出解决方案的企业并不多。

对于行业未来展望,我会用这3个关键词:女性生态圈、智慧利她、数字化赋能

 

五、“善用女性力量”:女性领导力的锻造与崛起

最后,我们想讲一讲女性领导力。2020年,女性议题在公共空间中的讨论空前高涨,“看见女性力量”的声音也愈发响亮。她们是女儿、女朋友、母亲,她们也是员工、创业者、领导者。出色的工作表现不会因为性别被抹灭,女性领导者的壮大也为“领导力”一词增添了更丰富的含义。但与此同时,段芳也提醒我们,雪莉·桑德伯格那句著名的“向前一步”,在眼下仍然重要。

 

Q:如何看待女性领导力在未来的作用?

段芳:组织中的每个人都会发挥作用,但在未来,女性领导力会成为组织与组织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据DDI数据表明,过去几年的全球领导力展望研究证实,企业含有女性领导者和多元文化,会对企业业务成果产生积极的影响;拥有更多女性领导者的企业,财务表现更好。

同时,女性领导者相较于男性,会更富有同理心、共情力,更支持多样化人才团队发展。当企业面临复杂的挑战时,男女领导的差异会优势互补,其中女性领导者的包容心态与同理心可以为组织提供强大的后盾。

 

Q:一个普通的现代女性,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提升内在的变革力和领导力?

段芳:首先我们要从自己身上下功夫,先成为自己的领导者,才有机会去领导他人。普通女性成为卓越领导者,在提升专业水平外,我认为需要从这几个方面努力:

1.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很多女性对自身(不自信),升职加薪时会出现犹豫、自我怀疑等情形,但不是她不够优秀,而是她显得不自信。就那些已经走向企业高层的女高管们来说,她们显得更自信,会更加积极正面地评价自己,并知道自身的优势和能力(在哪里)。

2.培养自己内在的定力:多看书、多学习、多思考,多些视角看世界。一边武装自己、沉淀自己,一边驾驭自己、应对外在变化。

3.多样性团队管理:(基于)多样性原则组建团队,并充分运用团队员工间的多样性,取其之长,进行团队优势互补。

4.沟通技巧: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和所要达成的目标,能够很好地与每个员工交流,让他们清楚知道需要做什么、怎么做、以及如何达成。

5.变革管理:能快速响应新需求和动态变化的市场,通过激励、支持不同员工参与变革过程,在过程中找到市场新机会,为员工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

6.善用女性自身的力量:让自己的女性力量散发出来——共情力、温柔、同理心、支持他人等。我们可以向男性学习果敢、理性、判断力、风险控制等,但也不要忘了用女性自身的柔和、圆润等女性领导力中独有的特质,来领导他人。

 

结语

以上,就是我们与三位“领英年度行家”的对话内容。他们的个体经验可能无法为你带来立竿见影的收益,毕竟学习者总要根据自己的发展阶段和领悟水平来识认典范,但与“领航者”同行,总能帮助我们抵达更远的地方。

这也是“领英年度行家”的活动初衷所在。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年里,人与人的距离曾被无限拉近,却又因分歧与误解而再次推远,而这些“年度行家”在领英上的内容分享,让对话成为思想的容器,让洞见成为交相辉映的能量场,并激发出有深度的讨论与碰撞。他们值得我们献上敬意。借助这次活动,领英也让更多不同行业背景的职场人认识彼此、参与发声与互动,从而释放出更丰富的“连接”价值。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