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罐茶,卖5块钱的瓶装茶,就不高端了?
最近饮料圈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
小罐茶开发布会,宣布推出瓶装茶,定价5元一瓶。
红制作似乎也参与了部分策划,金枪大叔在自己的视频号里说:“杜国楹把中国最好的4个设计师全请了,买了4份方案,就用了一个。”
好不好看,大家见仁见智,我个人只能非常委婉地说一句——应该挺符合乾隆审美。
整个事情,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非常有意思,所以很想和大家聊一聊。
01
杜国楹其人
先给对杜国楹不那么熟悉的朋友介绍一下。
杜国楹,今年52岁。
他25岁时创立了背背佳,火了,卖了。
30岁创立了好记星,火了,卖了。
39岁创立了壹人壹本,火了,卖了。
42岁创立了土豪手机品牌8848,火了,卖了。
43岁创立了小罐茶,火过,还没有卖,一直到现在。
所以很多人对他观感复杂。
首先,他这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连续创业方式,显然不够“长期主义”,不符合很多人对商业偶像的审美。
其次,他的产品往往都是瞄准一小撮人非常细微的小需求——
我不客气地讲一句,大部分时候他瞄准的都是和他生活经历最接近的、他最能理解的那群人:中登和老登。如果你能懂“登味”,你会很爱他,但很显然,大部分人都不懂,甚至有点讨厌,所以“智商税”的帽子一直扣在他头上,他倒是不太介意,前几天开发布会还自己拿这个玩梗。
虽然他的产品我一个也没买过,并且看到称他为“营销大师”“爆品大王”的文章就会毫不犹豫地点叉,但我一直觉得他是个很有趣的商业人物。
远的事情我们先不说,他近几年最鲜明的一个特征是——能屈能伸,能放下自己的面子。
去年6月25日,小罐茶也开了一场发布会,这场“小罐茶12周年发布会”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
杜国楹道歉了,并且承诺不再宣传“大师作”。
然而,事实上,就像这次自己玩自己“智商税”的梗一样,这也是杜总的一次“老调重谈”。
因为早在2019年,小罐茶就发过一篇声明,回应网友的调侃和质疑。
网友:8位大师手工做,一位大师一年炒了2.5亿的茶,大师累不累?
小罐茶:“大师作”指的是代表大师技艺的作品,并非大师手工去炒茶。
在这个企业家纷纷下场“为自己代言”的时代,如果说:
雷军=靠谱的理工科男神
董明珠=雷厉风行的铁娘子
周鸿祎=爱碰瓷的红衣怼王
于东来=暖心的爹味大家长
那么杜国楹就是——惨兮兮的道歉专业户。
我一直觉得,企业家到底是怎样的人,到底有几分真情流露,几分逢场作戏,是很没意思的话题——他们自己都未必能区分清楚。
对于我们来说更有价值的话题,应该是:
这种人设有没有效果?有或没有,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先说我的结论:没用。
雷军弯下腰杆亲自开车门,有用,是因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繁花着锦,小米汽车蒸蒸日上。大家喜欢看“事业上升期的知名大佬为我弯腰”的桥段。
到了小罐茶这里——饮料市场一直是厮杀的红海,茶叶乃至茶饮的竞争局势更是复杂,但是无论你再怎么强加意义,说穿了它也就是一个解渴的喝的,顶多有时候商务宴饮需要撑撑场面。
小罐茶这几年不温不火,还记得杜国楹的人也已经有了一定年纪。杜总就算每天道歉,也没用啊。年轻人who cares?
我给杜总指条明路——人要能接受自己的局限,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有“登味”怎么了?
中登和老登虽然不爱在网上发言,帮不了小罐茶的品牌美誉度,但他们兜里有钞票啊,而且他们真的愿意为“面子经济”买单啊!
杜总不妨将“登味”进行到底。“登”也有很多种,杜总可以在现有思路基础上,当一个儒雅随和的谦谦君子“登”。
绝对比现在这样,时不时翻自己的旧账,踩自己的面子,效果好。
02
小罐茶开卖5元“大瓶茶”,有戏吗?
聊完企业家IP的人设打造,我们再说说产品本身的问题。
不好意思,杜总,我直说了,产品层面有几个硬伤。
1、定价和营销方式脱节
既然面子放下了,咱们就放得彻底点。然而,小罐茶发布会有很大一部分时长是——走秀。
可以看出小罐茶好像真的很满意这套设计,甚至目前释出的传播物料里,也用了很重的笔墨去讲这个瓶型的小巧思。我给大家两张图速览一下,主要就是说这个瓶型,像东方美人穿着旗袍窈窕的身姿。
也像茶具里的盖碗。
啊这。杜总,你论克卖茶叶的时候,讲这些没问题。
你现在卖的难道不是,5块钱一瓶的,大家夏天热了渴了,去冰柜里随手抓一瓶的,饮料吗?
打完球、健完身很热很累的人、跑长途开大货车的人,甚至加班时候去商店摸个鱼的都市丽人,真的会有人因为瓶子长得像穿旗袍的美女,选择它吗?
2、命名混乱,体现不出产品特色
杜总在发布会上狠狠夸了一下农夫山泉东方树叶,致敬前辈的姿态是摆足了,但似乎却并没有学到精髓。
我们只说一个小细节:东方树叶的命名方式非常简单明了,一点花架子没有,绿茶就是绿茶,红茶就是红茶。这样的好处是可以降低消费者的决策成本,也不至于买一瓶5块钱左右的饮料还要“我来考考你”。
再看这次小罐茶瓶装茶的主推,名字叫东方美人。文案里反复强调的是——这个茶被小绿叶蝉叮咬过。
杜总,你清醒一点。为什么要让人在喝饮料的时候联想到小飞虫啊?!
其他几瓶分别叫:兰香绿茶、茉莉普洱、玫瑰红茶、冰岛白茶。
前三款的名字都算合格,但这个“冰岛白茶”,真的很容易让人迷惑。
我对茶略有了解,所以知道冰岛茶是云南省临沧市勐库镇冰岛村所产的茶。
但是,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基本都会是:
呦,小罐茶不是做中国茶吗?怎么跑欧洲采茶去了?
其他4款明明都没有强调产地,怎么到了产地名容易引起歧义的这一款,反而强调产地了呢?真的看不懂。
3、卖瓶装茶的渠道,小罐茶并不占优势
再说说卖瓶装饮料最重要的一个点——线下渠道。
这场发布会的公关稿里,小罐茶放出的数据是:截至2025年5月20日,小罐茶共有2105家门店,其中,商场店453家、街边店749家、分销店903家。
可是会有多少人在口渴的时候,愿意走进高端的小罐茶门店,忍着很可能被服务员侧目的尴尬,买一瓶5块钱的茶呢?
而如果去便利店、夫妻老婆店、商超等饮料的经典渠道,那对于小罐茶的组织体系又是一次全新的、很大的考验。
更别提,此刻正值夏天。饮料激战最凶的时段。小罐茶在这个时候冲入战场,真的好像只剩勇气了。
最后,我想解答自己在标题提出的问题:
小罐茶或许应该认清,自己贩卖的是一种对“高端”的幻想,距离真正的“高端”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果真的要放下身段,那就彻底一点。
如果不想放下身段,那也有“将登味进行到底”的方案。
这个时代并没有什么耐心,去等待一个品牌的模糊不清和左右摇摆。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3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