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BOSS直聘的新项目,可没想到差评这么多

举报 2024-02-29

1708586973854905.jpeg

点击查看项目详情

开始动笔时就有一种感觉,BOSS直聘的最新广告不是很好聊。

一来,该项目在数英的评分之低,可以用“惨淡”形容。
二来,BOSS直聘这个品牌/平台,有洗脑广告黑历史,近几年又开始热衷于地铁投放,要么用代言人大头贴,要么就是纯文案大字报,常有扰民之嫌。
还有第三点,我想留在之后说。

但是,无论是基于新项目旧案例的印象,还是多方了解后的再考虑,依然认为这个广告以及BOSS直聘这个品牌,有很多讨论的余地。

余地里有:

  • 一个小遗憾,灵魂长长长文案,竟然看不清。

  • 一个大震撼,BOSS直聘在其他平台产出过不少深度内容,成立过纪实影视厂牌,也有自己的编辑部。

  • BOSS直聘市场部里有一个传奇人物。


一、真正的了不起,在小字的碎碎念里

BOSS直聘的地铁广告文案,一直有自己的特点,不讲究押韵和对仗,不算工整,表达得很口语化。

批评时,可以说其粗糙;褒扬时,它们又能算得上“直击痛点”。这种“时而大俗时而大雅”的特点,也反映在BOSS直聘更多内容里,这一点依然放在下文。

先来看两套地铁文案。

项目其一,品牌更换slogan

640的副本.png640.png
2022年,品牌slogan从「找工作,我要跟老板谈」升级为「找工作,上BOSS直聘直接谈」

项目其二,「事在,人为」篇

1709109801338581.png
1709109845779185.png

点击查看项目详情

在slogan升级项目中,沟通重点落在了「直接谈」三个字。借此,BOSS直聘产品的工具性得到凸显,品牌的平等理念再次焕新。

「事在,人为」篇则放大了每一个行业,每一条产业链上的「人」。它指出:在司空见惯的场景背后,有人在为。当宏大叙事愈发泛滥,贩卖焦虑的危机论传得人心惶惶,我想很多人都能透过「事在,人为」重新看到自己的位置。

但是要注意,这两批文案的有效性都是建立在策略的基础之上,策略一旦稍有松散,纯文字的标语广告就很容易弊大于利。同时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也会落得个「自嗨」的印象。

回看「致敬了不起的我自己」系列——
这并非BOSS直聘第一次站在打工人视角说话,而且是代入程度最深的一次。文案可分为「工作」「生活」「更多职业」三大类。

工作篇——

客户发来4条59秒的语音消息,4分钟05秒后,我回复文字:好的
电梯里偶遇了老板,我认识他,他不认识我
5个小时,我写好了一篇镐子,一个错别字都没有

 1709109955690932.jpeg

生活篇——

每天,不等闹铃响完第三便,我就起床了
关于快捷键,看这一篇就够了,我已经码住了
今天中午同事们在等外卖,我去热自己带的饭
想了一下,我还是把白衣服捡了出来,单独洗一锅
角色公司楼下便利店的玩具一打折,我的小孩就要收到礼物了

1709111768836145.jpg

更多职业——

一个人在车上,会把歌唱给自己听
这套美甲,我觉得挺好看,顾客也这么觉得
除掉了最后一根头发,看着干净到发亮的地板,身心舒畅,以及赚到120块钱
不戴好头盔我是不会上路骑车的
客人点了一杯拿铁,很急,我告诉他前面还有三杯
3桌刚点菜两桌正上菜,两桌在收拾还有7桌等位,又来了一个小桌,我去给16号桌唱个生日歌先

1709111896937766.jpg


职场篇中描述了打工人的三个至暗时刻;生活篇中的「我」在周旋,其他职业里也有在细枝末节重建自己秩序的故事。每个人都在用意志和行动努力,只为每一个微小的胜利。BOSS直聘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意义逐渐原子化的内心世界。

当生活被网络被信息被最新社交方式,冲击得支离破碎,个人原子式的努力或许不是最好的,却有实效。但是可惜的是,那些内心戏、碎碎念,意识流文案,被隐藏了。

完整版文案是这样的:

2.jpg
图源公众号:个屁(你没看错哈哈哈)

而我们看到的是:

1.jpg

由于媒介限制,也和排版设计有关,内心活动相关文案统统被缩小、被变形。模糊化处理后,不仅看不清字,也未降低高密度文字带给人们的压迫感。

广告,不能期待一句话就能让大家看懂,说这句话的时候要有个条件,像nike,所有的just do it背后也都是故事,脱离了故事,人们怎样才能理解的你的标语呢。

经过千锤百炼的口号,尚且需要条件和故事,更何况是日记体式标语,更需内心活动的烘托。

有意思的是,说上面这句话的人叫秋爽,是曾经一代文案大牛。
更有意思的是,如今的他也是BOSS直聘市场部的幕后一员,「事在,人为」项目就由秋爽主导。

先不论最新项目是否依旧经由他手,也不细究秋爽是否忽略了媒介这个因素,让该项目和长长文案成为遗珠——无形中犯了已知的“错误”。顺着项目,文章想讨论的是:

BOSS直聘为什么如此关注具体的 「人」,关注他们的感受?


二、招聘这门生意,难得人性和商业的两全法

在具体讨论前,文章想先回顾一下BOSS直聘的成长。

以它现在的成果,我们很难想象这是一款刚满10岁的产品。官方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BOSS直聘营收取得了30%+的增长,平均月活用户数达4460万。

第三季度.jpeg
第三季度数据

第二季度.jpg
第二季度数据

2014年,BOSS直聘上线,比它的前辈智联招聘小了整20岁。当时的国内招聘市场三巨头,除了有智联外,还有1997年创立的中华英才网和1999年诞生的前程无忧。

而BOSS直聘成功的原因也很直接——变革,包括技术变革,和模式变革两大块。

技术上,BOSS直聘颠覆了传统的网页模式,让招聘求职这件事首次进入app移动端。
搜索方式上,它借用数据技术,优化了人才和岗位的匹配度,另相比过去企业发布岗位信息,员工单向搜索,效率也得到显著提升。
沟通模式上,BOSS直聘那句「跟老板谈」可谓深入人心。「直聊」这种沟通模式,击中了当时最年轻的90后求职者。

WechatIMG3766.jpeg

变革之下当然有技术风口,但是也有真实需求。
尤其是创新观念这一点,更说明了BOSS直聘的成功并非只有产品力,品牌对人的真实需求的洞察,更为攻心。(当然,一个成功的产品本身就从某些方面满足了人的需求。)

换言之,从创立品牌、上线APP起,BOSS直聘就琢磨「人」很久,并且业务也和「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招聘网站的BOSS直聘,既TO B又TO C。TO C自然无需多说,在TO B时,BOSS直聘解决的依然是品牌/企业用人需求,在这里人是一种资源,有直接的商业价值。

我们用新招聘来赋能管理者的本质,其实是还原了招聘这件事跟人性相关跟商业相关的一些本质。技术是帮助了我们去还原。

BOSS直聘创始人赵鹏

 WechatIMG3740.png

那么,这个本质是什么?其中,又有着怎样的永恒矛盾?

「人力资源管理」词条明确如下:
“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简称HRM)是指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其中涉及组织和个人两大角色,追求的目标是「最大化,最优解。」这「最大化,最优解」既昭明了招聘的本质,也潜藏有永恒的矛盾。

一来,最大化和最优解只是一种理想情况,永远有待提升的空间。
二来,个人获益和组织利益之间,永远无法划上价值等号,劳资问题无可回避。
第三,「人力资源、劳动力」这些概念是社会经济化,是甲方式的,并非是个人对价值意义的衡量标准。只有在一张签订的契约上,概念才能对组织和个体同时生效。

BOSS直聘能通过技术来提升个人和组织岗位的匹配度,在招聘这一环节上,针对矛盾1不断优化。但是还有其他两个矛盾待讨论。

WechatIMG3762.png

所谓心病还需心药医,技术算法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其他来解释。而且从品牌角度来说,BOSS直聘也需要沉淀对应的内容,回应这些矛盾,在推动招聘行业正向发展的同时,也可以在C端用户心中留下更多积极印象。

先来回顾,自BOSS直聘花一亿投放2018年世界杯洗脑广告以来,品牌另做出的更多深度内容。

纪录片类:

《老板不知道的我》共四季,以纪实的方式呈现了名人老板和素人员工之间的关系,节目slogan为“有问题,直接跟老板谈”,《大伟在张雪峰的公司干了5年没涨薪》在B站单集播放量已有近75万。

《乐业中国》共两季,由BOSS直聘和人民日报数字传播联合出品,评分9.5。每期讲述一位职场人机缘邂逅自己的理想职业的真实故事。

eed06df447ce8a37e0df142add6ae5afba138e98.jpg@450w_600h.jpg

《总有好事发生在春天》记录了三个曾上过热搜的普通人,节目发布于疫情期间。

《这也能赚钱》共两季,关注着低成本创业者以及用奇思妙想赚钱的TA……

WechatIMG3763.png 

随着纪录片陆续上线,幕后内容策划小组也独立成司——豹思影视,于2022年正式成立。显然,纪实类节目不仅成为品牌内容规划的重要组成,今后它们也将是我们多方了解BOSS直聘的切口。

BOSS直聘的另一面,在它的公众号里:

官方最近新推的热文叫《不在乎钱的话,这份工作我可以干到退休》,阅读量7w+,用数万字讲述文学编辑的工作。

《不知不觉,当代人已经自恋得可怕》一文,洋洋洒洒分享了韩炳哲的著作《他者的消失》,并对当下社会群体心理作出一定讨论。

有自媒体红学文《贾政当官:一次被浪费了的重要升职机会》《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为啥全是备胎》;

也有《从北大卷到好莱坞,三次提名艾美奖,如今失业在家》《做奢侈品鉴定师后,朋友见我都不敢背包了》各行职人;

讨论电影、综艺时,文章标题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封神:当你那爱PUA的爹是你老板》《「再见爱人」:当老公=老板+爹时,快跑!》……

WechatIMG3748.png

图源《从北大卷到好莱坞,三次提名艾美奖,如今失业在家》

透过内容,我们很难联想到背后是BOSS直聘,是一个求职招聘平台。

尽管选题方向有些杂糅,所谓的内容定位并不那么清晰,但是独立编辑部式的叙事,以及作者强能动性的表达,却展现出具体的人。与此同时这些内容也在传递一个信号:boss直聘,不仅关注个体性和多元化,也在将一个更多彩的世界,更多工作生活的可能性,更多获取意义的方式带给大家。当然也可以说它TO C得很明显。

再将它的视频内容容联系到一起,我们能发现BOSS直聘品牌内容是反数据化的。这和它APP端产品的科技性,智能匹配,不仅不矛盾,而且与之形成功能性和意义的互补。

1709113940645481.jpeg

再回到那个问题,「招聘中与商业与人性相关的本质,尤其是矛盾」依旧根深蒂固地存在,这一命题的永恒性,也决定着做这门生意、提供相关服务的BOSS直聘,无可避免地面临着大众的怀疑和质问。品牌沉淀的内容,只能部分回应,变相化解 。

这种质问同样会投射在大家对品牌营销的态度里。若要细说,BOSS直聘那些「跟老板谈」「直接谈」承诺式口号中,也埋着失诺的风险,加之各种不确定性,很容易引起负面舆论。

这也能帮助我们理解,BOSS直聘这两年的品牌营销为什么会有公关性质:

比如联合中国青年报,推出反问面试官问题的求职短片;
疫情结束后,借「事在,人为」提振群体信心;
2023年进入明显的经济下行期,一方面催化了矛盾关系,尤其是关于职场话题的讨论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存在主义危机进一步加深。「致敬了不起的自己」就以各行从业者视角,表达了幽深的内心活动,以此来一点点弥补缺失的意义感,以最小单位重建着内心秩序。

BOSS直聘试图深度共情大众,只是有些遗憾,广告在呈现时信息传递得有些错位。

或者,品牌共情的意图和力度过于强烈,而这些内容又和BOSS直聘地铁广告一直以来「标题/主张/品牌」三段式结构,不太适配。内心戏文案成为设计背景,提炼出的一句句标语又不足以说明到底为什么了不起。 

除了表示可惜外,我也想不到什么优化的可能,是扫码看长文案,还是线上再投放一次…但是还想最后提一点,BOSS直聘的广告文案,尤其是这次项目对文案的创新,依旧值得我们观察并反问:

广告文案是什么?
广告文案有它“应该”的模样?我们会因此陷入对于该概念的认知怪圈里吗?
一个优秀的文案人,是有文笔才华,还是有创意天赋?策略意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洞察力……还是不限于以上的总和?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2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