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过西安变脸兵马俑吧,这些才是「互动装置」的正确玩法!

举报 2019-02-01

放过西安变脸兵马俑吧,这些才是「互动装置」的正确玩法!

来源:AssBook设计食堂
原标题:西安变脸兵马俑从刷屏到被下架,我们的城市到底需要怎样的互动装置?

“抖音之城”西安哪一次出手,不让网友炸锅?

1月28日,西安碑林区又上热搜,全因一座会「变脸」的兵马俑!


一、会「变脸」的兵马俑:这到底是惊喜,还是惊恐?

这被条状LED屏幕切割的人头像,看着口味不轻,但它居然是能变脸的……

放过西安变脸兵马俑吧,这些才是「互动装置」的正确玩法!

路人往往先是一惊,然后忍不住拿出手机打卡。

兵马俑的美丑,对人们来说似乎并不是重点。

关键是好不好玩,能不能在朋友圈怒刷一阵存在感!

市民的现场采访,都表达了赞同的观点。

“挺有创意的”、

“挺好玩的”、

连外国人在采访里都说:“看起来大家都特别喜欢这个”。

官方制作这个兵马俑的目的,有没有达成呢?

“变脸”兵马俑的目的,其实是政府为了宣传西安而游客做的体验装置。

它是今年「西安年·最中国」的人脸灯光互动装置,试图打造一种街头文化的娱乐。

 市民可以进入兵马俑内部,通过三维技术扫描脸部,随后兵马俑的将会显现出市民的脸照。

三维扫描人脸技术


来源@西安身边事

这个装置又让西安在网上刷出了一波存在感。

只是一些网友的评论还是很挑剔的:

还是有个别网友提了些“建设性”意见:

7.jpg

人红是非多,这个「变脸」兵马俑没活几天,就被下令拆除了。

许多慕名而来的打卡游客,只能扫兴而归。

碑林区宣传部对此是这么回应的:


二、哥伦布市的3D巨头:跨时空撞脸西安兵马俑!

这款趣味十足的装置,居然撞脸艺术家马修·莫尔的大作!

早在17年12月,马修·莫尔(Matthew Mohr)就在美国哥伦布市会议中心设计了一款巨头,叫“如我(As We Are)”

互动装置:变脸兵马俑PK如我

马修·莫尔(Matthew Mohr)是一位艺术家和设计师,教授高级广告和平面设计。他在纽约工作了十年,与三星、《新闻周刊》、NASA都有合作。

Matthew Mohr工作室持续探索艺术、人文和技术之间的融合。

“如我”是一组约4.3米高的人头型LED显示屏,呈现的是游客的表情。

以往赛博朋克电影里常出现的城市设计,居然变成了现实。

电影《攻壳机动队》剧照

它置放在美国哥伦布市会议中心,当时预计每年吸引100万游客。

巨头会变出不同年龄、种族、肤色人的脸,以此表达平等民主的观念。

这个装置当时在外国的社交媒体上也非常火。

它由3000条超亮LED屏幕组成,包含超过85万个独立LED。

在装置的背后的脖子处,有一个照相间。

游客在里面拍下大脸照,当他们出来时,头像就会被投到这颗巨头上。

29台摄像机同时启动,记录游客面部数据,生成三维模型,并以一定比例放大。

因为人脸差别,眼睛、鼻子、嘴巴的尺寸会被微调,以符合这颗巨头雕塑。

为了尽力贴合头部构造,它参考了头盔模型。

该研究采用了所有种族5000人的3D照片样本,并且由专业的公司进行打样、制作、调试。

要是拿西安的「变脸」兵马俑对比这个作品,还是会看到细节上的差距,这些问题确实需要足够的人力、资金的支持。


三、抖音上的西安文化:下一次让兵马俑歇会儿吧!

1、兵马俑宾馆

可以说,西安真的把兵马俑的设计元素发挥到了极致。

要想体验当秦始皇的感觉,西安兵马俑宾馆绝对是你不二的选择。房间里,无论是大厅、墙壁上还是床底,都有兵马俑的身影。


来源@毕导


2、兵马俑火锅

西安的特色火锅,不以味道出名,而是以融合当地文化而出彩——「铁锅炖兵马俑」


3、兵马俑装饰

某些店铺的装饰也与兵马俑结合的十分紧密——调皮。

兵马俑也是很称职的车模——寂寞。


4、兵马俑巧克力

表达爱意的巧克力,加上兵马俑的形象,能让你顿悟1+1绝对大于2的道理。


来源@爆裂比尔

想象一下,当兵马俑巧克力入口时,你就是一个「进击の巨人」。

参考故宫文创出品的步骤,西安兵马俑的下个周边,估计是彩妆了。

8.jpg

西安这座千年古城,值得说的远不止兵马俑。

大作家贾平凹在《西安这座城》说,钟楼、霍去病墓、土城墙、大雁塔和曲江池都是西安的经典城市符号。

中国的设计师一定有能力重新挖掘这些素材,创造出有时代感的好设计。


四、城市中的大玩具:什么时候设计才能成为硬核?

在以前,好的艺术和设计都供在博物馆里。但现在,互动艺术装置被用到了城市空间里。

它们跟市政设施、建筑立面、公共空间相结合,为冰冷的城市带来了活力和温暖。

这样能调动五感的设计,谁不喜欢呢?


1、互动装置×市政设施

(1)从前到后

这个互动装置是由伦敦Jason Bruges工作室设计的。

它坐落在一条人行道上,能将人体动态转换成马赛克图案,让科技带上了一层人情味。


(2)水光涂鸦

位于法国的普瓦捷,通过与水或湿气接触而变亮。

可以用画笔,水枪,手指或任何潮湿的东西来操纵,嵌入生动的数字信息。


(3)发光跷跷板

跷跷板是所有人的童年回忆。

设计师在跷跷板上增加了LED光带,结合音乐人Mitchell Akiyama创作的曲子,加以重新编程,就成了一款音乐+灯光+休闲的互动装置。


2、互动装置×建筑结合

(1)皇冠喷泉(Crown Fountain)

位于芝加哥千禧公园内,由 Jaume Plensa 设计,造价1700万美元。

两侧是以玻璃砖建的塔楼,可展示内部脸部图像。

玻璃砖内侧嵌有LED屏幕,播放艺术家拍下的1000位芝加哥市民,并以10分钟一张循环播放。


(2)Rockheim流行音乐博物馆

经过建筑师和艺术家的改造后,原本屋顶增添了一个盒子结构,它在白天显现出玻璃印花,晚上则是一个百变的灯光装置。

科技的发展让建筑立面被重新定义了。


(3)索尼广场音乐雕塑

位于原日本东京银座的索尼广场上,灵感来自于罗马的特莱维喷泉,只是转换成了闪烁的LED灯带。

它是慈善活动的一部分。

广场上有一个捐款箱,当有人投币,现场就会转化成为另外一种演奏模式。


3、互动装置×城市空间

城市记忆(City Memoire)

项目在蒙特利尔的不同城市角落布置了很多互动的点。

通过智能手机,无线互联网和游走等方式,让游客沉浸在城市中。

总计800多位艺术家,创意人和手工艺者为此助力。

古老的建筑上、广场上、公园里出现了历史故事,虚拟跟现实的界限打破了。

楼和楼之间的街道,成了一个流淌着历史的长河。

每一座城市其实都有自己的文化和特色,但从一个美好想法,到完美实现,需要太多人的努力。

只有当创意不只是一个灵感,发展成成熟的产业,才能孕育令人惊叹的作品。

参考来源:
1、@西安身边事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333740762479159
2、@澎湃新闻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19783
3、部分动图来自“科技景观站”


经授权转载至数英,转载请联系原作者作者
公众号:AssBook设计食堂(ID: AssBookGroup)
1548924927985204.png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