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某个晚上,我们在上海郊区拍广告,导演是木瓜创意的老板刘峰。有一组足球运动员踢球的镜头,胸部停球、传球、射门一气呵成,拍了二十多条都没过。刘峰从导演椅上站起来,和其中一名演员换了服装,自个儿上去演。试了几条,好多了。
他想再保一条,于是我们和客户坐在监视器前,看着导演冲刺入画……抬腿……就在射门的前一秒,脚底打滑,仰面朝天摔在地上。现场所有人都吓了一跳。所幸没摔伤。而这条刘峰自编自导自演还怒摔一跤的片子,就是我司的第二个项目,快手影像节的宣传片——《这里的影像会抓人》。
《这里的影像会抓人》
(横屏观看效果更佳↑)
01
从brief到提案
一开始拿到brief,听说快手要举办一个影像节的时候,我脑子里冒出的参考是苹果的shot on iphone和小米的徕卡影像大赛。
顺着这个路子往下想,我们走进了两个误区。第一个误区是调性上的,写着写着整个片子就特别人文气质;第二个误区更加致命了,我们在创意上会不自觉地混淆视频和拍照的概念。例如,所有强调「瞬间」的创意,其实都更适用于拍照。再例如,镜头和快门这类字眼,普通人的第一反应也是拍照,而非短视频。
发现这一点后,我们忍痛杀掉了一批idea。
(杀掉的其中一个idea,叫全世界最好的镜头↑)
好在,我们的文案阿奇找到了一个词:抓人。当你刷到一条精彩的短视频,你会怎么形容它?这个视频很抓人。用抓人来形容快手影像节上的各色视频内容,再精准不过。不仅如此,「抓人」在视觉上也很好延展。
从抓人这个关键词出发,我们给快手影像节写了一句slogan:抓住影像新可能。再然后呢,客户、我们和刘峰导演像说好了似的,都不想拍manifesto video,于是才有了大家看到的这几条轻松诙谐的小片。
02
从创意到导演
聊聊和刘峰导演合作的感受。
前两年我不止一次跟朋友说过,木瓜就是眼下国内最好的广告公司。木瓜的创意老板给我们当导演,是压力挺大的一件事。我们会担心自己的创意在刘峰看来不过关,也不确定该怎么跟一个创意出身的导演一起co-work。但刘峰在每一个环节上,都比我们想得更主动。在创意还没完全确定的时候,他会和我们一起写文字脚本。一天一版,甚至一版里有两三个方向。在片场,他不满意会自己上去演。连最终成片的尾板,用的都是刘峰的配音。
换上球衣当演员的刘导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一直在尝试理解创意。我们用过许多导演,每个导演都有自己想拍的东西,这很正常。但90%的导演,只要确定了自己想拍什么,不管创意写什么他都看不进去了。
刘峰也有自己想拍的东西。但他会在第二天突然打个电话跟你说,他重新看了下创意脚本,理解了我们想表达什么,觉得这么做确实会更好。然后把自己写的脚本全部推翻,当天又吭哧吭哧写了一版新的出来。广告人当导演,靠谱。
03
从实拍到AI
短片的第四条是用AI+后期完成的。这是我第二次用AI做一支片子,体感上AI进步不小,生成画面的质量和动态都越来越好。但我还是那个观点,现阶段AI依然做不了现实主义题材的视频,而且距离还很远。
光解决角色一致性的问题,就路漫漫其修远兮。这里放两张图感受下。
无论怎么调试,都不能保证主角前后长得一模一样
再比如短片里金角大王公主抱银角大王的那颗镜头,也是我们用AI生了无数次之后,唯一实现的一次。就像奇异博士说1400万个未来里,只有一个是他们胜利了一样。这颗镜头就是那个独苗,没有任何别的选择。
换句话说,我们给的镜头越具体和详细,AI生成的可能性就越低。反过来,如果我们给AI一些空间,让它生成一些怪东西,反而是它的舒适区。接下来,我们也会和快手可灵AI有更多接触,去尝试做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有没有人发现金角的角长反了
04
从第一次到每一次
这是我们第一次和快手商业化团队合作,第一次和刘峰导演合作,也是第一次和关注了很久的Hello制造合作。
现场出了不少状况,演员中暑、突然变天让原本的落日镜头泡汤、导演摔跤……我们也会抱怨平面拍摄的时间太赶、AI的生成结果不理想……但多亏了客户团队的包容,和Hello制造的小伙伴们没日没夜地救火,让项目得以顺利上线。感谢大家。
最后,希望我们今后的每一次合作都比上一次更好,也祝我们今后的每一件作品都抓人。或者……抓马也行?
给快手影像节设计的不同logo
KV延续了logo上的光线元素
创作名单
品牌:快手
客户:龙泽明 / 李翰雄 / 袁野 / 宫巍
创意代理:嘻嘻弗斯
文案:Archie
美术:Jason / CPY
account:葛焱
制作:Hello制造
导演:刘峰
摄影指导:Sam
副导演:小雨
美术指导:Zoe
造型师:Wes
AI:贰毛
调色:维达
专业评分
专业评分已截止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