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会摆摊,成了年轻人的追星新姿势?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3-10-18

“买不到票,就去演唱会门口摆摊。”

这句话,放在以前可能是调侃,但放在现在绝对算是风口正旺的“追星”新姿势。

随手在社交平台上一搜,“演唱会摆摊攻略”“摆摊日入千元”“奥体摆摊新体验”等帖子就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刺激着大家想要赚钱+追星的双重心理。

但跃跃欲试归跃跃欲试,在扒完年轻人这种“开摆”新姿势后,小编表示:跟风套路深,一般人别入坑。

01.png

自从摆摊火了,衍生出的品类也变得多元起来。

大家最早涌入的往往是低成本低门槛的小吃、饮品赛道,比如三块一根的淀粉肠,就火速历经了夜市仅此一家的“蓝海”,和一个地铁站八家的“红海”。

而在音乐现场格外火热的当下,要想真的在演唱会门口实现省门票+赚点钱的目的,摊主没个拉开差异化的“产品”还真不行。

这个“产品”,既包括满足演唱会“场内”观演粉丝需求的。

比如提供应援编发、做应援美甲、画应援彩绘的「形象管理」服务;提供短租应援荧光棒、手写应援扇、出售海报、T恤、签名CD的「周边收集」服务;以及提供拍立得照片、摄影跟拍的「留念记录」服务。

亮眼一点的,还有摊主贩卖起了限时快闪店“演唱会穿搭”,头纱、头巾等抢镜装饰品,成了受粉丝青睐的打卡工具。

对于愿意买单的粉丝来说,性价比在这个场合显得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来都来了,不把氛围感拉满多少有点亏。

除此之外,这个“产品”也包括满足演唱会“场外”观演人需求的

光看这句话你可能会疑惑:都没进场何来“仪式感”需求呢?但其实,场外观众的后勤服务也被摊主视为了“商机”的一部分,毕竟“抢不到票,但是又很想听演唱会,只能在场外跟着一起嗨”是很多人的现状。

有摊主就针对这一点推出了竹床+饮品的“场外套餐”,只需50元就能获得在演唱会...门口躺平听歌的服务,不仅考验听力,也磨练着消费者“耐蚊虫叮咬”的意志力。

02.png

去音乐节摆摊,真的能省(赚)出门票吗?

对于白天摆摊,晚上看演唱会的摊主来说,答案与否并不是他们最关注的。

换句话说,赚钱只是摆摊的一部分动机,最重要的是增加自己对演唱会的参与感,更像是“为爱发电”的升级版。白天沉浸在安利自家歌手的快乐中,晚上沉浸在和自家歌手合唱的快乐中,也是一种加倍的“精神按摩”。

不止演唱会,户外音乐节也有不少一边追星一边赚钱的摊主,甚至直接把这层心思打在了摆摊标语上。

对于一心好奇、勇敢尝试的摊主来说,他们大概率会体验到“网上说的”VS“现实发生的”的落差。

社交平台上,自称“月入过万”的摊主们一个接一个,但在演唱会现场,能够完整做到选品-推销-盈利闭环的并不多,很多试水的新手,最后都免不了拖着砸在手里的余货,赔本出售或者福利赠送。

借用网友一句锐评:去之前“信心满分”,去现场一看,发现“摆摊的人比消费的人多”

对于激情辞职、甘当赶场特种兵的摊主来说,他们忙到最后可能会发现:摆摊的心累程度更甚于上班。

举个真实的例子:演唱会现场不仅是摊主的集合地,也是品牌地推的集合地,什么“扫码送周边”“下载xx极速版”“注册新会员”的推广话术不绝于耳,有摊主就因为表现得太出色被“挖墙脚”,侧面说明摊主的销售修养,i人请自动避让。

而且从行程来看,今天周杰伦,明天薛之谦,后台伍佰,这天天赶场的节奏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特别是当摆摊成为一种“网红”体验活动,你能进到的东西别人也能进到,竞争压力也就随之而至。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并没有想那么复杂,只想体验一把摆摊的新鲜劲,为眼前枯燥的生活增加点技能点和经验值,好处在于至少不会像淀粉肠,卖的不如吃得多。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