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的现当代开端:印象的抽离与想象的重构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3-09-14


如果80年后,东方有另一个叫康定斯基的孩子,站在一副色彩震撼的抽象画作面前,被问:“你看到了什么?”



要理解艺术的抽象表现诞生,要穿越回154年前(1866年),另一个叫康定斯基的孩子才刚刚诞生于莫斯科。

5年前俄罗斯帝国刚刚废除农奴制,

而工业革命早在100年前席卷了世界,

文艺复兴更是在4个世纪前先一步开启了古典艺术的大变革时代,

一直持续到这个叫康定斯基的孩子人生顶峰时期的包豪斯没落。

这是个思想与科技、文学、艺术大变革的波澜壮阔的时代,比21世纪更加的动荡与充满希望!




这个孩子诞生前27年,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照相机!


银质地,由2个木箱组成,照一张黑白的相片要30分钟,要知道照相机的灵感还是源于文艺复兴的艺术三杰达芬奇希望能够创造一个观察物象的工具——暗箱,可以透过光的折射,把选取的景照射在另一个平面上。照相机的发明,让艺术史更快一步从古典进入到现代。

当时的俄罗斯帝国沙皇也是个激进的改革家,废除农奴制那年,还颁布了一项法令召回被流放寒冷西伯利亚的俄国人,康定斯基一家也在其中。

他父亲以贩茶为生,在莫斯科迎娶了当时以智慧和美貌闻名的莉迪娅,康定斯基是他们唯一的孩子,可惜这段婚姻并未维持多久。而俄罗斯也是康定斯基在自传《回忆录》中屡屡提及多年后仍多次描摹的梦。



童年时期的康定斯基,家境殷实,父母都是学识丰富的知识分子,自幼不止学习成绩优异,家人还将其培养成为一个小小艺术家,绘画和大提琴、钢琴自幼年起成为伴其一生的灵感之源,由此可见他有一个敏感而细腻的母亲。

后来他回忆道:“她有着深沉简朴的美、有教养的天真和不竭的能量”(后来这一印象也成了他日后人格化的莫斯科母亲形象),或许是承袭这一特质,敏锐的直觉与炽烈的情感在他的身上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


他后来提及此,还说到:“我可以十分清晰的听见色彩,我具备那种联觉通感能力。”天赋异禀,可见一斑。



在5岁那年,由于大工业化莫科斯的气候逐渐恶劣,康定斯基一家举家搬迁至敖德萨一座小城,父亲在那里的一家茶叶厂担任主管,不久父母离异,尚且年幼的康定斯基,其实更多是由姨妈伊丽莎白·季伊娃抚养长大。

姨妈时常用德语给他讲俄罗斯和德国的神话故事,这让他从那个敏感而紧张的家庭关系中得以抽离出来,也给他开启了充满想象的神话世界。

其实,幼年时康定斯基曾尝试将情感融入于艺术创作中,但因为没有良好的艺术基础,只是得到一些挫败感,或许和其母亲一样细腻的姨妈,给与了很好的引导与鼓励,不然现代艺术将少一抹重要且璀璨的星光。



康定斯基中学成绩在敖德萨中学也处于拔尖的优秀,他一路考上了莫科斯大学,攻读法学与经济学。

23岁时,接自然科学、民俗学和人类学协会课题,把他带到了沃格格达,让他广泛且深入的接触到俄罗斯民间装饰绘画,和原始叙利亚宗教遗留物,那里多彩房屋、民间服饰、巴洛克教堂、墙壁绘画让他仿佛置身于画中,这给了他后来包豪斯期间一项重要的创作灵感,他们夸张的形体表现手法和强烈的色彩给他在心底埋下了一颗艺术的种子。

4年后,刚27岁,他就已经摘取了博士学位,即便放至今天也是学神无疑了,更不必说,业余时间他还是个钢琴大提琴家和画家。



不久,他毫不费力的通过司法考试,并获得莫斯科大学讲师职位,当即留校任教,成为了一名年轻的法律学教授。


如果按照既定的路线下去,轻而易举他即将成为一名年轻的俄国社会贵族阶层。

其实,同年他就开始关注学院里的一位女孩,那是他的表妹——安雅·吉米娅金,也是莫斯科大学当时唯一的女性研究员。不久获得博士学位后二人结婚,回忆录里他形容这段婚姻更多是基于友情之上的理性关系,那时他还接到另外一所塔尔图大学教授职位的邀请,这是学术生涯上的大事。



这年,他30岁,还有有2件大事,给他带来的震动远超学术生涯既定的希望。


其一,是法国印象派在莫斯科举办的展览。


自14世纪文艺复兴之后,西方艺术就迎来了持续200多年的大讨论与演进变革,其中印象派无疑是最重要的艺术革新。科学的进步给艺术家们带了巨大的冲击,著名的艺术史学家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开篇明述:“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

文艺复兴后,艺术从古典与宗教的藩篱中解脱出来,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们开始思考,人文主义、人本位的艺术作品中,可以表现更多主观而非宗教与贵族文化的母题,当米勒开始创作将给他极大心灵触动的《拾穗者》农民肖像时,艺术属于上层社会的壁垒就已经开始松动,更多艺术家开始描绘自然带给心灵的感性触动。

另一位艺术大师安格尔则给与了古典主义新生,他从古典艺术中提取简约而凝练的造型,以更理性的造型表现自然,强调素描,构图严谨、画法工致、造型严谨,《布罗格利公主》可以看到新古典主义借古开今的代表作品。




自然与新古典,感性与理性,严谨与自我,艺术也迎来的浓墨重彩的印象派。


人文主义的心灵启示,科技的进步,照相机的发明,文明似乎进入到一个崭新的世界,艺术家们也迫切渴望创造新的绘画形式,延续艺术的传序。

1863年安格尔最后一幅封笔之作《土耳其浴室》即将给新古典艺术画上一个休止符号。

这时候另一个叫莫奈的1840年生的年轻人,刚从瑞士美术学院求学中途应招服兵役回归巴黎,加入到格莱尔画室继续学习绘画,在这里结识了雷诺阿、西斯莱等还在描绘写实的艺术家,而格莱尔正是安格尔的弟子。(某种意义上说,莫奈这帮印象派启蒙者也算得上是安格尔的徒孙,却彻底颠覆了他所坚守捍卫的古典道统。)

1866年,牛顿作了一个伟大的实验,用三棱镜将太阳白光分离出,红橙黄绿蓝靛紫多种色彩。此后,光与色的研究让艺术与人类文明进入了难以想象的新篇章。




比康定斯基年长26岁的莫奈,真实经历了印象派对古典学院艺术藩篱的颠覆。


印象派画家们的作品,起初不受当时尚且崇尚现实主义的艺术家与艺术评论家的待见。法国巴黎在文艺复兴后逐渐越过意大利佛罗伦萨成为世界的艺术之都,当时官方举办的艺术沙龙是画家们在艺术圈崭露头角并与上层社会,以及商业藏家唯一的机会,第一次渴望描绘自然所见光与色的触动的初生印象派画家们却在法兰西美术学院举办的官方艺术沙龙中遭到了拒绝。


随之而来是艺术史上著名的那场——落选者沙龙。


当初遭五分三拒绝的画家们联合起来,成立了落选者委员会,他们拒绝参选官方沙龙,继而企划独立举办另一场由落选者们的艺术作品,其中马奈《草地上的午餐》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画家描绘了一个午后年轻人们在郊外森林野餐聚会的场景,将其衣冠楚楚的亲朋与一个年轻赤裸的女子置于画面最前方,只是似曾像拉斐尔画中描绘的女神,其后方另一位女子似乎是乔尔乔内曾描绘的仙女,三角形的构图,光源从正前方打过来,与古典强调透视纵深光影的表现已然大不同,笔触与古典光滑的肌理大不相同,跃然纸上的同时,色彩强烈、明快且通透,这与传统的厚涂法大相径庭。



《艺术的故事》书中曾写到:“随后,整个印象派遭受到巨大的舆论嘲讽,莫奈在后续沙龙上的展出作品,甚至被一位大评论家攻击为毫无技艺,简直如同一场歌剧院火灾后的另一场灾难,五六个狂人甚至还有一个女人,自称革命者,却不知如同精神病院的疯子一般,以为从路边捡到一块石头就以为自己发现了钻石。”

直到过去一定时间,人们认识到印象派的画需要退后才能看到那惊心动魄的色彩对自然瑰丽的奇妙再现,色块突然各得其所、在人们眼前活跃起来。定格的瞬间感动印象,此后印象派轰然推倒了古典写实艺术的围墙。

莫奈是其中最激进的青年艺术家,他呼吁画家朋友们,抛弃画室,要到室外去,不看到触动心灵的自然母题就不作画,一切对自然的描绘都要在现场完成。甚至他把自己的一艘小船改成了画室,载着他到自然中去写生画外光触动心灵的风景,马奈来拜访他时,觉得这是一条极为正确的道路,于是画下了那副《在小船上作画的莫奈》。


这些崇尚外光写生自然的艺术家们发现,自然时时刻刻都在变化,需要抓住一个最具有特点的视角,这时根本没有时间像古典传统一样调配色彩,更无法一层层从棕色底色开始上色。他们必须疾速把颜色直接涂上画布,多考虑整体效果,少考虑局部。

1874年这些艺术家们仍然没有被主流评论家们认可,他们联合起来,在一位摄影师的工作室举办了一次画展!

其中有一副名为《印象·日出》的莫奈画作,画面描绘了透过清晨迷雾看到的被黄蓝色彩笼罩的港口情景,一位评论家觉得非常可笑,这些画家居然并不依靠可靠的知识,竟然以为瞬间的印象就足以成为一幅画,于是他戏称他们为 “印象主义者the impressionist”,许久之后,这个命名被艺术家们接受,也被世界接受。

这就是印象派的由来。



此后,印象派的作品在世界各地的展出,让莫奈成为了备受尊敬国际艺术家。那场著名的落选者沙龙,也被后世艺术评论家称之为,现代艺术的缘起之地。


印象派延续了艺术变革的两大流派。

一派如修拉代表点彩强调笔触形成色彩并置来表现光与色的变幻,用理性与科学的描绘自然人文;

另一派更重视情感,让色彩与形象触动心灵,强烈的光色重塑自然的印象。




其后,塞尚则开始摸索对印象主义画面有秩序的进行调和,解决艺术上最为本质的问题,如何保留运用色调层次暗示深度感,和保留我们所看到的美丽色彩。

前者是所有艺术史前辈花费巨大代价才取得的平衡和坚实的效果,千年来艺术积淀的对自然面貌的凝练:形状、空间感、立体感、透视,他简化了形体轮廓,那是固定的传统规则;

后者是印象派朋友的真理,用色彩和造型领域的新发现,画他们看见的形状和色彩,不画他们知道的东西,他们是描绘自然的大师,他们把坚实的轮廓线解体于闪烁色彩的光线之中。

怎样才能保留这些新成就,又不损害画面的清晰和秩序。

他写道:“要使印象主义成为某种更坚实、更持久的东西,像博物馆里的艺术。沐浴光线,有层次的景深空间感,清楚的图案,使人感受到巨大的深度和距离。”

他决定抛弃所有绘画,仿佛在他之前没有绘画这回事,他决心从涂抹开始,他研究形状与色彩,他力求获得深度空间感但不牺牲色彩,在一组静物里,他让水果盘向左延伸去填补画面的空白,为了个物体形状的关联,他改变了桌子的透视让其前倾,要知道传统古典艺术的明暗与透视规则,在他改变那一刻,已经轰然崩塌。无视正确的素描,让整个古典艺术山崩地裂——艺术的故事。

他牺牲了传统轮廓的正确性,至于正确的透视则根据需求取用,这也是为何塞尚被称为——“现代艺术之父”。




这也给了后来的康定斯基启蒙的当代艺术家们,解开了紧固于意识深层的枷锁。


日本的浮世绘艺术使印象派画家们相信,大胆的牺牲立体造型和细节描绘,一幅画就会给人们强烈的印象。

梵高和高更则与此相反,他们都沿着另一个情感强烈的方向走了很远,他们加强了色彩,却忽略了深度感。梵高用笔触取代了修拉的点彩,更具强烈的表现与情绪传递。

这是平面国度敞开门扉的起源之地。


33岁的梵高已经陷入了艺术表现的狂热之中,1988年他陷入精神病的漩涡之中,当清醒的时候,他宣泄着浓烈的情绪作画,他甚至会在冲动的创作热情爆发时去画光芒四射的太阳,在37岁结束自己生命之时他的画家生涯还没有10年,他的成名作多在那三年完成的。

他的兄弟用自己的卑微而辛苦的劳作报酬换取他的艺术生涯,这或许也是其疯狂的导火索之一。

那种出人头地的使命感压垮了他,他只身一人在法国南部一个简陋的小房间里,在写给弟弟的信中,他说:“我脑袋里有个新想法,我想创作“卧室”,色彩要包办这一切,通过色彩单纯化,我要给予事物更宏伟的风格,色彩要给人休息或睡眠的总体感觉,让观者脑力得到休息,更准确些,是让想象和思维的意识得到休息。”——这就是创作那副名画,《梵高在阿尔勒的卧室》的缪斯。



他不大注意所谓“立体的真实”,需要变形夸张,那就去做,他用色彩和形状来表达出自己对所画物体的感觉和希望别人产生的感觉。他已经有意识的抛弃“模仿自然”的绘画目标。

与此同时,梵高有另一个叫高更的朋友,他也是如梵高年岁较大开始作画(富有的证券经纪人),而且同样几乎是自学,高更因为向日葵与梵高结识,搬去画室共同创作,也因为向日葵和间歇性精神狂躁症,两人分崩离析,高更意兴阑珊的搬去巴黎不久直接奔赴了塔希提岛上与原始人同住,那里全部的知识消失了,只保留着最直接的情感力量和强度。

他开始称自己为原始主义,那是一种粗野的精神境界,他像原始人一样看待事物,简化轮廓形象,使用大片强烈色彩,他不在乎平面化,只求能够描绘那些土著的纯真。



贡布里希写道:“塞尚的创新,导向了法国的立体主义(Gubism);

高更的创新则导向各种形式的原始主义(Expressionism);

梵高的创新导向德国包豪斯的表现主义(Primitivism),他们为之后的现代艺术打开了僵持的局面。”


这是30岁尚未开始艺术生涯康定斯基,所尚未料想到对其人生将会有着怎样重大的影响。

莫奈此时年过五旬,技艺与声誉日隆,他在莫斯科印象派画展上展出的干草垛,已经是其技法成熟之作,这时期的莫奈已经进入到更加细腻的光色表现实验阶段,干草垛的组画在四季不同时节,光色变幻,冷暖对比强烈,色彩甚至给赋予了形体的空间感,这时震撼人心的画作。

康定斯基感到深深的震撼,那种濒临疯狂的边缘处的野性线条呈现在我的面前,那种对艺术表现的向往,深深的刺激着他本就敏感的精神。处在这样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一边是僵化的学术道路,一边是光彩炫目的艺术,他位置摇摆不定。



直到,另一件大事彻底改变了他的意识,挑战着他的艺术感知。

他在莫斯科皇家剧院看到了瓦格纳的《罗恩格林》,全新的颠覆性编曲,他在自传中表示,这给了他内心极大的震撼。

瓦格纳是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剧作家、指挥家,是贝多芬之后,另一位歌剧舞台上的重要影响者,被同时代著名作曲家李斯特成为德国歌剧与音乐戏剧的奠基人,也是欧洲音乐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甚至影响深远至文学与哲学界。

这是另一个音乐天才却受困与财富的人物。35岁的他用时3年独自完成了《罗恩格林》的剧本与总谱创作,故事中圣杯骑士为了受诬陷的心爱女子不惜抛弃身份成为她的守护骑士,与黑暗为敌,只求于此长相厮守,不料打败黑暗后,女子却被黑暗种下怀疑的种子,最终导致新婚当晚违反了承诺,导致幸福灰飞烟灭,骑士也回归圣杯。

这出戏剧被称为“性格悲剧兼命运悲剧。这部浪漫歌剧,颠覆性去除了过去戏剧小节上与曲式的对应编号,让音乐服务于戏剧——“戏剧是目的,音乐是表现手法”。

围绕人物塑造配合调性的乐章,配合人物动机配以音乐情绪,使得作品成为了有机的整体,提升了音乐剧的性格。

他甚至排除了古典戏剧的序曲形式,改为前奏曲,顺从戏剧的情节,第一幕前奏曲极为清纯庄严,体现圣域;第二幕前奏曲充满阴暗,暗示阴谋的动荡,第三幕前奏曲热闹纷呈,与戏剧每一幕的内容相互呼应,节奏韵律妙趣沉浸。



这两次心灵的震颤,让康定斯基认识到,时代变革的漩涡正在缓缓启幕,而绘画与音乐的通感甚是敏锐的他,仿佛源自林混中的颤栗,学术的坦途变得一文不值,内心的躁动不安开始撕扯着他的精神。

1896年按捺不住悸动,康定斯基决定抛弃大学教授的职业与莫斯科的前程,远赴慕尼黑学习艺术。

当他做出最终决定的时候,尚且新婚燕尔的妻子内心却充满着对未来对康定斯基的不安。最终康定斯基奔赴慕尼黑追求他的艺术。



艺术史上对康定斯基的描述也多从这里开始。

大约从1900年前后,世界艺术的舞台经历了一次从巴黎往德国的转移,慕尼黑在1892年诞生了“分离派”,100多未有识先锋艺术青年们宣誓要从僵化的传统现实主义描绘自然中分离出来,当康定斯基来到慕尼黑时,这场新艺术运动正值巅峰。


初开始,他以学生的身份在当时融合古典艺术学院制与新锐印象派的阿斯比艺术学校学习。

他渴望能够快速掌握绘画的奥秘与基础,在这里画了2年严格的古典裸体素描,但这两年没有1幅知名的作品,在回忆录中他坦言当时十分讨厌解剖素描,不理解与当下艺术的关系,但在多年以后的画家生涯末期,他似乎领悟了其中的奥妙。

阿斯比是当时慕尼黑艺术洪流中的中流砥柱,他接受并也尝试用印象派的绘画方式描绘自然,并且鼓励康定斯基在并置中使用色彩分离技法,以描绘令人触动的印象,那副《荷兰的海滩篮子》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他意识到视觉元素可以根据自己的意识进行把控,但还没有形成后印象派那种将色彩与形状创作出坚实形象的系统,但能够感受到他迫切希望融入这场艺术变革运动的情绪。

其实阿斯比艺术学院的氛围也是动荡时期德国艺术的缩影。一些同学给康定斯基的作业贴上了“色彩主义”的标签,他们嘲讽他为风景画画家。他自己坦言:“这种直接但不失客观的说法,伤害到了我,确实,沉浸色彩世界比绘画世界更有归属感,而我也不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当时,在阿斯比这里他接触到了两位曾在巴黎学习,精通法国绘画潮流的俄罗斯同胞,或许是他们一直撩拨着康定斯基内心深处的对色彩表现的渴望。

他在结束阿斯比学习之后,就希望能够拜入当时德国顶流艺术家且在慕尼黑美术学院教授艺术的冯·斯托克为师,但当时“老冯”(以下都简称为老冯)却认为他的基础不够,让他先去艺术学院接受正统绘画训练,但2年的基础课中他还在尝试创作印象派作品,古典的基础并未坚实,艺术学院的测试没能通过,当他再次求老冯的时候,老冯却同意了进他的绘画班,班级同学有后来艺术史上大名鼎鼎的保罗·克利,这段仅仅1年的短暂同窗情谊,或许解释了后来他和克利多年的友情与相互间的扶持。

老冯承袭的是新浪漫古典主义学派,但透过部分作品中能看出他对印象派笔法的吸收。

他是精通并十分强调构图的大师,正是他教给了康定斯基如何实现主题上的构图,这使得康定斯基铭记终身。

在随后一副习作《老城2》中就能感受到,他后来所坚持的构图与色彩的雏形。



1年后德国的新艺术运动并未如设想的一般从传统官方沙龙与学院机构中分离出,反倒是催生出欧洲维也纳、柏林等地的分离派诞生。

他们崇尚分离的理念却仍然受制于官方的沙龙组织,康定斯基也结识了新艺术运动中的各位先锋青年,少为人知的是康定斯基的文学功底也是极为优秀的是艺术史上难得的融汇艺术实践与理论的先驱,甚至当时他还组建了著名的《11个刽子手》文学艺术剧场。



1901年因为不满,他们联合几乎慕尼黑所有的进步分子,誓言要从分离派组织中退出,成立全新的艺术组织——方阵。


一个服务于艺术家及其作品展览的社团,在风雨飘摇的大时代里,这个社团一共举办了12次艺术展,其中包括莫奈、梵高的作品,在第一次展览中,他甚至将满腔的冲动创作了那张招贴海报,彩色石版画《第一次方阵展览海报》,他将暴风雨般的进步热忱转化作了表现性的很具风格的图画里。

方阵集聚的艺术创新变革的氛围深深的刺激着康定斯基,另一方面整个慕尼黑的艺术氛围却被学院、中产阶级的传统保守艺术氛围左右。他决定要发表些新锐的艺术评论,打破这一僵化的局面。

这也是他后来,持续性深入性将艺术创作实践演化为艺术哲学并将其发表的原因所在。这更一步催发了他的革新意识与在德国的这场艺术变革中走向C位的进程。




文艺复兴带来的影响不止在绘画,哲学领域同样革新了新锐的思想。


1781年后德国哲学家康德陆表了那篇著名的——《纯粹理性批判》、提出了物自论,一切物体有着二元对立性,被感知到与不被感知的all,世界分为现象真实世界、与实体精神世界。

而艺术绘画晚于哲学认知,塞尚终其一生尝试打破对自然外像的描摹,重塑精神世界的绘画,现代艺术才得以诞生,梵高用夸张极具表现的感受重塑造型时,表现主义风潮才得以有了艺术的萌发。

这时35岁的康定斯基已经被青年风格派中的抽象表现意识吸引着迷,他开始实验性的创作,这一时期几乎没有大型的油画作品,多以素描本上的艺术尝试为主。

方阵的早期,康定斯基还领导创建了一所同名的艺术学校,他主要负责教授素描和绘画。他在这一时期的几乎大多数精力用在了艺术的政治立场上,与此同时,他与第一任康夫人的爱情也走到了尽头。



1901年方阵艺术学院来了一位极具艺术才华的女学生——蒙特。

1877年出生的她比康定斯基小了11岁,9岁时颇有家业的商人父亲过世,20岁左右蒙古贵族身世的母亲也离她而去,继承了一笔遗产的蒙特开始了自己的艺术学习生涯,随后去了美国度假,迷上了摄影,原计划4周的行程一度环游了数年,直到1901年定居慕尼黑,进入方阵学院学习绘画,展现出了别样的天赋。而他的老师,正是方阵学院教授绘画的康定斯基。

随后的4年内康定斯基画了2幅蒙特的写生肖像画,一副乡村风景写生的蒙特身着蓝衣长裙在画面的最前方左侧,构图上强烈的渲染出那稚涩的艺术学生气质,另一幅于2年后室内写生,半身肖像里深蓝色与黑色并置的冷色调背景中,蒙特浅黄色的衣着衬托出那极为坚韧的神情,只是似乎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淡淡的悲剧色彩。

这两幅画能够明显看出,康定斯基深受印象派影响,色彩、技法都是为了表现那一刻的印象而服务。


其实,康定斯基意识中从30岁那次为艺术重生以后,已经与研究员出身的妻子安雅渐行渐远,当蒙特的绘画天分与极具见地的创作才华在他此时的世界出现时,两个人成了彼此相吸引的磁石,只是,蒙特不知道的是康定斯基已经有了一位妻子。

3年后,康定斯基决定与妻子离婚,并寄去一封离婚协议书于俄国。

但其实在与蒙特相恋的第二年,也就是1年前,他们在一些好友的见证下已经秘密订婚了。与爱好大相径庭的前妻在分开后成了多年的好友。

随后的6年是康定斯基重要的艺术转折时期。他与蒙特游历写生于欧洲,蒙特是个敏感而执拗的艺术搭档,对他的艺术创作能够如实的发出评论。




这一时期康定斯基在巴黎定居一年,受到印象派影响,开始收集日本版画,并提取灵感,创作属于自己的版画,同时也在收集世界各地的民间神话结合他自己的想象,这给了他极大的灵感去创作一系列木刻作品。

木版刻画给他提供了一种适宜的方法,运用象征性手法的灵感,打破一定的自然形象,《歌手》、《两只鸟》是期间代表。


开始追求一定的精神世界表现实验。

他坚定的认为:“作品与观众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契合,他称之为Klang:声音或共鸣”,他在《艺术的精神》一书中写道:“色彩是一种直接作用于灵魂的力量,色彩是琴键,眼睛是琴槌,灵魂是琴弦,艺术家就是双手,触发不同的琴键触动灵魂深处的震动。”

1906年康定斯基步入了不惑之年。这年,塞尚去世,也是这年,法国著名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亨利柏格森的巨著《创造进化论》诞生,这对康定斯基产生过巨大影响力的意识形态新论,不亚于一颗核弹在其内心引爆。


《创造进化论》打破传统哲学理性主义和机械论。

它阐释了哲学的“本体论”。探讨了整个存在问题,即世界的真正本源是什么。柏格森认为,世界的真正的实在和本源,既非精神,又非物质,而是一种“生命之流”、生命的创造进化;整个宇宙都是由一个“生命之流”即“生命的冲动”支配和派生的。

世界上万物,无时不在流动,无时不在绵延,无时不在创造,无时不在进化。

人们所见的宇宙中各种现象,不过是绵延的外表;人们的理智,不过是流转途次所遗之余滓。“事物和状态只不过是我们心灵所采取的一种变的观点。事物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动作。




也在这年,康定斯基感受到野善派强烈震撼,又在沙龙上看到227件高更回顾展作品,促使他脱离了他的早期作品风格,开始了思考自己独立的创作语言。

随后那件著名《蓝山》(TheBlue Mountain1908-1909)诞生,抽象开始孕育。

色彩脱离了造型与体积的约束,没有明暗与透视,色彩开始主动构成意识与精神,绘画的无结构性!

已然和马蒂斯、毕加索是通过将人物、风景和静物进行变形,产生一种陌生和新鲜感不同,它象征着艺术即将从没有造型中诞生新的艺术构成篇章。

43岁时两人已经相恋8年,他们在德国阿尔卑斯山脉脚下的玛瑙古老的小镇买了一座房子,在此定居,这里的房子颇有特色带有明亮的色彩,或许这给了他刺激,他开始尝试新的风景画表现形式,吸收了在巴黎看到的野兽派技法,用简单的立体色块和强烈的高亮色块构成。

这是抽象艺术的前奏,已经将要脱离后印象派对色彩与形状体系的构建,笔触似乎将要消失在平面的色块中间,《带有铁路和城堡的穆瑙风景》、《穆瑙的绿港》都能体现出这一变化。



距离1910年第一幅抽象画诞生之前1年,是康定斯基创作欲最强的一年。情感稳定,艺术精神在革新者同盟中得到极大认同,他的艺术实验即将迎来变革的刹那,有三幅画值得分析,《白色声音》1908年、《弓箭手》1909年177cm*147cm、《即兴6》,可以看到他在1907年威廉·沃林格《抽象与移情》一书后无比坚定的信念——创作那种“色彩歌剧”,具象主题在艺术中不是必须呈现的。

《弓箭手》是一副及其特殊的作品。他是康定斯基从幼年被神话吸引,在青年时期印象创作灵感之后,几乎是介于抽象具象边缘的一副作品,有艺术评论家称之为康定斯基的艺术符号,也就是青骑士形象的前身。


或许骑士的形象在康定斯基心中就是艺术的宣言——象征着现代艺术革新者的精神载体。


他将自己的理想付诸于实践,并在此为俄罗斯的报刊写艺术评论。同时,在背后促成了1909年1月慕尼黑艺术家新协会的成立。

与此同时,世界的艺术中心在大都会艺术圈的抗争中,慕尼黑渐渐成为了主导者。

第二界次新协会艺术展上他创作了那副高1米5的《构成2》,这幅画里人群、马匹、房子、风景、骑士形若隐若现,他们处于一种不均衡、扩散的构图里,而这正是康定斯基尚未抛弃一切,迎向抽象艺术的心理映射。

这幅画的展出,引起了慕尼黑艺术圈的强烈震动,他们的批评异常残酷,“这是磕了药才创作出来的”、“这是娘娘腔的作品”,但其中有一位坚定的21岁小迷弟艺术家——弗兰兹·马克,这是个对艺术极富热忱的小兄弟,此后的十几年是他的艺术生涯巅峰,但不幸的是1916年热衷于参加一战的,被称为20世纪德国拍卖最贵艺术家的马克,命丧战争之中,年仅36岁。





为什么现代艺术,不需要具象的形体描绘自然?

当时的马克被新兴学派影响很大,他也渴望寻找到那条在具象绘画表象中寻找内在精神的表现方式,在此后的与康定斯基的结识数年间,他进一步跨入彩色抽象绘画中,并成为了慕尼黑艺术家新协会的第三位领袖。

当时康定斯基偶然间将蜕变时期的一副画倒置,隔日进入画室是,那抽象的画面中,具象得以消失,色块开始释放一种震撼的冲击,这似乎给了他极大的信念开始完全沉浸抽象表现的世界。

马克也在这一时期有记录,某天清晨他拜访康定斯基,看到了与旧作截然不同的新尝试,那强烈、纯粹、火热的色彩带给他的精神极大的冲击,在他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康定斯基在这一时期,已经把通感融汇在绘画中,并以此将自己的实验画作分类:

1、仍然保留自然具象元素的微印象;

2、无意识反应的为即兴;

3、难度高融合两者的叫构成;


即兴、构成其实是他渴望表现出绘画的音乐性,色彩和构图是他绘画的基本元素,他想通过这些的实验诠释音乐的旋律和震颤意识的共鸣,通感的创作已然开始。

随后,他的艺术更加激进向抽象,慕尼黑的艺术圈的批评也愈演愈烈,马克在其中坚定的与康定斯基一起抵抗,到2年后,他们与趋向立体主义的艺术家新协会彻底决裂,蒙特和库宾也追随退出,这个新协会也很快湮灭在历史的尘埃里。

同时,康定斯基和马克开始着手筹划《青骑士年鉴》,将其视作向世界表达抽象新艺术方向的核心计划。

紧接着,他们举办了空前革新的青骑士首个展览。

几位主流的艺术家们在此的展览非常成功,他们意图通过多样的创作形式,并不加以注明的观展方式表明艺术家的内在意愿是如何在多种形式中成形的。

也就在不久前,康定斯基画出了那件被称为绘画史上第一幅抽象主义画作——《无题》,要理解这幅画,要读读那篇青骑士展览上发表的《艺术中的精神》。

在书的卷首第一行他写道:“任何时代的艺术品都是自己时代的孩子” ,“我力图在自己的作品中只传导内在的和本质的东西,同时,自然而然地绝弃了外在的偶然”,这时,才能找到与这一时代精神相适应的艺术形式。




在他看来艺术不仅是绘画,更是一种精神重塑的状态。

越是接近抽象化、元素化越接近本质的目标!



这幅《无题》标志着划时代的艺术来临,康定斯基致力于的#色彩构成#从他实验性的笔下,从他艺术理论的基础,漂洋过海,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上各大美术院校培养艺术青年的基础课程。

但他当年那句警告,并未被重视起来:“如果色彩和形式并未有目的的精神重塑,将是一场危机。当我们一旦开始突破哪个束缚我们的自然的边界,应当少去创作装饰性强的作品,应当全身心投入色彩与抽象的形式中去创作。”


康定斯基擅长用色彩的对立,黄与蓝、红与绿、黑与白的对立——是他作品中恒定的基石。


在他这一表现主义时期,基本的主题就是——冲突。

这也是时代赋予的印记,新与旧,工业与农业,资产阶级与平民阶级,冲突无处不在。在色彩的冲突中我们失去了平衡感,感受到摇摇欲坠的原则,意料之外的突袭,暴风雨般的夜晚,但正是对立和冲突中,孕育了属于我们的和谐。

他提出红色的无限温暖不同于黄色不计后果的吸引力,却有着坚决而充满能量的内在张力,就像燃烧着自己有序的扩散着活力;

而蓝色属于天堂,那是在创造一种静止的感受。他已经掌握了用色彩、构图创造一出绘画歌剧的图像。


青骑士年鉴以更广阔的视野收录了包括梵高、高更、马蒂斯在内的几乎流行的艺术表现。

这场艺术运动不仅仅是德国的革新,后世评论家们称之为艺术和文化领域的一次精神复苏,也包括对人类过往精神财富的回忆。那个仿佛来自神话传说里圣乔治的战斗骑士,不仅是蓝骑士的标志,也是时代转向的象征标志。使得现代艺术的所有流派传遍了欧洲。积极参加展览和建立联系的康定斯基使得抽象艺术迎来了决定性时刻。



康定斯基和先锋艺术家们期待着的物质主义时代后,是崭新的精神时代。


《有白色边缘的绘画》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画作。1912年圣诞46岁的康定斯基想到了圣乔治和恶龙的神话主题,但这次他三易其稿尝试完全的抽象绘画,他想诠释色彩冲突后的新秩序,画面中间的蓝骑士代表着战斗者的形象,一条白线象征着战斗长矛,那是刺向左下角恶龙的武器。

左上角小窗的构图是过往他跟老冯学到的古典构图技巧的承续也是创新,而将观者注意力引向画面中心的白色边缘,更是过往构图技巧演化为构成的过程范式。

在走向下一次蜕变前,他开始思考色彩与几何形式的关系,即避免“纯粹的图案”——色彩武断的凌驾于形体形式之上,也要远离“纯粹的幻想”——在形体内更加自然的使用色彩!


他企图让色彩与形式构成组成一个生动的体系,从具象自然,走向抽象构成,最终走向绘画的自由。





这是现代艺术之父塞尚,走到一半给出了答案却没走完的路。

在另一篇论文他阐述了一种新观点:让艺术回归艺术——《作为艺术的绘画》,他将具象元素从构成中清除出去,主题形象转化成色彩和形式构成的独特轮廓,这是某种神秘主义的重塑。

他说:“表达神秘主义的方式就是神秘,绘画本身就是意识和潜意识冲动强迫性的创造!”

这为过去的艺术史,画上了一个彻底的句号。


他给艺术运动划了一个三角形。

底部两点是古典艺术和自然艺术,它们意图准确地描摹和再现客观现实;顶点是现代艺术,追求表达艺术家的内在精神和灵魂。

就像音乐没有实体,却能穿越“物质的真实”,表现“精神的真实”,物质只不过是蒙在精神表象上的一层迷雾。

艺术家必须对思想感情有所传达,掌握外形并非目的,要取而代之的是符合内涵精神的外在抽象构成形象。



1914年,意外降临,由强大的德国末代皇帝威廉二世授意下,奥匈帝国向刺杀其皇储夫妇的塞尔维亚宣战。

7月28日战争汹涌的漩涡卷起,德国和匈牙利等组成同盟国的强势,让本就处在欧洲权利主导漩涡中紧张的英、法、俄等加入战争组成同约国,他们约定一旦同盟国jun队入侵己方国土,同约国jun队需立即拔赴战场共守防线!


这场历时4年,波及30国15亿人,最终死亡3000万人,为二战埋下伏笔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在当年8月1日彻底引燃战火,而此时作为德国交战国的俄罗斯公民,康定斯基被限令3日内离境。

康定斯基的艺术伙伴,那位极富热忱与天赋的青年艺术家马克,在帝国主义的宣扬下弃笔从军也加入了战争,奔赴与英法交火的西线战场,并丧命于一颗流弹之下。


此时的康定斯基与蒙特早在11年前就订婚,因艺术事业蓬勃发展二人当年约定先以艺术发展为重,没曾想,3日之后就要离别。

这3日内,康定斯基与蒙特一起整理了过往的作品以及与艺术家朋友们用作品相互置换的作品也整理在其中,并开始规划此后两人在中立国瑞士斯德哥尔摩再相聚的路线。由于时间紧张康定斯基将大多数作品交由蒙特收藏,3日他们决定前后前往瑞士。

据说离别那晚在火光与战乱中的一场大雨里两人紧紧相拥,没有设想过要离开德国离开蒙特的康定斯基,当时约定要与蒙特德国再见之时成亲。


蒙特随后将画作整理后,藏到自己的在慕尼黑的居所,就去往瑞士与康定斯基一起躲避战乱,3个月后的冬天,康定斯基决定回归俄国,绕道巴尔干回到莫斯科,蒙特则计划在瑞士定居等待着骑士的回归。


但随着战况的恶劣,德国当局下令搜查并销毁“颓废艺术”。


其中所指便是康定斯基为首的青骑士社团艺术家作品,德国当局当时受基督教新教影响对思想与艺术仍然是保守的禁欲主义占据上风,艺术创新是极大的意识形态风险。

所以1915年37岁的蒙特紧急赶回慕尼黑,将近1000余幅康定斯基青骑士与之前的画作层层叠叠用报纸包裹起来,运送回在小镇穆瑙当时的别墅地下室里,在德军的多次搜索中幸免于难,其中包括康定斯基90件油画作品、330幅素描、水彩、木刻、玻璃版画、草稿和28本速写本,以及表现主义领袖马克和德国马蒂斯之称的雅弗林斯基等以画交换的作品。




后来蒙特80岁将这波藏品无偿捐赠给慕尼黑巴赫画廊时,让这个无名的团体一跃成为举世影响力的美术馆。半生富足的她,晚年却没动这富可敌国的财富,过着清贫如洗的生活。

藏好画作后,她就返回瑞典斯德哥尔摩,等待着与那个男人的汇合,不久两人重聚大约半年后,康定斯基返程莫斯科准备结婚文件,兑现曾经的诺言。


只是没料到的是,两人经此一隔竟是天人。

蒙特本身就是表现主义时期的重要画家,在等待的过程中也在瑞士积极筹备个人画展,此后在斯德哥尔摩和哥本哈根本别筹办了3次个展,也包括她人生里最大的个人特展。他们也在画展上最后见了一面,之后她在此等了5年,一度以为康定斯基已经在死在了俄国。


康定斯基回到俄国后遇到了一位将军的女儿——妮娜。

先是电话通话后,康定斯基感受到了内心的悸动,他对声音极其敏感,并为心动的声音创作了几幅小的画作。隔年的春天2月他迎娶了这个女孩妮娜,两人曾在芬兰度假,康定斯基在休闲的时候随手描绘了那副《在前廊上的妮娜和塔蒂亚娜》,其实这幅画仍然保留了印象派的技法,这或许是他卸下内心追求后随手而为的尝试吧。


其实,在德国时期的康定斯基一直密切关注着俄国的艺术发展。


《艺术的精神》曾在6年前的第二次全国艺术家大会上宣讲,被艺术家们广泛接受,但当时的艺术界与康定斯基早期的艺术理念已有相悖。那些俄罗斯前卫派更加激进,他们继承了法国艺术的精髓渴望视觉表现上更本质的元素得到新生。构成主义和至上主义蓬勃发展。

在芬兰之旅,他们生下一个男孩,名叫维斯多德,但不久3岁时便夭折。




1917年一战已经到中后期,多达30个国家加入协约国,美国对德宣战,俄罗斯由于战争不利与物资食物短缺引发了十月革命。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列宁迅速组建了苏联,渴望成为超级大国,一切百废待兴。



一年后,知天命之年的52岁的康定斯基处于那种艺术的孤立与低迷期,这种情况持续了6年。


尽管如此他还是承担了苏联艺术重建的担子,先是建立了俄罗斯艺术界新范式的联合创始人,接着加入俄罗斯艺术家协会会员,这一协会就是教育委员会美术系前身。

半年后成为莫斯科艺术文化博物馆馆长,筹备的第一届全国展览上展出了他与马列维奇、利西茨基等众多艺术家的作品。1年后他又成为莫斯科艺术文化研究所的联合创始人,虽然屡任要职,但他与艺术家协会主席的艺术理念之争越发强烈,又1年后离职,任教于俄罗斯美术学院,任职心理学院主任,又任副校长负责重建绘画工作室,但不满1年再度离职重返德国。

这一出走本质上是很不体面的,次年博物馆将康定斯基的作品流放,并禁止其在俄罗斯境内展览,当时的艺术界称其作品为“唯心论的变形”。


与至上主义与构成主义相去甚远,虽然接近抽象几何,但表现形式不同,理论结构上也有着本质区别。


他在后来的一段论述中道:“当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圆形经由构成相遇,其意义不亚于米开朗琪罗画中的上帝和亚当手指相遇。你可以轻易的成为一个现实主义或抽象主义者,但若无精神在其作品中,那种内容与形式不是钢琴上演奏的神韵之手,只能称之为一只装满了真空的手套,徒有其表矣。”

和至上、构成、风格派相比,康定斯基的“抽象”更直接并有强大的精神力——那些抽象代表作品像是触媒,是精神与精神的中介,在情感的磁场中感应。




1918年11月11日德国宣布投降,一战结束。

战后3年德国艺术界度过了这一动荡难捱的战乱年代,在莫斯科不尽如意的康定斯基,于1921年冬天回到德国·魏玛。

此时的德国在一战后建立了被后世称之为魏玛共和国的政府,但一战极大摧毁了工业、商业经济,又政党纷争。

甚至在1923年法定货币,从1美元兑换4.2马克,8月却如同坐上火箭般跌至100万马克,此后12月更惊为天人的跌至4.2万亿马克!!!

新zong理上台后不得已迅速推出1:1万亿的地产抵押马克,1929年颇具革新魄力的zong理去世。

很快就被纳粹党——希特勒用恐怖政治斗争登上了zong理职位,绕过共和宪法可以制定独立、独裁的内外政策,1933年魏玛共和国走向名存实亡。


美国经济也间接影响了德国战后的发展。一战后美国工商业也经历了大衰退!

资产阶级将资金持续投入股市7年,巨大的泡沫在1929年引发了金融史上大破灭,史称——黑色星期四!

这场纽约华尔街的持续接近3年的股市暴跌,道指工业股下跌近90%,实体经济方面,GDP降幅30%,生产降幅55.6%,进出口减77.6%,银行倒闭49%,失业率达到25%。

接着引发了整个欧洲与世界经济长期的大萧条。接近25年后,这一切才回到大衰退前水平。



魏玛在这一时期,是德国政治、经济、艺术的中心城市。经由一战,重建艺术与文化意味着重建新的希望,这是一种新生。

包豪斯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也是在魏玛共和国最具发展的那几年,包豪斯取得了艺术史上空前绝后的影响力。

“包豪斯Bauhaus” 是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的倒置,是创始人、德/美建筑师格罗皮乌斯创造而来的,后又改称设计学院。


设计,这个词是艺术走向现代的核心!

在艺术史上其伟大程度,我认为已不亚于绘画的诞生!

今天我们所知、所感的一切现实与精神的双重世界里,都是经过设计的,建筑、服装、食物、平面、绘画、工业等几乎一切现代设计之火光的起源都来自这——功能主义,包豪斯建校的理念与宣言。

再回德国的康定斯基首先来到了柏林,和在苏联受到艺术圈的孤立如出一辙,因为来自莫斯科的曾经敌对国身份,在德国的艺术主流中也遭受到了孤立与批评。他所带不多的作品都以低廉的价格售出。



很快,他即将赴任包豪斯教授艺术一职,这对其心境与精神的影响至关重要。

在离开柏林前,他为《未受伤的柏林艺术展》创作了一副大型的壁画,这是一种综合艺术的尝试,也是曾经对于民间神话壁画形式的重新创作,他企图通过沉浸式的壁画让观者走进画中,仿佛成为画中的一个流动的元素,给与绘画另一重意义上的生命。手稿还原了他当时对过去慕尼黑与苏联时期绘画的尝试,但这一切正在抽象初期与成熟的几何抽象期间的过渡阶段。

他或许没有设想到,包豪斯对自己的艺术风格有多么强大的影响,以及对现代艺术有多么重要的改变。

格罗皮乌斯创立包豪斯的时候,曾在宣言中立下宏愿:“所有视觉艺术行为的终极目标是构建!设计和创造未来的建设,包括建筑、雕塑、绘画等内在的一切都融入于一个设计的形式之中。”



艺术的观赏性质,消融于实用性质之中。艺术的本质发生了变化。这是现代艺术的新生。

设计,借以自由、实用的物质,将艺术改造工业社会,艺术有了功能。

在这里,他又得以与昔日的好友同门师兄弟克利重逢。他们一起任教壁画工作室,康定斯基被委任教授形状相关的课程,这让他重回自己在莫斯科深入的学术研究之中,这时新诞生的格式塔心理学也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乱与国际性的生存辗转让康定斯基扩大了以往不曾有的国际视野,对于艺术创新的进一步思考的基点,也站在了几乎是艺术史上最高的高度——现代艺术的构成是什么?



艺术被解放到纯艺术的领域,如今又被牵引至功能艺术新阶段。

能够让世界上每一个人学习的绘画基本单位是什么?

——1926年他60岁的时候,给出了答案。设问的是他自己,其实他用几乎一生给出了不同的阶段的答案,如今他接近了谜题的完美谜底,这个艺术史上几千年来从未有人给出过的完美答案——《点、线到面》在这一时期发表。

这是全新的理论,先是对点线面以个体层面分析,然后重新定义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直线与曲线完全不同,直线的力量感,曲线的浪漫感与格式塔心理学的观点不谋而合。

而后他讨论了颜色与形状的区别、他们与线性元素的关系,颜色与形状相互呼应,这是塞尚至死不渝的渴望,也是艺术史上的终极命题。

他给出了颜色的基本对比,红蓝、黄绿、黑白,提出了颜色四个基本色调冷/暖、深/浅,对三原色的关系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也是在当时,色轮在科学的指引下才得以诞生,这是色彩体系的终极瑰宝。




在魏玛的包豪斯里,他与克利的宿舍一墙之隔,又格罗皮乌斯亲自设计的现代感的别墅里,他和妮娜一家几口生活、创作、研究的空间足以。

在这里他再次将自己的艺术体系实践在室内装修之中,那宛如一幅完整的画,置身其中就如沉浸在画里,克利和他一直是同道的老朋友,并且深受康定斯基的影响却创作出另一种不同的艺术表现,他一直将康定斯基视为自己的好友兼导师。

康定斯基的那件代表作《骑士》就挂在他们会客厅与餐厅的正中央,那是他艺术精神在实体世界的呈现,一直提醒着他,驱动着他。



只不过他有意无意的想忘记另一个人——蒙特。


6年前最后一次相见时他们的约定是康定斯基回俄罗斯准备结婚的手续。

于是,蒙特一个人在异国他乡等待了5年,直到以为康定斯基客死己乡,只是未曾想1年后得到那个男人的消息是,他回来任教于新的包豪斯学院,而且带着新婚的妻子。

那是相伴了15年的订婚恋人,更是艺术生命里的伴侣。这注定是一场有死无生的相遇,他们的关系从此死亡一决两断,康定斯基新婚燕尔时给德国朋友的一封信中,他说道:“我多想在蒙特的世界里我已经死亡,而蒙特用实际行动予以回应,在我的世界里,你已随风埋葬。”

他们之间最后的联系是康定斯基任教包豪斯时,希望蒙特归还当初因一战被迫离境而暂存蒙特处的画作包括和艺术家朋友置换的作品

这场闹到了台面上的悲剧,最后以蒙特说出——:“这应当是他给予我这位15年相伴的寡妇的最后赔偿”而终!

康定斯基怀着怎样的心情我们不得而知,但他在公开的报刊上发表了声明,那是归属于蒙特的财产,一切皆由她来处置。


许多年以后的今天,他们当时栖居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玛瑙的别墅,已经是蒙特作为艺术家与康定斯基艺术品捐献者的身份而建立成的美术馆了,这或许是两人爱情在另一个时空某种意义上的永续。

蒙特在人生的后半段另遇了爱情,无法揣摩的是守着这么一座巨大的艺术财富,为何她却情愿过着清贫拮据的晚年生活,或许是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物质就无足轻重,也或许是心里永远有一道无法释怀的鸿沟,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都已不再重要。


包豪斯在这样一个动乱大时代里,注定的无法得到一个浪漫的结局。

随着希特勒的野心将魏玛共和时期的政权吞噬,一战中获得勋章的格罗皮乌斯也被迫出走他国,后任教于哈佛,开启了建筑设计现代化的大时代。



康定斯基用国际与前瞻性的视野发表的那篇《点、线到面》让绘画艺术有了基本单位,就如音乐的音符、音节、音律,戏剧的人物、情节、剧情一般,绘画成为了现代艺术。


在最后的几年中包豪斯的一本季刊里,康定斯基陈述道:“新的艺术时代,总会有新的主张和理论,必要性不言自明,如同科学定理一样重要。知识和直觉需要方法和手段才能实现其最终目的。”


随着格罗皮乌斯在1928年请辞之后,包豪斯受到政治风暴的影响,新履任的汉斯校长改变了包豪斯创立的主张,企图改造成政治的工具。

康定斯基和克利成为了被学校与学生们攻击的对象,但仍有一部分门徒紧跟身后,学院内的争执让另一位建筑学家执掌象牙塔的印章,1930年范德罗赫出任校长,包豪斯开始转向一所纯粹的建筑学校。

虽然经历了魏玛、德绍两大时期,又经战火苟延残喘在一所废旧电话工厂延续半年,最终还是经教职工们决定撤离德国,迁至美国重建。

在历经半个世纪难以言说存续的包豪斯,在1995年前后被现代的德国政府予以重建为世界级的艺术设计学府,是当今世界上著名的综合设计类学术性机构,其建筑、造型、土木、媒体学院依然是前沿艺术理念的诞生之地。



造型的概念也经由一个大时代兴衰冲刷后,在国内的美术学院沿用,中央美院的造型学院是万千艺术学子的朝圣殿堂。

1933年希特勒正式出任共和国zong理,一个独裁的军事政权即将搅起世界范围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幸运的是在战乱尚未波及之时,康定斯基和妻子逃往到巴黎,并在塞纳河畔的纳伊市郊区落脚,继续其艺术生涯,虽然此时已经在创作的晚期,但然仍有更进一步的可能。




1934年,此时的康定斯基已经68岁,并在国际上享有一定的声誉,但在巴黎的艺术主流意识形态里,被崇尚的是介于印象派和立体派的风格。


那是一个艺术争鸣的时代,在印象派之后,立体主义、野兽派、表现主义、原始主义、超现实主义、新浪漫主义、抽象主义、未来主义轮番登上那个艺术大爆炸的现代舞台。


但从个人层面,他却几乎远离了艺术圈。

与旅居巴黎的苏联艺术家、德国艺术家朋友的联系也多以无疾而终告一结果。包括同在包豪斯任教的蒙德里安,他在巴黎组建了另一个团体构成主义艺术俱乐部,可他却排斥昔日的同仁。

与康定斯基中途踏上艺术的大道不同,蒙德里安幼年立志要成为一个艺术家,他的父亲和叔父都是艺术家。

自幼接受的也是古典写实主义的训练,因为全家都是加尔文教徒,他年幼便过着清教徒式的生活。

当他37岁经历了自己的宗教归属变革后,精神的枷锁就已经打开了,艺术变革的思绪从心底滋生,而精神中打破古典艺术桎梏的缝隙也瞬间劈裂成宛如鸿沟般的巨大裂缝。


在他39岁抛弃荷兰的一切,包括未婚妻和家业。

前往巴黎开启全新的艺术探寻时,他的心情想必和30岁的康定斯基有着相似的一面。

1914年一战爆发,蒙德里安在巴黎受到冲击的艺术灵魂在重回荷兰后,发生了强烈的变化——他发出了“新造型主义”的呐喊,想要绘画采用几何抽象,宣言原始形状高于自然,着力于超越自然简单再现。一切简化之至,井然有序的线条,率真色彩,对立平衡,黑与白进行着分割与构图。

蒙德里安自己说:“我一步一步地排除着曲线,直到我的作品最后只由直线和横线构成,形成诸十字形,各自互相分离地隔开,……直线和横线是两相对立的力量的表现;这类对立物的平衡到处存在着,控制着一切。”

他从大大小小的原色块和矩形直角形状的组合中寻求所谓“表里平衡、个性和集体平衡、自然与精神、物质与意识的平衡”等等。



他追求的极端抽象表现境界与康定斯基所追求精神里抽象境界似曾相识,却又泾渭分明,要知道一切的诞生是在二战相互独立的空间里自然应运而生。


后人给与的称号也很形象,康定斯基为热抽象,那情绪就像一团正在诞生意识的火焰。

蒙德里安是冷抽象,就像泾渭分明的天和地孕育着新生的希望。

由于精神的变化,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迎来了一次蜕变。

在他从浓烈的偶然倒置的绘画抽象初期,情绪还是炽烈的;到点线面几何抽象时期一切归于平静炽热的情感隐藏在其中;


到了巴黎已经晚年历经人生大起大落的他走向了抽象的新生!

自由和创造、冷静和炽热的情感同时在画面中呈现,色彩不再是饱和的原色对立,而是透明的对立灰色调色彩,这似乎是某种他人生初期神秘主义的再现。




他有一个巨大的企图——想要在抽象形状里,创造新的生命,用色彩给予其灵魂!

在构成《IX》中,原本冷静规律的仿佛自然法则的几何图形,开始软化,就像海洋里刚刚诞生生命的细胞浮游生物。他想在抽象绘画里诠释宇宙生命的奥秘——创世。

1935年他在丹麦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文章:“通过内在审视,观察灵魂的颤抖。我们在没有显微镜或辅助设备下观察所有事物隐藏的灵魂,我将这种观察称作内在审视,透过事物外壳直抵内部,完全感知到事物ALL的精神本体。”

虽然战乱让其物资匮乏,但他的精神再次强大起来,到了前人所从未触及的领域,哪怕米开朗琪罗上帝的手指也从未达到的高度,那是创世的源思——企图创造一种能够联想精神世界的绘画表现,用绘画表现内在的意识的声音。

他说道:“抽象处于一个新世界中,表面上与现实并无关联,但却与真实的精神世界有着链接。这遵循着宇宙世界通行的法则。新的艺术世界与自然界平行存在,这个艺术世界很真实也很具象。正因为此,我愿意将抽象艺术称为具象的艺术”,“从某种角度上讲,我的灵感源于塞尚的画作,之后受到野兽派影响,特别是马蒂斯。”



那副《圆圈的周围》似乎诠释了这一切,在另一幅也是去世前最后一副作品《温和的活力》中他所到达的精神世界已经几近于他所期望的模样,是几乎所有人看不到的那个世界,那是一种新秩序的平衡,对立和冲突几乎消失又存在,他的灵魂已经在其中自在自由的永生。

如果那个正在看康定斯基展的新的康定斯基回答那个问题:你看到了什么?

我愿意称之为——艺术终将归于想象。

那是一种灵魂层面的观者与创作者的共鸣,那是一把打开我们与康定斯基遗留下巨大财富,新艺术世界,精神世界,具象的抽象世界的钥匙和链路之门。

回顾康定斯基的呐喊——《艺术中的精神》本质上,给与了艺术以文学性与哲学性,需传递一种艺术的独特见解与观点,一种前人未有过的艺见,这是艺术的终极目的,并且有一把钥匙能够整体的社会意识链接共鸣,可能是一个完整的精神世界的整体却在现实物质世界的局部。

这种创作是大多数人不能够理解甚至不愿意理解的,科学极大的释放了人类,但对世界本质的认知反而日趋懒惰,被动接受而缺少更向前一步对未知探索的先知精神仿佛在此后越来越弱,艺术界的创新冲动在全球范围内逐渐缺失流觞。




他30岁之前堪称——学神,27岁获得莫斯科大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成为法律学教授;

30岁之后毅然转身——抛弃教授职位,旅学慕尼黑,成为艺术先锋,开启职业艺术家生涯!

历经新印象主义、野兽派、立体主义时代洪流的冲刷启发,

组建青骑士画派,艺术表现也从具象逐渐蜕变至抽象,

用线条色彩关系,结合音乐通感(听见音符的色彩),加以艺术家的情感意图,

重塑了绘画的表现形式……

……

1921年重返德国,履任具有“现代设计摇篮”之称的包豪斯学院教授、副校长,用直觉和有意的几何抽象构成诠释表现主义,启蒙了现代艺术的发展……



康定斯基的抽象绘画理论的建立离不开实验心理学。

在哲学上,似乎更是靠向贝克莱的“知觉意识”和休谟的“感知印象与联想”。他使绘画更具有符号性质和表意功能,同时,也更注重画面的“隐性形象”和观赏者的心理互动作用。


我理解他的抽象中的抽是——“抽离现实的写实、抽取感受、凝练特征、赋予个性与精神”;

抽象中的象——“描绘印象、重塑形象、情绪共鸣、引启想象”!

回答,用艺术回答成了他此生心灵上背负的枷锁。

在新艺术潮流中感受印象冲击,由写实新古典艺术启蒙,被印象技法带入门庭,创立抽象感受新表现力,更让抽象的具象糅合时代,以抽象构图形状与色彩的对比关系建立新平衡。

打破混沌孕育艺术崭新的精神,通过抽象的空间与故事印象开启了艺术与人联想通感的现代时代。

抽象的点线构成国际化学科的基石,原始情感、个人情绪都在抽象表现一一尝试,向着他心目中最后诞生的抽象宇宙生命学演进——那是用艺术演绎文明的起源宇宙(死的物质消失,活的精神永生)神学与哲学、史学各自更向前一步。





康定斯基重新建构的秩序,自然是上帝的秩序,在现代艺术中,每个人都是主宰艺术的上帝,创造属于自己的秩序。


但并非所有艺术家都能掌握,并且能够让秩序产生共鸣

艺术的商业性与认知泛化——我愿称之为超象主义。抽象是为了国际化、科学化艺术,引发古典写实具象艺术不具备的多重联想功能,是感受力与印象感的极致表现。

蔡元培先生是我们华夏第一个将美育提及到国民教育层级的人,也是第一个倡导并将美学应用于教育的人,他曾言:“人生是一种意志活动,意志是盲目的,需要知识和情感的制约。”这与康定斯基的理念不谋而合。

先生更言:“ 在知识的指导下,人能够获得实利和生存的条件,超越实利的情感就使人摆脱对利害关系的偏执,知识和情感的作用,使得盲目的意志获得从实利层面到精神层面的一个平衡。”

古时,意志皈依于宗教,现代,科学解放了意志,现代艺术,让情感与精神在美术中得以归宿与释放!

文艺复兴是艺术小的解放,包豪斯才是真正的、本质上的艺术颠覆与解放。




当代艺术的镜头语言里,点线面、色彩构成给与了新生,绘画是意图和传递,设计、造型、绘画早已不分彼此,艺术中的精神才是关键。

艺术引启创新,creative make the world always better than better。

创意、符号性,是艺术共鸣的一体两面,这也让冷军的超写实油画比新浪漫古典主义更进一步。

康定斯基的影响已然悠远无间,德国新生代艺术家英格丽·弗洛斯,曾任教于巴特赖兴哈尔艺术学院,慕尼黑美术学院,中国湖北美术学院。

在回顾她所专注的色彩研究时说:“我喜欢绘画和色彩,因为它们属于我,是我的语言和生命。在彩色绘画中,形式和形状是由冷暖色决定,当它完成时,所有不同的颜色应该形成一个统一体。看着它,可以唤醒一种感觉,一种体验,一种满足,然后它变变回一种无意识的状态,变成了一种记忆。”




从追星到巨星,如果你是那个在看展的另一个名为康定斯基的孩子,你可看懂了那幅他临死前的画究竟想表达什么吗?


2021年冬初定,2023年秋修订

上海租借陋室,深夜客厅书桌

jiu wang




版权声名:本篇字字皆为原创,无任何AI援引,若无沟通,禁止任何层面转载引用。

参考来源:诸多论述、专著、论文,限于精力与时间,后续再行补充。

图片配注:亦因精力与时间,后续抽空择机补充。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