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故事:我的“不在场”证明

原创 收藏1 评论
举报 2023-08-15

1692763777726769.png

这次的主题很有意思,叫“在场”。我想所有人,都很容易理解“在场”,但我的故事却是从 “不在场”开始的。

我的“不在场”故事:

01

十几年前,我还是一名设计师,在公司刷了好多无效的飞机稿后,我不耐烦地问老大:“我创意点多好,为啥就是不给过?”老大拿着brief跟我说:“小杨,你创意是没错,但创意不是仅仅为了博眼球,还要有更贴近问题答案的东西...”我想,很多同行者和我一样,那些没有出街的自嗨飞机稿,就是我们职业生涯开始时的“不在场”证明。


02

纵观全局,公司“流水线”式的运作方式,让团队执行也时常“不在场”。不同岗位的同事伙伴之间,似乎联系,但又相对独立,比如设计师做KV,就会不假思索地把文案给过来的文字贴到画面里,不是放中间就是其他角落位置,然后这张设计师认为比较完美的稿子就被装入PPT里面,随后策划人员会将其摆入合适的位置,而又随着策略总对案子整体策略方向的变化调整,直接从头到尾推翻……那个时候的“生产线”对我们每一个岗位角色来讲,就是无敌的深渊,看不到源头,也看不到尽头。大家看似都在一起,都“在场”(只是互相无限内耗),但Mind却“不在场”。


03

十几年前作为打工人,我清晰地记得在一个项目上,我把关于案子上的漏洞和细节中肯地反馈给领导,并且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领导不但没有听取我的想法,还对我妄加指责:“你就管好你自己的工作职责就行了,其他不归你管的就不要瞎操心,客户那边我们会想办法‘说服’”。那个项目最后是没有得到客户认可的,这就是因果关系嘛,团队都是在惯性套用专业方法论(如4P、4C、SWOT等),没有实际解决客户问题的。那时在公司层面就丢了一个大单。而当时的老板在外地,并不知情项目管理层的问题,后来公司就陷入了一个接一个的丢单常态。经过磨练,逐渐我的思考方式“在场”了,但因为没有主导权只能最终悻悻离场,所以那时我依然没有真正地“在场”。

……

一晃十多年,我从创意设计、媒体公关、文化公司、4A广告公司、奖项官方机构任职,再到自己创建了独立的品牌咨询机构——winⓔBrand。的确是一个从设计师转型到品牌咨询师的成功案例,这个转型其实也是从我一向“拒绝惯性套用方法论”的做事风格开始的。那时的大环境也驱使我极力创建一家能为客户真正赢得经济增长的有价值的公司,这就是winⓔ的由来,它的诞生就出于这个很简单的想法“Win the economic growth for clients”。所以winⓔ从传统的广告公司慢慢转型成客户心中有价值的品牌咨询公司。


今天,我想把一路走来的思考,汇聚成几点,与大家分享——我的“在场”:


1、广告人/营销人做案子,如何能思路“在场”?

很多时候,我们“创意人”拿到Brief的第一反应就不自觉地开始急着想创意,或者满世界找参考灵感,任何一个优秀的作品,并不是“包装”或“创意”先行,而是先能够把项目解读透,理解项目的营销增长驱动力的触点主要有哪些、影响用户决策的因素是什么……找到解决方案的思路并不是方法论套用作业本身,而是深度理解用户后,品牌或者产品自身透露出来的样子和自然的状态。在这点上,我们的工作,其实更像是优秀的作家。

就像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二十世纪法国最具影响与个性的作家、电影编剧、导演、戏剧家)在一次采访时说:“只有我们融入到了故事的情景里,笔下的人物命运才能让他们自己掌控住,他们的故事才会自带细节与读者的向往。”

当我们读透品牌的价值与用户思维,我们应该从市场本质出发,结合客户的资源力来进行精准地提案和创造,这样一来,落地的案子就会变得难以复刻,拥有引人入胜的灵魂。


2、高一个维度,我的“和谁在场性”

不能说客户想做个什么内容,我们就只是站在乙方盈利的角度上帮其完成执行。如果我们能高一个维度去和客户站在一起,进入他们的世界去理解他们所处的瓶颈,我们就会获得客户更大的认同。

如果只学会跟着营销策划的Brief去执行内容,我们考虑的角度只是内容;如果我们已经非常清晰该品牌文化,我们可以帮助企划优化Brief,获得更好的营销价值的优化;如果我们和客户长久地陪伴,看出他们企业的战略问题;慢慢地,CXO或企业老板就会找你喝茶了。

我们曾经有一个工业能源的制造业项目,我们从产品包装做起,逐渐服务维度提升,包括之前客户的营销战略、招标要求、渠道决策、融资等企业战略问题,都有我们的身影。

所以总是高一个维度,升级我的“和谁在场性”,真正搞清楚客户对于目标达成的底层逻辑,这也是winⓔ一直以来的服务理念,最终成为winⓔ不仅限于品牌顶层、营销顶层、内容顶层、设计顶层、渠道顶层等需求的新型代理公司。


3、运营一家团队“在场”的公司

我认为一家公司能不能做事“在场”,这是公司价值观的事情,我们一直在给甲方创建品牌故事和品牌价值观,而对于Agency,品牌价值观和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的底层是行为准则,是增长可持续的驱动力,是价值的印证。那么这样的理念不是通过喊口号达成知行合一的,而是从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公司激励政策,个人成长价值等多个维度去平衡的。老板的言和行肯定是最直接的体现,到底是向“钱”看还是向“前”看,几句话几个动作就能现原形。现在很庆幸的是有越来越多的客户对winⓔ的服务和出品给予特别高的评价,真是金杯银杯不如客户的口碑,这才是干这一行真正获得“在场”的成就感。

最后,我想说,惯性套用方法论是进步与认知觉醒的绊脚石。不久后我们还会面临大规模AI的冲击,我特别希望入行的新人能真正找到“在场”的位置,清晰定位我们原生的价值,方可对抗各时代挑战和阻力,保持对我们行业的热爱,永远“在场”,永远热泪盈眶。

1692764136660122.jpg


记录每一个在场故事
2023数英奖,以“在场”为主题,汇聚了百个行业人物的在场故事,真实鲜活,耐人寻味,欢迎前往活动专题页查看更多故事。

进入他们的故事现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