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社群品牌的内部运营笔记

原创 3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3-07-04

如今,企业的品牌营销与传播早已从过去的野蛮生长、渠道为王,来到了一个“人人都是大V,人人皆可造浪”的时代。“社群经济”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

如何做好社群品牌运营?毕业于北京大学的90后创业者张天一,将他创办新兴餐饮品牌“伏牛堂”与品牌社群“霸蛮社”的详细历程记录在了《伏牛传》一书中,并场景化地为我们揭示了社群品牌运营背后的规律和逻辑。

讨论社群运营前,我们首先得对“互联网思维”有一个认知。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连接闲置的生产资源,其本身并不产生任何新的生产资料,本质是一套关于“卖货”的商业模式,而非 “造货”。这时,通过掌握用户社群来形成品牌就变得尤为重要。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最后要做的其实只剩下一件事——打造品牌。

打造社群品牌的第一步,是明确自身品牌的扩张边界。从北大法学院硕士毕业的张天一,用10万元和三个同学创立了伏牛堂这个品牌,最早的业务形态只是卖牛肉米粉的餐馆。后来他们调查发现,伏牛堂的顾客有很大一部分是喜欢伏牛堂“霸蛮”品牌价值观的人群。于是,他们把伏牛堂所有的价值主张以品牌经历的形式写出来,把微信公众号当成了一个自媒体来做。公众号运营一年半,阅读人数累计达到了1000多万。印有伏牛堂企业文化“霸蛮”二字的霸蛮衫也在一年半的时间内销售了将近20万件。这让张天一确定,伏牛堂除了卖好吃的米粉,也是90后年轻人的入口,而这个入口价值,让伏牛堂拥有了更宽广的品牌边界。

明确了品牌边界,企业接下来要做的,便是如何利用社群这一免费资源打造品牌。张天一为我们揭晓了伏牛堂社群核心运营法则 “T型战略”。

首先,企业首先需要学会“说人话”。在互联网时代,商家和消费者被联系了起来,这意味着企业必须说人话,和消费者进行持续的、多场景的交流,而用施压、官腔、自说自话式的方式,和一个群体持续交流,无疑是不可行的。

其次,企业需要制造情感不对称。伏牛堂一碗米粉的价格,比别人贵两三倍,但还是销售火爆,除了原材料的差异,也离不开“情感不对称”的作用。伏牛堂通过“坚持正宗,拒绝好吃”的产品价值观,将伏牛堂米粉赋予了一种“乡愁”的感知,让人感觉在北京,只有在伏牛堂才能吃到正宗的湖南米粉。所以伏牛堂卖的并不是一碗“大众口味”的米粉,而是人们心中乡愁的情感寄托。

接下来,企业还要做好品牌的人格化和“归初心”。创始人的禀赋,决定了企业的禀赋。就像提到格力空调大家都会想到董明珠一样,伏牛堂的人格化载体就是张天一。消费者信任张天一,自然也就信任伏牛堂。而在“归初心”这点上,伏牛堂成立一周年纪念日的当天没庆祝也没做活动,而是发表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把伏牛堂存在的所有问题都罗列了出来,结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反响,因为“初心”引发了人们的普遍共情。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打造自组织社群。所谓“欲谈社群,先谈用户”。张天一在创办伏牛堂初始只干了一件事,就是找精准的头号天使用户。在伏牛堂开业前的2个月,张天一发动50位好友,让他们根据伏牛堂的顾客定位去微博搜索在北京的湖南人,最后邀请了2000人到店里试吃米粉,而这些人,就是伏牛堂的早期天使用户。最后通过这些天使用户的多级传播,为伏牛堂后来建设 “霸蛮社”奠定了基础。

此外,基于霸蛮社80%成员都是85后年轻人这一特性,伏牛堂将霸蛮社定位为年轻人社交平台,建立了若干兴趣小组,最后社群的连接频率和质量都非常高,社群成员数量在短时间内发展到30万,一跃成为北京最大的年轻人社区,为伏牛堂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流量。伏牛堂的社群品牌成功之路向我们证明,哪怕是米粉品牌,也可以成为年轻人的连接器和天然流量池,开辟出一条独特的成功之路。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