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发疯背后,年轻人为情绪买单

举报 2023-07-21

生活中,哪能天天都清醒克制,不管是人还是品牌,偶尔都会发发疯......

最近,淘宝有个内裤商家,引起了我的注意,来自它家一张集满网友们改编创意的感谢公告。

因为觉得莫名其妙,且沙雕有趣,所以特地去了解公告背后的故事:

原来,这个内裤商家在小红书看到自家的裁员公告,解释由于公司陷入经营困难时期,才不得不出此下策,并表明“努力做好线上运营,不会关闭淘宝店”的决心。

热心网友见此情景,特别@淘宝出来看看帮帮忙。

接着,淘宝官方亲自下场,不仅诚邀广大网友出出招,希望大家根据内裤的产品特点,出创意产品图,还砸下重金,想要让更多网友参与其中。

一下子,大伙儿的灵感如泉涌,纷纷在评论区献上自己的创作。怎么说呢,不愧是群体智慧,真的会笑到飙泪。

体重轻的假象

看轻一切的生活观

冷到什么程度?

哦莫,活久见了

官方这边,淘宝确实泪洒微博,只不过是担心可能帮不上忙而哭的......

最后,这个内裤商家十分感谢大家的集思广益,晒出网友们的创作。

当捋完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我表示大大的感叹:他们简直不要太疯了!淘宝带头为内裤商家硬核撑腰、网友们疯一样的放飞脑洞,少了谁都无法撑起这排面。

品牌发疯,围观的人看的很上头。

品牌怎么也跟咱一样开始发疯了?从生活方式品牌but的怼天怼地,把打工人扎心的工作日常一吐为快,到前段时间,走红全网的乐乐茶一拳新品,为了有个出圈的噱头还是?

but主题海报

乐乐茶一拳新品

1689824833484332.jpg

点击查看项目详情

仔细想想,即便品牌广告可以“失控”到画风突变,甚至与以往调性大为不同,背后的操刀者也必然是经过一番冷静的洞察和考量后,才会下定决心去燃起广告的“暴躁”。

由此,我的脑海里冒出了些疑问:

“发疯”作为情绪词,是否真能成为品牌与大众的连接点?

从品牌立场出发,要对“发疯”广告进行哪些维度的考量?

当广告陆续“发疯”,能给品牌的情绪营销什么样的启发?


一、我们发的都是什么疯

展开说说前,先引用发疯的基本释义:

1.因患精神病而失去常态。

2.比喻做事反常。


此释义主以现实生活维度,强调在身体与心理的反常。

反观互联网上的发疯, 从发疯表情包、发疯歌曲到发疯文学,不论是哪种发疯形式,主要特点是不合逻辑的表达和呼之欲出的情绪,人们以此来排解日常生活中遇到烦心事的焦虑和烦闷。

发疯表情包

发疯歌曲:法老×精灵《健将》

发疯文学

1689737101160761.gif

虽说是一通胡言乱语,但放飞自我后,我们的心情也没那么糟糕了,有一种“我好像又可以了”的感觉。

因此,我们在互联网上的发疯并不是学术意义上的发疯,

我们的发疯,是面对快节奏生活,为了不被压力淹没,选择这种表达方式进行自我排解,根本上是理智的、是积极的。


当学习、工作、生活压力在精神世界里接踵而至时,不愿再刻意压抑自己的情绪,而是用娱乐至死的方式去疏散郁结。

拿什么拯救我们的精神状态?从发疯开始。

只不过,没想到的是品牌也被我们带起了发疯,有的还挺有“疯批”那味了。


二、品牌怎样发疯

要说品牌们的发疯,各有讲究、千奇百怪,有尬的一批,也有恰到好处。


1、抓住发疯的时机

抓发疯的早上:早C晚A,瑞幸自然得掐准早八人买咖啡的时间段,发疯一波成为他们眼里的显眼包!

抓发疯的周四:每周定期到来的是友友聊天界面的“V50”,肯德基的疯狂星期四凭借疯四文学走红全网,疯四文学的反转和离谱,让人大疯特疯。


人哪有不发疯的,什么时间都能激起内心的狂吼。被闹钟吵,硬撑上班的早上,和已经连续几天工作的周四......


2、找个搭子,疯上加疯

找一个发疯搭子:在小红书, 得力文创与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这对欢喜冤家,时不时上演发疯戏码,一会儿藕断丝连,一会儿骂骂咧咧,让人反复横跳在他们官微里,已疯。

它俩藕断丝连

它俩吵吵闹闹

找一群发疯搭子:饿了么找了一群品牌方出冷知识题……(我半夜醒来:不是有病吧,奥特曼到底有几个故乡啊?)

饿了么与各大出题方出了不少令人血槽已空的题目,奥特曼冷知识、汪汪队冷知识、蓝骑士冷知识等冷知识。大热天,和其他官方站到一起,靠冷知识给大伙儿降温,饿了么也太疯了吧。

奥特曼冷知识


蓝骑士冷知识


汪汪队冷知识

如果仅凭官方独角戏的话,没有一来一往的看头,没有调性相异的官方联动,感觉效果还蛮打折扣的。


3、让发疯更为具象

发疯袋子、发疯公告,把发疯变成目光所及的多种形式,乐乐茶的发疯啥时候能停下来,别太卷了吧。



图源小红书

淘宝连续3年展开丑东西大赛,各种怪异、奇葩、另类的东西,看的人是年年辣眼睛、年年笑到发疯,真的很担心他们的精神状态。

当发疯从文字里跳出来变成造型各异的实物,不仅以跳脱的设计产生吸睛效果,还以形意俱全勾起好奇心。


三、品牌干嘛发疯

品牌发疯,是真的疯了吗?当然不是。

如前面所说,眼下,越来越多人希望有个情绪出口,普遍的情感需求便成为了发疯广告的支撑之一,便能解释品牌选择发疯广告的核心目的,即以情绪价值获得人们在态度上的信任,进而移情到品牌本身。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曾在《情感营销》中写道:

这是一个情感经济的时代,情感正在创造财富。真正的行业翘楚不是在资产排行榜上,而是在消费者的心中,情感营销将成为这个时代最有效和最持久的营销战略。


品牌选择发疯营销的原因,我大概总结了2个点:

1、流量

品牌的决策不一而足,品牌需考虑多个维度,包括传播效果和经济效益。

当发疯文化在互联网流行,与之相关的图文、短视频引起不俗反响,已然是一种流量密码。品牌做发疯广告,可见其用意是想通过围绕热点话题,打造社交谈资,增加自身曝光量。美国学者乔纳·伯杰的《疯传》中提到:

社交货币。如果分享某项内容,能让别人觉得自己优秀、与众不同,那这项内容就像“货币”一样,买回了别人对你的刮目相看。


发疯的自我解放,疯传的畅快共享,“确认过眼神,都是发过疯的人”的联结感油然而生,品牌官微收获一片热闹氛围,为自身吸引好感。


2、性价比

一边是品牌软实力,另一边则是品牌抗的硬指标——营销转化。

回到品牌看重的经济效益,也就是花小钱办大事。前段时间,乐乐茶的发疯新品在互联网上迅速走红,印在四个大汉的杯子不到一周就被卖光了。爆火的销售效果,乐乐茶的CMO此后在接受外界采访时说:“整场营销花了1万元。”

自家员工免费COS,又在自有场地进行拍摄,乐乐茶属实把钱都花在刀刃上了,玩得够疯、够野,妥妥的一个显眼包。

跳脱寻常,靠小成本,品牌逆袭成黑马,如此看来,发疯广告带来的积极影响能对上如今品牌注重降本增效的主方向。虽说品牌采取小博大的策略,达成高质量KPI有点悬乎,但要是能搭上顺风车——发疯文化的热点话题,输出调性相配的广告创作,流量入口随之开启。

更为深刻的是,发疯广告的内核是品牌给予的情绪关怀,打造胡言乱语,没人治得了你的片刻。


写在最后

回到一开始的讨论,前两个问题已有了答案。而对于一连串发疯广告给予品牌情绪营销的启示,我觉得更多是在情感认同的思考:

发疯文学,是最直白的感官刺激。

在情绪营销打得火热的时刻,突然出现的“发疯”情绪,可谓是正好给品牌加了一个营销buff。试问哪家营销不想轻轻松松拿捏消费者情绪?不用过多修饰,顺应着人们发疯摆烂的情绪,就能让大家愿意放下警惕,直接与品牌玩起来。颇有一种“只要你发疯,我们就是好朋友”的既视感。

发疯营销有用,本质是人们愿意为情绪买单。在社媒平台上常看常新的发疯文学、发疯表情包和发疯视频,上线便被疯抢的乐乐茶发疯新品,印证着他们面临高速运转的社会,不想再精神内耗,通过宣泄情绪,让自己收获快乐的向往。

最后,你们发疯吧,不买不买不买不买……才怪。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