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版《三体》,科幻开门之后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3-06-26


作者|耳东陈监制|吴怼怼



昨晚,第28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承包热搜。


在诸多话题中,我最关心《三体》的表现。


此前提名阶段,《三体》获最佳中国电视剧、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改编)、最佳摄影、最佳美术五项提名,最终拿下最佳美术奖。


作为中国科幻剧集开门人,《三体》首次提名便获奖,于中国科幻剧而言,是开了个好头。


24日,我参加了《三体》剧版主创再聚首特别见面会,也是一次「古筝行动」名场面大银幕的限时回归。

通过现场交流,知道了更多幕后故事,也越发肯定,《三体》值得被褒奖的,远不止美术这一项。


现场有妈妈带着孩子一起,孩子也是《三体》剧版的粉丝,并且有着真情实感的提问。也有三体小说多年的老粉。这个见面会成为了一个汇聚各个年龄段观众的场所,大家通过对《三体》的热爱而聚集在一起。


作为一名《三体》粉与影视观察者,现场与主创的交流让我从剧集工业化层面更加了解《三体》剧版。

也是此次交流,我才知道,让大家为之惊叹的「古筝行动」,其中25分钟的时长拍了近一个月。这放在电视剧拍摄周期里,是不同寻常的。从编剧、导演、摄影、美术等,到腾讯视频平台,是整个团队的配合,让它不仅仅是一部电视剧,更是一部能够引发人们思考的作品。


现场有不同年龄段的观众,这也侧面说明《三体》已经成为跨代传承的佳作。阅读小说和观看剧版的体验完全不同,但都令人着迷和思考,这显示出作品本身的强大思想内核和想象力。


《三体》剧版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美术表现,也在于其故事的深度和对人类命运的探讨,在于其在文化领域产生重要的影响,并吸引更多的观众投入其中。

它是中国科幻剧的拓荒者,摸着石头过河的每一步,都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01 

如何打造离地半尺的艺术



《三体》的豆瓣词条创立得很早,剧播之前,我偶尔会点进去看一眼,短评中除了「期待」和催进度的言论,更多是来自科幻迷和书粉的担忧。


也难怪网友为《三体》操碎心,毕竟改编毁原著的案例,过往比比皆是。


莫说鸿篇巨制的科幻小说在视觉效果呈现上难度极大,就算普通都市剧,如何抓住故事内核、保持原著精髓的同时还能影视化得养眼,也一直是业界难题。


而《三体》播出后,「主很满意」的评论充斥在各大社交平台。


这是创作团队7年磨一剑的结果。


总制片白一骢说,《三体》剧本先后磨了4年,做过近20稿。


编剧团队最初尝试过多种叙事手法,科幻的、悬疑的、科幻+悬疑的,但最终还是决定尊重原著,用常规的现实主义手法,去描摹科幻世界的恢弘大气。


这么做的考量有两方面,一是基于当前国内市场环境,我国科幻题材的发展尚且处在萌芽阶段,技术和资金链层面比较薄弱。


二是考虑到大众传播性,不论是原著的大众基本盘,还是现实主义题材在中国电视观众的受欢迎程度,现实主义叙事手法都是最优解。


它打破了提到科幻题材,观众本能想到天马行空、漫游奇境的刻板印象,也在好莱坞式科幻片视觉盛宴带来的肾上腺素飙升之外,表现了中国特色下「离地半尺」的科幻审美。


具体而言,科幻是基于现实的。


《三体》主叙事空间在2007年,项目筹备期间,考虑到故事涉及了大量的专业领域知识,创作团队先后跟几十位科学家,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学习。


小到太阳历、各种计算公式,大到什么是「宇宙闪烁」、2007年左右的射电天文台如何操作,都有涉及。


落实到拍摄上,为帮演员顺利进入角色,团队会提前把相关知识点揉碎。典型如大结局名场面「古筝运动」拍摄前夕,剧组一同学习与纳米技术基础知识相关的剧情。

现实基础打好了,创作团队对叙事的科幻空间有信念感,传达到观众这里,科幻便有了可信度。


但科幻归根到底,还是需要超于现实的视效,来诠释空间奇境的魅力。


《三体》特效制作,是300多位数字艺术家历时两年多的心血。


其中三体游戏在开拍之前做了大量论证,为塑造书中描述的游戏世界,特效采用动态捕捉和CG技术结合。


所有游戏人物的表演,都是演员真听真看真感受。


最终呈现出CG制作时长200多分钟、纯CG镜头650个、总镜头数2000多个、CG角色290多位,包含11个大型场景,渲染帧数97900顿。


此外,还辗转舟山、横店、北京、黑河、天津、河北、杭州多地,去了粒子对撞中心、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进行了大大小小200个场景的实地拍摄,历时126天。


除红岸基地和作战中心的内景是搭建外,其他外景均为实景拍摄。


能够拿到白玉兰最佳美术奖,《三体》实至名归。


如今随便抽出几个片段,都能感受到《三体》在细节上的巧思。


比如,故事发生在2007年,镜头扫过的画面中,出现的是当时还在建设中的央视总部大楼。



再比如,「三体游戏」中,周文王的追随者讲河南话,因为历史上的商周国都就在河南。


细看《三体》,会发现它的科幻表达,很符合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在线视频首席执行官在「2023腾讯视频影视年度发布会」上,谈到平台艺术追求时,提出的「离地半尺」的艺术。


《三体》既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缺乏想象,基于现实又超于现实的理性表达,是「离地半尺」的艺术,具象的模样。



 02 

谁来界定优质科幻作品?



刚刚落幕的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三体》五提一中的实绩,在佐证中国科幻第一剧的质量。


作为中国影视业目前罕见的题材剧,《三体》跻身白玉兰的同时,反过来扩充中国电视剧的类型场域。


奖项认可,是从艺术角度盖章认证一部影视作品。


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分支,一部科幻剧优秀与否,还看大众口碑。


39万网友打出的豆瓣8.7分,早早让《三体》占领了口碑高地。


之所以得到广泛认可,除了上文谈到的成功打造「离地半尺」的艺术,《三体》从创作初始,就带着尊重观众的诚意。


拿大众最敏感的选角来说,制片团队真的有认真考虑网友列出的理想演员名单。但落实到具体创作,选角的考量,除了外形贴不贴合,更重要的是,《三体》书迷组成的剧组,还要看演员对角色的理解。


白一骢在《解码三体》中坦言,作为剧中最重要人物之一的史强(于和伟 饰),选角最初遭到网友质疑。


由于大刘原著常在重大事件上表现人物性格,较少描写人物细枝末节的具体样貌,因此原著粉对人物的印象,是基于强性格标签的弱脸谱形象。

于和伟儒雅正直的形象,似乎与史强接地气混不吝的气质相去甚远,但打动制片组的,是于和伟作为书迷,对角色的赤忱。


演员之于影视剧,是能够适应剧作容器的液体。而制片组为作品负责,不仅仅是选外形契合的演员,给观众交差。


《三体》预告片释出时,网友还在质疑史强不贴脸,等播出后,于和伟的史强,已成了剧粉心中的yyds。


创作期团队打磨优质作品,播出后赢得观众口碑,都是剧集质量的硬标准。但现如今,影视作品作为一种消费商品,承担的角色,已不仅仅是「创作-播出」这条短链上,单向输出的角色。


电视剧的商业属性决定了它自带服务性质,而《三体》的「售后服务」,不论是大结局点映礼时邀请粉丝线下观影,再或此次的《三体》剧版主创再聚首特别见面会,都在佐证产出好内容的同时,在平台能力加持下,好电视剧的服务意识。


这种服务,又不仅体现在消费者侧,还体现于《三体》良好的商业表现。

例如与汽车、3C等品类打造合作场景,在《三体》的具体操作中,让品牌主看到了科幻气质落地的可能性。


艺术认可,大众口碑,商业价值,三者齐备,才算优质科幻作品,修炼成功。



 03 

如何做出下一个《三体》



行业当然不能只有一个《三体》。


不久前腾讯视频释出的2023剧集片单中,《三体2:黑暗森林》赫然在列。


《三体》珠玉在前,用优质科幻内容向市场和观众打招呼的同时,也拉高了未来《三体》系列的期待值。


孙忠怀在影视年度发布会上提到,「创作的所有努力,都要服务于讲好一个好故事」,这是因为观众整体审美在提升。


从观众侧讲,虽然观众注意力越来越稀缺,对长视频生存空间造成挤压,却也倒逼长视频产出优质内容。


因为越是见过多样内容表达的观众,审美越来越精进,专业化就越高。


这就意味着《三体》如今在观众侧做到「主很满意」打下的优质口碑基础,会成为未来系列剧内容创作上的鞭策,也会给内容商业化增加信心。


《三体》已然成为科幻剧的一种标杆,剧播完结后,总制片接受采访时,绕不过一个问题:什么时候出第二季?


这是时间问题,也是产业问题。


事实上,从2016-2023年的这7年制作期间,《三体》背后,反映的不止是一部科幻剧生产的举步维艰。而是一个产业的问题。


他发现对于中国科幻而言,难的不是特效本身,而是经费过于高昂。

解决经费问题,需要大量的同类型作品特效经验积累,特效资产越多,复用率越高,制作成本才能降低。


起步阶段的国产科幻,关于特效还在原始积累阶段,这是一条长长的路,所幸《三体》已然迈出第一步,还在不停迈步。


观众与市场的期待、行业经验的积累,都在为做出下一个《三体》兜底。


此外孙忠怀在影视年度发布会上以「让尊重艺术家成为信仰」提到的制片人中心制,也是保障《三体》保持生力的原因之一。


制片人中心制看似以市场为导向,实际在中国电视剧行业、编剧普遍相对话语权弱的大环境下,是对艺术的一种保护。


《三体》在打磨20稿后,将定稿作品交到导演手上,先定剧本后定导演的制作链路,让故事从源头以优质为目的,让专业人做专业事。


所有成功的经验,都能成未来作品的参考。


时间拉回2015年,《三体》小说获雨果奖,对于很多中国科幻迷来说,这象征着这部由中国作家所创作的科幻作品被世界所认识和承认。

希望这一次,平台与创作团队依旧对内容有耐心,对市场预期够宽容,用时间浇灌下一朵、每一朵科幻巨制的盛放。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