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kles | 观夏上海旗舰店“闲庭”探店之旅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3-02-20

前两天看到观夏上海线下店开了,叫“闲庭”,于是周五就约了朋友一起去逛一逛。观夏之前写过两次了,一直是我喜欢的一个品牌,从家居香氛切入,拓展到了很多和香味有关的品类里去。同时在调性上做得极好,在各个层面上体现出相同的美学特征。

观夏在香味上的差异化定位是东方香味,同时和大家都在做的东方香味做了区隔,提出的定义是“东方新摩登”。之前观夏就在北京开了自己的线下店,从图片上看,那家线下店开的磅礴大气,极具现代感,颇有上世纪德国包豪斯的感觉。东方的感觉不多,但尽显摩登感。

这次观夏的上海店开了,我在心生嘀咕,上海的店可不能像北京的那样。上海的店开在小洋楼里,无论是从空间的大小,还是建筑的原始风格来看,都无法呈现出北京那样的“摩登”感。去逛完了之后,不禁从心中感叹,观夏的线下设计真的完美契合了这个地方的建筑设计,并且从每一个细节里体现出了他们的“东方新摩登”。



把香味变成一种体验

作为新消费品牌的线下店,最重要的并不是销售,而是提供全方位的品牌体验。观夏做的非常好,甚至打动了我这个和香水几乎绝缘的男性。

进去的第一步,是查看健康码和洗手消毒。即使在这里,观夏也将之转化成了体验。进门便是一个洗手池,一根铜质的水管从房顶上落下,洗手的时候旁边的工作人员会帮你挤观夏的洗手液,洗完手后会给你擦手的纸巾,然后帮你挤上观夏的护手霜。护手霜抹开的时候,一股茶香扑鼻而来,工作人员会帮你介绍这个味道是还未上市的新产品。

查看健康码和手部消毒原本是疫情下迫不得已的流程,但是观夏将之变成了产品的体验过程,上来就把客人带入了观夏营造的气氛中。

再进一步说到观夏的工作人员,他们的着装都有统一的制服,而那种制服不是简单的围裙,而是一种传统的中式长裙。米色的衣服和整体的环境非常契合,并显出一种东方现代感。同时他们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气味引导师”。几乎每个地方都能找到他们,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帮助你试香,在你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不会有任何诱导消费的感觉,所以整个体验的感觉都非常好。

整个店是由一栋老式的上海洋楼改造的,所以分成了一楼和二楼。一楼主要是产品体验,二楼目前东西不多,以后可能会承载更多类型的活动形式。

首先说说一楼的区域,除开视觉上的设计,产品的体验做的非常好。

在一个角落的地方布置了两个洗手池,旁边放着的是洗手液的产品,现场就可以进行体验。

而在香氛的地方,布置了这种专门用来试香的玻璃罩,旁边的气味引导员会提醒你可以闻玻璃罩中的味道。即便是我对香氛一窍不通,也通过这样的方式找到了我喜欢的味道。


另一边的香水区域,香水的下面是试香纸,气味引导员会帮助你喷在上面试香。同时香水前面有一个小塞子,可以帮你闻到这款香水的尾调。更有趣的是,每款香水的试香纸都不同,试香纸上写着这款香水的前、中、后调,即便试香结束了这张纸也让我舍不得丢掉,放在口袋里,口罩都沾上了香气,后面半天戴上口罩都觉得春风拂面。


细节里的东方特色

另一方面,观夏的东方新摩登也在这个里的处处细节展现了出来。东方这个主题,其实并不新鲜,我们最爱讲的就是国潮和东方。但是观夏绝对是在这个考题下面答卷接近满分的学生。

观夏的理念可以称之为,并不禁锢在传统东方的形之上,而是在现代的设计中融入东方的魂和术。说起来似乎有一些玄妙,但是一进门的一个细节就让我感叹连连。

粗看来,这不过是种了一棵枯树,然后用一个方框的砖把它砌起来罢了。但这其中蕴含的,却是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想一下中国的古典园林,是否有很多窗、框的存在,透过这一幅人造的画框,窗外的风景可作为静物画来观赏。

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写到“颐和园中的谐趣园,自成院落,另辟一个空间,另是一种趣味。这种大园林中的小园林,叫做"隔景"。”

这一景致也是用此美学原理,这一棵树原本只是一棵树罢了,正是这简单的一“隔”将之从树变为一“景”。从表面上看,无论是枯树还是装潢都是现代的,但却给人一种东方之感,正是在于这种对于中国美学的理解没有停留在肤浅的符号上,而是到了美学的审美的高度,才能创造出这样的“景观”。

观夏的另一个很好的东方性就是他们对于香气的把握。这一点我实在是写了太多次,这次便再说一次。传统香味中对于东方的定义,是浓郁的木质香。若让我不负责任的猜测,可能欧洲的东方就是阿拉伯,兴许是西方中心认为他们的东方都是阿拉伯世界吧!

但观夏认为的东方香,是更为清丽淡雅的香气,是玫瑰、荷花、桂花、竹子的香气。基于香气的故事上,也有自己的特色,如颐和金桂、昆仑煮雪、福开森路,都调动了独属于中国人的关于香气的记忆。

这栋上海老建筑,也在细节处保护的很好。无论是窗子上面的把手,还是木制的楼梯,都被修旧如旧,在细节上和传统的建筑融为一体。不局限于东方,更是和上海的文化相融合。上去二楼的木制阶梯的转角处是一个大大的窗户,从窗户望出去,是这个季节梧桐的枯枝。可以想象到了夏天,窗户外必定是生机盎然的绿色。

一楼可以推门出去,外面也被布置的有声有色。花草中间是一个白色的平台,四周喷出蒸汽。周围的墙上生长的是蜿蜒的植物,让人身处自然之中。

在二楼,观夏有一个木版年画的体验。消费满一千元,可以进行体验。传统的技艺被赋予了现代的生命力,将之作为促进消费的体验,也为观夏的东方特质大大加分。


更多的可能性

生活方式是一类人的生活方式,绝不仅仅是生活的一个切面。艺术家有艺术家的生活方式,潮人有潮人的生活方式,种种生活方式可以大相径庭,但多半是值得大多数人的喜爱和追随的。

落在生活方式品牌上,现在我倒不觉得必须涉足生活的方方面面多个品类才能称之为生活方式品牌,反倒觉得品牌的调性要提倡一种具体的生活方式。

观夏我便觉得有这样一种可能性。

去年观夏出了一本杂志,在店的二楼可以看到。上面有蔡国强的专访,有专注于开发身体美的陶身体的专访,有全国各地的佛塔照片。这本杂志并不是一本产品宣传手册,而是一本严肃的有主题的杂志。透过这本杂志的内容,更加丰富地定义了观夏品牌的调性,那是一种对于东方美学的创造和极致的追求,同时也定义了观夏的目标消费者的生活方式。

关于生活方式品牌的另一遐想,便是具有相同生活方式追求的品牌可以共享同一群消费者。观夏做的这一本杂志《昆仑》,不仅可以在观夏的线下店看到,未来,你还将会在松美术馆、木木美术馆、瑰丽酒店、四季酒店、postpost等空间,与《昆仑KUNLUN》邂逅。同时,店的二楼还容纳了一个seesaw的咖啡店,消费过后即可获得一杯免费的咖啡。侧面说明,这两个品牌的调性也是相容的。

在观夏的二楼,并没有承担太多的销售展示任务,反倒是一个比较空闲的小型空间,有沙发、座椅。可以想象这个空间未来也会承担更多的活动,如艺术家的分享、作者的签售,都可以在这一方小空间里进行,从而以更多维度来传递观夏的生活方式理念。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观夏都是我喜爱的那一类品牌,值得我一写再写。原本这篇中的许多要点,都可以带上对其他品牌的观察,但落笔之后都舍弃了,单单把观夏一家线下店的体验写清楚就很好。因为体验并不是大而全的概念,却是落在一个玻璃罩、一个洗手台、一扇窗户、一个扶梯这样的细节上。

周五我去的时候,店里并没有很多人,所以体验很好。强烈安利过后,周日就发现门口排起了长队。侧面也让我放心,这家店确实起到了向更多人传递体验的作用,而不仅仅是品牌方的自嗨。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