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企业的选择正在变得更加艰难 |「你还好吗?」02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2-07-11

在疫情和后疫情时代,「商业的角色」与「人的价值」,是否会被重新衡量?在已经看到或经历的风险之中,商业人们看到了什么机会?面对外部的动荡,我们要如何才能稳住自身,才有机会看到机会?

截屏2022-06-29 12.35.47.png

我们邀请了来自不同城市、身处商业生态圈中不同位置的朋友们,聊了聊他们对当下和未来的感受。

疫情的发生,有没有改变你在工作、事业上的底层想法?在 Joycelyn 的回信中,我们看到了相当明显的底层震动。

她的职业身份是一家本土头部酒店集团的产品创新研究负责人,坐标广州。疫情对这座城市的影响并不算「特别」,但于她所处的行业而言,商旅出行遭遇的反复阻滞,使许多心血的成果大打折扣,疲惫感便难以避免。

「不确定性」是我们在这次系列访谈中经常听到的词,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层级的朋友,也对此给出了个体与组织层面上的不同观点。而在 Joycelyn 身上,相比于经济储备,更多的「未雨绸缪」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是针对自身与商业的「精神底层」,是「意义」在疫情和后疫情时代的重新锚定。

「原来说『work life balance』,经过疫情,让我有机会思考什么是 life,为什么 work 要和 life对立。」

「生意的本质,就是一个企业存在他们顾客生命中的最大理由。如果这个理由不存在了,那么生意自然也就不存在,企业也就自然不被需要。」

5 月 31 日的《同时》Newsletter 中写道,「基础设施停摆、消费场所关闭,我们不得不想象着在没有消费场所的社会中要如何生活、如何娱乐自己和彼此……一些人甚至开始相信,再这样封控下去,我们不再需要资本主义也能活下去,并且会活得更生动鲜活。」经历过「非必要」被腰斩的特殊时期,或许还面临着「被优化」的经济风险的人们,的确对「商业何以具备必要性」又一次发出疑问。

疫情当前,「活下来」当然是第一要务,但也如另一篇访谈中「痛苦 + 反思 = 进步」的公式所说,对企业和个人而言,这或许也是一个停下来、想清楚的恰当时刻。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01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年代到了


青年志:你现在在哪个城市呢?城市生活受疫情的影响大么?

Joycelyn我在广州,城市受疫情影响不算大。

青年志:从疫情开始到现在,你的生活发生了什么重大改变吗?感受是什么样的?心态有发生大的变化么?

Joycelyn对生活的影响是点点滴滴的,例如,总是要提醒自己要囤物资,家里时不时地会购买罐头、纸品和口罩;如果迫不得已要出市,要提醒自己留时间排队做核酸等等。但更大更多的改变在心态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更多了,对社会的安全感减退了,周围关于经济下行的声音越来越大,原来的生活好像脱轨了三年。

印象比较深的、给我带来重大冲击的事情,是在今年 4 月 10 日。当天下午收到朋友八卦,说美博会被封了,上万人要做完核酸才能放行,过了几分钟闺蜜说海珠区通知停课,一翻手机看到家长群陆续有人转海珠区停课的信息,都沸腾了。班主任回复说越秀区应该还没下通知(当时疫情源头是在白云区和海珠区),但过了没多久,又突然发了教育局紧急停课的通知,孩子们马上放学。

回到家正吃着饭,我瞄了一眼手机,家长开始讨论孩子们突然停课、但书本都还在学校怎么办。班主任隐晦地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于是我 9 点钟带着女儿打车冲回学校,还好保安允许学生进入拿书。刚拿完书打车回家,班主任在群里呼吁家长们都不要回学校了,已经被批评了。有些家庭因为没有及时跟进,孩子在之后的两周里就没有课本上网课,挺影响学习的。

回想那天,整个场景就是一种末世的感觉,回到家都恍惚。之后一说停课,立马确认孩子拿好书,囤好这个那个。感觉生活没法计划了,也没法准备了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年代到了。

青年志:经历过了这段时间,对你负责的工作、事业而言,你的想法上有什么巨大的冲击、变化?

Joycelyn:第一点,感觉自己在工作上的努力在大时代大环境下不值一提。例如我原来从事的行业,辛辛苦苦地做了一代产品开发,但刚发布就遇到了上海疫情,影响了全国的商旅风向,整个酒管行业呈双位数的负增长。焦虑的情绪每天都在蔓延,而且不是来自外界的,而是来自于自己在大环境下什么都做不了的焦虑。

第二点,既然在时间上的计划性已经很淡薄,就觉得所谓的职业和事业都不重要了。经历过这段时间,开始反省自己是不是该将有限而不确定的时间投在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上。之前说「take a gap year」,但总是受不住「事业的诱惑」,有职业机会的时候还是会把兴趣放在一边。现在觉得,无论是钱还是时间,抗风险能力都太低了,所以既然风险永远存在,何不把自己的人生活得精彩一些?

02

底层逻辑更依赖数据,协作效率低下难以避免

青年志:现在这种状态下,你是怎么开展工作的?

Joycelyn现在是照常开展工作,能不出差就不出差。用户研究中的家访部分,还有行业的展会部分,已经几年不能照原来的模式进行了。

青年志:你适应这种工作方式吗?对比之前,变化最大的是什么?

Joycelyn目前还在适应中,尽量用线上或数据的形式去补充一部分原来的实地工作。对比之前,感觉现实环境中人对人的接触少了,工作中大家的底层逻辑更依赖数据,而不是对人的理解了。这对整个产品经理的思想脉络其实是特别不好的。

青年志:哪些问题变得棘手了?优先级是怎么样的?有没有短期和长期的差别?

Joycelyn自己的工作地点、和同事的沟通方式、项目的交付时间、项目的上市形式等等,都变得不确定了。以前没有想过有些工作可以从线上解决的,未来如果遇到跨区域的实地工作,都需要考虑是否可以线上完成了。是否要长期进行,要视疫情的进行和变化而定了。

青年志:你做了哪些尝试来解决这些问题?哪些有效,哪些无效?

Joycelyn尝试过线上会议、线上发布、异地协作等来解决这些问题。线上会议虽然有效,但效率低下。遇到项目交付时间因疫情导致的协作效率低下的问题,跟领导沟通,一律无效(SAD)。领导们对于疫情常态化的看法都是「人定胜天」,拿出一套(伪)进化论的说辞,总括来说,就是不管疫情如何变化,团队都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解决一切问题,按时交付。

总之,事情越失控,领导的思路也越脱离常识。

青年志:有没有其他行业的案例让你觉得记忆深刻?带来了哪些启发?

Joycelyn闺蜜某某说,上海宣布复工率达到百分之多少的时候,并不是假新闻。因为她公司的工厂里,工人已经封闭在厂里开工两个多月了(但不知道成品如何运输)。这样说来,回到我们父母的年代,真正的大厂就应该建立医院和学校,解决职工生活问题,岂不是彻底500 米生活圈?以后会不会有阿里小学,天猫人民医院?

青年志:你觉得疫情期间的哪些做法,可能会在以后更长远地应用?

Joycelyn:线上会议以后可能会更长远地应用,面对面的交流改成视频面对面的交流。

03

生意是赚钱,但不只是赚钱

青年志:疫情的发生,是否改变了你在工作、事业的基础面上的想法和思路?如果有,是什么?

Joycelyn改变了很多。原来说「work life balance」,经过疫情,让我有机会思考什么是 life,为什么 work 要和 life 对立。如果说原来可以为了工作牺牲和家人(包括家里关系亲密的小动物)相处的时间,或者和家人的一些计划是出自仪式感、计划性,那么现在计划性不存在之后(有些仪式也没法照常安排,例如原来寒暑假的全家出行),就会更深刻地思考,是否一定要为了工作牺牲和家人相处的时间,是否一定要经由某个仪式才能达到某个目的等等。

青年志:有了这些经历,你会怎么看商业的本质?你对「商业」这个词的理解有什么变化吗?面对疫情引发的商业问题或挑战,你是否有一些新的思路

Joycelyn太巧了,最近因为工作变动,正在反思商业的本质。我对「商业」或者「生意」这个词的理解有了很大的变化。原来更多的是从渠道、从品牌、从产品,乃至从财务等侧面去思考,现在更多的是从「商业何以存在」去思考。

在自己总结的笔记里摘四句话:

生意是赚钱,但不只是赚钱,这是我的看法。

生意应该是长期赚钱。

生意的本质,是「get your hands dirty」,服务你的顾客,让他们长期记住你,并愿意因为这种记住让你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们记忆中的一部分。

生意的本质,就是一个企业存在他们顾客生命中的最大理由。如果这个理由不存在了,那么生意自然也就不存在,企业也就自然不被需要。我们这帮 company 自然也就可以回家。

青年志:在商业语境下,你对商业世界里的「人(消费者、员工、合作者等)的价值」,看法有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Joycelyn有挺大变化的。疫情影响下,公司裁员两波,每次 20%。「人」的价值在大环境下被严重地物化和工具化。我想这是一种极端焦虑条件下引发的表达,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疫情,企业对「人」的价值也许也是工具化的,但还是有诸如企业文化、激励机制等等,掩盖了这种工具化的公开呈现。而疫情下,企业对无论是消费者、员工还是合作者的态度,更赤裸裸了,是一种不对等、不平行的工具关系,基本没有在人性的基本面上做平等思考。

真正「human to Human」的企业是凤毛麟角的,认清真相,放弃幻想了。

青年志: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想要分享的故事和思考么?

Joycelyn还有一点思考。疫情打破了我们时间的计划性,也打破了生活的仪式和规律。现在大家都陷入一种即时信息制造的焦虑和逃避中,我已经察觉到了自己的这一点,有意识地开始放下手机。这算是疫情带来的影响吗?还是说疫情只是这种信息焦虑的推手呢?身处人类社会,人和人的「有意义的交往」,何时才能恢复呢?

图片1.png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

    作者
    Youthology 青年志 北京

    Youthology 青年志 北京

    北京 东城区

    花园东巷29号3幢2层206室

    行业:营销咨询

    官网:http://youtholog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