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小老虎jfever:终于,年轻人开始往衣服上“打个补丁”了

举报 2022-03-17

   

上周末,北京几家社区裁缝店悄悄成为了时尚潮流中的一份子。年轻人抱着他们的旧衣服,穿过喧闹的三里屯商区,走进一家不起眼的小店,对着缝纫机前的老师傅说道:“师傅,我想来打个补丁。”

打个补丁,不是什么黑话,更不是计算机语言,而是《三联生活周刊》和三联生活实验室联合北京三家社区裁缝店推出的时尚快闪项目。我们在每家裁缝店摆放了50余枚限量补丁,与独立音乐人小老虎jfever、《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袁越、Megarments主设计师蒋格格和亦山集主理人郭则焓一同邀请年轻人走进店里,给自己的旧衣服「打个补丁」。

周末的三里屯和团结湖周边,总能找到不少青年弄潮儿。他们热爱时尚与潮流,也愿意走上街头,向众人展示自己的形象。

在更广阔的层面,在北京和其他城市,时尚潮流总以周、天或小时的单位发生着变化。年轻人走上街头,亦或打开手机,就能看到一系列冠以“最新”、“最潮”、“最酷”的内容,打开app操作两下,摘下口罩面容付款,一个人似乎就成为时尚的一员。

如果说,接近时尚的途径只有购买而非创造,过季的衣服只能成为穿不出去的家居服,那么这种时尚或许指向了虚无。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消费主义在挤压与限制时尚的场景,让它只与商圈、街拍和不同款式的滤镜产生联系,却逐渐丧失了其中的生活性。

时尚不是消费的狂欢,街头也并非少数人的专属。我们之所以将「打个补丁」放在团结湖附近的周边社区,不仅想唤起年轻人有关创造力的冲动,也想以一种黑色幽默的形式将生活、潮流与本土化融合在一起,看到社区与潮流文化的联系,制造青年群体中一种全新的生活化沟通场景。

所以我们想到了「补丁」,一个十分“中国”,老一辈人再熟悉不过,年轻人却不那么热衷的事物。我们想用这种方式,给年轻人提供一种创造时尚的方式。

关于补丁,我们首先在视觉上下了一番功夫。通过非常规的字体设计与马赛克的字体背景,我们希望呈现出补丁自身的独特与包容性,既有时代交错的回溯感,也将当下的赛博风融入进去,以消费主义的手段倡导环保与反消费的理念。

1111.png

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当我们从消费主义的漩涡中跳脱出来,用一块补丁看到时尚的另一种可能,很难不去想一幅画面:如果纯棉T恤上的印花变成每个人自己的创造,如果衣服上的Logo完全被每个人自己的设计取代,如果社区裁缝店成为青年潮流的发源地,那么每个人也就成为了自己的时尚。

我们相信这不是一种想象,而是一种趋势。

222222.png

走进社区裁缝店,没有大商场里的香氛,也没有敏锐的导购。这儿通常只有一个岁数够大的缝纫机和一个同样岁数的老裁缝,空气里只能闻到布和皮的味道——就像你翻开一本书会闻到的气息,那是时间的痕迹。

没有一件衣服永远时尚,也没有一件衣服不会破损。当你身处狭小的空间里,看着满满一面墙颜色各异的布料,你会发现:补丁才是一个时代的注脚。

上个世纪,补丁为父辈提供了无可比拟的实用性,让他们不致于陷入到“没衣服可穿”的窘境里,同时也为那个时期的时尚创造了包容的气氛。每种颜色,每种款式,不同的位置,没有人会为你的补丁打在哪表示不满——除非你刚扯坏的是一条新裤子。

从环保的角度上,补丁同样是一种绝佳的选择。与使用环境友好型材料或可再生材料制衣的理念相比,补丁不仅可以延长一件衣服的寿命,也给你的表达增加了另一个窗口。补丁也没那么不堪,是吧?

当消费主义的风靡让补丁落入一个奇怪的局面:一方面,给衣服打补丁似乎没那么雅观,另一方面,人们又会购买打满补丁的潮流单品。我们认为,时尚从来不是单行线。除了购买,你依然拥有充沛的想象与创造能力——

比如,打个补丁。



总策划|王德金

出品人丨李伟

监制|刘刚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