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投教父”汪潮涌的两级人生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1-12-28


哈喽大家好,我是宇宙第二反套路、防忽悠、揭秘商业和资本真相的镰刀粉碎机柴妹,快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吧~


百度、搜狐等一个个成功投资案例让汪潮涌声名鹊起;36只基金、累计认缴规模161.25亿元、在管实缴规模112.01亿元成为信中利的累累战绩。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如今却落得失联境地。


网络上疯传,汪潮涌因“涉嫌职务侵占”被北京朝阳警方刑事拘留。



真相如何我们尚不能确定,但失联已久的汪潮涌,从开挂般的人生一步步走到今天,却让人无比唏嘘。






汪潮涌的前半生,简直就是光环笼罩。


自出生起,父母便为他取名为“王超涌”,后来有一位算命先生断言:“这孩子五行缺水”,于是,“王超涌”便变成了“汪潮涌”。


1980年,15岁的汪潮涌考入华中科技大学,成为该校当时年龄最小的学生。彼时同学们对他的评价一致是“学习能力超强,一看就会”。


自此,汪潮涌便一路顶着神童名号。



考入清华、留学美国、MBA毕业、闯荡华尔街......


而真正让这位从大别山中走出来的神童声名鹊起的一件事,发生在1993年初。


那时他发表了一篇名为《企业破产概率与债信变化》的经济学论文,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还被《华尔街日报》等权威媒体广泛引用。


他在文中列出的债券信用评级,被国内外金融机构沿用至今。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汪潮涌不是那种徒有虚名的人,他能够成为风投教父,也并不是沽名钓誉。


当然,神童的创业之路,也没有那么一帆风顺。


金融行业虽然看起来光鲜亮丽、汪潮涌也有着开挂般的人生经历和头脑,但归根结底,这一行最重要的是资源和人脉。


对于寒门出身的汪潮涌来说,这是一个致命bug。


1997年,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前身)成为我国第一家同时在香港和纽约上市的大型国有企业。


而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资本局中,高盛与新成立的中金公司联手,越过公认的投行龙头摩根斯坦利拿下其上市承销业务。



身为大摩亚洲副总裁兼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的汪潮涌,在这种拼资源和人脉的场合里,根本没有任何办法。


这让大摩管理者开始重新审视汪潮涌的能力。


1998年,汪潮涌离开大摩,加入筹备中的国家开发银行投行部门担任高级顾问,但没过多久,这个筹备中的部门就胎死腹中,汪潮涌的转型之路也宣告失败。


或许是命运、或许是无奈,汪潮涌最后没有做执行者、也没有做管理者,而是做了创造者——创办了信中利。



当时信中利的优势非常明显。


它利用汪潮涌在国内“华工大+清华”的学霸人设,以及在华尔街“从银行、投行到评级机构全程熟悉”的专业背景,专门推介国内新兴的民营高科技公司赴美上市。


除此之外,信中利还投资了北大青鸟、瑞星科技、搜狐、百度等知名企业。


正是这些案例,奠定了汪潮涌风投教父的位置。


更厉害的是,信中利的LP中有一部分来自欧洲财富家族。


汪潮涌曾将此事作为信中利的辉煌战绩:“信中利除了自有资金以外,还管理着欧洲一些财富家族的资金,比如保时捷家族、信达电梯家族、瑞海姆银行和瑞士矿业集团等。这些财富家族习惯于对自己的财富做配比,一般会把一部分资金交给VC的经纪人管理,一部分交给PE的经纪人管理,还有一部分投放到像共同基金、二级市场和对冲基金这样的领域中。”



或许有人并不了解这些,实际上,在风险投资领域,拿机构的钱可比财富家族的钱要简单多了。


那些财富家族对这方面的要求非常苛刻,正因如此,当他们愿意把钱交给一个成立时间不久的中国公司管理时,很多人都被惊掉了下巴。


据汪潮涌的解释,他们是看中了汪潮涌在华尔街12年的从业经验和出色表现,以及汪潮涌自己也出钱投资,所以风险共担。


从1987年初涉投资圈来算,汪潮涌已经在这个领域沉浮了超过30年。


如果不出意外,汪潮涌会在暮年变成一个作家。


可世事总是如此变化莫测。



随着互联网经济概念的普及与平台经济崛起给互联网生态造成的极大冲击,信中利的竞争优势被不断削弱。


以前常见的成长型上市高科技企业越来越少,如今动辄就是百亿、千亿的头部互联企业。


这个市场,早已变成资本家的游乐园。


他们不需要汪潮涌这种经验与理论知识满分的大佬,只需要支持长期烧钱的资本以及背后各种人脉渠道与政策支持。


很不巧,这恰恰是汪潮涌的弱势。



而接下来一次收购,成了汪潮涌最大的坎。


2016年,汪潮涌以16.5亿元现金控股收购惠程科技11.1%的股份,溢价高达113.7%。


在这16.5亿元中,有12亿是信中利募集到的资金,另外3.5亿则是信中利向北京恒宇天泽投资以12%的年化利率拆借而来。


这意味着,汪潮涌收购惠程科技的大部分资金,全都是信中利以高杠杆借贷得来的,如此一来,公司的资金压力会变得很大。



巧合的是,那段时间中国证监会修改了《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增加了“借壳上市”的触发条件。


因此,汪潮涌不惜以高杠杆借贷孤注一掷得来的“借壳上市机会”,最终以失败告终。


虽然没有上市,但钱还是得还的。


可尽管面临如此严重的资金压力,汪潮涌还是不甘心,又以高杠杆的方式借了17.8亿元收购游戏公司哆可梦。



起初哆可梦的确为惠程科技带来过不少利润,可是在2018年游戏行业监管加码后,哆可梦连带着惠程科技全都陷入低谷,出现持续亏损。


高溢价买来的公司不能借壳上市、也不能赚钱;而信中利一边面临负债压力、一边又不断丧失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在最近三年里,信中利重点投资的项目中只有两家成功上市,在已有项目方面,2020年转让惠程科技的交易中信中利直接投资损失就高达四千万。


这样的投资成绩简直就是自砸招牌。



而且这两年来,关于信中利的负面信息和司法诉讼非常多,其中有一个案件是信中利将基金持有的股票擅自质押,用于融资增信。直到即将解禁时,基金的有限合伙人才发现这笔无法操作的股票价值超过1亿。


在风投圈子里,信中利这种操作可以说是彻底打破了合伙人对信中利的信任。不说其他,单凭这个操作,以后谁还敢把自己的资金交给信中利?


如今汪潮涌失联,很大概率就是网传的那样被刑事拘留。


暂且不提汪潮涌手中掌管的上百亿资金何去何从,就算是汪潮涌又回来了,这个曾经的“风投教父”也很难像从前那样风光了。


END

主笔 | 小陆
编辑 | 四少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