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然对中国人搞“双标”,是谁惯坏了加拿大鹅?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1-12-03

今天要说的这件事,听起来就像是个笑话!

如果在大街上随便拉一个路人,问:“你敢相信吗?某大品牌出了明显产品质量问题,竟然不给退。”

路人听后一定摇头:“都快2022了!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路人做出这种反应是有底气的。

首先,作为世界最大市场的消费者,中国消费者很重要。品牌们讨好还来不及,谁敢主动去得罪?

其次,在电商经济的熏陶下,中国消费者早已习惯七天无理由退货。质量问题这么硬的理由,哪个品牌敢不退?

加拿大鹅:偏偏我就敢。

提起加拿大鹅,即使没有穿过的人也如雷贯耳:“不就是刚上过热搜,做虚假广告被罚款的那个。”

这两天,罚款的事还没消散,加拿大鹅又出事了。这一次因为一件残次品,加拿大鹅引出一场大风波,就连上海消保委都惊动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一个月前,上海贾女士在加拿大鹅门店里花了1万多块买了一件羽绒服。回到家才发现,衣服味道刺鼻,线头露在外面,衣服上的Logo都绣错了。

她赶忙赶到店里要求退货。令她万万没想到的是,面对明显的质量问题,加拿大鹅的服务员竟然拒绝退换。

拒绝的理由都写在出示的更换条款里:“除非相关法律另有规定,所有中国大陆地区的专门店售卖的商品,均不得退货”。

贾女士顿时哑巴吃黄连,失去了battle一番的勇气,因为自己的确是签过字。

贾女士诉诸媒体之后,有加拿大鹅的工作人员回应,这个不退货的政策,是他们在中国大陆地区门店的通用条款。

网友炸锅了,原来这不是某个消费者的个案,而是针对整个中国市场的。

加拿大鹅好像在说:“我不是针对贾女士,在座各位都是……”

一时间群情激奋,舆论开始发酵,直至上海消保委约谈,加拿大鹅才被迫发布了退换货政策声明。


在声明中,品牌态度发生一个180度大转弯,说是在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中国大陆地区售出的商品是可以退货退款的。

加拿大鹅在声明中还特意强调:“并由顾客现场确认”。弦外之音太明显了,就差直接说是贾女士的问题。

这真的是贾女士的问题吗?是贾女士无理取闹吗?

看一下法律怎么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如果产品质量有问题,不管是实体店还是网店都必须退。

那么,是不是中国法律的要求太高了?加拿大鹅在世界其他地方退不退?加拿大鹅官网显示,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地均有30天退货政策。

这就很让人生气了!给外国人30天时间,中国人1天都不给。同样都是人,中国人怎么就不配退货了?

是中国市场不重要吗,还是人民币不香?

都不是。据统计,截至到2021年9月,加拿大鹅销售额同比增长40.3%,而中国大陆的直销收入更是同比增长85.9%。其CEO也承认,主要得益于全球电商渠道和大中华区的业绩增长。

面对贡献如此之大的中国消费者,加拿大鹅不重点善待也就罢了,竟然还给了歧视性政策,散发着浓浓的傲慢。

而这种傲慢的味道,中国网友太熟悉了。前有杜嘉班纳辱华,梦龙搞材料双标,后有迪奥的丑化摄影,令中国人一次次感受到冒犯。

实际上,中国消费者早已不再习惯被俯视,国际汽车品牌纷纷将最新车型首发放在中国,就是典型的一个例子。目睹一次次翻车事件之后,跨国品牌是时候从中找到教训,学会与中国消费者平等相处了。


品牌教训1.摒弃傲慢与偏见

在互联网发达,国际往来如此频繁的情况下,国内外信息差最大化消除。中国网友很容易发现同一品牌在不同国家的定价和市场政策,也能够明白中外文化差异,从而甄别是否存在歧视。

品牌如何做好跨文化经营,其实不是一个营销的问题,而是哲学问题。

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当跨国品牌针对中国市场作出某一决策时,只需要换位思考,即可理解中国消费者的感受,预测可能出现的反应。

试着把杜嘉班纳事件反转一下。

假如是中国品牌在意大利拍广告,把意大利模特化妆成眯眯眼来“调侃”披萨,猜一下意大利网友会不会愤怒?(当然,杜嘉班纳的两个老板实际上是东欧人)

再把加拿大鹅事件反转一下。

假如加拿大鹅在加拿大本土实行不退货的歧视性政策,却给中国人30天退货权利,加拿大消费者会不会暴怒,并起诉到法院,状告加拿大鹅搞歧视?

如果一个计划经过反转之后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个计划就不必施行了,毕竟中国消费者也不是软柿子。


品牌教训2.从消费者体验出发

既然定位高端,就要做到价值的名副其实。

加拿大鹅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兴起,主要得益于一票名人的实力带货,冬天穿加拿大鹅成为一个阶层的象征。

如今这个象征的背后是偷工减料、虚假宣传,出了质量问题还不能退货,那么品牌高端定位就会变得乏力空洞。

其次是购物流程的体验优化。

在贾女士退货风波的报道中有这样一段话:

贾女士说,她在付款前,店员对于购买的商品不能退款退货等没有任何告知。“但当我刷完信用卡后,店员递给我一张纸,抬头为《更换条款》,要求我签名。”“如果不签名,就不能拿衣服。”贾女士表示,当时,她只能在这份条款上签了字。

如果报道为真,直到顾客刷完信用卡之后,才能到《更换条款》,对消费者来说,知情权相当于被剥夺了。

另外,交易完成后,消费者不签字不能拿走属于自己的东西,这会让消费者产生强烈的被强迫感。

奢侈品消费者常说,自己购买某一件奢侈品,是为了拥有一种生活方式。那么被剥夺被强迫,应该不是他们想要的生活方式。

写在最后,

尽管这件事责任在加拿大鹅,但是也暴露了消费者品牌意识的缺失。

在加拿大鹅以虚假宣传对消费者知情权造成伤害,品牌形象受损的情况下,加拿大鹅的门店前依然能排起长队,这部分消费者不可谓不冒险。

也许他们每一个人都觉得,即使品牌有问题,小概率不幸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但是他们也应该想到,加拿大鹅的一片鹅毛,落到自己身上就是一座山。

可想而知,上海贾女士度过了怎样糟心的1个多月,而一年总共才12个月,这简直是浪费生命。

从这个意义上说,是消费者被伤害后仍旧信任的娇惯,滋养了品牌的傲慢。

对此你怎么看?


顶尖广告原创,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顶尖广告(ID:idea1408)

A数英网二维码.png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