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资本跑步进场,一个崭新的商业时代,即将到来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1-09-02

我对本文要阐述的企业,充满着偏爱。因为如果他成功了,代表着一个崭新的商业时代即将到来。

标题00.jpg

我最近感到非常不兴奋。因为最近看的很多项目都是极其微弱的创新,本质是营销端的微创新和资本泡沫的堆砌。最后很多好像很火的品类,几百家创业公司都是那两三个代工厂代工的。

也就是说,世界上多这么一个项目少这么一个项目是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任何变化的。

显然,大环境上,深度创新的商业空间不多,好项目也不多。这是多么平庸的一个阶段啊。

但所有的伟大的出现,会提前告诉你吗?

会有神仙托梦给你说,赶紧爬起来做XX,因为他马上要爆了吗?

显然是不会出现的。

因为,但凡能够在事后证明是香饽饽的事情,都是当初又臭又硬的脏活。

标题01.jpg

时代的叩问

提问:为什么印度看似拥有巨大的人口红利,但没有复制出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答:细碎的原因有无数个。但从商业发展的角度,核心的原因是,其错误地选择了IT代工这样看似高溢价但是短链路的产业作为战略,错失了规模化带动人民脱贫的工业产业。

提问:英国工业革命与中国近代改革开放的核心一致点到底是什么?

答:本质是充分调动了农村生产力,以包括和类似于纺织业的行业为发展中心,实现了大规模脱贫,大规模生产与出口,构筑出第一级工业平台。从而不断进入高级的工业产品平台。

提问:为什么海外近20年虽有大量标杆企业,但鲜有大规模中产诞生的现象发生?

答:诸如微软,谷歌,Facebook,几乎都是短链路的产业。其估值万亿,但也只能带动少数数万直接相关员工致富。

 如果能够致富的产业,不断地更短链路,门槛更高,就会出现中产不断缩水,以及更多的人滑落下去的现象。而我们急切得需要一个长链路,核心技术要求很高,但链路上依然需要大规模用工,且门槛不那么高的产业。这才是时代的最强音。这才是真正的国之根本。

中国多一个做花里胡哨代工厂生产的产品,和少一个是无足轻重的。

资本真正能够构筑护城河的产业,必然出现在我上述的模型框架中。

标题02.jpg

那他到底是什么?

我举两个例子。

我想其中之一是新能源产业。新能源之争是未来一百年的世界标准与储能革命之争。

新能源汽车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体系的全面融合,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产业关联度高、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附加值大,产业链几乎覆盖所有的制造业,衍生出的汽车服务业覆盖了广大人群。

中国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国际第一梯队,一个强劲的汽车产业,会源源不断地向其他制造业部门输送优秀的理念、制度和人才,提升整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平。

从最近的各种政策面的消息,以及证券市场的表现来说,已经印证了。

那么很多朋友就会说,这都已经这么贵了!新能源的各种ETF离年内低点都已经涨了60-80%了。宁德时代离年内低点已经翻倍,现在有没有洼地?怎么找到下一个新能源板块?(近期有所回调)

最近我看到了一笔来自中金资本的投资,它所投资的这家农业企业,目前可以说是还在萌芽期,虽然他们已经做了接近十年。

他所属的行业就是融合了高科技的新农业。农业不止是民生和国家安全的事情。农业是可以做成真正的大经济平台的。农业不是傻土黑。

农业的一头是高科技,是种源之争,另一头是无限裂变的大消费,而中间长长的链条则是中国大地上无数农人的生计。

标题03.jpg

长期以来,农业给人的刻板印象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投资回报率相对较低的。但当新农业和新消费、大健康、新科技结合,足以提供一个产值数万亿的超级产业。

过去中国农业落后的是小农户分散生产经营模式,生产缺乏整体规划和协作,效率低下。而现在,农业技术的发展,规模化的经营,物流冷链的进步,加上中国在过去40多年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高,未来城市蓝领回流农村,他们熟悉技术、工具和网络,将成为新的职业农民。可以预见的是,新农业的发展空间跟城镇化几乎是一个量级的。

变量是红利,是机会所在。民以食为天,“新农业”赛道,无论是社会意义、还是商业价值,潜力都巨大无比,有前瞻性的资本和创业者早已开始入局。

今年3月,拼多多创始人黄铮辞任董事长,进入新农业领域,他在致股东信里说,“拼多多是农产品起家的,过去几年里拼多多对农业领域的贡献主要还是在流通领域。

通过提升流通领域效率,去中间补两头来让农民和消费者获益。但流通效率的提升毕竟不能从质上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也不能性质性的大幅提升身体健康水平。”他想做得更深更透,从源头重塑农业价值链,从农产品种子开始,在种植过程,种植方式上去改造当前的生产过程,进而提升农业的效率和质量。

近期,资本市场对于涉农企业的态度已有了大为转变的苗头,具有市场竞争力和消费属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正在成为资本市场的热点。5月份,主营东北大米的十月稻田完成了14.5亿元的B轮融资,与上一轮融资合计共17.5亿元,创造了国内近五年基础食材领域融资金额的最高纪录。

7月,国内农化科技巨头先正达集团正式通过了科创板上市受理,拟募集资金高达650亿元。根据行业人士判断,如果顺利上市,先正达将刷新科创板公司募资的最高纪录,有望成为2010年以来A股最大IPO募资额。这一消息不仅让先正达这家农业科技公司走红于市,也带动了其所在的农科板块股价集体大涨。

这一领域内的领先者,正在用极强的科研创新能力,提供从种源研发到消费市场、全产业链整合性专业服务,将过去限制农业规模化发展的产品标准化、食品安全、产销分离等问题一一解决。

如果说投资风险,你要看一家企业到底解决了行业内哪些过去无法解决的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的条分缕析、综合考虑,才有机会抓住一家高成长性、高利润的创新型农业企业。

最近我走访了一家非常有代表性的高科技农业企业 — 蓝美技术股份(下文简称蓝美科技),前不久它刚完成了新的一轮融资,由中金资本独家领投。

我跟中金资本的项目负责人聊了之后,了解到投资蓝美的逻辑在于,“蓝美股份除了沉淀十年自主研发出亩产超普通蓝莓品种2—3倍的蓝美1号种源外,还推出了一套完整的标准化种植方案,试图解决整个产业原来无法解决的问题,最终做到普惠蓝莓。

中国百姓,在未来可以有机会像吃香蕉苹果一样,随时随地享受蓝莓这种高营养的水果,不再因价格却步。而更有想象力的部分,还有以蓝美1号作为原料提取的蓝莓花青素,这将为中国消费品提供一个新的天然原料,它的潜力可以比肩养乐多将益生菌作为原料带入消费品市场,将使企业和消费者共同获益。

本文我将从传统农业长久以来存在四大痛点切入:

痛点一:农业竞争的核心,缺乏优质种源的研发投入;

痛点二:种植环节,难以做到生产和产品的标准化;

痛点三:储藏运输环节,损耗率高,滞销过期腐烂;

痛点四:流通环节,生产端与消费端双分散格局,供求不一致。

分析蓝美科技如何解决上述痛点,以此,阐述一家以研发驱动的高科技农业企业,所具有的无限延伸的市场潜力。

标题04.png

种源之争:解决优质种源痛点

农业,一样可以赚大钱。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能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农业战争的核心,在于优质的种源之争。

100多年前,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在中国长江流域的深山丛林里,寻找一种果子。这种果子在南方叫“羊桃”,在北方叫“狗枣”。

1910年,这种叫做“中国鹅莓”植物被带到了新西兰,在南半球第一次开花结果;1928年,它经过品种改良培育,成为一种广泛种植的水果;1952年,它首次从新西兰出口,有了一个以新西兰国鸟命名的名字“奇异果”;如今,它远销世界7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新西兰的“国果”。

现在,新西兰奇异果每年生产近8000万箱,占全球奇异果市场总销量的1/3,稳居第一宝座,产值高达250亿美元(将近1800亿人民币)。

奇异果已经成为新西兰的支柱产业,为当地的果农提供了可观的经济回报,新西兰果农每年靠着卖奇异果有百万元(人民币)的收入。近年来,奇异果在中国市场上供不应求,中国已成为奇异果第一大出口目的地。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中国四川陕西主要产区的果农却在为猕猴桃的销路发愁。而在价格上,奇异果的售价高达12-30元/个,中国土生猕猴桃的价格却只有4-8元/斤。

这中间这种巨大的落差,在于优质的种源之争。在这100多年里,新西兰不断的投入巨大的资金和技术来改良奇异果的品种,每年投入超过2.5亿元(人民币),专门用于奇异果科研,改良技术,开发新品种。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与国产猕猴桃相似的命运又开始在蓝莓身上重演。我国蓝莓主栽品种基本上来源国外,平均单产只有全球平均产量的1/3,本土蓝莓口感不如进口蓝莓,在价格上也有天壤之别。

不过这次,在相似的困局里,出现了一位破局者。

10多年前,蓝美科技的创始人杨曙方在一次机缘巧合的交谈中,看到了蓝莓这一片巨大的蓝海市场,他也了解到当时的蓝莓品种都从国外引进,本土适应性差,品种和栽培技术落后导致产量和品质低下。没有自主培育的优良品种,难以形成市场竞争力。

2010年,曾经从事IT行业的企业家杨曙方开始二次创业,他在诸暨成立了蓝美科技,先后投入近7000万元的科研资金,专门做适合本土种植的蓝莓品种研发。

人工选择加速了自然突变的过程,在基因的不断重组中,有几率产生不同的植株,品种研发99%靠运气,1%靠坚持和投入,但99%的运气是建立在1%的坚持之上的。研发团队从世界各地收集160多个父本和母本品种,再通过杂交、大田选育,进行了上万次的杂交培育,十年时间研发出213个蓝莓品种。

2012年,蓝美和与中科院南京植物研究所合作,研发出了“蓝美1号”,这是中国第一个自主培育的本土优质蓝莓国家良种。

“蓝美1号”作为中国唯一一个蓝莓国家良种,有哪些优良特性?

1、品种抗性强叠,降低了种植风险。“蓝美1号”存活率可达95%以上,抗灾害气候能力强,挂果能力强。

2、栽培受地势和土壤深度影响较小,在酸性土壤上几乎不需要进行土壤改良,管理成本低。成熟期较为一致,可集中半机械或机械采摘,降低人工成本。

3、“蓝美1号”最显著的特性在于高产,传统蓝莓品种亩产在1000-2000斤左右,“蓝美1号”亩产可达2000-5000斤,几乎达到了翻倍的产量。

由于“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适性广泛、种植容易、丰产稳产”的优良特性,“蓝美1号”适宜在我国多种不同生态区域进行种植,已在全国9个省,50余个县实现产业化种植,落地17万亩种植面积。目前,蓝美科技每年仍在投入大量资金对蓝莓品种进行改良研发。

标题05.jpg

种植环节:解决产品标准化的痛点

传统农业的一大弱点就是粗放式管理,依靠个人经验,没有系统和可量化的指导标准,导致产量和品质的极不稳定,无法打造一定量级的可复制的产品。部分产品还涉及到农药残留问题,尤其是前几年国内食品行业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向中国的农产品产业链提出了严重的警告。

虽然国家一直提倡农业的现代化、标准化、产业化,但标准化的复杂程度一直存在许多痛点。农产品的生长是一种生物过程,很难进行人为管控,只有在产业里深耕到底的科技研发型企业,才有能力做全国不同地域、不同气候土壤条件等多重指标的监测及调整,把控整个种植环节的细枝末节。

蓝美科技从源头把控生产环节,和袁隆平的土壤团队合作,在肥料、土壤改良方面取得突破,为果农提供全面服务和科学管理,包括土壤检测、技术服务、人员培训、肥药供应、果蝇防治、设施安装等生产服务。标准化种植不仅提高产量,也能够保证各地种出来的“蓝美1号”品质上的极大相似度。

标准化种植也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基础,“蓝美1号”由于品种本身的抗病虫性,更加天然安全,上次我去种植基地的时候就是摘了果子直接吃的。

在采摘环节,大型自动化采摘设备,只适合在平地作业,而蓝莓果树大多生长在山坡上。为此,蓝美科技研发出了适合低丘缓坡的半自动化采摘设备,大大提高了蓝莓采摘效率,降低了采摘人工成本。

产地和种植是农业最初始的环节,种植管理的规范性决定了农产品的品质。蓝美科技在交易环节的前端,解决了农产品标准化程度过低,导致交易成本居高不下这一痛点,为规模化交易打下了基础。

标题06.jpg

储藏运输环节:解决高损耗的痛点

农产品区别于工业产品的最大特征是鲜活性,储藏环节损失不是一个小数字。即使是粮食这样的耐藏型农产品,储藏环节的损失也在8%-10%。水果从田间地头到长途贩运再到市场再到消费者手里,正常损耗一般在30%左右。水果含水量高,运输过程中失水是常事,不仅重量下降,而且品相变坏。

农业的供应是刚性的,本土的蓝莓鲜果往往在3月-8月集中上市,很容易滞销,价格一路走低,蓝莓的货架期不长,过期很快会腐烂。

为了解决蓝莓在储藏运输环节的高损耗问题,蓝美科技研发出了“冻转鲜”技术,它采用完全成熟的蓝莓,经过预冷、筛选、清洗、检验等21道工序,并通过零下38°C超低温灭活抑菌技术加工而成,极大程度上保持了蓝莓的原有风味及营养成分。

这一技术将原本集中在几个月供应的蓝莓产量,完好无损地储存下来,再供应到一年中其他月份里。而且由于“蓝美1号”品种本身的优良特性,果粉较厚,耐储运性强,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很低。

同时蓝美科技与顺丰冷链签订最高规格的冷链运输协议,全程运输温度保持在-18°C,极大程度保持其口感、及营养,让所有消费者一年四季、随时随地享用到高质量、高营养、最佳口味的蓝莓。

标题07.jpg

流通环节:解决生产端与消费端双分散的痛点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都是生产端与消费端的双分散的格局。小农户分散经营,导致土地不集中、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产销分离,造成我国传统农业中间环节过多、信息不对称、生产不足或过剩等问题。

只有将分散的产量实现整合,重塑从生产、加工、销售的整个产业链,将各个环节上的资源进行有效对接和整合,才能避免农户盲目种植,无序竞争,把千家万户与大市场联系起来,实现规模效益。

蓝美科技承担起了专业的第三方服务商角色,成为生产端和消费端的聚合者。一方面,与农户签署“蓝美1号”保障保底收购合同,让农民安心搞好种植,旱涝保收。另一方面,把回收的蓝莓集中对接各大鲜果电商渠道,或进行深加工,制作成各种衍生品,与消费品牌企业合作,拓宽蓝莓的应用品类和食用方法。

由于极强的品控能力和稳定的产量供应,同仁堂、国药、百草味、鲜丰、香飘飘、统一、良品铺子等品牌企业纷纷与蓝美达成合作,比如你吃的每日坚果的蓝莓果干,你在甜品店吃到的蓝莓蛋糕,你去奶茶店喝到的蓝莓饮品等等,这背后是从田间到餐桌,整条链路上无数人的辛勤劳动,是商业运营各个环节的通力合作,是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

2016年,杨曙方带着“蓝美1号”去往日本,参加一个行业展会。这个蓝莓新品种,吸引了一位花青素领域科研专家杨雪峰的注意,具有相似科研态度的俩人一拍即合,当即开始了“蓝美1号”花青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历时三年,2019年,他们成功在“蓝美1号”中提取了花青素,其花青素的纯度已高达40%以上,营养成分和纯度远超世界级的36%的药用标准。2021年4月,上线“蓝美1号”蓝莓花青素全新产品。

从一年四季可买到的水果,到品类多样的加工品,再到药食同源的保健食品,“蓝美1号”的应用边界还在无限延伸。

这都离不开蓝美科技在种源研发、种植方案、深加工技术研发、花青素提纯等方面的重要驱动组成,而它所构筑起来的核心壁垒就好像新能源汽车上的各个重要组成部件,推动着整个产业往更深远的方向前进着。

标题08.jpg.png

全产业链模式的“T”形布局

杨曙方说,“成功的因素多种多样,但最主要的,我觉得是科研和创新。”过去你很难想象,科研能力会是一家农业企业的基因,也正因如此,新一代的农业企业能编制起一张相对较大、比较完整、链路又很长的产业链网,连接起千亿消费市场。

至此,蓝美科技解决了优质种源研发、标准化程度低、储运高损耗、产销分离这四大痛点,从一家蓝莓种植企业,跻身为一家具有极高技术性壁垒、从科技种业到大健康领域的产业链企业,它逐渐形成了自己全产业模式的“T”形布局。

“—”代表着产业生态的覆盖规模,一个从苗木、种植、深加工到大健康的全产业链。“|”则预示着产业服务的专业深度,在苗木环节,用持续高投入的研发能力提供适宜本土种植、高产的优良种源。在种植环节,提供包括肥料土壤改良、果蝇防治、技术培训、生产托管、保底收购、机械采摘等生产服务。 

在加工环节,提供蓝莓衍生品加工技术、配方及代加工等服务。在销售环节,提供“蓝美1号”保底收购、鲜果批发合作渠道、消费品牌企业合作、休闲采摘方案等服务。

这张“T”形产业链网上,是中国大地上无数蓝莓果农的辛勤劳作,是科研技术人员数十年如一日的专注研发,是更多国人尝到这种酸甜可口、营养丰富的水果及其衍生产品。

2020年,中国健康食品行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正在成为全球最庞大的营养健康食品消费市场。功能性和天然性产品占据健康食品市场主体,并带动市场持续增长。

“蓝美1号”花青素在纯度和营养上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而纯度超过36%的蓝莓花青素具有抗衰老、抗氧化、护肝和抗炎症的显性效果,可应用在护肤品、化妆品 、医疗健康、功能食品领域,相当于锂电之于电池、玻尿酸之于医美,“蓝美1号”花青素会成为消费品企业争相合作的新原料。

同时,“蓝美1号”花青素对于老年退行性疾病有极大的友好型和普适性,蓝美科技正在与几大药食品企业共同研发适于国人体质的营养食品、保健品,在后疫情时代,用食品营养化为国人的健康而努力。

09.jpg.png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十几户农民冒着“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危险,签下秘密协议,搞起了“包产到户”。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著名的75号文件,对包产到户的形式予以肯定,广大农村地区迅速摘掉贫困落后的帽子、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

中国是一个绵延千年的农业大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不仅吃苦耐劳,也充满智慧和勇气。而今,历史正在翻开新的一页。

在此,我想起了许倬云先生在《万古江河》一书中的话:在数千年的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上,我所看到的十分有限,正如渚岸望江,有时看到波涛汹涌,有时看到平川缓流,终究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

而在中国的商业文明中,我所看到的更为有限。历代商业文明的发展从不是一帆风顺,但终究遵循着螺旋向上的发展渐进。

正如文首所说,伴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性机遇,会有一批蓝美科技这样的高科技农业因此而崛起,意味着一个崭新的时代到来了。

而蓝美的背后,是更多的奋斗在农业创新领域的企业家和科学家,是无数普通的农人和他们的家庭,他们散落在长江黄河的两岸,他们耕种在中华大地的角落。他们终究编织出一张新的网,这张基于农业创新的供应网。是继高速公路,高铁和轻工业产业集群后,中华大地上出现的又一划时代的平台。


<end>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