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妆品牌的生死门槛|创始人必知15大行业真相

转载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1-07-20

置顶关注HBG品牌研究院

最系统的品牌方法论,最专业的品牌精英圈


在过去的【HBG系统品牌课】中,有许多创始人、投资人提到彩妆行业,都可能觉得彩妆行业也和其他消费品行业差不多低门槛,只要有资金、有流量、然后招人、找OEM厂就可以开干了。


但,一次两次卖点货、冲点量没问题,问题是如何去做一个彩妆品牌,如何去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品牌增长,如何延续这个品牌的生命周期?


美妆赛道看似门槛低,谁都可以进入,但它并非是一个各领风骚三五年的品类。在过去的【HBG系统品牌课】中,经常收到创始人团队咨询有关美妆品牌的问题。


1. 美妆行业有进入门槛吗?


2. 影响美妆品牌生命周期的因素有哪些?


3. 这些因素当中谁最致命?


......


针对如上疑问,分享麦青Mandy@HBG院长在过去课程中、企业内训中提到的15个关于美妆品牌的行业真相,供各位同仁参考。


1. 美妆远比护肤品或者其他日用消费品的SKU数量多,品类众多,且生产技术与工艺门槛更高,最关键的是研发门槛太高——因为彩妆的研发不仅只是表面的色彩而已,还要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时尚敏锐度、以及文化洞察,同时还要具备基础色彩理论知识、甚至牵涉色彩大数据科学。


2. 彩妆的配方只是一个层面,包装是另一个难题——因为美妆品类太多,SKU太多,配方与包装的适配度要求比一般护肤品等要高,且精密化要求也高,以及同样涉及到审美、色彩科学等,彩妆包材的“坑”相当之多。如果没有自己专门的产品团队,就只能依赖于OEM厂去提供样品,或者听网红达人化妆师只言片语的经验去选品,当然更多是靠抄袭。


3.从拉新的内容角度而言,美妆面临一个特殊的拉新门槛,就是很难像护肤品一样只讲功效、讲成分、讲背书等就能拉新,还必须要把“色彩”故事讲清楚。这就非常难了,因为本身产品如果并非原创,靠抄袭照搬,自己都没搞明白为什么做这个色彩,就很难给消费者讲清楚“色彩”故事,则只能又回到推销护肤品的老路上去——靠营销成分和科技、包装和概念,来抵消对于“色彩”的不专业。


4. 美妆行业的复购率一直被投资界诟病。坦诚讲,其实跨行业去比较复购率本身就是一个比较“书面化”的逻辑,除非你是熟悉每个行业且在投资每个行业,否则如果是专注一个行业,就不太会有这类不切实际的书面化幻想。


5. 在同一个行业当中,复购情况都是大致相似的,不存在特立独行的高复购品牌。但确实也有一些技巧方法去“稍微”提升复购率,比如做“相对高复购率”的细分品类、比如加强“低复购细分品类”的创新频率等等。


6. 和其他消费品行业类似,彩妆也是依赖于渠道大渗透的品类。当下传统电商渠道和线下渠道对于新彩妆品牌而言,都面临高成本、低效率、低渗透率等挑战。不同渠道对于产品的需求是不同的,如何去为不同渠道定制化彩妆产品,也对毫无经验的新品牌而言是个巨大的挑战。


7. 所有门槛的背后,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门槛。中国彩妆市场发展时间远远晚于护肤,极度匮乏专业彩妆人才,尤其是熟悉整个产业链,且实战经验丰富的人才。


8. 彩妆对比护肤品而言,更依赖产品创新,因为是和时尚挂钩,每一季的色彩潮流趋势,要求彩妆必须要跟紧色彩趋势;同时彩妆用户对于不同色彩的需求是不同的,千人千色需求,导致彩妆对于同一个产品,就要去创新不同的色彩。


一旦停止创新,彩妆品牌就很难有增量,仅仅靠老品来吃老本,对于彩妆品牌而言是相当危险的。


9. 品牌力这个词听起来很虚,但在实战当中却是被广泛提及的一个万金油词汇,许多同行都会混淆品牌力和其他因素,或者错误的将大渗透问题归结为品牌力问题。大渗透虽然是提升品牌力的必要条件,但却并非充分条件。品牌力的塑造,除了大渗透之外,还要有自成系统的品牌塑造方法。


10. 品牌力是一个结果,而非一个原因。品牌力代表的往往是消费者认知。


11. 影响彩妆品牌生死的因素,其实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品牌,影响程度不一样。当然,也和其他消费者行业类似,只是彩妆行业有一定的特殊性。


12. 品牌创立初期,影响生死关键的,可能更多是【大渗透】的效率。因为创立初期最重要的是先要活下来,先要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生意模型与路径是可行的。


在这个阶段,小规模测试、小规模的渗透,都是测试的必经之路,测试的目的在于帮助打磨产品、打磨营销模式、打磨渠道模式。


13.不只是彩妆行业,任何品牌,一旦停止大渗透,就很快面临销量反弹沉底的惨痛现实,短暂性的中止大渗透,还可以依靠“品牌力”强撑一段时间,但长久下去必然会逐步销声匿迹。当下国内飞速崛起的新锐彩妆品牌,无不是因为疯狂大渗透而刺激的飞速增长,没有大渗透,只有拼效率,是很难维持一个品牌的持续增长。


14. 生意敏锐度至关重要,因为做品牌不是阳春白雪而已,归根结底还是一门生意,抛开生意谈品牌就会陷入纸上谈兵,但过于注重生意而忽略品牌则很可能饮鸩止渴。


15. 品牌都有生命周期,无论是出于客观原因,还是主观原因,当有了下滑趋向时,这时候决定生死的更多就真的是管理者和人才团队了。因为品牌在前面的发展阶段当中,处于上升期,即便有一些人员问题,在短时间内也很难有太大影响,而且也更容易招募到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加入,迅速解决团队问题。


-END-


在3000年中国美妆行业发展历程中,其实不乏基业长青的品牌,并且有不同的商业模式及管理模式,在即将进行的《HBG品牌公开课》中,麦青Mandy@HBG院长将围绕《中国3000年美妆文化演变史&品牌变迁史》这一专业话题,从品牌底层逻辑入手,对中国3000年美妆文化及美妆行业展开深度、实战、系统解析。

 

HBG品牌公开课

课程预告

《中国3000年美妆文化演变史&品牌变迁史》



课程面向

美妆品牌创始人/合伙人/CEO/CMO/COO等品牌管理者,以及品牌营销、渠道、供应链、研发、创意设计等操盘一线的实战派同行,以及想要学习了解美妆行业的同仁们。


往期HBG课程学员

扫码联系可可,发送“入群”


立即加入HBG校友会

0元畅听全年品牌公开课!

校友优先享受企业内训

联系可可发【内训】了解详情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