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媒体们,别再培养“无脑”用户了!

举报 2018-06-13

1528803446259038.jpg

来源:媒介360
原标题:内容背后的真相探寻:无脑比无聊更可怕

最近,媒体有点忙。前有抖音和腾讯你来我往几十回合的抖腾大战,从商业互喷到互相封杀,互联网上口水战四起。后有崔永元以一己之力撕开娱乐圈逃税案,从范冰冰冯小刚到杨子黄圣依,但转眼又道歉平息事端……媒体界大戏一出接连一出,看得吃瓜群众一脸懵逼。

眼下,用户有点忙。刷不完的短视频、朋友圈……大量时间被信息流瓜分挤占,各式奇趣吸睛的消息如洪水猛兽般冲垮人性的堤坝,人的判断力和自制力一再刷新底线。无聊可怕,而更可怕的是无脑,是无选择的全然吸收。我们,不再追求真相和真理。我们,只是一群情绪动物。


媒体:你给世界带来的是什么?

1、名人撕逼的擂台,观众云里雾里

在崔永元和范冰冰冯小刚等人的撕逼战中,观众们没看到一点点正义。

最近 “崔永元炮轰范冰冰”的消息冲上了热搜。原因是崔永元今昨两天,在微博上发布了范冰冰的演艺合同的详细内容。还出言形容范冰冰“你不用表演,你是真烂”,言语中充满了鄙夷。

 内容背后的真相探寻:无脑比无聊更可怕!

崔永元开撕的原因是:2004年冯小刚的电影《手机》,被认为影射当时任职央视《实话实说》栏目主持人崔永元,电影讲述了严守一出轨、离婚的一系列故事。《手机》一上映,不少人把崔永元代入角色,舆论沸沸扬扬,最后崔永元还发表了万字文章炮轰这部电影,更直接和冯小刚刘震云结了梁子。

但过了几天,画风突然一转,有传闻说小崔向范冰冰道歉了,说6月3日晚,崔永元在最新采访中向范冰冰致歉,在记者的求证下,崔永元明确表示,“4天6000万片酬合同”涉事明星并非范冰冰,涉案金额也远超目前曝光金额的十倍以上。

内容背后的真相探寻:无脑比无聊更可怕!

内幕你揭不揭,它早在那里,黑不拉几。一场揭开内幕的战役,如果不是维护自身利益,如果不是演变成撕逼,那本该是正义的。只是在这场撕逼战中,观众们并没有得到实情和真相,没有看到一点点的正义,观众像极了一群被媒体耍弄的猴子。


2、什么都可以拿来恶搞,擦枪走火

5月中旬,新浪微博、爱奇艺、今日头条、腾讯微信公众号、知乎、优酷等平台相继宣布下架“暴走漫画”相关视频,并对其账户进行封禁,其官网也被限制访问。

曾经拥有百万粉丝、深受学生群体欢迎的“暴走漫画”为何一夜间众叛亲离,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呢?

5月8日,“暴走漫画”在今日头条等平台发布了一段58秒长,含有侮辱董存瑞烈士和叶挺烈士内容的短视频,其中含有对烈士侮辱性质的台词。

 内容背后的真相探寻:无脑比无聊更可怕!

本来好好的搞漫画,也是没问题的。然而为了搞噱头吸引眼球,非要把矛头对准英雄烈士们, 这不找死吗?英雄烈士们在革命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抛头颅洒热血,舍身赴义保家卫国,方才有了现在的和平幸福生活,如今王尼玛们却搬起石头砸烈士的碑,致《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于不顾,不被惩罚才怪。


3、消费情绪,媒体进入剧变的“动乱时代”

最近腾讯视频的自制明星养成类综艺节目《创造101》,成为众多年轻群体和互联网新媒体人的关注。就算你不怎么看综艺节目,但是你至少被人安利过“王菊”了。

 内容背后的真相探寻:无脑比无聊更可怕!

但王菊的走红,与其说是她的个人魅力所致,不如说是网民在社交媒体上寻求的一场狂欢。毕竟现在讨论度最高的,不是她这个人,而是她的粉丝以及各种土味表情包和文案。这是一场荒诞的审“丑”狂欢,甚至可以说是暗合互联网营销规律的一种必然。

如今,在技术革命、商业利益以及话语权平权化多股力量的席卷之下,全球媒体业正在进入急遽变化的“动乱时代”。

 内容背后的真相探寻:无脑比无聊更可怕!

在社交媒体上,人们像接力棒一样,将愤怒的情绪不断传给家人、朋友和陌生人。江歌案、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杭州保姆纵火案、山东辱母杀人案、榆林产妇坠楼案、李文星误入传销死亡案、章莹颖失踪案,每一个突发事件被爆出伊始,无一不是情绪泛滥,谣言遍传,真相缺失,凸显媒体的尴尬。

大家关注的是情绪,是立场,而事实本身的供给少了。


用户:媒体控制下的无脑人

1、娱乐至死,被垃圾节目占据大量时间

无时无刻看视频,已经成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最终成为娱乐至死的物种。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地铁上,因为过于聚精会神看节目,错过站?在过马路时,低头看视频节目,差点被车撞?在吃饭时,沉迷于看视频,导致一顿饭吃了几个小时?睡觉前,原想打开节目助眠,不知不觉看到了天亮?

 内容背后的真相探寻:无脑比无聊更可怕!

大概从2014年,大量的综艺节目开始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之中,各种的真人秀挑战、访谈、搞笑节目玲琅满目。每年数百档的综艺节目,用户的时间已经不够用了。

再加上这些节目内容只是停留在娱乐和狗血层面,没有更深刻的精神内涵和价值意义,导致用户时间被这些过度娱乐化的“垃圾节目”占据,每天只剩浅显的欢声笑语。


2、猎奇成瘾,沉迷定制推送信息流无法自拔

高考刚结束,网上就开始疯传一个段子:抖音、王者荣耀、吃鸡导致高考失利,家长们口诛笔伐……

内容背后的真相探寻:无脑比无聊更可怕!

内容背后的真相探寻:无脑比无聊更可怕!

内容背后的真相探寻:无脑比无聊更可怕!

内容背后的真相探寻:无脑比无聊更可怕!

这些信息推荐平台让用户上瘾的秘密,在于它的推荐算法,即平台总能猜到用户喜欢看什么,比用户还懂自己。

虽然我们一直在批判信息推荐平台,内容标题党、色情、低俗、狗血云云,然而,正是这些套路能够吸引用户的不断点击,智能算法才会持续向用户推荐,形成循环系统。

 内容背后的真相探寻:无脑比无聊更可怕!

当下一个常见的场景是,人们正捧着手机,对着短视频APP,摇晃在地铁、公交车、人行道、餐桌、沙发和厕所,跟着“猎奇、搞怪、高萌”内容傻傻发笑。


3、人性决堤,缺失判断力和自制力

生活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娱乐触手可及,诱惑无处不在,人们越来越沉迷于感官愉悦,耗费大量时间在声色犬马上,导致人性决堤。

在持续长期的浅娱乐刺激下,人类的大脑,很可能发生神经变化,部分思考功能甚至会萎缩和退化。

 内容背后的真相探寻:无脑比无聊更可怕!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已经变成巴普洛夫的狗。消息提示触发了强大的刺激,让我们强迫症似得去查看智能手机。看完信息,又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实际上,真正有价值和有趣的信息,并不多见,期待和落差太大。

如果我们持续放任自流,缺乏主观的判断和自制,最终将成为媒体控制下的无脑人。


媒体、品牌,别再培养“无脑”用户了!

在社会批判学家尼尔·波兹曼看来,电视和网络媒介之下,一切都以娱乐的方式呈现;人类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最终成为娱乐至死的物种。

如果说30年是电视娱乐的时代,那么30年后的今天,波兹曼的担心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面对着这样的现实,我们能够呼吁的就是“媒体、品牌,别再培养“无脑”用户了!”


1、媒体请重视内容建设,多点价值观

在当下浮躁的媒体传播环境下,很多媒体为了追求收视、流量以及关注度,而忽略了媒体产品本身的初衷。有些互联网平台,依靠算法能够实现对用户需求的精准分析,分发内容带来大量流量,但是算法不能有效监管分发的内容,依赖算法构建的平台只能是“没有态度的”平台。

 内容背后的真相探寻:无脑比无聊更可怕!

在没有价值观导向的媒体传播行为中,效率越高的传播危害越大。作为有着影响力的媒体平台,内容产品具有非常强的外部性,更要通过媒体自身的实践去创造强价值观势能,从精神层面去影响和引领用户。建立在共同价值观基础之上,媒体品牌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才会坚固、可持续以及真正的相互吸引。


2、追话题、蹭热点?有情感的品牌才更有价值

追社会热点话题,借势轰动事件进行营销,是许多品牌在网络营销上所共用的方法。虽然不能否认跟风般的追热点,借势营销的确有效果,而且效果要比按部就班的营销来得快,但也绝不能什么热点都追,什么事件都借势。

品牌帮助消费者最终获得的是自我实现,而不再是名牌时代的自我标榜。所以对品牌来说,需要思考的是:要做一个真正有影响力的,有传承性的可以长期存在的品牌背后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价值观的影响力如何才能够持久地传达下去?

现在中国有很多新的互联网品牌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式快速获得知名度,但是这个知名度是不是真正可以成为一种号召力,进而成为一种持久的影响力,是特别需要考虑的。

Nike一直以来向普罗大众传达的就是Just do it!的体育竞技精神,是勇于挑战自我不言败的坚持精神。

 内容背后的真相探寻:无脑比无聊更可怕!

Apple,从它的产品设计到客户的体验都体现了一种简约至上,禅学之。对它的消费者来说,虽然果粉不一定是产品拥有者,但是这也丝毫不影响他们欣赏和赞许它的设计感和价值观。


用户,请多些觉察,以“有脑”状态看东西

咪蒙曾说过“内容必须写的简单粗暴。因为读者不需要思考,只需要站队。”

的确,她说的没错。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有脑”读者急剧收缩的时代。

“有脑”读者不会只挑一些简短的内容来阅读,因为有很多问题并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的;会尽量避免片段式的阅读,简短的内容会让人自以为懂了,但其实懂的只是皮毛,根本未能深入问题的核心;不会要求文章要有娱乐性质,因为娱乐是没有内容的,娱乐的目标不是深入讨论某个话题,而是借着某个话题来哗众取宠。

而目前,那些无底线、无节操只为搏眼球的内容盛行,导致谣言被奉为真理广泛传播。说到底,还是“无脑”读者的缺失判断力和自制力。

都说现在是“知识付费”时代,一些“爱学习”的用户为了脱离愚昧读者的范围而去假装思考。但是三到五分钟的音频,一两千字的文章,又能算上什么“知识”?

 内容背后的真相探寻:无脑比无聊更可怕!

因为它们并不成体系,也无法在你的工作学习中发挥创造力和联想力。这些零零散落的碎片化内容只能带来短暂的满足,实则是尼尔·波兹曼所描述的“娱乐至死”的年代中娱乐的另一种方式罢了。

当然也可以说是环境因素使然,媒介载体从纸质读物变成电子设备之后,用户多年以来的阅读习惯也被打破。一个媒体平台想要获得更多的关注必须迁就这种习惯,甚至一些知名学术期刊的内容想在微信公众号上的呈现时,也是会对文章进行内容简单化、用便于阅读的形式呈现给用户。最终导致淡化严谨的逻辑推导和论证,文章也丢失了最有价值的启发性。

 内容背后的真相探寻:无脑比无聊更可怕!

所以建议可以适度回归以文字为载体的纸质读物,因为在纸质阅读时代人类创造了大量的经典文本。这些文本以文字为主要信息载体,以纸张为主要物质载体,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当代人仍然能通过阅读它们激发思维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另外,提醒用户们,请多些觉察,以“有脑”状态看东西。认知自己和社会,可以让你重拾判断力和提高智商。当你处于这个娱乐世界之中,思考更为必须和有意义。

结语

我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但碎片化的有毒信息足以毁灭人生。互联网平台、媒体、品牌等等,都在为了自身的商业目的、用户活跃度和KPI,在海量制造让人上瘾的内容。如果用户没有判断力和自制力,一味沉迷于感官声色,参与到这场“娱乐至死”狂欢中,最终承受惨痛代价的只是自己。

警惕,无脑比无聊更可怕!

经授权转载至数英,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作者公众号: 媒介360(imedia360)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2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