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货也想赢麻一次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1-05-13


这是半佛仙人的第570篇原创


1

这年头支持国货这四个字大家都会说,但如果你真的去尝试过全部使用国货,你会发现一个问题。


你愿意掏钱,国货也足够给力,但你的筛选成本会变高。


讲白了就是,很难找到匹配自己需求的国货。


注意,不是“没有”,更不是“贵”,而是“找不到”。


事实上国货品牌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汽车、家电、手机,甚至在很多领域,国货已经将许多国外品牌打得溃不成军。


但在大众消费市场上,比如服装美妆,国货品牌却总是给人一种“差一点”的感觉。


大家都知道国货有很多,但能够看到的只有顶端的那么几个。


想要买件衣服换掉自己衣柜里的快时尚和那些习惯性戏耍消费者的外国奢侈品,但同等级的衣服、奢侈品在国货里只能想起那么一个两个。


这就导致一个很魔幻的现实:消费者热情满满想要支持国货,国货各方面都做到极致想要获取消费者,但双方却无法对接上。


因为许多国货和消费者中间差了一步,这一步叫“看见”。


2

国货的品质当然不差。


许多人会把国货品牌简单的跟过去的“山寨”混为一谈,以为所谓的国货转正,是一开始做仿制品的企业慢慢转正。


错了。


所谓的“国货转正”,其实是“代工厂转正”。


国内许多的国货品牌实际上是代工厂自营品牌。


人家原本就是顶级代工厂,帮国外大牌做代工,做的就是正品,只不过贴的是别人的标签,品牌吃肉,代工厂喝汤。


以箱包鞋服为代表的大众消费品,是没有技术壁垒的。


数十年的代工生涯中,国内厂商早已经掌握了相关技术。


“国货转正”就是这些本来做代工的企业,开始自立门户自己做品牌。


人家原本做的就是正品,质量从来不差。


甚至于很多的国货品牌质量比自家的代工产品质量更好。


为什么?


因为这个产品贴的是自家的标签,有锅自己背,所以要给它堆最好的料,做最严格的把控。


其次,质量不过硬,怎么跟那些在营销宣传上占据优势的国外品牌同台对打?


所以大多数的国货品牌在质量上已经不构成任何问题,甚至可以说是质量的保证。


这个事实在互联网上正在日渐成为一种“全民共识”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3

但问题来了,你产品做得好,消费者也需要,但不代表你过的好。


因为消费者知道,但看不到。


消费者花钱,就是想快速体验被满足的感觉,骂是态度,买是生活。


很多人在被国外品牌气得半死之后,回过头还是只能去买外国牌子。


我看不到好的平替,怎么买?


你天天网上冲浪,关心互联网经济和各类品牌,你当然知道国货在崛起,国货不比外国品牌差,但你能在消费前刚好想起来一堆国货品牌吗?


不一定,你或许知道几个做得比较好的,但大多数国货品牌你依然看过就忘,因为认知不够深刻。


而即便是有记得住的牌子,你也不会永远只消费那几个,像衣服这种日常消费品大家都不会只买那固定的几件。


这还是一个经常上网,有一定知识储备量,比较熟悉当前国货市场的人。


换做一般消费者,一说到国货直觉上仍然停留在“低端”的认知之中,然后转头就去当地商场最大的几家店去消费去了。


这很现实,也很无奈。


国货品牌缺的东西,直白的讲就是一个被消费者“看见”的机会。


展开来讲的话,其实是一套完整的营销体系以及与之匹配的消费场景和销售渠道。


这套机制,才是国外品牌多年致胜的法宝。


让你看到我,让你买得到我。


任何消费品的核心竞争力都是渠道,渠道,渠道。


4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先了解问题由何产生。


为什么国产品牌无法被“看见”?


渠道确实当然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对营销和品牌的理解不足”。


许多传统国货品牌大多做代工起家,特别是做消费领域的企业开始做品牌的时间基本都集中在近十年左右。


在短时间内够快速成长起来,自然产品很强,不强的都死了。


但短时间内快速成长起来的企业,更需要强有力的营销策略来支持。


不信想想那些国外大牌们,进入国内市场时是怎么样的开局?


在进入国内之前他们就已经打拼了几十年,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品牌形象,以及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进入国内时又带着大把钞票,一进来就快速复制自己在国外的成功经验,集中精力砸钱做营销,君不见早些年各大城市中心最大的广告牌都是被外国品牌包圆了的。


为什么?


因为这种方式在国外被证实过,在短时间砸钱砸穿用户认知。


属于高维打低维。


而新兴的国产品牌呢?


以前都是老老实实做代工,自己专研产品的作品,就没多少营销经验,从头开始做营销,必然会遇到巨量的问题。


最大的成本是试错,但不试连机会都没有。


电视广告、信息流、开屏页、KOL带货,随着现代营销体系的发展,具体营销渠道花目繁多,如何选择合适的营销渠道,如何把有限的人力和预算用到正确的地方,这些都是需要积累的。


而一个新的品牌,都需要一个一个去尝试,一个不行换下一个,下一个不行再换下一个。


这些都是时间和成本的。


其中时间是最重要的,比钱重要。


所以很多品牌,你以为是他们不够努力挤不到你面前。


但其实能够被作为消费者的你看到的国货品牌,不是极为幸运的踩中大众痛点押对风口快速起飞的幸运儿,就是已经有了足够积累的头部大佬。


5

要让新的国产品牌能够被消费者“看见”,解决方案有且只有一个:一套完整可复制可溯源的营销体系。


但建立一套完整且可复制的营销体系,往往需要通过大量的金钱、时间和人员进行试错才能获取。


这属于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矛盾。


在近几年,形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就拿护肤品来说,去年天猫618活动中,一直被国际大牌牢牢占据的护肤市场,就有完美日记、花西子、玉泽等国货品牌突围上榜,其中玉泽GMV暴涨15倍。


在这之中,花西子成立仅仅3年。


2017年创立的花西子,2019年全年在阿里平台上的销售额已经超过12亿;


首次参加天猫双11活动的花西子销售额便成功破亿,成为国货美妆中名副其实的黑马,在没有线下铺店的情况下依旧表现惊人。


有人说花西子的惊人成长是占了电商的红利。


不对,花西子其实就是在电商扶持下成长起来的产物。


类似花西子这样在天猫中崛起的品牌,近几年纷纷进入消费者的视野中。


随着国内互联网以及电商的发展,像天猫这种电商成了销售和流量的集中地,也成了大量新品牌的孵化地。


流量大量集中意味着营销成本被压到很低,同时因前期帮助、孵化了大量新品牌的电商,天猫也掌握了一套在经由品牌试错下形成的营销体系,使得其成为了国货品牌快速抹平营销代差的途径之一。


这也是近几年国货们纷纷选择入驻天猫的原因。


作为一个流量和销售的聚合体,在天猫投入由于离销售更近,带来的是ROI的确定性更高。


ROI的高确定性,以及长期的品牌运营孵化经验,让品牌在进行营销的时候能够快速试错且快速变现,从而让品牌“被用户看见”所需要的时间被高效的缩短。


简单的来说就是,你在天猫上做营销,由于和销售之间的链路足够短,数据反馈及时且可以溯源,同时平台能够提供尽可能适合你的策略,而且这些策略都经过大量品牌的前期投入反复验证过。


而许多的站外营销,需要你自己前期大量投入,花费许多成本去进行前期试错,且投放之后,常常找不到数据与销售之间的关联,不确定性和不可溯源性极强,投放投得跟撞大运一样。


因此,天猫的现成经验、高确定性在许多品牌眼中就成了一种竞争力。


同时,由于天猫较高的平台调性,对国货的扶持,使得国货品牌能够通过平台赋能为品牌自身塑造品牌感。


但更重要的是,随着消费者对国货品牌的信心增强,强力支持国货的天猫成为了国货市场的引领者。


6

2017年5月,国务院正式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次年,天猫跟进,上线新国货大赏专题活动,为国货品牌发声。


经过四年连续不断的投入,天猫510新国货大赏成为了国货品牌成长的主要IP之一。


而得到认可的原因,是它真的在国货品牌的发展中起到了推动作用,用销售和传播让国货品牌感受到了他们的实力。


销售上,《天猫510新国货大赏》以新品策略为主,只推“创新”、“有附加价值”的产品。


因为新品承担的不单只是自身的销售,也是通过自身的吸引力带动用户关注,打出“品牌质感”。


只有超越现有市场产品的新品,才能引起消费者关注,只有新的创新点,用户没见过的卖点才能引发关注从而带来流量。


天猫的匹配机制会进行产品与用户的匹配。


当这些新品扎堆出现时,不同用户被不同产品吸引,成为基础流量,并因兴趣、偶然等因素驱动被其他领域的新品所吸引,流量因此层层叠加,从而引发出更大的效果。


普通手机你可能不觉得吸引,带自动扫地功能的手机,吸不吸引你?杭州吴彦祖联名款手机,你会不会想看看到底多少斤?看完旁边出现牛老师X吴彦祖同名床单,你会不会想再点开看看?


这就是产品自身的作用,其次便是传播。


传播离不开内容和流量。


内容上,第一步,以“国货人”的奋斗为主题,推出《我的主场尽管登场》主题TVC作为活动的开场。


通过登上山巅之难隐喻国货崛起之路的艰难,直接说出了一个盘旋众多国人心中的想法:国内消费市场,是我们自己的主场,我们不应该输。


唤起大众情绪共鸣,同时致敬国货“攀登者”。


在主题TVC之后,第二步是“产业带里的国货之路”的主题纪录片,通过真实、可感知的方式讲述各类产品在现代销售链条下,是如何运转起来,天猫这类电商是如何催化着产业的发展和升级,让产业带的更多好货被更多消费者了解。


平阴的玫瑰,衢州的鸭头鸭掌,广州的美妆,各种我们日常可见的国货产品。从原料采摘、制作到具体生产,再到如何向外销售,每一步都是国内工业与创新的体现。


这种经由“了解”给到的触动,会成为国货强有力的背书。


国货早已迈过了先出货再卖货的阶段,而是从销售的终端反推到源头。


用末端的需求,刺激源头的生产,需求和销售都在电商平台这一端汇聚,反向哺育产业端,形成产业链。


电商的扶持活动,大众认知的改变,每个消费者的选择,都是在影响着这个产业中的就业,推动品牌的成长。


所以,要发展国货,就要用内容在消费者心中种下“国货”的种子。


而内容之后,便需要“传播”,要传播,就需要IP的力量。


线上,《天猫510新国货大赏》的活动和“国货之路”纪录片内容,再加上央视等传统媒体的传播以及各大内容平台的二创,环环相扣,形成一个自带流量的IP。


而线下,天猫在5月9号联合武汉市政府,在武汉打造出“510新国货线下花车大巡游”。



整场巡游在毗邻长江,远眺黄鹤楼的武汉标志性经典汉口江滩公园展开。


百年老字号、非遗手工艺、科技品牌与新消费品牌同台,长城哈弗、海尔、百雀羚等30多个国货品牌参与其中,文化和科技同台,传统与潮流并行,这个全国首创的消费性质的巡游,给了众多国货品牌一个集中展示自身价值的机会。


有这样的创意不难,但要执行出来,是“麻烦的”。


一个全国首创、跨地举办涉及30多个品牌的线下活动,背后涉及到的与本地、品牌协调、对接,活动的策划,人员的分配,多平台的协作,每多一项内容,执行难度都是指数级的增加。


但天猫,不仅将策划成功落地,开创了一个兼具话题度和变现功能的创新营销模式,同时这种新的模式以及成功经验会成为天猫运营体系中的一个运营工具,为后续品牌运营提供现成经验。


最终,站内新品+线上内容+线下互动,一个强而有力的IP,完整成型。


而今年天猫510新国货大赏,森马、阿道夫、阿里健康等上百个国货品牌又再次选择了天猫510作为自己的新品首发主场。上百个品牌的推新加上《新国货大赏》的IP加持,流量集中爆发、集中引流,品牌终将会被用户看见、认可。


7

有人说,是不是国货崛起有电商平台的加持就够了。


不是,这太小看商业了。


赚钱的事情哪有这么简单。


国货的崛起需要靠的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


天时,是时代的发展孕育出了互联网和电商;


地利,是国内消费市场这个主场;


人和,是国内大众民族自信心的涌现。


三者和一,才终于让国货乘风而起,迎来爆发。


天时地利人和,可遇不可求,但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风终有降临的一天。


真正的问题在于,大风降临的那一天,命运垂青的那一刻,你是否能接得住。


风来了,你可以起飞。


风过了。


你是谁?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