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办法来战胜我的拖延症?

举报 2017-06-05

来源:哈佛商业评论(hbrchinese)
文:Heidi Grant Halvorson
译:宾宾吧  倪诗雨

又回到了熟悉的办公桌。桌上的一个项目已经拖了很久,虽然不是特别重要,但马上就要到截止日期了。还需要给客户回一个电话,对方永远都是在抱怨,只会占用你宝贵的时间……等等,年初不是还发誓,今年要多去健身房吗?

虽然,你是在强迫自己做不愿意做而又不得不做的事,但是你能想到当事情完成时,你会减少多少罪恶感、压力和暴躁情绪吗?更别说会因此感到多快乐和多高效了。

好消息是,只要你采取正确的策略,你就能在战胜拖延症方面更进一步。

三分钟逃离矫情的“假期综合症”

具体要采用什么策略,取决于你产生拖延症的根本原因:

原因1:你拖延是因为你害怕把事情搞砸。
解决方案:采用“避害型”策略。

对于任何工作,你都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你做一些事情,是因为你觉得事成之后自己会变得比现在更好,可以实现自我价值或获得成就感。比如,“如果我成功地完成这个项目,老板会对我刮目相看”,或者“如果我按时健身,我的身材会变得超棒”。

心理学家将之称为“趋利型”动机。有研究显示,当你受利益驱使时,你会更加努力地工作,当你乐观向上、充满渴望时,你的工作效率就会达到最高。听起来不错,是吧?但是,如果你害怕搞砸任务,那么趋利型动机显然不适合你。担忧和疑虑会削弱趋利动机,让你根本不敢行动。

你真正需要的是一些不受疑虑干扰的,最好是因疑虑而动机更强的策略。当你采取避害型策略,你期待的就不是变得更好,而是保持住现有的状态,不增加任何损失。当采取避害型策略时,成功完成项目的目的就是为了不让老板生气以及忽视你。而定期健身,则只是一种“不让自己沉沦”的方式。

几十年的研究表明,担心把事情搞砸的忧虑,实际上会增强我们的避害心理。当你专注于避免损失时,你就会清楚,摆脱危险的唯一方式是立即行动。你越是担心,就会越快采取行动。

我知道这听起来让人觉得怪怪的,毕竟大部分人都属于趋利型。但是,要想克服对搞砸项目的忧虑并逼自己立即行动起来,恐怕最佳办法就是认真想想什么都不做的后果。继续想下去,然后把自己吓到。这感觉很可怕,但它很好用。


原因2:你拖延是因为你不太“想”去做。
解决方案:向斯波克(《星际迷航》主角之一)学习,忽略你的感受——它们阻碍了你。

在《解药:不能忍受积极思维的人如何获得幸福》(The Antidote: Happiness for People Who Can’t Stand Positive Thinking)中,奥利弗·博克曼(Oliver Burkeman)指出,很多时候,当我们说“我就是不能早起”或 “我就是不能运动”时,真正的意思其实是:“我不太‘想’做这些事”。毕竟,没有人每天早晨把你绑在床上,也没有吓人的保安拦住健身房的门不让你进。

理论上,没有东西阻止你,你只是不愿做而已。但正如博克曼质疑的那样,“谁说为了开始做事,你得这么干等着直到真正‘想’做事?”

用一分钟的时间静下心好好想想,因为它非常重要。我们所有人都曾经认为,要变得有动力和高效,我们得必须真正“想”行动、渴望行动。真不知道我们为什么会相信这一点,因为它100%是胡说。

是的,在某种程度上,你需要致力于你正在做的事情,你需要渴望项目早日完成,你需要渴望自己变得更健康,或更早开始一天的生活。但你并不需要“想”这样做。

事实上,正如博克曼所指出的那样,许多艺术家、作家和创新者之所以多产,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严格按照工作例行程序,强迫自己每天工作若干小时,不管他们是否有灵感、是否“想”这样做。博克曼曾提到著名艺术家查克·克洛斯(Chuck Close)的观察,即“ ‘灵感’是业余人士的专用名词。我们其他人只是每天照常工作”。

如果你呆坐在那里,因为不“想”做而拖延工作,请记住:实际上,你并不需要“想”去做。没有什么拦着你,你只要去做就行了。


原因3:你拖延是因为它很难、很无聊,或者让你不舒服。
解决方案:制定“如果—那么”计划。

很多时候,我们试图用单纯的决心来解决这一特定问题——下一次我肯定不会拖延。可是,如果我们真有毅力这么做,那么在一开始就不会拖延。

研究表明,人们经常高估自己的自控能力,并经常过分依靠它而让自身摆脱麻烦。

拜托,接受事实吧,你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它并不总能让你战胜自己,帮助你完成那些困难、繁琐或可怕的事。相反,制定“如果—那么”计划倒是可行的。

制定“如果 — 那么”计划,除了意味着确定完成一个项目所需的具体步骤,更需要你确定何时何地做哪些事情。

“如果到了下午两点,那么我就会停下手头的工作,开始编写Bob要求的报告。”

“如果老板在会议上没有提及我的加薪请求,那么我会在会议结束之前再提一下。

提前明确你将要做什么,以及何时何地做什么,那么你就能毫不犹豫地开始行动。“不,我现在一定要做这个吗?” “我可以稍后做吗?” “我现在应该做些其他事。”当我们深思熟虑做艰难决定时,意志力显得非常有必要。而“如果—那么”策略则大幅降低了对意志力的需求,因为它会确保你在很早之前就做出了正确的决定,而不是在关键时刻左右为难。事实上,有200多个研究表明,“如果—那么”策略可以使目标完成率和生产率提高2-3倍。

我在上文一共提出了三个策略:想象不行动的后果,忽略自身感受以及制定详细计划。尽管这些策略没有“跟随你的激情!”或“保持积极向上!”之类的建议那么有趣,但实际上它们比那些口号更有优势,更加有效。当你采取这些策略时,也一定会非常高效。

-END-

哈佛商业评论(hbrchinese)
哈佛商业评论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