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付费”的战场上,分答、知乎和得到,谁是最后的独角兽?

举报 2017-01-19

原标题:知识付费时代,分答、知乎和得到的星辰大海在何方
数英用户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本人

前几日,周源(知乎CEO)向外界宣称知乎已经顺利完成了1亿美元D轮融资,领投方为今日资本,腾讯、搜狗、启明、赛富、创新工场等在内的原有董事股东全部跟投。

在“知识付费”的战场上,分答、知乎和得到,谁是最后的独角兽?

这被业界称为,2017年互联网投资界的“开门红”,似乎也在论断“2017年资本寒冬已经过去”。这可以说给不少创业者打了一剂兴奋药,尤其是在“知识付费”这一领域。

要说2016年,在各大自媒体人的笔墨中出现最多的“热门风口”也当属“知识付费”。不过“知识付费”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词汇。放在古代,向孔子提问求教,要用十余干肉作为询问费。而在十年前,我们手中拽着零星的几块钱跑到报亭去买一份南方都市报、一本青年文摘也同样是在为知识进行付费。

在“知识付费”的战场上,分答、知乎和得到,谁是最后的独角兽?

只不过,在互联网时代,免费一直被业内人士奉为圭臬。而现在,重提“知识付费”也颇有点“返祖”的意味。而在过去一年里,这一条跑道上已经集结了包括新浪微博、今日头条问答、分答、喜马拉雅、得到、知乎等一众玩家。

在“知识付费”的战场上,分答、知乎和得到,谁是最后的独角兽?

从罗振宇大张旗鼓力推出得到平台,到知乎值乎live和分答的“有声”暗战,再到喜马拉雅“123知识狂欢节”,联合马东和吴晓波等850位知识网红和超过2000个付费语音课程的参与,让5088万的成交额与2009年第一届“双十一”总成交额旗鼓相当。

这一轮下来,“知识付费”一下子就成了所谓的“风口”。而为了抢占风口,平台与平台之间的明枪暗战也从未停止过。如果说内容平台上半场的战争主要是微博、微信、今日头条这三大超级入口的竞争,那么下半场就是带有“知识付费”的内容平台之间的角逐。而它们之间都有着自己的特色。


分答:用一分钟为你答疑解惑

如果要给分答一个分类,除了内容付费平台外,峰少一定会将他归在爆品中的现象级中。去年5月份随着王思聪等大V的加入,这个用一分钟为你答疑解惑的分答一下火爆朋友圈。

分答:用一分钟为你答疑解惑

有的人说它是“内容付费”时代的先驱,也有人说它是“内容付费”的出头鸟,这些评价其实都逃离不了它的成长路径。6月27日果壳网创始人姬十三曾对外公布一串数字:

一千万用户,

一百万用户为内容买单,

产生50万条问答内容,

交易额超过了1800万。

A轮融资2500万美元,

估值超过1亿美元。


这个成绩可以说是空前,然而分答的火热度就像刹那间的烟火,转眼即逝。

8月10号下午,分答平台停摆。所有渠道,包括微信,客户端,Web端全部无法登录。一时间众说纷纭,有的说是直接被封的,有的说是在憋大招的。而分答对此的回应也是不痛不痒,称其为“技术问题”。

分答:用一分钟为你答疑解惑

只是解决了“技术问题”偃旗息鼓后回归的分答,现在也还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知乎:知乎一下,你就知道

就像豆瓣网一样,知乎也一直被外界认为是一家“慢公司”。不过在过去一年里,知乎似乎一直在推翻这个论断,力证自己 “不是慢公司”,或者更准确的说是“不在是慢公司了”。

知乎:知乎一下,你就知道

我们看到,过于一年,知乎在商业模块的动作不可谓不大张旗鼓,它打破了自己坚持了四年的原则推出机构账号,顺应内容付费的东风,从专栏、社区问答到值乎、知乎live和电子书。

每一个产品模块都对应不同的知识分享和服务场景,每一个产品功能都进行了场景付费的尝试,更不用说在广告产品上小心翼翼的试水。

知乎:知乎一下,你就知道

而年初,完成D轮融资的知乎,也似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周源用了6年时间终于把知乎打造成了内容平台的独角兽”。不过在峰少看来,知乎离独角兽的位置还有一定距离。

毕竟1亿的估值,多少还是有些低估了知乎这一沉淀了6年的知识“大熔炉”。而知乎自己商业变现之路,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还需知乎自己上下而求索。


得到:浓缩就是精华

得到,是罗辑思维在去年推出的一款APP,这是继罗辑思维的“公众号”“脱口秀视频”之后的第三款重量级产品。它也是去年唯一一个在“知识变现”的战场上盈利的产品。

得到:浓缩就是精华

去年5月26日上线第一个付费订阅产品《李翔商业内参》在罗辑思维公众号的导流下,仅用了20天就让这个199元/年的订阅产品拥有五万的订阅量,其营收超过千万。随后更有李笑来、吴军、吴伯凡等大咖加盟。

得到:浓缩就是精华

罗胖想要做的是知识服务商,得到的变现模式也是清晰可见的:将知识产品组合创造成服务卖给用户。因为产品服务的载体是文字或音频,一次制作,可永久保存,粗暴点说就是可以一直被售卖。

得到:浓缩就是精华

在网上,有一个好玩的说法,是这样形容得到这个APP的,它说“得到APP,说是知识服务商,更可以说是知识界的“怡红院”,在这里集中各种优质头牌,为“嫖客”节省寻找时间。” 至于这个说法恰不恰当就要各位看客自行评定了。


这些看似各异的 “知识付费”平台不外乎就是想在信息爆炸、知识碎片化的时代,运用知识领域金字塔顶端的人帮助用户筛选出优质的信息,或者运用他们自身的知识为有需要且能付费的中产阶级定制和提供一种知识服务。

在本质上它们更像是出版社,只不过不同于以往正儿八经的出一本教科书,它们所运用的的载体更为丰富,像是分答的60秒答疑,知乎的LIVE,得到的“浓缩好书的精华”都是通过互联网技术赋权之后,将人的需求和背后的知识用定制的方式重新嫁接起来。

而对于出版的人,也不再是过去出版社的正职员工,他们不需要经过反复的试读、收集意见、修正等一系列动作来出版东西,它是对社会上存量的知识生产者的重新组合,这也能让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其中,同时这些人可以依据自身的教育背景和知识容量制作出相应的内容。

不可置否,这些出版者,的确能够帮助我们筛选出更加优质的内容,也能根据我们的需求定制出专属于我们的内容,让我们在这个碎片化时代,有一片暂时缓解焦虑的“鸦片”。可以说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们的痛点。不过,你要注意,峰少说的只是一定程度上。

这些“知识付费平台”无论是作为知识服务商也好,知识生产商也罢,它们都没有真正打通知识产业的链条,换句话说就是这些平台都还停留在生产知识的阶段。

而知识最有意义的地方在于能够被广大人类应用于现实,所谓理论指导实践,就是说的这个理。而这也是每一个想要通过知识得到成功的人学习的最终目的。

不过知识想要被真正应用,是逃离不开教育和“反人性”的努力的。而这些“知识付费平台”就如上面提到的,现阶段所能提供的仅仅是知识,只能说这些知识,是经历过人工筛选较为好的内容。而好的知识,从来就不缺一个平台。

此外,这些“好内容”仅仅只能暂时缓解焦虑,给我们一个好的心理暗示。而“内容”本身能让我们收获多少,始终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而且这些定制的内容就一定适合每个个体吗?指不定,看多了这些被冠上“好”“优质”的内容,没有收获到什么,反而让人更焦虑了呢。

总之,互联网下半场到来,游戏规则已悄然发生变化。想要在这一领域上获得星辰和大海的各大平台们,真要垫高枕头好好想想如何打通知识的整条产业链,如何获取更高品质的内容源,如何帮助用户将这些内容转换成有用的知识,唯此,才能成为独角兽享有星辰大海般广阔的天地。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