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提纲│30岁的人生,不随便的胶带

原创 1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0-08-13

项目背景

现实主义题材剧集《三十而已》的热度如一场反复不退的高烧。近些年来,但凡涉及性别话题,在互联网公共语境下都无可避免地呈现出严重的两极化舆论,火药味和刻板印象并存。于是,《三十而已》的热播和女团成长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持续的热度自然而然地将大家对30+女性的关注度推到巅峰。


乘着讨论热度的攀升,腾讯视频联合《三十而已》,找来代理商SG胜加创作了一条态度短片。影片从四位女性在不同场景 (街头、职场、家庭、相亲) 所面临的偏见和困境出发进行沟通,巧妙地用谐音梗 (交代/胶带) 贯穿全程,让剧情达到了反转效果,从而亮出主题——

30岁的人生不随便交代

“30岁的人生不随便交代”.png


采访对象

代理商:SG 胜加

广告主:腾讯视频



问题设计 for SG胜加

1)有关女性的话题中,年龄焦虑是最容易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其中一个。

《三十而已》也挡不住四面八方的花式解读。 

声音多样化自然是好事,大家也不再是被投喂的对象。


正如角色顾佳,某程度上来说,她是一个 “完美受害者”。

她的自律与强大,难免催生出更多女性的焦虑和对自身苛刻的“审查”。

许多创作者企图消除刻板印象时,会无意识地制造出另一种刻板印象。


比如,第二个小故事,孕妈遭到甩锅同事的职场歧视,

“不做职场上的婆婆妈妈,做个有事业的妈妈”。

有个常被提起的现象——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的问题只会指向女性。

向女性传达事业和家庭两手抓的态度当中的  “度” 往往需要去平衡,

否则会催生出 “完美妈妈都能兼顾家庭和事业”。


在创作这条广告片时是否曾考虑到这一点?

关于这点,你们的看法是?



2)大家对四个小故事的体会都绕不过真实二字。

当中有没有哪段是取材于身边的人,甚至自己的亲身经历?


敲定场景时有没有发生过一些在你们看来比较有意思的事情?



3)这次用的都是素人,

反倒更能让观众有强烈的代入感。

现在也越来越多人意识到,

用明星用不到位还不如素人。


不如分享一下关于这次的选角吧。

同时,站在广告人的角度,你们怎么理解 “粉丝流量” 和 “文化流量”?

它们如何才能更好地共存?前者想要转化为后者,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4)女性营销近年的火热,有目共睹。目之所及的成功案例,

都是真正从女性视角出发,真实传达了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认同。

对真正的独立女性来说,自洽和自在比空喊口号重要得多,

不论表达强势还是温和,如:Libressex周冬雨 #月经不隐藏#,

内外“No body is Nobody”,滴露的MaMe #享受做妈妈,享受做自己# 等等。


当中有没有你们较为欣赏的案例?

也因为无法忽视东西方语境的差异,如今在做女性营销时,

你们认为,有哪些不得不注意的地方?



5)之前有听说《三十而已》的编剧在写这三个角色时,是把自己剥开了来写,

刻画自己不同阶段的心态,所以角色才那么鲜活,立体。

在此次的《30岁的人生不随便交代》中,最有趣的必定是 “胶带” 这个谐音梗。

众所周知,好的创意,通常离不开大胆的客户。


这个梗是怎么诞生的?提出这个idea时客户的第一反应是?

你们当时是透过什么方式呈现这个想法,从而感染到他们?



6)第一个故事中的 “靠脑子赚的钱,不会无脑地花出去”。

当我们向身边的许多95后问起对这句话的感触时,证明了,

这不仅是30+女性的体会,特别是独立有主见的成分党。

即使如今直播带货那么疯狂。


换句话说,不同年龄层的女性都有共鸣,

说说你们对这个来自读者的“反馈”的感受吧?



问题设计 for 腾讯视频

1)近几年,腾讯视频越来越多地参与内容制作中去,

还不乏一些优质的自制节目。作为这部剧的合作方,

相信你们的角色也不单单是播放平台和版权方而已。


不如分享一下这次联合SG胜加创作这条态度片的缘由,

以及这个项目前后的一些小插曲吧?



2)这应该是腾讯首次和SG胜加正式合作推出这类型的片子。

在SG胜加过往的案例中有哪个对你们来说是比较有记忆点的,

促使你们在众多创意热店中选择SG胜加的主要决定因素是?



3)在个人和品牌方两种不同的视角来看,分别怎么理解 “胶带 / 交代” 这个点?

SG胜加对这个点的思考和解读,

是否也跟你们认为这个点触动你们的地方有较高的重合?



4)无论20还是30,都有各自所没有的特质,也不能横向比较。

所以数字更多时候不是具体年龄,而是状态,包括心理和生理。

换言之,“30岁的人生”这类话题在互联网上引战也是很容易的。


最初给到SG胜加的简报中,你们有哪些需求点是特别在意,

想要着重强调的?又或者说,有没有希望避免的一些点?



5)这次的片子收获的好评中,最多人提及的就是 “真实”。

而说到真实,就很难不联想到真实性,

人文性和不可预估性同在的纪录片。

在过去,拍纪录片是赔本,吃力不讨好的事,

但当下的形势已经大不相同。


在制作方的视角,你们认为国内和国外的纪录片,本质上存在哪些区别?

除了这次因应电视剧而生的态度片,日后会否考虑以纪录片形式探讨相关话题?



6)你们本身也有就在追《三十而已》的吗?剧情自然跟编导有关,

对于观众难以接受结局转而给这部剧打低分,让评分急剧下滑的情况,你们怎么看?



题外话,for 双方

关于与影片主角同款的不随便胶带,可以在哪些渠道购得,反响如何?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