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亲历的小米10年

举报 2020-08-18

我所亲历的小米10年
头图:IC Photo

作者:周晓奇、王琳,来源:Tech星球

雷军知天命,小米新十年。


“我承认今天的小米不如苹果、三星、华为,但这些年小米其实做得还挺不错的。”在8月11日小米十周年演讲上,雷军公开表示。 

2010年,从一碗小米粥开始,小米公司开启了跌宕起伏的十年。这十年来,小米从13人的中关村小公司,发展到如今拥有八栋楼、年营收超过2000亿,也实现了雷军在500强公司“上班”的愿望。 

如今,站在前后10年的交叉点,小米无疑更加成熟了,但面临的竞争也更加严峻。 

根据第三方数据公司IDC发布的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中,华为出货量达到2840万台,占据42.6%的市场份额,其次是vivo、OPPO,各自占据国内市场18.1%和17.8%的市场份额。

我所亲历的小米10年
小米没有挤进前三排名,2020年一季度小米手机(包括红米手机)出货量仅有700万台,占有国内市场10.6%的市场份额。 

“自从华为海外市场受阻,转向国内市场后,抢走了国内其他手机厂商不少份额,小米其实挺难的”,一位小米员工向Tech星球表示。 

小米的海外市场,进展也没有那么顺利。据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印度市场贡献了小米1/3的出货量,当季度印度市场销量为1030万部,占据当地市场30.6%的份额。印度可谓是小米第二大手机市场,但今年6月印度掀起了抵制中国制造的狂潮,为此小米不得不把印度零售门店招牌,打上“印度制造”的标签,以期减少影响。 

“小米海外市场策略本来就是稳扎稳打,自从国内出海公司遭到抵制后,小米更是坚定了这一策略”,小米海外员工说。不过,当下的小米也不仅仅是手机厂商,其早已将自己的业务拓展到了IoT、互联网服务等板块。 

今年初,雷军更是在全员信中表示,在“5G+AIoT”战场上,未来5年小米将至少投入500 亿元。在昨天的小米十周年演讲中,雷军也透露今年小米研发预算已经超过了100亿人民币。 “小米远没有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再过三四年后,生态链与海外市场都稳固后,那才是小米最辉煌的时刻。”小米研发部员工王阳说。

在小米十年的节点,Tech星球采访了多位小米员工,他们有加入小米不久的新人,也有陪伴小米走过艰难时期的老人,从亲历者和局中人的视角,还原小米十年的进击之路。


一、从“米粉”到“小米人”,担忧下个十年发展

顾非
在职时间:2年
岗位:海外市场

2013年,我还是学生的时候,买了小米手机3,这是我拥有的第一台小米手机。

当年,相比其他国产手机,小米手机的系统确实做得非常好,而且只卖1999元,价格上有绝对优势,从此我也成为了一名“米粉”,现在买过的小米产品(包括小米生态链产品)有50多款。 

2018年,我大学毕业,出于对小米公司的好感,我就向小米投了简历。因为有海外留学经历,所有面试过程还挺顺利的,我也就由此成为了小米海外市场的一名员工,身份也从“米粉”成为了“小米人”。 

顺利成为一名“小米人”后,我被分配到了一个欧洲国家,负责市场方面的工作。 2018年夏天,当时小米刚进入这个国家没多久,知名度在上升,销量也不错。但好景不长,后来小米在当地市场份额逐步下降,一路从原本20%的市场占有率跌到了10%左右。 

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差别很大,我工作所在的国家没有中国这么发达的电商、移动支付体系,大部分销售还需要依靠当地运营商。但刚开始小米还采用和国内一样的线上销售模式,这在海外市场根本行不通。 

而且刚开始小米还维持很低的价格,导致线下渠道商无利可图,也就不会销售小米手机。 

到了当年底,总部把负责这个国家的业务大领导换掉了,调来了其他人重新调整销售模式,重视线下渠道,也拿出了一部分利益给渠道商。这样调整过后,整体销售额才逐渐扭转了过来。 

在我工作所在的国家,小米生态链产品的竞争力非常强,原本当地市场充斥着各种杂牌产品,国际品牌价格很贵,普通消费者买不起。小米生态链产品进入市场后,马上靠性价比和设计,抢占了大部分市场,也获得了当地非常好的评价。        

我所亲历的小米10年

当然,小米也存在一些问题。2019年,小米电视进入我工作所在的国家,当时因为前期宣传不错,所以销量一下子就起来了,但小米在供应链上的掌控能力还是太弱了,导致产能一直跟不上销量。 

小米在海外的扩张策略一直稳扎稳打,没有特别大张旗鼓地进行扩张,而在美国封禁华为后,小米也更加坚定了稳扎稳打的策略。 

但其实小米面临与华为一样的问题,如果美国封禁小米,可能比华为更惨,因为技术比不过人家,而且华为在国内市场份额很不错,小米抢不过华为。其实我还挺担心公司下一个十年,国内其他手机厂商都在盯着小米,现在国内企业出海也受到地缘限制,竞争真的很激烈。 

不过,我还是很钦佩雷总的,十年可以带领小米成为世界五百强,而且我在小米也获得了很多成长,未来希望小米可以有更好的发展。


二、艰难时期没当逃兵,加班常到凌晨两三点,还睡过办公室

王阳
在职时间:7年
岗位:手机研发 

我从2014年就加入了小米,经历了小米一大半的发展历程,如果用一个词总结公司这些年的发展,我觉得跌宕起伏再合适不过了。 

我加入小米的时候,小米已经声名在外了,但是进去后发现小米处境其实挺艰难的。当时我们研发部门人很少,公司整个研发体系也不够完善,感觉还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 

当时,在2015年之前,小米靠着营销火起来了,确实老板们也挺会做营销的,但之后就遇到了供应链问题,直接导致2016年小米销量骤然下降。当年,我们和供应商对接的时候,发现公司有些人觉得小米很牛,有很多供应商可以选择,态度的确会比较傲慢。 

后来,雷总亲自上手抓供应链,慢慢也改变了一些东西,比如验收标准更严格,审核也更加公正、透明,也改变了对供货商居高临下的态度,现在更把供应商看作是合作伙伴。 那段时间,我们也是开各种动员会,鼓励士气,也在一直反思自己,同时对产品的测试标准也更加严格了,当然加班次数也更为频繁了,那一年经常凌晨一两点回家,我还睡在办公室好多回。 

不过,虽然当时公司情况不好,但我们部门没有一个人离职,要是这个时候撤退,感觉像是逃兵一样,大家都憋着一股劲想把手机做好。 当时,我们还在研发全面屏手机小米MIX,为了让小米MIX达到量产标准,我们经常熬夜加班泡在公司,凌晨两三点下班是常事。

我所亲历的小米10年
小米MIX手机,图源:网络

不过,我可能是技术出身,当初研发MIX的时候,对这款手机其实没有特别大的感知,也没想过这款手机会这么火热,受到那么多人的喜欢。等发布后,发现同事都开始天天用这个手机。现在想起来,还是挺骄傲可以深度参与这款手机的研发。也就是从这款手机开始,我对用户有了更加深刻的感知,认识到工程师可能太关注参数和技术,但事实上应该多考虑用户的行为习惯,以及他们对科技感的追求。 

现在我们经常和用户打交道,有时候我也会假装自己是客服,向用户了解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还原使用场景,这样在后面产品设计中可以规避这些问题,哪怕有些使用场景非常小众。比如有次我回访到一个用户,他在打印室上班,因为打印室有很多打印机、复印机,他在打印东西的时候手上就会附着一些静电,这样他在触碰手机的时候,会发现手机可能会稍微卡一下,但过一会他手上静电放完后,手机又恢复了。这种情况的确非常少见,但他向我们反馈这个问题后,我们后续就提高了小米手机防护标准的设计。 

尽管现在小米度过了十年,而且也成为了全球五百强公司,但我觉得小米还没有到最辉煌的时刻,可能再过三四年,等生态链企业更加成熟稳固,海外市场也跑起来,才算是迎来真正的高光时刻。


三、上市后我部门一半老员工套现离职,去了字节快手

刘彦
在职时间:2年
岗位:研发 

我是小米上市后才加入公司的,所以对期权、股票都没有什么感觉。这两年来有两个比较大的感触吧,一个是小米真的穷,像我们新员工入职的话,只有一个1000元的优惠券,买手机也没有内部价,小米迎来十周年了,我们每人发了一个T恤,去年上市一周年,每人一瓶米酒和一件T恤。也是因为这个,去年我所在的部门迎来了离职潮,大约有一半老员工套现后都离开了,他们中的很多人去了字节跳动和快手,毕竟钱多,而那个时间点,刚好是公司上市半年,股票和期权可以解禁的时候。 

但小米的股票表现确实不好,到现在我们已经回购40次了。小米股价一直跌也是正常的,因为大量股票是个人持有,而不是机构持有,个人总会套现的嘛。刚上市的那年,虽然小米的股价表现不是很好,但我们年会的时候,还是包下了一个大型体育馆,看维密天使,那年的大奖是小鹏汽车。

另一个是小米的调整真的很多。可能雷总也很焦虑吧,害怕自己被淘汰,他也知道小米的护城河可能不是那么深,就没有办法躺在功劳簿上赚钱,小米没有这样的资本。他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四处出击(IOT、金融、小贷什么的都在做),这也没有办法,现在大家也赌未来的方向,你看百度赌AI,但这个太飘忽不定了,谁知道最后到底能不能成功。 

2019年,商业化那边一个月要实现毛利10个亿,那个月天天加班,9点上班,12点下班,周六也要上班,后来我们完成了KPI,结束之后,雷总专门过来开过一次会鼓励我们,那个让我印象深刻,他已经有小肚子了,看上去还挺憔悴的。虽然钱少,但小米的氛围还是很好的。相比而言,小米有很多微软的员工,管理体系上比较easy,没有PUA,没有强制加班。这也是我当初来小米的原因,虽然我同时拿到了华为和阿里的offer,他们的待遇都比小米高很多。 

每年米粉节,我们都会给米粉写名片,一开始每人写2张,后来每人写20张。2019年,我们每个人都收到了1000股股票,大概三个月后,我们签署了协议。现在这个情况,印度事件,高通的情况,注定了小米未来的路不会很好走。但我觉得现在的经济形势对小米来说也是好事儿,因为小米便宜呀,只要你足够便宜,总有人去买单。 


四、小米盛产营销人员,缺乏内部成长起来的技术人才

徐猛
在职时间:4年
岗位:小米生态链

我是2014年加入小米生态链部门,当时就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因为我原来是传统的行业,跟朋友们吃饭,他们总吐槽我思维太落后,谈到什么是共享经济、什么是小米模式,什么是互联网+,我一头雾水,于是,我就降薪加入了小米。

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雷总真的很勤奋。当时,很多打米标的产品,雷总都是要亲自过的,包括牛仔,包括手环等等,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有一次很晚的时候,我跟雷军在电梯里偶遇,我问他,什么是小米模式。雷总回答我:你是在生态链部门吗?其实就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他一个CEO,还记得我是哪个部门的,也挺荣幸的。

雷总所说的小米模式其实渗入到小米的每一个细胞里。小米并不像外界说得那样是一个代工厂,它养了大量工业设计师,我们推一个产品,有一整套规划。从用户需求收集到立项到最后销售,是一个体系。 

小米客服刚成立的时候,雷总非常重视客服,因为客服是最接近用户的地方,雷总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和客服、用户组汇报。小米客服有很大权限,他们的待遇很好,这个就变成了一个收集用户需求的渠道。我们每个季度都会列出一个用户需求TOP 10,然后我们根据排名再去研究产品定位,之后商务部门会介入这个产品,研究要不要去做。 

我们当时有一个定价逻辑叫成本定价,后来改名叫诚意定价,诚实评价。比如,一个空气净水器的价格市面上普遍是3000元一台,我就卖3000元,因为我的成本只有1000元,那我们的定价就加10%左右。      

我所亲历的小米10年  
小米生态链产品,图源:小米官网

价格低并不意味着产品质量不行,比如小米净水器。这个行业有个行规,就是通过售后换部件赚钱,一个净水器里面可能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部件。但其实明明只有10个或者20个部件就可以解决问题,如果我们做到这个程度,就可以解决成本。

最终,我们技术提到到什么程度呢?我们通过注塑一体成型技术,用户在去买了净水器之后,我只需要换到三四个滤芯就可以了。 2016年,整个小米出现了很大的问题,由于快速扩张,生态链部门也会出现产品标准放低,用户需求把控不到位等很多问题。那个时候所有的生态链公司都在集中思考一个事情:如何有一天我脱离小米之后,如何生存?所以后来才会出现小米有品这个品牌,就是我可以卖一些非小米牌的东西。 

那个时候,大家都在反思,小米一直盛产营销人员,营销的同事也带有一定的优越感,但小米缺乏持续创新力,那个时候很多技术人员都是从外面挖过来的,没有自己内部成长起来的人才。这是小米需要长期克服的问题。 

坦白来说,小米现在要进入3C新零售领域,要突破的东西还是挺多的,首先就是用户群体的变化。比如一条那边过半以上的用户都是知识女性,付费意愿很强,但小米过半以上都是男性用户。

2018年因为职业发展问题我离开了小米,虽然直到我离开我的收入都没有在传统行业高,但我还是很感谢小米的。其实,在小米内部,我们很少去强调我是一个什么模式的公司,小米本质就是对效率的追求。 昨天晚上,我也看一下了雷总的小米十周年演讲,算是对过去的一个告别吧。 


五、小米巅峰时“遇劫”,我们补课重构了供应链

林浩
在职时间:7年
岗位:信息部

我是从传统行业跳去小米的,当时朋友推荐说小米有个机会,要不要去聊一下,过来聊的时候发现小米在搭建企业级信息化框架,我正好是做这方面业务的,就这样加入了小米。

8月11日,雷总演讲中提到的黑灯工厂,其实除了生产高端手机,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通过黑灯工厂试验成功的模式,向全球几十家代工厂输出设备、标准和系统,让代工厂可以快速满足生产小米手机的各种要求条件。

比如,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工厂中,提前测试出各种设备的最佳状态,然后形成一套标准化体系,这样就可以快速复制推广到下面的代工厂中,提高生产效率。这套系统诞生的原因,还是因为小米10年中经历的那次重要挫折。

现在回头来看,2016年一定是小米特别关键的时刻。当时小米供应链遇到问题,老板们意识到只有互联网基因做不好手机,还是要深耕制造业。        

我所亲历的小米10年

就像雷总在演讲中说的,做手机就像卖海鲜,一旦遇到问题,很容易死掉。在电子行业,原先100元的东西,一年后保守估计折价率在30%到50%,如果手机卖不出去,整个小米产业都会出现问题。

当时小米手机就卖不出去,背后一大堆供应商还在要债,工厂还有一大堆原材料在不断贬值,整个处境真的很惊险。想想乐视手机倒掉,也就是半年到一年的时间。

小米在巅峰时期遭遇波折后,公司开始各种“补课”。我们部门把供应链相关的方方面面,整个做了非常全面的梳理,找出哪里有问题,还有哪些改进空间,一步一步去调节改善,相当于重构了整个供应链的流程。

别看现在大家都在谈数字化,但当时想要落地其实还挺难的,我们需要把业务、物流、财务等所有内容,全部标准化,也就是说要做出一套管理全球代工厂的标准。 因为关系到公司生死存亡,所以当时大家都憋足了一口气,都在想各种办法,想让公司可以有更好的发展,挽救公司。

基本上2016年,我们都是在晚上十一二点下班,周末几乎也没有休息过,当然老板们比我们更晚,常常在凌晨一两点下班。最终趟出一条数字化供应链的路,对小米往后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现在,小米还充满各种挑战,我们也在尝试做一些可以改变行业的事情,还是相信小米可以走出不一样的路。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顾非、王阳、刘彦、徐猛、林浩为化名。)

 

作者公众号:Tech星球(ID:tech618)
我所亲历的小米10年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