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吐槽了,聊聊苹果 iOS10 重回「卡片式设计风格」

举报 2016-11-01

原标题:有的人还在吐槽IOS10,聪明的人已经在用卡片式工作
数英网用户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本人

自从iOS10 发布以来,好多小伙伴吐槽升级后手机非常卡,也有吐槽界面变化太大用不习惯的。

1477905147503823.png
有的人还在吐槽IOS10,聪明的人已经在用卡片式工作

全赖小伙伴们的实时直播,笔者机智地在昨天才更新 iOS10,基本没有出现上述问题。不过讲真,我不想在这里再开一个 iOS10吐槽大会,而是想聊聊因为 iOS10 而重回人们视线的「卡片式」设计

别吐槽了,聊聊苹果 iOS10 重回「卡片式设计风格」

iOS10你升了吗


前几年,不少APP和网页都喜欢采用这样的「卡片式」设计风格,但是过一段时间后又会不约而同地纷纷改版。互联网产品的设计风格趋势的变化日新月异,这次 iOS10 的出炉让不少小伙伴又再重新关注「卡片式设计」,我们一度以为这种风格将要沉寂一段时间,然而事实上它一直“经久不衰”。


别吐槽了,聊聊苹果 iOS10 重回「卡片式设计风格」

「卡片式」设计为何受宠

「卡片式」设计为何受宠

将卡片式设计应用在互联网产品中的,最初是以google为首的 Facebook、Twitter 等一系列大厂。这种设计可以更好的处理信息集合。卡片改变了信息组织结构, 一定程度上统一了内容的呈现形式。统一的内容呈现形式使得同种类信息的一致程度高, 进而导致辨识度、信息模块化程度、操作一致性同时提升。

除了信息变得更加清晰易整理,卡片式设计还能从容地适应不同尺寸的屏幕上,同时还保证着用户体验的一致。比如,在笔记本上,可以在同一时间显示三栏卡片;而在手机上只显示一栏卡片, 达到不减少功能前提下更好的体验。卡片式设计,不仅改变了手机或平板上这种竖形内容呈现方式,而且同时解决了屏幕尺寸碎片化问题和多终端界面内容展示的问题。

「卡片式」设计为何受宠

卡片另一个重要的一个特征是易于操作。卡片作为一种拟真元素,可以被堆叠,覆盖,移动和划去。这样就极大的拓展了一个内容块的视觉深度和可操作性。卡片是立体的,有深度,可以被翻转,扩展性很强,翻转之后的卡片可以显示针对卡片的操作或者更多信息,而这是和当前卡片紧密相关的操作/信息。


「卡片式」设计为何受宠

将思维转化成「卡片式」

将思维转化成「卡片式」

虽然我们习惯将「卡片式」视为一种设计风格,但换个角度,我们也可以将自己的思维「卡片化」。如前文所述,在互联网产品中,「卡片」的作用是承载着文字、图片即视频等信息。而在我们工作、生活的思考过程中,可以将每一段思绪、每一个idea视为一张「卡片」


举个栗子

当颜值护卫队员接到一个设计活动海报的需求,于是二话不说立刻打开PS?NO~此时应该先从了解需求开始,来看看动手做设计之前,颜值护卫队是如何通过思维的「卡片化」来梳理设计思路吧!

别吐槽了,聊聊苹果 iOS10 重回「卡片式设计风格」

颜值护卫队平时就是这样整理需求和素材的


此时差不多可以开始动手设计了!一稿过不再是妄想!

为什么我们在工作中喜欢使用思维导图、流程图的方式来整理思路,并用于跟团队成员沟通?因为这些方式都能帮助我们将脑海中的思绪与idea「卡片化」。待思路都梳理清楚之后,就可以推导出有效的执行方案,更有条理地完成我们想做的事。


别吐槽了,聊聊苹果 iOS10 重回「卡片式设计风格」

「卡片式」还可以这样玩

既然卡片是一种拟真元素,那即是说,卡片在应用到互联网产品设计之前,早就以各式各样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例如名片、各种证件,还有便利贴等。反过来,当设计帮我们从这些看似平凡的工具中抽离出那些重要的元素(堆叠,覆盖, 移动和划去)时,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工作思维方式:先产生大量碎片,然后寻找它们内在的联系,从而发现新的方向。我们也可以叫它非线性思维

「卡片式」还可以这样玩


碎片化+重构

它们的差别,就像让你去写一篇文章,线性思维要求你直接在纸上写出来,有头有尾,一笔都不可以错,否则就得推倒重来;而卡片式思维则是,我先用便利贴制作一堆素材碎片,然后在拼贴中逐渐找到那些真正和核心有关的事情,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快速地调整。

碎片化+重构

而卡片式思维用在需要收集多人及多方面信息的情况就更加合用了。比如我们在用户体验研究中常用的“用户故事地图”,使用它,我们无需再像过去的调研那样,设置一个有很多问题的问卷,然后一个个地去访问,记录,最后统计整理,而可以把多个用户邀请进来,在很多不同的地方同时贴下思维的碎片,最后再从中找到内在的联系,发现真实的“用户旅程”。


可视化自己的大脑

当然,一块白板,一叠便利贴和一支笔,用来梳理自己的思路,也是很有用的利器。当我们对于要做的事情感到千头万绪,不知道要从哪里开始时,不妨先把能想到的一切都分别写/画在便利贴上,赋予思想一个身体,再看看它们之间的联系。同时,视觉化的思维也更利于记忆和传递。

可视化自己的大脑

例如,当我在思考一个即时通讯软件的架构时

所以说,设计和生活其实是相互影响的,设计思维是一种寻找高效解决问题方式的思维,那么,它肯定也能用在“设计”这个小领域以外的地方。


了解更多创意思维可扫: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