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对广告狗说(一)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16-03-26


年前买了《知行合一王阳明》,忙碌之余,也看了点滴,昨晚稍有所得,便迫不及待的在自己的公众号偷偷的记录下。今天一觉醒来,发现不妥,于是又起来重新修整下。

要说对王守仁的研读,自然始于《明朝那些事儿》,之所以选择他, 原因简单的不行:兵家儒家啥的,都有分为理论奠基者和实践家,而王先生一个人就包揽了2个角色。博览众家不说,文武双全,且文治武功兼备。当然,文官立下战功,也非王大人首创,干掉宁王这种怂炮也并不是明朝最值得称道的一次战功(在历史的长河里,以成果导向是这么说,依照当时条件,王先生确实不易),但是当他在三军的轻视之下连中三次靶心,三军高呼王大人的名字时,在下也臣服。

说到心学,最具知名度的,自然就是“知行合一”。研习之前,也曾粗略的认为,“活到老学到老”培养了一堆的学院派,所以,学以致用,这应该是他想表达的。而今天,个人认为,知行合一,至少应该包含这3个阶段的了悟,也是个人对广告职业旅途的一次小结。

494270d0f703918f7d2a1c07533d26975beec4ed.jpg


一、是的,就是学以致用。名言也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用现代的工作方法,学完以后,应该进入PDCA的循环,从而不断验证和提升。就如刚入行的时候,各种广告理论、各种名家说法、各种别人的案例拜读,而后在客户的提案里出现别人的身影,而后尝试着去做,尝试着自己修正,提出自己的理论模型。当然, 这种看法,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一定就要先学后行?我一定要如此吗?身边那些天赋型的狗怎么汪?是的,这种传统的学以致用,虽然少了很多的学院派,但是依然存在书生气。

二、知行合一,应该是不分谁先谁后,而是你需要什么,就选择什么。放弃知而后行的腐儒观念吧!如果你发现你知道的太少,那就想办法去学的更多;如果你发现你知道的也不少,那就赶紧去行动。知行合一虽然“知”放在前面,但是那只是为了读起来舒服,并不是一个公式。况且,想办法去学的更多,这本身就是一种行动,一种达成目的的行动。同样是学习,讲究方法,讲究效率,这就是行动的力量。所以,知行合一,告诉我们,他们俩是好基友,是平等的,没有先后之分。达到这个阶段,基本上可以说,很少有疑惑了,而且自信程度和气质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如今我最大的受益,也在于此,这个简单的不行却缺又无比真实的感受:即便很多方案从未写过,很多战役从未操盘过,也不再不安,因为以目标为导向,我会去想办法,去找能实现的通路和人;我也看得到,比我强悍者多如沙尘,但是我并不畏惧,他们也曾经渡过我今天在经历的这些,我不写出来做出来,没人帮我指正和肯定;现在的自己,即便做再小的事情,我都会觉得,既然会发生在我身上,那就有去做的理由,也许我曾经的知过于狭隘,也许我的行的训练还不够;即便我去面对再有权势的人,我也不再有所顾虑,我想问什么就去问什么,我想去学什么就大胆的开口,因为我还弱小,无论我说什么,他们也都会很快的忘了我的存在。如果有一天,我不再需要去做曾经认为的小事,或者那些权贵会记住我说的话了,那说明,我已经比以前更强大了。

三,致良知。这三个字,在心学里占有非常高的地位。但是讲真的,以前第一次听到这个的时候,我满心流泪:王大人,你真的负我啊~我逢人就说你是个大哲学家,没想你竟然是一个居委会主任那!厦门也有一个企业家,在自己的大楼的巨幅广告位上写了“致良知”三个字,早些年不懂事,以为老板着魔了……今天来看,是自己浅薄了。

从前面2个阶段,我们看到,无论是什么样的心态和做法,他们都在追求一个东西:真理,或称规律。掌握世间事物运作的规律和奥妙,掌握了这些,你将无所畏惧,你将自信满满,你将无所不能。而这个阶段,要讨论的就是,真理到底在哪里?王先生花了大半辈子,寻求“格物致知”,结果无论是学习,还是行动,都没发现真理,龙场悟道,才发觉,真理就在自己的心里,每个人的心里。这个真理,就是良知。按照我们心中所想、心中所需的,去选择自己想要的学习,选择自己应有的行动。当然,这里我就不废话“心中所想、所需”与“随心所欲、为非作歹”的导向性问题了,甚至也可以大胆的说,随心所欲,本身也是一种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对于一个生态系统而言,也有存在的必要,毕竟物质和能量是守恒的。王先生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孝敬爸妈,需要书本教你吗,需要别人提醒你吗,需要用行动去验证对错吗?不需要,如果你要做,你自然就会去做,如果你不做,刀架脖子上也懒得去做。这种心念,不是一个想法,不是一个计划,是一种驱动力,一种你想都不用去想就自然会持有的观念和行为。

看看我们自己,每个人擅长的汪法也是不同的。有些人的天赋,就是擅长写字,可能还有拍照的附加天赋点数;有些人就擅长逗逼的文风,让他正经的就写不来;有些人就喜欢做时尚行业,其他的一切鄙夷。以前也看过一些文摘,说创意总监今年生孩子了,然后现在给客户提案总喜欢说温情。

所谓良知,就是由八字命理或说DNA所决定的天赋下影响出的观念和行为,这并不妨碍任务的执行,也并不因为外物而产生根本的改变。自己该做的,当下该做的,那就是良知。成功的标准,不尽相同。而成功的人,与混沌一生的人相比,是因为他们更早的发现了自己的良知,挖掘了自己的天赋,解读了自己的DNA,从而定位好了自己的社会角色,于是拥有了自己“应做”的信念和“应得”的存在。

就如一位父亲,如果还在抱怨,那说明那一刻,他还没完全明白自己的应做应得,或者说预判的应做应得有误差。一位父亲的良知,那就是上有老下有小、左有尊右有卑、前有得后有失的觉悟,终其一生,行得正,立得稳。即便勇敢冒险,依然立于不败之地(知名者如曹操);即便被人唾弃,依然心中浩然正气(伟大者如徐阶);即便起落沉浮,依然日夜枕戈待旦(无闻者如孙承宗)。

能做到如此,今生无憾。

不说了,我得去煮饭了……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