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毒药李安?

举报 2019-10-29

作者: 董洁,首发:36氪

有了中国资本的扶持,李安的技术路线电影可以走得更稳些。


李安老了。当新片《双子杀手》在北美和内地遭遇口碑和票房的双重扑街后,不少影迷对李安发出了这样的质疑。

论剧情,《双子杀手》跟李安初出茅庐时的《推手》、《喜宴》毫无可比性,一个为国家服役30年的老特工在即将退休之际,却遭遇年轻时的自己追杀,在好莱坞这样的剧情套路实属老掉牙;论声量,即便有李安在宣传期每天接受十多家媒体的访问,《双子杀手》激起的水花仍然可以用平淡来形容。

三年前《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以下简称《比利·林恩》)问世时,李安希望用一场视觉盛宴让影迷见证电影技术的进步,然而这部划时代的影片,最终成了一场失败的实验——全世界没有几家影院能满足放映要求,大部分观众都没机会感受电影的革命性在哪。 

大多数电影导演经不起第二次价格昂贵的失败,《比利·林恩》当时投资成本是4000万美金,但大导演李安可以。 三年后,再次采用了同样的技术(120帧、4K、3D),甚至请来了好莱坞知名黑人影星威尔·史密斯,故事类型也换成了动作片,比起《比利·林恩》涉及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话题的沉重,看上去《双子杀手》的剧情也更爆米花,但李安还是遭遇了与3年前同样尴尬的局面,谩骂声更甚。 

在烂番茄上,《双子杀手》的好评率仅25%,北美首周票房仅2055万美元;国内上映后首周票房1.48亿,猫眼预测最终票房将止步2.63亿。 

《双子杀手》烂番茄新鲜度 一直宠爱李安的内地影迷这一次也终于坐不住了,豆瓣上关于“剧情老套、无趣”;“身为李安粉都不知道这片有什么值得吹的”诸如此类的评价比比皆是。

《双子杀手》的制作成本高达 1.38 亿美元,根据媒体估算,如果想要收回成本,其最终的全球总票房至少达到 2.75 亿美元。

不过眼下来看,《双子杀手》想要收回成本几乎不太可能。 在接连两部电影遭遇票房滑铁卢后,关于李安的话题开始围绕着“李安错了吗?”来展开,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一、李安从来就不是票房型导演

票房毒药李安?

从1991年推出自己的第一部影片《推手》开始,导演生涯的28年,李安共执导过14部影片,并不算高产,而且自始至终,李安都不算是票房型导演。 

36氪统计了李安出道以来所有拍过的电影的票房数据,发现超1亿票房的电影只有《卧虎藏龙》、《断背山》、《绿巨人浩克》、《少年Pi的奇幻漂流》等少数几部,文艺片导演李安——这几乎是《比利·林恩》上映之前,全球影迷的共识。

票房毒药李安?

李安历部电影票房  数据来源:The Numbers 、灯塔相比较诺兰、斯皮尔伯格、卡梅隆、彼得杰克逊等,几乎一出手就是上亿甚至上10亿美金票房的好莱坞名导,李安确实算不上顶级的票房流量导演。 早年的“父亲三部曲”都是典型的文艺片。

1997年进入好莱坞后,李安仍然坚持着自己的细腻情感路线,除了偶尔冒出的《绿巨人浩克》之类纯动作商业片(事实证明李安确实不太擅长此类电影),李安的电影都或多或少都掺杂着文艺气息,这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票房的上限。《断背山》和《色·戒》两部口碑佳作,均因题材问题无法与内地观众见面,这也影响了李安电影全球票房的成绩。

要知道,三年前《比利·林恩》在北美和欧洲遭遇全线崩溃的时候,是内地撑起了它的票房,占到了其最终票房的90%。有意思的是,关于“票房毒药”这个言论,其实是李安在凭借《少年Pi的奇幻漂流》第二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后,才逐渐出现。对于李安来说,《少年Pi的奇幻漂流》(以下简称《少年Pi》)是他职业生涯里程碑式的作品。不仅是名誉上的收获,更重要是李安首次尝试了3D的拍摄手法。

依靠良好的口碑,《少年Pi》当年在全球狂扫6.09亿美金票房,是李安众多电影中票房最成功的。在《少年Pi》上首次尝试技术创新后,李安便迷恋上了技术,在此后的两部电影中,李安都使用了120帧/4K/3D最高规格的影像技术。 做出这样的尝试无疑是大胆的。因为全球符合放映要求的影院并不多,在《比利·林恩》上映时,全球只有5块荧幕符合放映要求。在国内唯一可以看到120帧/4K/3D版本原画的影院,只有它的出品方博纳影业下的博纳影院北京朝阳门悠唐店。而其他地区放映的版本则是3D、2D、4K、2K、每秒24帧的,每秒60帧的,每秒120帧的多个混搭版本。符合放映要求的屏幕可以获得最佳观影效果,但在普通荧幕上,也不影响观看,只是效果大打折扣。

可对一部以效果见长,本身承载着重大技术试验意义的影片来说,这必然影响观众的评价。即使是现在,符合《双子杀手》放映要求的影院依然不多,除了北京悠唐店,国内也只有18个城市30多块银幕可以放映升级版的4K+3D+120帧,这意味要想取得理想的票房成绩并不容易,对此李安自己肯定心知肚明。 “你不会以赚钱与否作为电影的判断标准,拍电影永远是一个学习过程。”在接受福布斯采访时,李安说。

在《双子杀手》中国的首映式结束后,复星影视集团CEO的张昭曾问过李安,“你作为一个导演,已经得了两次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按理说你现在在好莱坞能够很轻松拍自己想拍的东西,为什么还要选择这样的挑战?” 李安的回答很直白,“还有很多好奇心需要满足,很多疑问需要解答,我看到了这种技术带给影像的美感,即使知道走下去会很辛苦,还是忍不住去做。

而且我也有义务,为年轻电影人创造更多新的可能。”李安不在乎票房吗?当然不是,没有一个导演不在乎票房,但在票房和技术突破之间,李安还是“自私”了点,他选择了后者。毕竟,他背后财大气粗的中国资方给了他不断试错的资本


二、中国资方给李安信心

“只要有人投资(120帧电影),我就继续拍,当然如果它不卖座,没有人再投,我也没办法。”在《双子杀手》中国首映式的现场,票房接连遭遇滑铁卢后,李安还是表达了自己的担心。

投资人投了钱,没得到回报,李安难辞其咎。但作为两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李安的担心又是多余的。从《比利·林恩》开始,李安电影的投资方中就出现两家强大的中国公司的影子——博纳影视和复星集团,而后者正是前者的大股东。《比利·林恩》的制作方和出品方Studio 8也是复星控股,这家由前华纳电影总裁杰夫·罗宾诺夫创办的独立影视公司,在好莱坞资源颇多。罗宾诺夫曾一手扶植了克里斯托弗·诺兰以及本.阿弗莱克,也曾主导过包括诺兰的《蝙蝠侠》三部曲、《盗梦空间》、《哈利·波特》系列、《地心引力》等叫好又叫座的电影。

虽此前与李安没合作过,但20年前,罗宾诺夫就开始关注李安;15年前,就开始想与李安合作。在成功牵手后,复星和Studio 8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邀请李安。为了说服李安,罗宾诺夫和Studio 8新晋董事黄竞彦曾数次飞赴纽约,在餐桌上与李安面对面长谈。 《比利·林恩》是Studio 8成立后,参与制作发行的第一部影片,《双子杀手》以及李安接下来的电影《马尼拉战争》,Studio 8也都作为制作和发行方出现。虽然同时也在参与其他影片制作,但李安无疑是Studio 8合作最紧密的导演,这与股东复星的关系密不可分。

近几年,医疗、房地产起家的复星在正在向文旅产业转型,影视作为最重要板块,颇受重视。2017年,复星成立影视集团,正式进军影视行业,并喊出5年内上市的口号。在近期,复星还把前乐视影业CEO张昭招入麾下,担任复星集团副总裁、复星影视集团CEO。不过从成绩来看,复星影视目前的表现并不理想。联合Studio 8开发的《阿尔法:狼伴归途》和《白人男孩》,以及李安最近的两部影片票房都很一般。

但对复星来说,可能也从来没期待在电影上赚到什么钱,或者说,复星对于李安的需求显然不仅仅只是“票房”,而是渴望“内化”李安,通过李安去撬动自己在文旅商业版图。 即使眼下亏损,但如果能真正帮助复星完成华丽转型,又何尝不可。对于复星来说,李安是毫无疑问的金字招牌,资源稀缺型导演;对于李安来说,复星有足够资本支撑他的技术电影梦(截至2019年6月30日,复星国际的总资产达到了6815.1亿,其中2018年单年收入为1094亿),也有中国市场的强大后盾,双方彼此满足。

2020年,同样由李安执导的,采用“4K+3D+120”拍摄技术的《马尼拉战争》也将上映,背后的投资方依然是复星。有了中国资本的扶持,李安的技术路线电影可以走得更稳些。


数英用户原创,转载请遵守规范
作者公众号:36氪(ID:wow36kr)
票房毒药李安?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