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想成功?想升职?那就赶紧分手吧!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16-01-21

  往事再回首,依稀记得社交媒体行业刚兴起的时候,那还只是孩子和电脑爱好者的天地。近年来社交媒体却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文化,影响之大甚至超出你的想象。社交媒体从本质上来看具有极大的动态性,这不仅体现在平台和媒体特征上,也体现在社交媒体的用户身上。社交媒体的盛行催生了主要通过移动设备交流的新生一代,至此,社会文化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既然受众的行为已经发生变化,那相应的,你的社交媒体策略也得发生变化。在这瞬息万变的数字营销时代还一成不变地坚持一个5年甚至10年前制定的媒体计划或指导方针,除非你嫌你的品牌死得不够快。所谓不破不立,这里便一起探讨下那些你可能熟知却又不得不打破的营销准则。

  1、谁会无聊到关心你吃啥

  当第一次被问及这个话题的时候,脑子里闪过的念头便是“不要在社交网站上发布你在吃什么”这种没有价值的内容。八年前,就在Twitter刚盛行的时候,不发“我中午吃了花椰菜”这类乏味无聊的内容几乎成了大家的共识。然而时代已经改变,如今各社交平台上发布的内容中,最吸引人的更新往往是关于吃什么的内容。

  也许这与你之前的认知完全相反,现实是大家确实关注你吃了什么。所以记得拍摄照片并且分享故事,对于营销行业从业人员或是生活在波特兰、俄勒冈等以食品为中心的城市的人们来说更应如此。

  2、策略一旦形成便长期不变

  还记得MySpace, Ping,Orkut, Friendster,Digg,Ello这些社交平台么?就在它们彼此还在“闹矛盾”的时候,别的社交平台已经取代了它们。社交媒体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变化的时代,也许每一天都有社交平台诞生、消亡、被兼并或是稳步发展,你又如何能确保一年前制定的社交媒体策略与当下的营销环境百分之百契合?

  社媒营销策略应随着平台不同而有所改变,应能够适应行业环境发生的任何变化。而你多久才会回顾下你的社媒营销计划?有专业机构建议品牌制定营销季度战略,其中包括评估现有平台营销效果、营销工具、营销战术以及内容策略。

  3、在所有平台都露一脸

  也许几年前,作为营销人员的你为客户在社交媒体上打造知名度时,会极力推荐客户在所有主流社交平台上全面铺开,并列出那样宣传的一二三四五六点……好处,毕竟当时还处在各类品牌进行在线声誉管理的时代。当时,你的网站在搜索结果中只能排名一次,因此通过优化社交媒体配置来控制剩下的九个席位变得至关重要。

  然而,时代已然改变。就拿Google来说,目前的搜索结果中可以多页显示品牌网站,有些显示链接,有些没有链接,这样就最大化地减少了品牌跳到第二或第三层社媒平台上进行在线声誉管理。与此同时,社媒用户也变得更为精明,对品牌也抱有更高的期望,希望品牌能以更具吸引力的形象展现在大众面前。

  如此看来,这已不是强调对所有渠道一视同仁的时代,在那些最能映射营销目标和目标受众的社媒平台上进行更深入的形象展示将变得更为重要,品牌需基于带宽和预算,在深入了解各平台间细微差别后作出投放决策。

  4、给新兴社交平台贴上青少年专用的标签

  别急于把新兴平台贴上青少年流行文化的标签。还记得你第一次听说Facebook的场景么?Facebook起初也是为大学生开发的,再看看现在。

  最初的采纳者往往拥有更多的追随者、可信度、访问功能。作为营销人员也得具备这种超前意识,成为社媒平台第一批体验者并站在品牌客户的角度去寻找营销机会。如果你是品牌内部人员,也请考虑采取类似的措施,以免你的竞争对手先你一步行动;如果你的品牌能真正意义上介入新兴社媒平台,你将有机会以极具成本效益的方式进入新生的细分市场。同样的道理,营销人员也可以在新的社交平台内进行早期软件beta测试,以获取更多的广告机会。

  5、教条式地强调一周推广X次

  市面上有大量的文章和信息图表向你传授经验,告诉你推什么内容,何时推以及应附上哪些有价值的内容。也许这些能告诉你别人是如何推广的,但没有什么比得上测试并分析自己的品牌如何做推广,不是吗?品牌必须意识到一点,并非为了推广而推广,必须向你的目标客户传达具有相关性、趣味性或吸引性的内容。

  投放过程中需评估一天中推广次数、一周中推广天数或其它周期性趋势。同时,还需考虑利用特殊事件、话题新闻以及流行趋势等社会效应扩大影响力。很多时候,你的推广量上去了,但是回报率却没有跟上,因为回报率可能与推广的及时性更为相关。你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模板开始推广,但不要害怕偏离这个模板。此外,你还得不断测试并调整策略以获取最佳回报。

  6、从不转载内容

  咱们来说点现实的。极少有追随者和粉丝会一直那么“虔诚”地监控你发布的所有文件以及来源,即使有,他们也不会太在意是否在其他的平台上看到过同样的推广内容。

  尽管理想的原创内容和转发内容比例可能是80:20,但事实上大部分机构并不具备在所有主流社交平台上发布80%原创内容的带宽或预算。之前在与某客户聊天的过程中得知,就他投放在十几个社交平台的内容来看,他的比例差不多是20%原创,80%转载,尽管并非理想比例,但对于他的品牌来说却是实际有效的。这里建议品牌至少以50:50作为基准,同时不断进行测试并调整以获取最佳投入回报。

  7、坚决不对之前内容进行再发布

  随着有机接触的减少,用户看到你帖子超过一次的几率是几乎不可能的,即使你发布了不止一次。这在Twitter这类平台上表现得更为突出,你的信息刚发布出来,信息源便被快速掩埋。而如果对内容配图进行更新后再发布便能改变这一现状,同时有助于识别出那些效果最好的内容。

  Guy Kawasaki曾推荐在24小时内发布重要内容6-8次,或是采取其他能达到类似效果的措施。

  正常来说,在Twitter这样的平台上,刚开始的时候,对于重要内容进行3-4次重复发布,后来重复频率便下降为一个月内数次,但不同平台也会所有区别。像Facebook,LinkedIn这样的平台,也许仅需在发布周内对相似内容进行2-3次再发布便可。基本来看,默认每周再发布一次的频率是可取的。

  8、将发布企业信息审查政策视为社媒人员工作

  社交媒体本质上是实时的,也需要能够帮助企业发出真实的声音。平台上很少有社区会承揽那些枯燥的新闻发言人的工作,并且发出类似直接由法律、人力资源或IT部门讲出的官话。同样的道理,有些需要经过法律审核后发布的内容一旦等到批准后再发布可能已经丧失了实效性。但由于将政策和程序公布出来对于减少经营风险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品牌应保持谨慎,以免一不小心将体现品牌个性化和与品牌相关的信息给过滤了。用户在社媒平台进行政策咨询的时候,更希望与拥有类人功能的品牌进行接洽,而目前这些功能很少是由企业律师直接提供的。

  9、避免将社交媒体投资回报与“参与度”等指标联系起来

  从效果评估来看,社交媒体与其他渠道也不相同,改善平台社区或发布内容都将对收益产生可测量的影响。可测量的收益通常起源于受众参与度,一个在社交媒体上参与度高的用户更有可能转化为最终的消费者。因此关注与受众之间的持续互动,便能给品牌带来收益。从另一方面来讲,较差的社媒体验可能会消耗用户,而这可能由于品牌忽略了与用户对话的重要性或未妥善处理与用户的沟通。因此,应将社交媒体监测的工作归给客户服务代表,因为他们会及时问消费者“我有什么可以帮你的么?”,这样攻心的策略有助于赢得社交平台追随者的衷心。

  打破上述规则

  可是让你冒着优化社媒营销效果的“风险”呢,

  你敢试么?

  如果你一不小心真试了,

  那你就得格外当心,

  因为

  说不定一不小心你就

  .

  .

  升职啦~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

    作者
    珍岛

    珍岛

    总经理
    无锡珍岛数字生态服务平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