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文章只分两种:大号的文章和自己的文章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15-12-04

朋友圈文章只分两种:大号的文章和自己的文章。

大号的文章——啊,写得真有意思有意思!

自己的文章——路过的,瞧一瞧,看一看!

 

微信公众号的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大号越来越强,小号垂死挣扎。

 

和新同事共事了两个星期,他说,守着只有几十几百的阅读量,内心拔凉拔凉。

唉,让这个年轻人失望,小学妹于心不忍!

不忍心告诉他,马太效应会越来越明显。

不忍心告诉他,慢慢你会习惯。

不忍心告诉他,一边垂死挣扎,一边去其它平台找寻机会。

不忍心告诉他, 是我们没找到突破点,写不出爆款。

 

自从“微课”小公举诞生,我的微信上多了很多陌生朋友。他们有的在甲方工作,有的是在校学生,有的和我一样是乙方er。我们的交叉点在于同打理微信公众号。一部分人是为公司,一部分人是为自己,自诩新媒体运营者。

 

不是有个“一千人定律”么?如果你有了一千个脑残粉,你便能衣食无忧。我们都想找到这一千个粉丝,让他们掏钱掏感情,帮我们买生活。

人人都有成为网红的梦想。

写少女心的,想像胡辛束、大忘路那样,单纯写自己,就被那么多人喜欢。

写黄湿的,想像深夜发媸那样,读者嘴上喊不要不要,身体却是很诚实,一键转发,争先恐后上热评。

写神文案的,想像故宫淘宝、王左中右那样,“这条广告我给满分!”

这么听上去我们很自私。

不是这样的,我们也提供内容和价值,你喜欢我,是因为我们是一路人。

嘴上说着不要取悦别人,心里却想的是,为什么阅读量就这么点?你们为什么不看我的文章?我那么用心,都tm写哭了!

慢慢的,我发现我并不是产生“蝴蝶效应”的那只蝴蝶,情感充沛抵不过大号粉丝基数大。只好拿“因为我太特别,你们都没办法产生共鸣”来短暂安慰自己。可我很清楚,要想出位,得先学好讨好别人,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我也想写出像《请爱护你们身边的新媒体小编,因为他们越努力越没人看》吐个槽却是10万+的文章。当我吐槽的时候,总监会指出:你这是无病呻吟,个人情绪,别自怜了。我更不能在公司公众号里说,今天闹脾气,不更。

 

其实小号们一直都吭哧吭哧追在大号后面跑:还在写文字,大号开始插图片;等插图片了,大号玩起GIF;也玩GIF了,大号有了专职配图的插画师。

一直在模仿,从未能超越。

 

我可以把个人号当日记本用,也许会有一群人注意到我。我可以等这么久,但公司等不了。更何况,我也不好意思领着工资却做不出什么成绩。这种感觉好比高中读了理科,渴望学好物理,可就是学不懂!工作不是为了高考,我可以到接近尾声的时候放弃物理,把心思放到其余课程上,而工作是一辈子的事呀!

 

我甚至在怀疑公众号是否有传说中的那么火。翻看了非新媒体、非营销类专业同学的朋友圈,他们不分享文章,要么是万年潜水党,要么是晒图狂人——晒工作、晒娃、晒自己、晒明星,更新动态必发图。有人提醒我,整个营销圈自嗨,也有几亿人口。那你问问自己,作为营销圈人士,大多数文章你是一键分享,还是加入收藏,或者阅后即焚?

 

大学同学问过我,如果把宝都压在同一处,并不足以实现梦想该怎么办?

知道胡辛束在公众号上写少女心,但也许不知道她本身是个插画师,她几年前的作品《我的10%先生》还时不时上微博热搜。

知道三毛写了很多书,一生漂泊不羁爱自由,但也许不知道她还是大学老师,她会西班牙语、德语、英语和一点日语,同时她还作词、写剧本。

举这两个例子是想说,个人才华要多一点。不是每个人都会画画,不是每个人都能精通几国语言,也不是每个人都有马甲线和八块腹肌。

但是每个人都能写作。

 

饭都吃不饱,别谈梦想。

 

微信公众号/双人余

shuangrenyu219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