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长安的荔枝》联名文案谁写的?进来挨夸

举报 2025-06-19

剧版《长安的荔枝》火了!

瑞幸的联名周边又秒没!

到底是谁在抢啊?

不过,在讨论周边、产品口味之外,今年网上还多了一种声音:

夸杯套文案

瑞幸、联名、文案
瑞幸、联名、文案

先看下文案:

岭南人说露水最知时节,荔枝要趁早摘下。
一颗新鲜荔枝,曾跑瘦数十匹快马,醉倒过一个盛唐。

剥开一颗仍是盛世,只是月光不必再追赶五干里,
也不再需要整个大唐的全力以赴。
我们咬破的每口清甜,
从前是加急的飞骑,现在是推开窗就涌进来的风。

历史与当下,不变的是,好味都该被珍惜,
荔枝熟得正好,你也尝尝。

瑞幸、文案、联名


一、文案好在哪里?

第一眼看过去,整体言之有物,且有层次。

从产地溯源,到影视原著,到现实生活,集体形成了网友所说的“时空交错感”。

它还有态度在里面,过去不可能之事,现在已经触手可及。

是喟叹,是抚慰,是珍惜,

宛若一阵清风,从盛唐从岭南,轻轻拂过如李善德般被赌上命的打工人,也轻轻拂过你。

截屏2025-06-18 18.20.57.png

当然,这还不能让它成为我写这篇文章的理由。

做广告的都知道,好文案最核心的标准在于,是否有清晰的策略推导。然后做到,把策略转换成消费者语言。

deepseek老师也这么认为:

瑞幸、联名、文案

换句话说,写这篇文案的人要清楚,为什么写?

回到瑞幸本次联名的动作上,它采取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营销策略——追剧式官宣

预热阶段超长,足足有两周。同时,这两周也是剧版《长安的荔枝》的剧情走向跌宕起伏的时期。

剧版开播两天,正是话题热点,瑞幸紧接着官宣联名。

瑞幸、联名、文案

随后,荔枝使李善德到达岭南,瑞幸放出视频“在摘了”,暗戳戳展示自己的荔枝是真岭南荔枝。

瑞幸、联名、文案

剧中荔枝熟了,李善德试验保鲜方法,瑞幸也喊话主角,并借机宣传自己的锁鲜技术。

瑞幸、联名、文案瑞幸、联名、文案

剧中八百里加急,分线路测试,瑞幸的荔枝也同时在转运中。

瑞幸、联名、文案

长安的荔枝,进北京了。

瑞幸、联名、文案

荔枝到,新品上线!

瑞幸、联名、文案

看到这,是不是有种错觉——自己尝的不是广东荔枝,而是长安的荔枝?

消费者享受了一把帝王级待遇,“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原来送的是我这啊!

瑞幸不止预热了新品和周边,还变相宣传了自己的原材料和供应链优势。一箭三雕。

期间,UGC随着电视剧的热度发酵起来了,搭配常见的“物料偷跑”,路透的周边早已吊足了年轻人的胃口。

过程种种,文案很准确地还原了出来。

一颗新鲜的荔枝, 曾跑瘦数十匹快马,醉倒过一个盛唐。 历史与当下,不变的是,好味都该被珍惜。

从荔枝熟了推导出“现在正是品尝荔枝的最佳时节”,从时空的象限里带出“好好享受当下”的感悟。

叠加上这一层,文案不仅是官宣小彩蛋——简单传递信息,还承担讲述者角色——把品牌运送变成故事讲出来,赋予其积极联想,即瑞幸=放松、美好、幸运。


二、没有文案是白写的

区区一个杯套而已,不值得为它花心思。不知道有多少人是这种想法。

但我想,瑞幸这样(追求极致效率)的性子,一定不会做赔本买卖。

茶饮行业产品经理图南曾透露

2022-2024年我在瑞幸,在我参与/旁听/观察过的公司大大小小的会议中,单纯讨论形而上(品牌故事、品牌使命、品牌愿景、品牌slogan)的内容不超过5%,甚至这个比例可能还多了,剩下所有内容总结起来都在讨论怎么卖货、怎么专业地卖货,即使讨论到形而上的内容最后也会有个落脚点,还是回归到生意上

他形容瑞幸是个没有ego的品牌,正因为ego小,所以“什么火做什么、什么值得做就做什么”,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卖货。

那,杯套文案为什么值得?
因为传播力。传播力就是带货力。

信息能传出去,一定是因为有个趣味点击中了网友。
没人能算准哪个点会被网友发现传出去,不如增加用户体验过程中的兴趣点。

看结果,很多人会奔着文案去下单一杯咖啡;

1750237009889978.png

而且这样的情况不止一次——

比如去年的褚橙

橙是山的一部分。望着近,走着远。
好在山山有路,爷爷不怕远

1750244306514049.png

比如轻轻茉莉

千挑万选,她觉得岭南最好。在这里她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云山也多关照,一江春水就在身旁

瑞幸、联名、文案

比如轻轻乌龙

只有秋风不知道,
人们为什么喜欢对着它伸懒腰。

瑞幸、联名、文案

还有人专门剪下来做成胶片、书签。

1750242787290238.jpg
(突然理解了为什么有人会搜集杯套了)

有人会因为一个设计细节,而发文感叹。

杯套上的半个荔枝纹和杯面图案重合,也和真荔枝完美匹配

瑞幸、新品、文案

瑞幸做出了一个很标准的示范:

如果,最终目标是为了让更多人来喝新品,

那么,在你能做到的范围内,把它们做成创意内容本身,扩大传播概率。

再回到文案视角,

不管什么形式,最终一定是为了让大家能接受信息而服务的。

最后,我想没人不会因为自己的文案被看见而感到开心吧。

这让我想到《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上蒋龙的一句台词:“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只要用心来,处处是舞台。”听着有些鸡汤,但不可否认,有时有心了的细节,确实能被看到,也值得被看见。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3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