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印象最深的8句文案
大家好,「印象文案」又和大家见面啦!
发现好案例,知晓新事件,在一切事物里寻找可以启迪人心的生活灵感,「印象文案」系列持续为大家输出好内容。
生活处处是广告,广告亦处处照见生活。
找到一个闪光的案例,发现一句特别的文案,寻觅一句影视金句,关注一个热事件......在这里我们与广告为友,又不仅仅收获广告。
每月8句文案,让我们一起感受广告营销行业独特的魅力吧。
01
如果我是一棵树
也不必一定要有春天
在我皲裂的皮肤上
也不必记得多少个昨天
余秀华为 Bottega Veneta 写的这首诗,有种近乎极致的坦诚。
不是只有经历春天的树木,值得一活。也不必非要把某些痕迹,上升为“一切过往,皆为序章”。通过一棵树的意象,这句诗打破了枯木逢春、赋予过往意义这样两层传统叙事。
抛开世俗定义的标准,余秀华没有把什么美好、希望、意义寄托于未来和过去,以求得心理上的安慰。就是绝对的、真实的接受自己及周遭一切,直直地立于当下。
这也很契合BV的品牌宣言——“when your own initials are enough(你的名字就已足够).”
对当下此刻的全然承认,自有一番力量。
02
此去光年,西湖烟雨皆入云;
山河为证,永不消逝是初心。
2025年5月1日之后,杭州业务电报停止,全国可以发电报的城市只剩下北京。可以说,这一自清朝诞生的古董级通讯方式,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了。
媒介如同器皿,塑造着语言的形态。想起那个惜字如金,因为多一个字真的要多付钱的年代,每句话都显得沉甸甸。
杭州的最后一封电报,发给了全体市民。结尾对仗工整的这两句,同样有份量,又余韵悠长。漫长时光中跨越千山万水的情谊,走马灯般在这短短两句中闪现。
也让人觉得,总有一些话能越过被AI滥用的意象,直抵人心。
03
在这个允许你创造世上本不存在的职业的时代,
一切皆有可能。
花了很长时间才悟到,工作不是一件削足适履的事。
繁杂的人间事务里,能被提取概括的一部分,成为了部分人的工作。
这意味着,工作的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当过往的定义不再能概括你想做的事,你也可以选择和市场直面交手,创造出一些新的岗位。
水灵灵的真相,就这样被日本招聘平台Mynavi摆在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面前。通过一组地铁广告,Mynavi向人们展示:路,不止一条。
文案中,“这个时代”属于现在时,“世上本不存在的职业”指向未来的可能性,两者语境加乘充满时空维度上的张力。“允许你创造”这一说法,比“你可以”来得更有力量,更像是一种社会系统层面的许可和支持,仿佛在说:不是你一个人在妄想,而是这个世界本就欢迎你出牌。
希望暂时还没有走上合适道路的朋友也能记得:我们生活在一个可以自己创造世界上本不存在的职业的时代。
04
我觉得生活中有些艰难是不能够走出来的,
也不需要走出来。
那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一段反认知的话,拓宽着对生命体验的理解。
这段摘自《岩中花述》S7E3,对话嘉宾李翊云是一位痛失两个儿子的天才女作家。
命运的无常捉弄已经够残酷,闭上眼睛试图摆脱阴影,是人之常情。但李翊云不,她不逃避,时常扒开自己的伤口自我审问。
人们问她要怎么走出来?她的回答让人意识到,不走出来也是一种选择。
这句文案的力量,不在于排比、对仗或修辞,在于悲痛之下的克制陈述,和其中极致的平静与诚实。前半句“不能走出来”是命运,后半句“不需要走出来”是态度,语意对称中接受的态度由被动转向主动,力度递进加深。
的确,只愿意接受某种认定的好未免不是一种狭隘。有时候,支撑着我们走了很远的路的,恰恰是那些难以消化却不得不与之共存的东西。
05
保持耐磨是很难的,
这世上没有磨不平的棱角,
所以有了工装。
服饰,是内在精神的外化表达。
在这个工装不再只属于工地、厂房,也能融入街头潮流的时代,小红书潮流工装档案用一组由热狗、胡军、周柏豪演绎的短片,把工装从功能性外壳,重新拉回到人与世界的关系中。
这句有实感的表达,不去定义“酷”,而是将工装的耐磨性能上升为一种抵御磨损、保有棱角的象征,从物理维度转向精神层面进行了价值重构,给人更多、更深一层选择工装的理由。
最终落脚在态度传递上,不止能打动潮流爱好者和工装OG,也能穿越圈层触达那些平时不穿工装的人。毕竟,每个人都曾在生活的磨损中,试图保留一点真实的自我。
06
许多人都向我指出我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
这种说法太过聪明、简单,太过冷酷,
实际上我做的事便是生命的全部,
在每一个能走神两分钟的早晨,
这两分钟等同于每一种永恒。
这段文案摘自私藏了很久的一个女性博主公众号,9 FRAMES。
她从律师行业辞职做家政,陪伴照顾抑郁症对象,持续记录着日常,业余创作诗歌。按她的话来讲就是“简朴地活,富饶地写”。
喜欢看她日期串联的《普通一周》,细密的字行间记录着劳作中对真实生存的感知,有着很强的非虚构文学的魅力。
就比如她所纪录的“能走神两分钟的早晨”,是这样的:
接水时我只拧开一点水龙头,听得见猫在地板上咔嗒、咔嗒的走路声,等拖完地,把拖布拧干挂去窗外后,锅里的鸡蛋就煮好了。捞出鸡蛋放进凉水盆浸泡两分钟,在这长长的两分钟里,我可以坐下,透过覆满油雾的厨房玻璃窗,看太阳从楼群后远远升起。
她的文字仿佛有质感的电影镜头,定格于忙碌早晨里的两分钟,让人同她一起坐下,享受平淡间隙里难得的安宁。
宏大叙事和日常琐碎之间,并无高下之分。真正动人的,是在两分钟的生活缝隙中,对当下即永恒的感知力。
07
小时候读太多亦舒,开口闭口“姿态好看”。
真实人生里,姿态是最不重要的东西。
它就像女人的迷你裙一样,
穿着它只会束手束脚,什么也做不了。
追过的实力小说《亲爱的仇敌》,改编成同名影视剧上线了。
能明确及时输出自己感受的罗曼,被网友评价为“终于长嘴了的女主角”。
个人觉得这是一本不俗的现代女性群像,其中探讨了女性友谊、当代亲密关系与自我成长,主体意识强烈。
摘录的一段,能折射出一二。原著作者倪一宁用令人动作局促的迷你裙打比方,将难以形容的姿态具象化。不像教条那样生硬地告诉你要放开做自己,而是用生动的比喻解绑着那些伪装成优雅、得体的社会规训。
要姿态、要体面,或许也是一种自我实现过程中的束缚。
08
时空都是自己的,
犯不上这么匆忙。
近期最值得一看的新展,上博的黄永玉新作展《如此漫长·如此浓郁》应榜上有名。
之所以称为“新作”,是因为一馆子200多幅作品皆创作于黄老90岁以后,直至离世。
这位涉猎版画、中国画、油画、雕塑、工艺设计多领域的画坛鬼才,有着炙热不熄的创作欲。童真的画风、诙谐的文字,及饱和的彩虹色调贯穿整个展厅。
没有创作者会不羡慕这种珍贵的状态——自由地使用时间,自洽地表达世界,自成一个小宇宙。
其中最令我醍醐灌顶的,是黄老对待时间的心态,即摘录的这句。
中国人关键的一生,好像永远不能掉链子,最好严丝合缝地卡进社会时钟:升学、就业、成家、育子……
黄老提醒我们,用自己的节奏丈量时空,就不必匆忙地赶趟儿。
也借用这一金句祝愿各位:投身于热爱,忘却时间,拥有属于自己的漫长浓郁的一生。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