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难尽的3个特大营销误区

举报 2024-12-30

一言难尽的3个特大营销误区

极越事件,自称“营销天才”的CEO夏一平反思:

对营销的执念占用了太多精力。

亏损数据多少也指向了营销。

极越高达70亿的亏损中,市场营销费用占了30亿,结果24年前11个月,极越汽车销量约为1.3万辆。

反观火爆全网的小米su7,营销费用据第三方报告推算才1亿+,但销量却是极越的近十倍。

按理,销量不行,那投入这么多精力和金钱,极越在汽车市场上,多少打开一些声量了吧?

结果问了一圈,没几个人认识极越这个汽车品牌。

甚至干广告营销的数英网友表示,等倒闭才知道有这么一款新能源车。

你要真把这事儿怪在营销上,我只能说,

这锅,营销还真不背。

就像有读者说:

1735035577244225.png

这位读者说的真xx对。

朋友们,别事儿做好了,是领导决策有方;做倒闭了,就让干营销的背锅。

极越事件,是营销没用?还是自称“专注营销”的CEO不行?

我相信大家的心里,都跟明镜似的。

哎!营销,被误解久矣。

背后,在于太多人对营销的认识太粗浅和粗暴,就像夏一平开开直播,拉几个大佬,搞搞曝光,觉得我也投入巨大精力金钱做营销了,没效果?那就是营销没效果呗。

CEO尚且如此看营销,更别提普通人了。

由此,

正好以极越为引,给背锅久矣的营销祛祛魅,正正名。


01、常见认知误区:
错以为营销就是搞流量

这个误区,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极越。

极越在2024年,试图通过直播和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提升品牌认知,并且自主生产了一两万条短视频,播放量达数千万至亿。

夏一平自己做直播很卖力,根据蝉妈妈的统计,截止10月7日,他就直播了24场,仅次于腾势。

1735271446506831.jpg

这么努力,吭哧吭哧干了一年,结果极越汽车在2024年前11月,累计销量为13281辆。

反观直播做得不太多的智己,前11个月的销量,都有5.75万辆。

但最后收效平平,是直播本身不行?是营销没用?都不是。

往深层看,其实是高层的决策不行。

极越高层的决策失误的本质就是,错以为营销就是搞流量。

不可否认,直播,确实是今年车企的趋势之一,大佬们也都试水直播,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奇瑞董事长尹同跃、蔚来的李斌……

但深度布局短视频和直播赚流量,是否适合极越呢?

在做之前,是否考虑过,用户会不会看车企的直播?直播什么内容,用户才会感兴趣?是否需要预热?……

或许没有,极越只想要流量数据好交差——从极越自主生产一两万条短视频,播放量达数千万至亿来看,数据至少是好的。

销量不好,不是营销无用,而是高层的认知错误。他的问题在于,对于市场竞争太钝感,错把营销理解成整直播这类的花活,不去专注提升品牌力,最后只得到一堆漂亮数据。

毕竟汽车作为高价低频产品,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熟知、有口皆碑可信赖的品牌。

现在品牌建设没做扎实,产品硬实力还没被看到,人家不知道你靠不靠谱,怎么敢花大几十万买?你直播给谁看?这样的转化效率,不是很低吗?

雷军也选了直播,但人家知名度高,「有效预热」那么久,产品又有特色,加上雷军个人IP的加持,这些营销动作有机结合,自然能博得有效流量。

随大流不等于就站在风口上,看见形式不对得及时调整,不是吗?

我们常说,选择大于努力,做营销也是。

你不能执着于走一条错误的路,还怪路没通往你的目的地。


02、常见销量误区:
做了营销,立马大卖

很多做品牌的存在这样的误区:

我做了营销,就能卖货,品牌就能火,消费者就会买单。

最后销量上不去,品牌知名度打不开,又怪营销不值得做。

营销虽然是影响销量的重要因素,并且合格的营销都会考量roi,但销量的产生,又和很多因素有关。


对于车企来说,第一是营销的滞后性。

作为大件耐用品,汽车决策链路会比较长。加大营销力度,也不一定能立刻有销量,尤其是新品牌。

消费者了解你的车,仍需要观望很久才能做决定,所以往往不能和销量当场挂钩。

不过,即使营销的效果不能立马反应在销量上,至少也是能提升品牌知名度、认知度和美誉度的。

第二是市场本身的不确定性。

就像我们常说,精心策划的内容未必火,但无心插柳反而能走红。

比如小米的雷军,一开始或许没有想往创始人IP上发展,但最后反而莫名其妙成为小米招牌,成为小米产品行走的代言人,很多人买su7,除了性能、价格等常规考量,很大一部分也有对雷军本身的信赖与肯定:

有很多人买SU7时,他们没见过真车、没试驾过,
都不知道店在哪,就买了一辆几十万的车,
这需要什么样的信任才能实现。
有人说,这哪是卖车,这根本是在卖手机。
而且还要抢,还要排队买。令人发指……

或许,营销和销量在某种程度上是玄学关系,从产品到有幸被消费者购买,可变因素太多。但好在还有几个因素相对可控,品牌完全可以通过优化可控因素,提高被消费者选中的概率,即营销里讲的4P(产品、价格 、渠道 、推广)

营销肯定是有用的,不然那些能长红的百年品牌们,能赶着做营销吗?


03、常见声量误区:
以为自己也能小成本撬动大流量

说完销量误区,再说说做品牌常见的声量误区。

做营销,想要低成本撬动大流量,声销两手抓,是品牌们理想中效果,仿佛做一场轻巧的campaign,就能带品牌出圈,赢得消费者掌声。

而且,这种“奇迹”也不是没有先例。

很多掀起社交狂欢的品牌动作,成本都不高,简单举例:

麦当劳猫窝,尤记当年小红书上一窝难求的盛况;

特斯拉也做了猫窝,市场反响也不错。

1735212681127688.png

为什么它们能行?是因为有深厚的前期品牌沉淀,至少在消费者认知度、好感度上,是有大量投入的,并且营销也符合品牌调性。

猫窝放麦当劳、特斯拉能火,但你放在一个不知名的品牌上,消费者凭什么买你的?消费者为什么不去pdd上搜同款?

所谓的小成本,是长期主义中的举手之劳。

反观极氪火锅营销,没有品牌前期沉淀,盲目整活,不仅和消费者玩不起来,还让整个营销都显得莫名其妙,最后得到一堆负面流量,得不偿失。

1735212814961699.png



最后

营销是“救世主”的时代,确实存在过。

央视+TVC+明星代言一套打下来,销量蹭蹭上涨,脑白金广告,能让全国十几亿人记个一二十年。

那是因为,那个时代人们没得选,娱乐项目少,广告都充满新鲜感,都能看得津津有味。

现在碎片化信息时代,早就行不通了。

所以品牌才需要追求流量。

品牌追流量本身没错,但不能盲目追,跟风追。

踏踏实实做好4P,靠硬实力获得消费者青睐,而不是获得一堆漂亮但转化率低的数据。

当决定权在消费者手里,消费者面前有无数选择时,

品牌更应该适当审视一下自己:到底哪个P拿得出手?

我觉得小马宋老师有句话很对:只要这4P中的任何一个做好,你就是个很牛逼的企业了。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