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有钱才做品牌,而是做了品牌才有钱
来源:品牌指南针
最近突然有企业问一个问题,企业是先赚到钱再做品牌,还是先做品牌再有钱?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来回答,应该是先做品牌才有钱。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一、
不是有钱才做品牌,而是做了品牌才有钱
许多人对品牌存在误解,认为做品牌一定要雄厚的资金,做品牌一定要重金砸广告 ,从而忽略了品牌背后的故事、定位、形象、情感、心智占领和规划等重要因素。
诚然,传统的品牌起盘,靠的都是高举高打。品牌们通过中心化的媒体(央视、广播、高炮户外、高铁车身、分众梯媒)来大量的触达消费者,然后通过线下渠道进行销售。消费者因为广告产生记忆,线下购买东西指向性很强,容易产生转化,不会为了陌生品牌浪费太多时间。所以,很多品牌脱颖而出,从孔府家酒到爱多VCD、从蒙牛到纳爱斯,从哇哈哈到剑南春,无不是“广告一响,黄金万两”,首届标王孔府宴酒,以“喝孔府宴酒,做天下文章”广告投放央视广告,让这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家喻户晓。当年就实现销售收入9.18亿元,利税3.8亿元,全国知名品牌。
彼时央视可以用“一台知天下,登台天下知”来形容。
随着媒体的去中心化,品牌传播的载体在过去的三年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30年前看标王(中央电视台),20年前看卫视(湖南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10年前看头部综艺(爱奇艺、优酷、腾讯、芒果)今天的中心化媒体看分众。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却不同了,去中心化的媒体,都比较精准,而且很容易算出回报率,对于初创公司打品牌非常适合。公司可以根据投放回报,来计算自己的收益。这些媒体主要包括: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广告、搜索类广告、视频贴片类广告、开屏广告、小红书的聚光平台、抖音平台的千川广告,众多的网红成为带货顶流,就能很好的说明,小品牌也能成为大IP。
完美日记小红书投放经验分享
第一、通过头部博主、明星的种草,引发关注度和讨论度。
作为一个新品牌,在上线之初首先要做的就是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度,打响自己,那么通过头部博主、明星的种草就是最好且最直接的方式。
相关数据显示,超过60%的用户愿意购买明星同款,因为明星代言具备了一定的背书作用。当时完美日记就找了朱正延、张韶涵、欧阳娜娜等明星进行种草,最终在短期内达到了爆发式的曝光效果。
第二、通过KOL和腰部网红试色,引导消费者购买。
头部博主、明星的种草效果虽然是很好的,但其投放成本也相对较高。因此在引发用户关注和讨论后,需要换个方式进一步提升对用户的种草冲击。
这个时候完美日记就选择KOL、腰部网红来进行投放,让他们做各种试色、攻略来完成种草。
第三、通过素人消费者分享使用体验,形成二次传播和声量叠加。
因为素人本身并不具备号召力和营销力,所以素人投放并不能直接促成成交。但大量的素人种草,也能营造出产品畅销,很多人都在用的氛围感。
当时完美日记就选择了大量投放素人博主,在小红书上营造出产品畅销的即视感,这也成功让品牌有效形成品牌声量的叠加。
你看,通过较少的投入能够获得品牌的较多的曝光,这是一种节省成本传播策略,我们也看到了口碑传播>广告传播,是品牌传播的重要发力点。
二、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
买了个钱包,不等于自己有钱了,取了个品牌名、注册了一个商标,设计了一套VI,不等于自己有品牌了。你有没有钱,跟钱包没关系,而在于你有没有往钱包里存钱,你有没有品牌,跟牌子没有关系,在于你有没有往这个品牌钱包里装消费者的了解、信任和偏好。
比如,你是做家政服务的,你的先告诉消费者,你是谁、有何不同、何以见得?你需要通过发宣传单、做微信朋友圈广告、甚至是投放一些本地化的媒体,告诉消费者你提供的价值是什么与其他的品牌的差异化如何,这就是让消费者了解你。
你还要告诉消费者凭什么要选择你,你的保洁阿姨都是年轻化、专业化、流程化的,这就是品牌定位、品牌背书。
也就是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如果你做到了这些,消费者可能会对你产生信任,需要家政服务,首先会想到你的品牌。
但是,你还要持续化的赚钱,也就是在获得信任的基础上,让消费者产生偏好。
因为偏好是更高级别的信任,获得偏好,一定是因为你持续稳定地为消费者提供了价值。
比如,你满足了别人没有满足的需求,解决了别人没有解决的问题。
经过了解、信任、偏好,你的品牌逐渐的就形成一定的品牌资产,我们俗称:品牌三度(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品牌忠诚度)。
因此,我们说品牌不是成本,更不是费用,品牌是一种资产,成本费用是花出去的,而资产是可以得到回报的。
三、
品牌的本质是降低成本,让你赚钱
为什么说做品牌能降低成本呢?
任何事物的成立,都是因为社会需要。不是企业建立了品牌,而是社会需要品牌,消费者需要品牌。如果社会不需要,消费者不需要,企业自己想建立品牌,也建立不起来。
品牌的本质是降低企业的营销成本、消费者的选择成本、社会的监督成本这三大成本。
首先,降低企业的营销成本。企业建立品牌,让消费者指名购买我们的商品,我们的营销成本就低了。没有品牌,我们需要做更多的营销推广,投入更多的传播费用,促销费用,这就导致企业的营销成本很高。
星巴克在中国的很多店面的房租成本只占到总成本的9%左右或甚至更低,而普通品牌则通常会在25%以上。因为星巴克是品牌,大IP,自带流量,所以无论是商业中心还是CBD都希望能有一家进驻,只要有星巴克入驻,人群的虹吸效应非常明显。超低的成本,再加上星巴克的咖啡的高价格,这两头的一高一低,星巴克能不赚钱吗?
第二、品牌能降低消费者的选择成本。消费者购物,首先就面临选择成本,想买一种品牌的东西,不知道哪个好,哪个有保障。怎么办呢?认品牌就好了。消费者不需要去学习每一种商品的知识和辨别能力,买品牌货就没问题。
第三,降低社会的监督成本。如果品牌企业出了问题,全社会都知道,都能监督,看着它整改。如果没有品牌,消费安全抓起来成本就太高了。所以,打造品牌可以为你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率白牌拼的永远是价格,白牌是没有未来的,白牌永远逃不过渠道肥料的宿命。双11以后那些在淘宝、抖音、拼多多出现的白牌大量倒闭。
四、
低成本传播品牌的策略
品牌新公式=1/品牌定调(高)+N/产品表达(懂)+X/圈层共鸣(准)
"1"是说要品牌的定调一定要“高”,要基于品牌精神,形成有品类区割和情感共鸣的高价值的品牌主张。这两者缺一不可,既要讲清楚我是谁、有何不同、何以见得的品类区隔,又要在情感上跟消费者有共鸣,而不是品牌的自嗨,这样做了,你才能立势能。今天的品牌一定要更多的是通过知行合一、好的内容加上最好的媒体,能让消费者有好的认知。
“N”是产品的表达要“懂”消费者,我们说,品牌是品类的代表,而产品是品牌的表达,独特的卖点要懂消费者,让消费者懂得品牌精神的产品组合,今天我们的企业能够聚焦2-3个核心大单品,找到你的核心卖点,同时懂品牌,让产品为你的品牌表达,打高频,饱和触达,打造心智,改变行为,就能赢得市场,赢得消费者。
消费者脑子里面有两条曲线:记忆曲线和学习曲线,传统产品可以用记忆曲线,而新品牌新品类新场景新人群,关键是要激发消费者脑子里面的学习曲线,这就需要打高频,海陆空全面饱和传播,才能占领消费者心智,改变消费者的行为。
第三点X,是圈层的共鸣要“准”,现在所有人都说,营销终点是要用好KOC、KOS素人,其实这种打法对也不对,主要看你怎么用好KOC和KOS,我们今天的的确确是要用好蚂蚁雄兵的力量,但是很多企业不对的是:随便散着用,这样做不仅不能把你的品牌传播的更好,反而会起到反作用。怎么样用好蚂蚁雄兵?关键是让他们形成一个“准”,拉共振,是个中关键,要做到口径一致,打造品牌可记忆、可感知的标签,从而形成线上线下的同频共振,和全域的品效合一,才是正确的传播之道。
总而言之,不是有钱才做品牌,而是做了品牌才有钱,企业要腾飞,打造品牌是首当其冲的战略,不能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而抱有一丝的恐惧,不能因为害怕花钱而减少品牌投入甚至是不投入。
要知道,品牌起盘是先是原点人群、原点市场,集中聚焦打透,在原点市场赚到钱了再开拓更大的区域性的市场,赚到钱,再去拓展省级市场、全国市场乃至国外市场,品牌就是这么做起来,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
当然,企业更需要善于从时代滚滚洪流中抓住有利的机会,通过正确的方法论和模型,投入对自己有利的低成本媒体。此时此刻我想起小米的参与感三三法则,小米是低成本运作品牌成功的典范,各位可以参考下图。
以上
作者公众号:品牌指南针(ID:gh_0b7591298f19)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