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到底要不要抓细节?

原创 4 收藏 评论
举报 2014-10-09


我们有一个客户,一把手初期和我们一起狠抓营销策划,等到产品上市了果然迅速见效,他就立刻放手不管,结果不到半年,生意迅速又回落了,被我们狠批一通后,该企业主重又重视起执行细节本身,最终他的生意在一年后大大超越了最初既定的生意目标。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我们服务的很多企业主中,有一个普遍的观念是,企业一天天做大了,作为企业经营者只要管大方向即可,细节不是一个领导者需要去关注的,或者说关注细节其实就是浪费时间。


这个观念到底有没有错呢?还是先来说说最近史玉柱出版的《我的营销心得》一书吧,这本书是史玉柱口授的一本书,阅读甚是轻松愉悦,全书看完不过花了半天,通俗易懂,无大道理和理论工具,其中有很多观点比如“明星代言没有用”,都带有强烈的史式风格,话粗理不粗,这其中他也重点谈到了“一把手到底抓什么”这个观点,值得分享探讨。

 
在史玉柱看来,一把手除了是企业商业模式与战略方向的设定者和把关人,还必须抓细节(原文如下):


一把手要抓细节的重要性:

为什么一把手要抓细节呢?
第一,细节太重要了,尤其是关键环节的细节…一把手抓细节,可以有效地减少项目所承担的风险。
第二,模范带头作用。一把手都重视细节了,下面的人很自然会不自觉地去重视。如果一把手马大哈,下面的人也会和你一样,那这个项目就完了。


一把手要抓细节,能让细节为王落实到行动中来。

回顾我20年的下海生涯,也有下坡和上坡。恰恰这20年里有三个时期,
我是抓细节,自己亲自干的。

第一次是1989年,没钱没人,公司产品100%的代码都是我自己写的,所有的广告都是我自己写的,每个标点,每个字,每个设计都是我干的。那时,不管是否愿意,确实是自己抓细节,公司就发展起来了。到1992年,公司已经有了十几个研发人员,公司的产品六成的代码还是我自己写的。为了提高效率,凡是使用效率高的,重要的都加入统计,全部使用汇编来写。这个阶段,公司从零到了几百人的规模。


1997年,我们公司失败了,我又放下了架子。每个广告文案全部我自己写,管理手册我自己写。所有分公司直接向我汇报工作。全体员工没有经过我的脑白金产品测试不能上岗。包括跑市场,70多个城市,跑终端,没有上万,但绝对不低于5000,那时至少3年的时间就是抓细节。


第三次就是我接手巨人网络的时期。正因为我不懂网游,所以我才抓细节。我每天待游戏里的十几个小时,就是在观察细节,虽然我不能解决,但我可以观察。
回顾这20多年的历史,也只有这三个时期是上升的,其他时期要么是平稳,要么是小进步,所以抓细节还是非常重要的。

老史的文章其实应该给我们每个企业经营者一个重要警示,不要以为公司大了就可以不抓细节,纵观史玉柱抓的细节,都是和生意有非常大关系的重要细节,要么是为了洞察出新的生意机会,要么是为了适应企业当时现状所必须抓的细节,要么是确保好的策划可以被100%的落地发挥。


所有的公司成就都是来自于正确的方向和持续不断改进的细节,策划尤其如此。俗话说3分创意,7分执行,过早的放任执行,最终再好的策划也只能是虎头蛇尾,前面我们提到的那个客户的例子就是如此。


放眼全球,乔布斯是最伟大的专注细节的产品经理和营销总监,在他之前产品是产品,营销是营销,自他之后,这种近似变态的对产品细节的苛求和对营销环节的精心设计与执行,成为了持续成功的关键;


在中国,这个人现在是雷军,将产品和营销的细节也是从一而终一抓到底。

  

所以,与其羡慕嫉妒互联网行业的惊人成长速度和想象空间,倒不如沉下心来看看互联网大佬对产品、营销的细节把关与创新突破,聚焦研究最有价值的细节工作,这才是传统企业主最值得学习和突破的地方。



各位企业主,如果你还在“瞎忙”,赶紧回来吧!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