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海报创意,很懂你的小心思

转载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4-04-07

很多关注麦当劳的朋友或许都知道,它们的社媒发文风格很跳脱,发疯、玩梗信手拈来。

话说世上打工人千千万,往往都有共同特质,前两天愚人节,很擅长整活的麦当劳昨天就出了几款限定周边,叫——

「下班加速器」

1.png

让下班时间加速的武器原来是:下班前下单双层吉士汉堡,然后点完直接舞到老板面前。

2.jpg

「解压捏捏乐」

3.png

一种新型的解压玩具——麦香鱼汉堡捏捏乐。

「吃薯专用洗手器」

4.png

在顾客身上“安监控”也就罢了,竟然把用冰镇饮料杯壁上的水洗手指叫做“对齐盐粒与水珠的颗粒度”,打工人真的虎躯一震。

「麦麦纸袋香氛机」

5.png

突然想起以前有个小伙伴说,吃完辣条的包装先不要扔,这样就可以每天闻到辣条味了。既然这都可以,那么麦当劳纸袋……

有时候,真的感觉麦当劳很懂消费者的小心思,像带薪点单这样打工人心照不宣的摸鱼方式,以及杯壁外面挂着的水来洗手指这样不好意思公开的饮食小癖好,麦当劳不仅观察到了它们,还通过很生动的图文表现了出来。

除此之外,麦当劳的创意也很有梗,非常符合当代网友的精神状态。

比如说去年,麦当劳上线的一组适合“打工人”的套餐,名字真的很戳打工人。

「准点下班球球乐套餐」

6.png

「绩效超标块块乐乐套餐」

7.png

「可辣薯咱俩了套餐」

8.png

这就给人一种感觉,虽然你知道它在玩谐音梗,但它在玩梗的同时又很完美地反映了打工人以及更多消费者的心理,再加上起名还比较新鲜, 让人觉得很有趣。

今年临近过年的时候,饿了么在上海的徐家汇地铁站投放了一组广告,也是一个小型的「春节倡议展」,以「祝你过年不用饿了么」为主题,反向营销,成功出圈,走进了不少人的心。

其中也有部分海报,通过文案还原了大家过年回到家里的场景,十分细腻,很有画面感,光是想想就很快乐。

又可以去超市手插大米了

嘿嘿嘿

9.jpg

找回小时候

帮妈妈买瓶酱油的快乐!

10.png

图片来源:见右下角ID

还有台湾虾皮购物,文案也是很会洞察。去年的99购物节,虾皮发布一组促销文案,从生活中的“犹豫时刻”入手,打造的文案十分真实生动,让人读了就很有代入感。

可以跟渣男分手了吧

我:

可是他说知道错了下次会改,我该相信他吗?呜呜

11.png

是否应该离职转换跑道
我:

是不是我做够久了就有机会被看见能升职加新

12.png

今天要不要喝手摇

我:

要是喝了我饮食控制就失败,可是今天好需要糖分

13.png

应该一波告白?

我:

该不会表白完就被当怪人拒绝,只能永远做朋友QQ

14.png

上班途中遇到同事要打招呼吗?

我:

打完招呼然后呢?我要聊什么?会不会很尴尬?

15.png

晚上要吃宵夜吗?

我:

要确定喔,最近裤子越来越紧但我好饿怎办?

16.png

准备该下船了吧

我:

好不容易她终于回我贴图,是不是对我有意思>///<

17.png

三天没洗头,今天要洗吗

我:

洗吗?但我也没流汗没出油不会臭,需要吗?

18.png

这次要下单吗?

我:

要吗?我不确定,有超多想买的但不知道挑哪个= =

19.png

除了台湾虾皮购物,全联福利中心的社交媒体平台(facebook)也有类似风格的宣传物料。

去年,全联福利中心在facebook上发布了“家外面的恐怖世界”系列海报,以门上的猫眼镜头为创意点,创作了一系列打工人「出门前的自白」文案,说出了打工人出门前的心理活动。

【出了这扇家门】

今天工作的待办事项

自动在脑中先跑一百遍

20.png

【出了这扇家门】

总有一天会被AI取代

这个念头在脑中挥之不去

21.png

【出了这扇家门】

心里又开始拉扯:

要马上离职

还是再苦撑半年领年终?

22.png

【出了这扇家门】

就算完成所有工作

也不知道何时

能再次打开这扇门

23.png

结束了长长的铺垫之后,文案悠悠过渡到了正题:卖早餐。

修但几勒(稍等一下~)

Hold On

为自己的生活

创造一个空档

先别急着

出家门

欣赏一下谷物脆片

在纯白色牛奶漩涡绕着圈圈

打颗半熟蛋

吞下一大匙被蛋汁紧紧包覆的

金黄色米饭

捧着热乎乎的馒头

捏捏它膨胀的身体

再静静看着它回弹

用筷子将铁板面条们

两两一组

打成漂亮的完美蝴蝶结

在家吃早餐

早起10分钟,健康又美味

晚一点出门,晚一点面对

上述台湾虾皮购物和全联的内容都有个共同点——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上的(facebook)一系列文案海报,还原人们在某时某刻的心理活动新状态,给人一种刷内容的爽感,等到消费者在一条条文案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心理防线逐渐动摇时,品牌才步入正题,来进行促销活动。

可以看到,这些创意内容虽然因创作背景不同,所以着力点不尽相同:有的是希望鼓动消费马上去下单产品,有的是只是希望吸引消费者关注品牌……但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很懂受众的小心思。

这样细腻的洞察,生动的图文风格,几乎一比一还原目标受众的心理/精神/行为状态,也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从而对品牌产生好感。

作者 | 瑞秋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