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战“转场”短视频评论区,“流量霸凌”兴起?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4-01-15


短视频的巨大流量,不仅能让哈尔滨火出圈,也正在改变公关战的打法。


前几天,雷军公开呼吁:“关于小米汽车,有非常多谣言和黑稿……”


到底小米汽车遭遇了什么呢?


大叔今天看到某公关同行提一个新词,叫做“流量霸凌”。


大致的意思是,传统的危机公关失灵了,因为公关战的“战场”已经从“媒体”转移到了“媒介”,具体而言,就是短视频平台的评论区。普通“吃瓜”用户呢,更愿意相信其他网友的评论,而不是企业或者媒体的发声。


公关战的案例,大叔写过不少,尤其是前几年的头腾大战。但最近两年,明显感觉是,公关战或者企业公开撕逼,变少了啊,反而是变成了像比亚迪的“公关赞”刷屏了,这招小米汽车也借鉴了。


大叔曾经分析过“公关赞”刷屏的合理性,比亚迪是当下国产汽车的龙头,小米是最受瞩目、被期待带来行业全新气象的新人。所以,比亚迪的“在一起”和小米的“致敬”,倒是都符合行业叙事的顺势而为动作,自然也都收获了最多的关注。


怎么“公关赞”刚找到点感觉,“公关战”却战火重燃,并在短视频评论区里“干”了起来?还上升到了“霸凌”的高度?


时间要拨回12月28日的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



在多个“自研”和“第一”刷屏之后,28日当天及次日,以抖音为主的短视频平台出现了多条针对小米汽车发布会的短视频点评。



但在上述短视频的评论区,开始出现不少“猛料”。


第一波针对的是27000转的小米超级电机,短视频评论区出现大量与“汇川电机”有关的评论,如下:


网友1:小米自研全新PPT发布会,2025年预发布汇川电机27000转。


网友2:汇川电机的,而且人家早就在展会发布了,2025上市,2026出货。这一开发布会,成了小米自研了。


网友3:汇川电机,宁德电池,比亚迪ctb都是我的 没想到吧


网友4:汇川电机小米汽车首发


……


甚至还有kol也加入讨论,在评论区公开表示:


两三个月前去参观汇川电机的说明会,汇川介绍2025年下半年会有一款27000转的电机下线,这根本不是小米的技术,为什么堂而皇之去拿到现场宣传?(相关评论疑似被删除,目前只有截图)



第二波呢,针对“9100t压铸机”, 评论区又来了,如下:


网友1:买的海天8800T,重新刷了一遍漆,就变9100T了[捂脸]我大国重器压铸机居然成为小米自研的了[捂脸]。


网友2:为什么叫9100t?[看]因为这样看比问界的9000压铸机厉害[捂脸]


……




基于上述2个信息,一批“热心”网友,开始继续在短视频评论区,汇总小米汽车的“猛料”,并在留言区带“节奏”:


网友1:电机是汇川的。而汇川是华为那边的人走了后,自己开的公司。电池是宁德的。 9100T压铸是型号名字,实际是8800t的压力


网友2:1.雷猴所用的是海天的压铸机,改了个9100t的名字实际压铸机设计的是8800吨,为了压问界9000吨头,还要喷上自己的logo

2.雷猴发布会上说的21000转电机是汇川2020年发布的,汇川预计25年发布25000转电机,所以雷猴的要2025年才能用上“自研”的电机对比友商己量产机 (雷氏对比法又上一层楼)了

3.众泰米车头抄的保时捷,车尾抄的毛豆了,雷猴对标保时捷特斯拉好像没什么毛病论耍猴猴王是专业的,ppt对比友商己量产,论自研猴王是第一的,供应链印上自己的logo就是我自己的,论外观雷猴是第一的,集众家之所长凌了个四不像



尤其是上面这个“汇总信息”,被多个网友在多个短视频评论区,直接复制+黏贴。


与此同时,一张小米汽车产业链的图,开始疯传。



“段子”在外层包裹,“猛料”在内层“扎实”,一个信息传递得很清晰:小米汽车没有核心技术,技术都是别人的。由此,小米汽车被“困”在了短视频评论区。


面对“海军”般的“带节奏”评论,小米开启了辟谣模式。


分了第三方辟谣和官方辟谣。


针对“压铸机的锁模力数据”的问题:


12月29日10点53分,微博认证为“宁波保税区海天智胜金属成型设备有限公司高级应用专家”的账号@周连君 Lawrence 回复网友评论称:“小米的实测锁模力9300吨以上。”



30日8点49分,针对自研话题,@周连君 Lawrence 再次回应:“像这种大型设备都是装备制造商和客户一起根据产品要求来一起研发的。”


针对“小米27000转电机是买汇川技术”的问题:


12月30日9点18分,汇川技术在深交所互动易上回复:汇川参与了小米超级电机的V6s电机的联合研发(21000转),V8s电机系(27000转)小米自研。



针对“产业链图”的问题:


1月2日14点58分,微博@小米公司发言人 称:“其中内容至少有50%完全错误。



虽然第三方和小米汽车都在不同渠道,以不同方式进行了辟谣,但上述相关“猛料”信息,从1月2日之后,依旧在短视频的评论区继续被发布出来,借助平台巨大的内容分发内容和渗透力,继续影响着吃瓜群众。


或者说,你估计也看到了相关评论或者信息了,但你应该根本没留意到辟谣的信息,反而是上述谣言在公众心里种下了“种子”已经长出了“绿芽”。


这套传播逻辑,很像去年大鹏电影《保你平安》里“女生被黄谣”的剧情。


简单分析完小米汽车的“遭遇”,大叔觉得,此事不得了。


如上文所说,一个新的危机公关问题出现了,即:


企业已经辟谣了,但谣言呢,却在短视频的评论区,继续疯狂生长,辟谣和谣言互不干扰……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大叔的观察是,“公关战”的打法,在随着媒介变化,在发生变化。


以前的公关战,分为两种。


一种是官方直接撕逼或者举报,媒体和大众都是看戏的,大家接受到的信息基本是一致的。


另一种呢,则是侧面“战场”。基本的操作路径是:


爆料方先找传统媒体和自媒体发出“信源”,然后通过各种渠道去扩散信源信息,因此,所谓的“负面舆情”的出处是清晰的。


现在的 “侧面公关战”呢,正好反了过来。


一方先在评论区铺设“爆料”信息,然后再用自媒体来汇总评论区的负面信息带节奏,继续再进一步吸引传统媒体的关注。但“攻击”的第一步已经不再“需要”媒体了。


导致的问题就是,“爆料”信源基本上找不到了,因为评论我好自行删除的呀,然后,所有人都在传至少“三手”以上的消息,还自带“进化”,看似是有理有据有情绪,反而越传越“真”了。


评论区带节奏,这种新“公关战”的打法,与传统方式,最大的“好处”在于:


查无此证!


一方面,评论区的留言者本身就是隐身的(虽然平台方现在要求显示“地域”)了,但ta到底是人是机器,是真是假,无从得知。


大叔上面截图的不少评论的账号,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


名字用网络昵称,头像用网络图,几乎零发布过内容或者只转载过,最关键的是:账号设置了“关注和粉丝信息不可见”。也就是说,外部几乎无法看到这个账号的基本信息。


‍‍


另一方面,评论区的留言者还可以完全“隐身”,就是大叔上文说到的,把自己曾经发布的评论删除掉。


这么操作下来,评论区的留言,很有可能可以规避掉公关现在最常用的手段——发律师函,民事诉讼。


稍微总结一下:


新的公关战套路,是在用短视频评论区的大量评论,改变了“由媒体先爆料”的传统传播逻辑,反而还“保护”了信息源头。即便企业去起诉引用“网络评论”的自媒体,后者也可以说“只是引述了来自网友的评论,并不代表自己的立场”。


为什么这个公关战新套路,在短视频平台出现了呢?


大叔看到一个观点,有点难听,但道理很朴素,叫:


“傻✖️共振”原理。


其实和大叔反复强调的“情绪刷屏”很类似。


大叔先解释概念,再说原因。


这个概念源自物理学中的“共振”现象,比如几个钟摆的振动频率相同时会出现振幅增大的共振效应。是指一群人在没有足够的事实依据或证据的情况下,基于情感共鸣和情绪激动而形成的一种群体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会形成一种虚假的共识,不断重复和加强彼此的错误观点。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一些错误或虚假的信息在社交媒体等渠道上迅速传播,并引发公众舆论的热议。在严重的情况下,"傻✖️共振"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


与“乌合之众”里提到的群体和情绪的关系,非常像。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人家都告诉你我吃了几碗粉了,但你非不信,非要人家拉开肚子……最关键吧,即便拉开了肚子,还是有人不信……质疑无罪嘛……



为何“傻✖️”会在短视频平台的留言区“共振”呢?


大叔觉得,核心原因就是:短视频向下沉的渗透力,太强了!


根据Mod 研究院的报告,截止 2023 年底,国内短视频用户规模约为 10.12 亿人,占网民总数的比例已高达 94.8%。


大叔反复提过,短视频真正把互联网世界拉平了,因为不识字的人,上到8岁小孩,下到80岁老太太,都会用。相比起传统的图文内容,视频信息传播的门槛更低,所谓的标签和算法逻辑,导致了大量的相同心智和认知的人群有了在评论区关联的空间。


不知道你有没有留意过,其实,现在的算法推荐,已经强到不仅仅是你喜欢看的内容推荐,连评论区的评论也是根据算法推荐的,而不是单纯的按照点评数。


结果就是,两个“标签”不一样的人,看到同一条评论下面的热评都是有区别的。在这样的“强算法”之下,就能形成评论区大量不实内容带节奏后,不明真相的网友也被影响的结果,最后呢,就是“共振”嘛,大家跟着一起骂。


节奏一旦被带起来之后,原评论内容一删,反而,最后我们看到的,竟然是真实用户的声音。



你说可怕不可怕……


现在,你可能感受到,为啥叫“流量霸凌”了吧。


反过来看,公关战,不打产品技术,只打“偷”的人设,恰恰说明,小米汽车的产品和技术可能实在找不到“攻击点”,否则这么强的舆论霸凌,早就把产品技术的“黑料”放大到全民皆知了。


大叔觉得吧,在车圈里,能跟这套打法“过招”的,目前也只有小米汽车公关了。


最后问题来了,这种“短视频评论区的流量霸凌”公关战,如何应对呢?有解吗?


大叔提供3点建议:


1、坚定策略,及时辟谣。


传统公关并不是完全“无效”了,但你如果跟着对方的节奏,在留言区对撕,就有可能被带歪了,把自己的战场也带歪了。因此,企业公关要坚定自己的公关策略,不被影响和干扰,应该抓住一切机会辟谣,主动掌握舆论战场的主动。


从小米的情况来看,不管是官方还是第三方,辟谣的及时性和扩散度都可以再加强。大叔甚至建议,雷军在下一次发布会上,先用几分钟,集体辟谣一下。


2、动用法律,抓个典型。


虽然上文提到了,公关战“新打法”可能会逃避过司法途径,但一旦抓住蛛丝马迹的机会,还是要行动,好处在于,网络基本都是后台实名制了。有成功案例,不管是杀鸡儆猴,还是批量复制,都有益处。


3、升级监测,掌控数据。


这个虽然放在最后,但其实应该最早做。现在的公关战,传播战,本质上也是大数据战,谁最早掌握最先进的方法论,才能有最及时和全面的数据,才能占得先机,最重要是不贻误战机,尤其是在媒介发生巨大变化的当下,舆论场也正在被“进化”。此外,大数据也能够给1和2提供数据支撑。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