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造车梦”的十字路口,来了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3-12-01



 

华为的“造车梦”或许要翻开新篇章了。

 

11月26日晚间,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安汽车”)披露《关于签署<投资合作备忘录>的公告》,称华为拟设立一家从事汽车智能系统及部件解决方案的公司,长安汽车将入股不超过40%,华为则占比至少60%股份,共同合资开展面向全球、服务产业的汽车智能系统及部件解决方案的产业领导者。

 

换句话说,华为“不造车”的决心更加坚定,但做产业平台整合及打通造车链路的决心更加明朗了,华为要造的,是更大的“车”

 



迈出打通造车链路关键一步,锚定产业平台化

 

根据长安汽车披露的详细公告内容透露,华为此次并非将全部汽车业务纳入新公司,而是选择了其中与智能驾驶相关的部分,包括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智能座舱、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智能车云、AR—HUD与智能车灯等,包括将为新公司注入相关技术、资产和人员等等有利于新公司能够快速衔接业务开展的资源,其他如电驱动系统、高压快充等技术将不在新公司的业务范围内。

 

可以明显地看到,拆分出来的业务和华为内部的“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俗称“车BU”,BU即BusinessUnit,意为“业务单元”)基本重合,独立出来,意味着自身的发展方向将有较宽的自由空间。选择与长安汽车探索的合资、合作模式无疑能够进一步提升华为在汽车业务中的地位,无论是股权结构还是业务核心主导方向都将有较高的自主决策权。

 

此种情形之下,不难猜测华为将更大限度地参与造车领域之中,据相关信息透露,除了长安汽车及其关联方,华为还希望吸引更多车企参与股权投资,其中包括现有的战略合作伙伴如赛力斯、奇瑞、北汽、江淮等,同时也瞄准其他具有战略价值的车企,这表明在此时此刻,能够在汽车行业中拥有较高的影响力与紧密的合作关系,或许才是华为最为看重的。

 

“不造车”但做解决方案,不做单独品牌但联合多家车企“组局造车”,意味着华为剑指“造车平台化”,当华为明确了平台身份、更坚定了“造车”的方向,这将是华为迈出打通造车链路关键一步,也是华为锚定汽车产业平台化的新节点


  

面对“组局造车”的邀约,11月27日,赛力斯方面表示,作为与华为开创智选车业务的合作伙伴,公司已收到关于共同投资目标公司,共同参与打造电动化、智能化开放平台的邀请,公司正积极论证参与投资与合作的相关事宜。

 

随后11月27日晚间,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2019年公司与华为开展战略合作,但目前未存在实质性进展,故前期未进行相关信息披露。此外,公司未收到华为共同投资邀请,且未参与投资及资本合作相关事项。

 

“组局造车”的狂欢同样在市场上掀起波澜,媒体华尔街见闻表示,“华为车BU会从单纯的供给方,转变为“需求+供给”的融合共同体,有利于其向着Tier0.5迈进,成为智能车时代的博世、“世界第一大汽车技术供应商”。而这家新公司也很有可能会颠覆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比亚迪、特斯拉两巨头并立的格局,孕育出一个快速增长的第三极。

 

垂类汽车媒体汽车之家则表示,“很明确的是,华为仍然不造车,并且强调,华为原则上不从事与新公司业务范围相互竞争的业务。成立新公司是为车企提供更多解决方案的技术支持,做好汽车供应链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与长安合作是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平台战略的演进,同时会继续在此开放平台上与更多车企一起携手合作,不断探索开放共赢的新模式。”

 


 层层演进,双端供应

 

此时此刻,华为的“不造车论”再次得到验证,造车平台化既是与此前探索过的三大“造车”模式形成业务衔接,也是造车进程中到了该节点的自然演进。

 

2020年,华为董事常委会第139号《关于应对宏观风险的相关策略的决议》,明确提出"华为不造车,而是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而在华为2022年年度报告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回应华为造车问题时称再次重申:"华为不造车,只会帮车企造好车",而在报告会的上午,任总也已再次签发《关于华为不造车的决议》,强调"华为不造车",并且不允许在整车宣传和外观上出现"华为"或"HUAWEI"标识,文件期限为五年。


 

所以近年来,尽管华为游走在各大车企之间合作,也只是采用三大合作模式层层演进,并不全部参与整车过程。

 

据了解,此前华为智能汽车业务主要有三种合作模式,第一种是作为纯供应商,仅为前端汽车品牌提供零部件,如向厂商提供标准化电机、模组、激光雷达等,相当于一锤子买卖,并不能算造车,比亚迪、吉利、广汽、长城等等这些车企都曾使用过华为的智能零部件。

 

第二种是HI模式(HUAWEIINSIDE),华为的角色已经由纯供应商向智能技术支持、合作定制的合作伙伴转变,深度参与造车中的计算与通讯架构,从研发再到软硬件上车都需要华为深度参与,通俗来说就是把整套智能电动方案放进车里,包含鸿蒙座舱、华为智驾等。其中长安旗下新能源品牌阿维塔是较为突出的与华为施行HI模式的车企,但目前销售反馈并不及预期,SUV汽车网显示,2023年1月至9月,阿维塔累计销量为14744辆。阿维塔2023年销量的目标是10万辆,截至今年前三季度,其销量目标完成进度不到15%。

 

华为智选模式则是目前市场呼声最高的第三种模式,也是Hi模式的终极升级版。这种模式下,华为参与到整车的开发之中,全面负责整车的设计、研发和生产,但与传统汽车的重工制造区别在于华为通过轻资产的造车模式,来达成节省造车成本更好的进行资源配置,同时在前端市场上,华为还把多年ToC积累的能力加持车企,一起设计卓越的产品,一起放到门店终端售卖,包括塞力斯与预订量已经超过了2万辆的智界S7,也包括此前问界M7和M9的订单火爆等等,组成“鸿蒙智行”的品牌方阵。

 

 

目前公布的“第四种模式”,单纯从合作程度来看,华为不仅要toB,它还要toC,这是汽车行业前所未有的双端供应模式

 

对此华为常务董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表示:“我们一直认为,中国需要打造一个由汽车产业共同参与的电动化智能化开放平台,一个有‘火车头’的开放平台。我们与长安深化合作,同时还会与更多战略伙伴车企一起携手合作,不断探索开放共赢的新模式,共同抓住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机遇,实现我国汽车产业崛起的梦想。”

 


 被动入局,巧妙出击

 

试水、布局、加强合作,华为一步步探索到造车的“第四种模式”,离不开近年来手机端业务的备受制裁。

 

因为要知道华为目前的5G手机业务里,EUV光刻机被受限,就意味着要想主要依靠MATE 60带来大规模起量来改变被制裁的格局很难,并且不能够一蹴而就实现,尽管已经研究出了7纳米的先进制程,但距离大规模量产还有一定差异。当手机的核心零部件无法达到预期水平,此时产能的释放也需要时间,再多的“民族自信”“民族情怀”也要在现实情况下“折腰”,选择其余的5G手机。


 

眼看5G手机的蛋糕暂时无法撬动,另一边整个华为的盈利水平也在放缓,华为的营业收入已然从制裁前的9000多亿锐减到如今的6000多亿,负债反向从5000多亿狂飙到了7000多亿。

 

伴随华为造车之路层层演进,此时的新能源市场竞争格局也愈演愈烈,呈现头部效应明显的趋势。据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整车与电池行业集中度继续提升,特斯拉、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售合计占比接近40%,在此种格局之下,华为要想短短几年之内做大做强甚至超越基本较难。而据汽车之家研究院预测,新能源渗透率将在2025年Q4达到50%,将在2030年Q1超过70%,新能源汽车仍旧具有潜力空间,后续的市场蛋糕只会越做越大。

 

左手是尚待开发却霸主“垄断”的蓝海市场,右手是略显颓势的盈利水平,站在这个突围的十字路口,华为选择了不做盲从的参与者,要做领航的“火车头”。


 

一方面能够巧妙的避免与现有的新能源头部梯队、新势力梯队进行直接的正面交锋,另一方面造车平台化更倾向于整合的轻量化造车,对华为自身财务状况、风险能力来说都较为能够把控,最关键的是,能够借势平台中的车企已有的技术资源、市场资源、品牌资源甚至财务资源直接“分羹”。

 

这个十字路口,华为不必抉择,已有出口。


内容作者:林小白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