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嬷手作:走近每一位阿嬷的家
2018年,奶茶品牌阿嬷手作从家乡广西启程。
对阿嬷手作而言,阿嬷,并非单一的称谓、一个角色或身份,而是关于家的记忆里最温暖的那部分。在集体记忆背后,「阿嬤」也是一个个具体而生动可爱的人,她代表着家味的延续,是以双手创造生活时智慧的总和。有阿嬷在,总归有办法。
今年,阿嬷手作策划了一档新专栏《阿嬷在家》,想通过这个专栏走进阿嬷们的生活,记录她们的日常和手作智慧,看见她们最美的样子。
壮族三月三是广西的盛大节日,专栏首期的广西特辑就借着这个节日,跟着阿嬷们在广西探寻 “家” 的真实模样。像包肉粽、酿豆腐、做五色糯米饭,这些食物都构成了家的味道。
《阿嬷在家》
短片里介绍了两位阿嬷,一位叫梁小秋,是阿嬷手作柳州万象城店的阿嬷;另一位叫罗兰,经营蒲庙生榨米粉八年。
梁小秋阿嬷名字虽有个「小」字,个头却有近1米7,她的拿手菜是五色糯米饭和家常豆腐酿。
她是个急性子,记得自己第一次做饭,跟家人学烧柴火,为了让火烧得旺些,饭煮得快点,导致「第一锅饭烧得有点糊」。
不停做工,既是她的生活,也是让她安心的所在。只有复刻家里味道的时候,她的手才慢了下来。
在她身上还有着可爱的反差,她喜欢嗦螺蛳粉,却不加酸笋,单加两勺醋。她说因为过去吃酸笋吃够多了。
罗兰阿嬷的拿手菜是广西绿豆肉粽、生榨米粉。
清晨5:20, 罗兰阿嬷一路播放粵语金曲,骑电动车出现,手里提着刚刚采买的佐料食材和油条。
她利落干脆地拉开卷帘门,开灯,套上工服、手套和水鞋,点开收藏的歌单,开始为每天第一碗生榨米粉做准备。
厨房入口有一张窄小的台面,摆放她的常备用品,台面上的平板是播歌专用,一整天循环着90年代经典粤语歌,偶尔被米粉付款的提示语音打断。
每一种家味,都是有秘方的。阿嬷,酿过的故事不止一种,还有很多。
专业评分
专业评分已截止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