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生态:华为、小米各异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2-09-03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5G技术、IOT技术等底层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消费者对家庭场景下各种智能设备需求量的不断增长,使得智能家居市场迎来了高速增长,预计在未来几年内,智能家居市场还将保持快速增长。据IDC统计,2021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出货量超过2.2亿台;预计2022年出货量将突破2.6亿台,同比增长17.1%;预计2025年出货量将接近5.4亿台。另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2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会达到6515.6亿元,从中不难看出智能家居市场的火热程度。


事实上,早在2013年,包括互联网企业、手机厂商、传统家电巨头等在内的各路玩家,就已经纷纷涌入了智能家居市场。其中,手机由于具有便携性和广泛普及性的特点,与用户连接最紧为紧密,所以手机被业内普遍认为是智能家居的入口,引得小米、华为等手机厂商在智能家居领域频频布局。


小米、华为初心各异


作为智能手机厂商,小米、华为凭借其强大的品牌、用户规模、技术,以及所搭建的智能家居生态平台等诸多优势,迅速跑马圈地,抢占市场份额,表现一度十分抢眼。但从二者的发展历程来看,小米和华为进军智能家居市场的初心有所不同。


一来,对于当时的小米来说,由于其手机业务增速放缓,为了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小米将业务延伸到了前景更为清晰的智能硬件领域。回顾小米发展历程,其自2010年成立以来,主要通过高性价比迅速抢占国内中低端手机市场,甚至一度成为国内手机市场销量第一。但随着小米进军高端手机市场受挫,以及随着其在中低端手机市场的份额被华为OV所挤占,导致其手机业务增速放缓,这促使小米开始拓展智能硬件领域,以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


此后小米凭借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取得的阶段性成功,在智能硬件细分领域也复制小米模式,培育了数百家小米生态链企业。所谓小米模式,指的是将海量的小米手机用户深度绑定在小米手机上,并以小米手机(MIUI系统)为控制中心,去控制其他家居环境中的智能产品。简而言之,小米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布局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开放硬件接口,希望传统家居厂商主动接入智能模块;另一方面是从C端用户入手,通过推出设计多样、高性价比的全品类家电,打造普通消费群体买得起的智能家居品牌。


二来,对于当时的华为来说,华为针对当时智能家居市场存在的缺乏统一连接标准、家电之间缺乏互联互动的问题,充分利用其在连接协议、操作系统、芯片等方面的优势,推出智能家居开放互联平台HiLink(去年华为宣布HiLink将与Harmony OS统一为Harmony OS Connect,即鸿蒙智联),建立智能家居行业统一连接标准,不仅使得智能设备能够快速联网,还能实现智能硬件之间的互联、互动。


另外,当时的华为凭借其强大的自研和技术创新实力,有充足的底气和实力去拓展智能家居领域的业务。但近两年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华为的手机业务受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华为把智能家居市场看作是未来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期望能在智能家居领域寻找新的增长点。


小米:借助生态链抢占先机


作为最早入局智能家居赛道的手机厂商,小米通过培育庞大的生态链企业,搭建智能语音+AIOT平台生态,最先吃到了智能家居的红利,并成功跻身于行业第一阵营。换句话说,小米在智能家居领域取得的成果,离不开小米生态链企业的支持。


一方面,小米生态链企业众多,能够为小米用户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矩阵,从而使小米智能家居生态体系得以迅速铺开。具体来说,小米通过投资+孵化的方式,成功培育了一批生态链智能硬件生产商,它们负责产品的研发、生产和交付等工作,而小米则利用其市场和渠道的影响力,以及对供应链管控的能力,为生态链企业提供销售服务,与它们共享供应链资源。小米这样的生态链商业模式,不仅帮助其自身实现了营收的高速增长,还推动了生态链企业的快速发展。


据小米2021年财报显示,小米在AIoT领域的营收高达850亿元,同比增长26.1%,可见小米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发展前景向好。另据蓝鲨有货了解,目前小米生态链企业已经多达400多家,生态链产品品类丰富,涉及智能手环、音箱、智能温控、照明设备等多种品类,显然其整个智能家居系统已经成型。


另一方面,小米主打高性价比的做法也意味着过度压价,这也直接导致了小米自身和生态链企业的利润率降低。据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强调,小米的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5%。再者,坚持走高性价比发展路径还有可能会引起行业内的价格大战。除此之外,小米系列产品主要涉及智能小家电,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智慧家电,比如空调、冰箱这类产品。


正因为如此,部分生态链企业为了寻求新的发展和拥有更多的自主权,逐渐脱离了小米生态链,成为了小米的竞争对手。以云米科技为例,其在得到小米的支持后迅速成长,但同时也严重依赖于小米,导致发展空间受限,所以云米选择去小米化。在这之后,云米的产品线和业务模式,均与小米智能家居业务的布局高度重合,二者在各方面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竞争。


华为:推动生态共赢


除了小米以外,作为智能手机厂商的华为也在布局智能家居领域的业务,并且经过多年的努力,小米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布局也日渐成熟。据悉,华为依托鸿蒙智联开放平台,与家居行业数百位头部厂商进行积极合作,共同打造智能家居生态。


一来,华为联合家居行业巨头,共同打造品类丰富的智能家居生态圈,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据官网介绍,华为鸿蒙智联目前已经覆盖家庭娱乐、能耗、照明、自动化、安防等6大领域的上百个品类和千余种产品,并且品类和产品还在继续扩张当中。


据悉,华为目前已经与欧普照明、上海三思、摩根智能、美的电器、博西家电、松下、奥克斯、喜临门等多家行业头部企业形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些合作伙伴不仅为华为智能家居带来了前沿科技和优质的产品,推动华为智能家居生态的建设,还与华为形成品牌价值叠加之势。


二来,因为华为不制造传统家电,所以华为与其合作的传统家电厂商并不存在业务竞争,生态体系比较健康。华为本身不是一个家电厂商,并不打算亲自涉足具体的家电设计和制造,而是凭借其鸿蒙智联打通智能家电之间的互联互动,正如余承东在华为“真生态臻品质”生态大会上表示的那样,华为只做产业赋能者,不做掠夺者。由此可见,华为在智能家居领域的主要目标是打造生态共赢。


总的来说,华为通过与行业内最顶尖的硬件厂商、家电厂商、渠道厂商以及内容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合作,不断推动华为智能家居从单品智能向群体智能迈进,以此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良好的智慧生活体验和品质。


小米VS华为,谁能主宰全屋智能?


小米和华为在智能家居领域经过多年的布局和探索,最终都将目标瞄准了全屋智能。据IDC《2022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十大预测》可知,当下智能家居市场增长势能逐渐向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倾斜,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市场将迎来快速的发展,因此小米、华为也顺势而为,深度参与到全屋智能领域。


其一,小米全屋智能的主要卖点是性价比高,以及设计风格简单而统一。简单来说,小爱同学+米家APP+智能单品,共同组成了小米的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因为小米智能单品性价比高,而小米全屋智能正是通过这一系列价格亲民的智能单品生态来实现的,所以小米全屋智能解决方案的价格也相对较低。另外,小米的设计风格一般以白色为主,直线条居多,边角部分一般采用圆角设计,然后搭配功能显示,整体造型力求简洁,为消费者打造舒适的视觉效果。可以说,小米主要是依托产品基础和用户信任度,从而打造的场景化与套系化的全屋智能。


虽然小米全屋智能在性价比和可操作性方面具有优势,但通过单品生态实现一系列场景联动的弊端也十分明显,即小米全屋智能严重依赖生态链企业,但现在一部分生态链企业正在实施去小米化战略,导致其供应链稳定性缺乏保障。


另外,小米全屋智能目前还是依靠智能单品的堆叠,并未给用户带来良好的智慧生活体验,所以其在全屋智能领域的发展稍显逊色。例如,小米曾经在2019年推出过智慧酒店和智慧地产解决方案,但由于其单品模式基因深刻,并未在当时引起行业的关注,进展并不顺利。


其二,华为全屋智能的主要卖点是技术和生态。具体来说,华为的全屋智能主要围绕鸿蒙智联生态和开放连接的协议打造硬件生态,推出1(1台智能主机)+2(2种核心方案)+N(N个子系统)全屋智能解决方案,驱动单一场景向全屋场景转变。其中,华为最新推出的全屋智能2.0解决方案,打出空间交互体验和后装解决方案两张王牌,从过去的以终端为中心,走向以人为中心。例如,其2.0解决方案在家庭环境中配置燃气传感器和水浸传感器,如遇危险情况可主动提醒用户,并第一时间关闭电动水阀和总管道,并且开窗通风。


不过,华为全屋智能解决方案的价格比较高昂,令许多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据悉,华为去年推出的两款尊享版套餐的定价分别为3室2厅(约100平米)99999元/套,5室2厅(约200平米)149999元/套;而最新发布的2.0解决方案的价格分别为2室2厅(约80平米)19999元/套,3室2厅(约120平米)39999元/套。从华为全屋智能的价格,以及其之前主要向市场提供前装解决方案来看,华为的目标客户是B端企业。据悉,华为目前已经与绿地、融创、中海、万科、华润等国内TOP级地产企业达成了战略合作,预计未来还将与酒店、学校,以及C端中高端用户进行合作。


总体来看,华为的全屋智能解决方案能够实现全屋智能硬件,以及声光水电等系统的智慧互联与协同,为用户提供沉浸式、个性化、可成长的全场景智慧体验,而小米的全屋智能主要依靠智能单品的堆叠,这样来看,华为在全屋智能领域的发展更胜一筹。但全屋智能的规模化普及离不开亲民的价格,所以小米全屋智能在未来也是具有发展潜力的。换句话说,小米和华为的全屋智能解决方案都具有市场发展潜力。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