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快乐只有游戏能给?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1-11-24



是的,距离EDG夺冠已经过去了好几周

始于当天凌晨的「出圈式」庆祝
也早已归于平静
但,狂欢真的结束了吗?

过去的年轻人乐于分享「人生电影」今天的年轻人却组团玩起了「人生游戏」简单几句话就可以让玩家直呼「破防」游戏宇宙,除了刺激还有什么?
过去一周,我们采访了六位「骨灰级玩家」
听了听他们的「中二」故事与青春情怀
人生战场,希望你也能找到属于你的那款“游戏”






几星期前,EDG夺冠了。我身边的无论是LOL玩家,或是赛事爱好者,大家都很激动。算上这回,LOL中国赛区一共拿了3次总冠军,这次也是难度最大的一次。


夺冠之前,原本大家挺不看好EDG的,最后真的算是逆风翻盘吧。不知道是因为太久不上机,还是年纪略大的缘故,这次比赛看到最后,我竟然睡着了。


回想以前念大学那会儿,还是IG、RNG出战。


熄灯了,大家还会串宿舍一起看比赛。赢了之后,凌晨的男生宿舍楼瞬间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


虽然我不看足球,但是在那一刻我突然理解了球迷的狂欢。第二天,几乎所有男生又聚在一起,先是讨论前一天的赛事,然后相约晚上开黑。



作为90后,能代表我的「年代游戏」,必须是LOL。


可以说,LOL见证了我的整个大学。一个宿舍,有时候是三个人,有时候是四个,几乎每晚都联机开黑,这算得上是我大学的一个缩影。


工作之后,不再有太多空余时间,LOL曾经一度被我闲置了,直到最近手游版上线,才让我们这些「老玩家」重燃了当年那股热情。虽然回不到大学的感觉,但有时候,朋友刚好上线,顺手点个邀请,就能开心来一把,那种感觉又是不一样的。


对今天的我而言,游戏性其实反倒没有那么重要了。我们能在游戏里,放松下来聊聊天、互损几句,才是最有意思的。



现在不忙的话,我每天要玩个俩小时,不过因为有孩子了,也得克制自己(笑)。






如果这辈子只能选一款游戏,那我一定毫不犹豫地选择DOTA。


但其实DOTA并不是我启蒙游戏。从5岁起,我就开始广泛涉猎,像《红色警戒》、《帝国时代》这种老牌经典游戏,都在某种程度上培养了我对游戏的偏好。


初中大部分的午休时间,我会带着钱、带着饭、带着好朋友,匆匆忙忙去学校附近的游戏厅火速玩几盘,火拼到临上课前10分钟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当时玩一个小时,游戏店的老板就要收10块......小孩子的钱真好骗啊!!



高中那会儿,我们几个游戏迷经常凑在一起讨论最近的新游戏。


力仔说,有个叫DOTA的,是魔兽争霸里的一款RPG地图,好玩得很。后知后觉的我当时对这个名字并不感冒,结果一个假期过去了,只剩下我不会玩......为了不掉队,兄弟们花了足足两个月的时间教我:原理、出装、技能、操作......


越是了解DOTA,就越是对它着迷,它的出现很大程度改变了我对游戏的兴趣方向和看法。


「游戏就像生活」,这是DOTA给我的最大感受。


在生活中,各种意外状况都可能会发生,有顺风就有逆风,有六神装就有草鞋TP魔棒。我们能做的就像在游戏里一样,不轻言放弃,不轻易对生活低头,耐心等待最后那个翻盘的时机。


哪怕三路超级兵背靠世界树,也要找机会打一波,再劣势也要讲究团队配合。哪怕世界上只剩五个人玩DOTA,那我们还可以开黑对战AI;如果只剩我一个人,我的AI队友将陪我战斗到底。



这是五个人游戏,想那些逆风就挂机送人头的,不配成为DOTAER。


但真正的玩家,必然会为了游戏花钱。从第一款至尊宝,到第一个TI本子,再到Steam商城各款顶级装饰,还有手办......前前后后,DOTA2「吃掉」了我差不多10K的余额。


如果不是真爱,谁又会花钱「舔」V社呢(泪目)。


*V社即Valve Software(维尔福软件公司)的简称,是一家专门开发电子游戏的公司,代表作品有《反恐精英》《求生之路》《DOTA2》等。



都说年轻时看过的世界,会占据心里更重要的位置。哪怕到70岁,回想起当年2v5翻盘那一局,我也照样会笑得龇牙咧嘴吧。






记事起第一次接触到游戏,是表哥家的红白机上的那款《坦克大战》,它也正是我的启蒙游戏。


当时,娱乐活动仅限于动画片的我被大开眼界。虽然只有在一旁观看的资格,但我依然每天放了学就往他家跑,一段时间以后,估计表哥也挺不好意思的,我这才有了第一次玩游戏的体验。



新世界的大门就此打开。


那个时候的游戏还依附于卡带,我跟我的小伙伴们都没什么钱,于是只能互相换卡玩。从《坦克大战》到《超级玛丽》《彩虹岛》《魂斗罗》......


「换卡」和「交朋友」一下子正循环了起来,所以很多朋友都是这么认识的。甚至到了现在,我身边还有不少是当年通过红白机认识的好朋友。


《街霸》让我成了「村霸」。一般情况下,我自己单挑对面七八个小朋友都不在话下,甚至他们轮番上阵也玩不过我。我在自己的位置上,经常一坐就是一天,除非实在是憋不住尿了,才把手柄让给别人。



有一次小伙伴跟我对赌,说赢我一次,就送给我一个小甜筒,结果一下午我就赢了二十几个小甜筒(笑)。


在我这里,游戏绝对是利大于弊。那些所谓的「精神鸦片」的说法,其实还是人的问题。你想想,别人也在玩,人家怎么就没事呢?



像红白机上的那些游戏,本身的游戏性和质量都很好,但是成瘾性没那么强。要世界观,有;要玩法,也有。虽然放在今天是有些过时了,但无法掩盖它曾经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要不怎么说好茶好酒要细品,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故事性永远是最重要的,甚至大过玩法。






差不多是还在上幼儿园的年纪,爸妈就开始带我打游戏了。很好笑,有一次早上,人还没睡醒,就被老爸拉起来玩游戏,因为他觉得一个人没劲, 但中途我却不争气的......拉肚子了......

可以想象,我玩过的游戏其实挺多。从PS1代简单的跑跳游戏(类似超级马里奥),到PS2上的《瑞奇与叮当》《零系列》《恶魔城》......再到PS3上的《刺客信条》《暴雨》《超凡双生》......
如果有条件,我通常更喜欢玩单机,因为一部完整的游戏制作,除了拥有更为通顺的逻辑性以外,还凝聚了制作团队的爱,这种心对心沟通的感觉会让游戏体验得到升华。
不过最爱的还是《刺客信条》这个系列。它的世界观、故事性和场面都非常宏大。在我还不了解当时历史背景的情况下,就被这个游戏震撼到了。
主角从年少轻狂到垂垂老矣,从复仇少年到真理战士,岿然而厚重。主角爱德华的一生,就像是一出短版的希腊悲剧,是海明威的武器丧钟与海,也是大航海时代的浮生一绘。
其中的《刺客信条4·黑旗》,还对我的职业选择产生了巨大影响。

游戏中除了既定的中世纪背景线,另外一条 「现代剧情」中所塑造的「Abstergo游戏公司」,让当时的我很是向往:顶楼的花园办公室、随处可见的学霸同事、随时随地开始脑暴的自由气息......(天呐!这是什么神仙工作,这是什么神仙公司。)
尤其是其中艺术总监这个人物形象,严厉刻薄,但能力十足,是我想要成为的「理想人设」了。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现在在游戏行业的原因,虽然离艺术总监还差了十万八千里,但是每个加班耕耘的日夜,想起来当初那份憧憬和期待,就觉得动力满满了。

说回游戏本身,像是《非洲》,让人足不出户,就能进行各种野生动物拍摄活动;再比如进入《赛博朋克2077》,元宇宙的概念似乎瞬间明晰了很多,关于未来人类计划的篇章,似乎也可以略微感受一二了。
所以,终其妙处,游戏的意义大概就是让玩家几乎不付出任何代价,就能感受成千上万种不同的斑斓人生吧。







我的父亲是个家暴混蛋,他没什么文化,棍棒是他唯一的教育手段。不管是大错小错,哪怕我根本没错,只是为自己的冤屈而辩解,也要迎来一顿好打。
所以,即便他已经去世十几年了,我也只去上过一次坟。
我和我父亲唯一称得上美好的记忆,就是一起在红白机上玩《坦克大战》和《淘金者》。
有我配合的《坦克大战》,他可以轻松闯出200关;《淘金者》更能让我俩展开对游戏流程的讨论、畅所欲言,让我们暂时忘却了父子间的隔阂。

在那个时刻,我们只是两个游戏玩家而已。
当然,随着年纪增长,我也不断尝试新游戏。像是3A游戏,我基本都有涉猎,什么是好的游戏呢?我觉得,在保证好玩的基础上,有足够的动力让人玩下去的,都是好游戏。
2005年前后第一次接触到GTA3,直接让我最为高呼「震撼」。个人认为,它的优秀质量,称得上是影响了整个游戏历史的发展历程。
《GTA5》是GTA系列的最新款,但也是个七八年前的老游戏了,可如今的销量仍然很高,我也依然会时不时地打开它。那些不停更新的新任务、新剧情,足够强的成就感,以及OL模式中独有的丰富玩法,无论过了多久,都能让人发出「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感慨。

虽然我经常听到关于吐槽《GTA》的声音......fine,这款游戏的剧情确实有点离谱,说出来都会被打码的那种,但也不影响它的优秀。
至于它「让人上瘾」的那些评价......孔夫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玩一个优秀的游戏会让人痴迷,这是人之常情。至于少部分人为了游戏去做出不合法的事情,那是人的问题,不能一杆子全打到游戏头上。







2015前后,因为要出国念书,就买了个挺贵的笔记本电脑,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模拟人生》。
它让我头一次意识到,人的喜怒哀乐,以及更多真实需求居然都能反映在游戏里,所以玩起来代入感特别强。
游戏中NPC的梦想,通常由我来决定能否实现。想要成为音乐家、演员,我就让它们多多练歌、作画;想成为医生、科学家,我就日复一日带它做实验;想成为作家,我就让它整日坐在电脑前码字、发表文章。
有时候,我也喜欢「解放」控制,观察NPC自发性的一举一动,脑子里不断冒出「是否也有谁在对我做同样的事情」的遐想。

后来,我把已经去了喵星的毛孩子捏进了游戏,看到它在游戏里的每一个与现实相似的瞬间,都会让我眼圈泛红。
我甚至还在游戏里复原过现实生活里的家,看着游戏里NPC的一举一动,我就在想,会不会有哪个瞬间,身在7个时区外的爸妈正跟游戏里的他们「平行时空」呢?

模拟人生,真的让我模拟了完全不同的「人生体验」。有时候我的自省,也来源于分析游戏中的自己的某个选择。
夸张点说,游戏真的让我们在不同条件下,感受到不一样的人生。
为了玩《模拟人生4》,我也花了很多钱。除了全部DLC之外,还在各大网站以及Patron上面充了会员,这是为了能搜集到提高捏脸拟真度的素材。

瞧瞧,他们都是谁啊。

观察日记


二十年左右的游戏经验,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并不算少,甚至被采访的这六位玩家中,最年长的一位也不超过30岁。游戏的意义对他们而言,还远远没有结束。 
无论是这些年获得的纯粹快乐的游戏体验,或者从游戏中得到的人生感悟,亦或是被改变了的那些人生方向,都将持续地、不断作用在玩家们的生命中。

其实,除了释放情绪,游戏本身也肩负更多意义。像是经过时间洗涤的优质游戏,作为某种成熟的文化IP,也自有一套内在的世界观逻辑,甚至可以从中延展生出一个「宇宙」。
橘子很认同一句话:游戏与玩家,是相互成全的。
哪怕游戏的世界是虚拟的,开启不同「人生剧本」的感受却是真实的,那些从游戏里收获的热血、友情、快乐、坚持,也都是真的。
就像曾经的童年回忆:QQ宠物。也许早已经被很多网友遗忘在记忆的角落,但当年它的停运,却换来了不少网友的发文告别。看起来,我们真正感慨的,其实是那段岁月里的自己。
即便是不玩游戏的人,可能也曾收获过从游戏中走来的感动时刻。也许你并不是热血玩家,但人间剧场,一定也会有属于你的「游戏」。


你玩游戏吗?最爱的游戏是哪款?


策划:有数青年观察局
采访|肥鸭 奥陌陌编辑|Fei插画|张凯伦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